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镜秘府论》看日本诗学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卢盛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日本歌体论的许多分类名目和汉诗对属都来自中国诗学,这说明了《文镜秘府论》对日本诗学的直接影响;但日本诗学在发展中又经历了一个本国化的过程,即使那些与中国诗学风体概念有相通之处的歌体论,也融入了日人的独特认识,日本诗学... 日本歌体论的许多分类名目和汉诗对属都来自中国诗学,这说明了《文镜秘府论》对日本诗学的直接影响;但日本诗学在发展中又经历了一个本国化的过程,即使那些与中国诗学风体概念有相通之处的歌体论,也融入了日人的独特认识,日本诗学对中国诗学的吸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日本歌体论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镜秘府论》编撰意识的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盛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2-125,共4页
《文镜秘府论》编撰意识的形成和嵯峨天皇及“一多后生”有关。空海和嵯峨天皇交往密切 ,《文镜秘府论》强调文章济时拯世 ,亦适应嵯峨时期教化百姓的政治需要。空海可能通过嵯峨天皇利用了宫中所藏资料 ,空海向嵯峨献表谈到调声、避病... 《文镜秘府论》编撰意识的形成和嵯峨天皇及“一多后生”有关。空海和嵯峨天皇交往密切 ,《文镜秘府论》强调文章济时拯世 ,亦适应嵯峨时期教化百姓的政治需要。空海可能通过嵯峨天皇利用了宫中所藏资料 ,空海向嵯峨献表谈到调声、避病、格律等《文镜秘府论》的重要内容 ,这对引发《文镜秘府论》的编撰会起到某种作用。“一多后生”的“一多” ,指《周易》变化成卦“两少一多”的少阴之数即 32这个数 ,可能指“后生”的年龄。空海编撰《文镜秘府论》在 817年左右 ,实慧正好 32岁 ,因而“一多后生”当指实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空海 嵯峨天皇 一多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海入唐与《文镜秘府论》的编撰 被引量:2
3
作者 卢盛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0-63,共4页
空海入唐与《文镜秘府论》编撰意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空海在福州和阎济美、马总的交往就与文学有关系,可能有意识地要和当地文人交往。在京城长安,空海的主要精力在寻道求法,但仍和义操等"缁素"文人有过"诗赋往来"... 空海入唐与《文镜秘府论》编撰意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空海在福州和阎济美、马总的交往就与文学有关系,可能有意识地要和当地文人交往。在京城长安,空海的主要精力在寻道求法,但仍和义操等"缁素"文人有过"诗赋往来"。离京之后在越州和朱千乘等人互赠诗,向越州节度使求内外书,有意寻访文学类书。他访得的诗文论著作,后来多编入了《文镜秘府论》。这说明,空海此时可能已有某种编撰意识,至少客观上为《文镜秘府论》的编撰作了资料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编撰意识 空海 入唐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镜秘府论》性质新探--一部由外国人编写的海外汉语写作教材
4
作者 吴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3,共7页
《文镜秘府论》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部文学批评论著,因其保存了许多国内今已散佚的文献而备受关注。但根据空海写作该书的宗旨及全书的结构安排和重点所在,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视角来看,它应当是一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教材... 《文镜秘府论》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部文学批评论著,因其保存了许多国内今已散佚的文献而备受关注。但根据空海写作该书的宗旨及全书的结构安排和重点所在,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视角来看,它应当是一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教材。本文对该书在编排体例上所呈现的二语教学理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写作 教材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镜秘府论》与齐梁以来的文论发展--以与《文心雕龙》的比较为基础
5
作者 徐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68,共4页
齐梁以来,从声律开始,兴起了对文学语言组织规律的细致探讨。因为声律具有极端的疏离情志而关注于细致写作技巧的特征,所以,逐渐使文学语言组织规律的探讨不再以情志中心的反复强调为拘缚,而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探讨空间,并推动了文学本体... 齐梁以来,从声律开始,兴起了对文学语言组织规律的细致探讨。因为声律具有极端的疏离情志而关注于细致写作技巧的特征,所以,逐渐使文学语言组织规律的探讨不再以情志中心的反复强调为拘缚,而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探讨空间,并推动了文学本体意识的进一步确立。这一发生于齐梁之际、并延续到唐代的中国文论的重要发展,在《文镜秘府论》中得以充分体现。因为有了《文心雕龙》的比照,《文镜秘府论》的有关特征可以看得更为清楚。而对齐梁到唐文学思想之一脉相承的历史事实,目前研究界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文心雕龙》 齐梁以来 文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镜秘府论》与《周易》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高宪 《福建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周易》 空海 语言特色 《易》学 《系辞》 《五经正义》 中国古代 八卦 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镜秘府论》“江宁侯”为江淹说质疑与新解
7
作者 陈丽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106,共7页
《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中有“江宁侯温而朗”一句,历来诸家注解皆不知所论何人。近见林晓光先生发文认为“江宁侯”非指“江宁”之侯,而当是姓“江”之“宁侯”,并由此提出“江宁侯”乃江淹之说。林氏所解虽颇有新意,但若详究其... 《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中有“江宁侯温而朗”一句,历来诸家注解皆不知所论何人。近见林晓光先生发文认为“江宁侯”非指“江宁”之侯,而当是姓“江”之“宁侯”,并由此提出“江宁侯”乃江淹之说。林氏所解虽颇有新意,但若详究其文会发现论证颇多抵牾,实难自圆其说。今再考之,“江宁侯温而朗”数字应属衍文,而“江宁侯”则当是王昌龄之别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江宁侯 江淹 王昌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镜秘府论》对属论与日本汉诗学
8
作者 卢盛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4-80,共7页
从笔者在日本所见原始写本的材料来看,《文镜秘府论》对属论有过多次修改,一稿照录罗列原典,二稿三稿有所综合补充,草本北卷末曾准备编入一“对属法”。这反映了日本学人对汉诗对仗特点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形成了日本汉诗律诗多... 从笔者在日本所见原始写本的材料来看,《文镜秘府论》对属论有过多次修改,一稿照录罗列原典,二稿三稿有所综合补充,草本北卷末曾准备编入一“对属法”。这反映了日本学人对汉诗对仗特点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形成了日本汉诗律诗多,讲对仗的诗多,对仗工稳圆熟,对属形式多样化等特点。日本汉诗汉文理论著作多以《文镜秘府论》为基础,但又进一步分析了对属的复杂情况,说明自《文镜秘府论》形成的对汉诗对属特点的认识,深入于日本诗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对仗 日本汉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昌龄《诗格》考 被引量:13
9
作者 卢盛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6-32,共7页
《文镜秘府论》所收王昌龄《诗格》,可能经后人补辑,但基本内容是可靠的。其中有根据他为人讲作诗法时的纪闻辑录而成的语录体,也有有意著书而成的书面语体。一些内容作于为江宁丞时,但有些内容当作于贬龙标之后,包括语录体和书面体。... 《文镜秘府论》所收王昌龄《诗格》,可能经后人补辑,但基本内容是可靠的。其中有根据他为人讲作诗法时的纪闻辑录而成的语录体,也有有意著书而成的书面语体。一些内容作于为江宁丞时,但有些内容当作于贬龙标之后,包括语录体和书面体。以前我们只认为它作于贬江宁丞时,是不对的。王昌龄《诗格》的注文也可能为王昌龄自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空海 王昌龄 《诗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笔”之病犯论南朝“文笔说”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芸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3,共6页
关于"文笔说"的讨论至今已延续良久。人们一直关注于其在文体分类中的作用。在《文镜秘府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笔"亦存在病犯,强调句中宫商和谐,且句末不押韵。由此我们得出,"文""笔"之分,应... 关于"文笔说"的讨论至今已延续良久。人们一直关注于其在文体分类中的作用。在《文镜秘府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笔"亦存在病犯,强调句中宫商和谐,且句末不押韵。由此我们得出,"文""笔"之分,应该是骈体的写作方式在南朝时流行的体现。唐代"文笔"说的式微也与骈体的衰落有关。从这则材料还可以看出南朝人对声律的重视和探索,但这并不足以构成"纯文学"观念形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笔”说 病犯 文镜秘府论 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文论中的诗格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伯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2-71,共10页
一、“诗格”的涵义及范围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它文类,而有“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乃至“画格”、... 一、“诗格”的涵义及范围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它文类,而有“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乃至“画格”、“字格”之类,其性质是一致的.“诗格”一词,《颜氏家训·文章篇》中已经出现:“挽歌辞者,或云古者《虞殡》之歌,或云自出田横之客,皆为生者悼往告哀之意.陆平原多为死人自叹之言,诗格既无此例,又乖制作本意.”这可能是使用“诗格”一词最早的例子.《礼记·缁衣》云:“言有物而行有格”.郑玄注;“格,旧法也.”伪《孔子家语·五仪》云:“口不吐训格之言.”王肃注:“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诗格” 古代文论 晚唐五代 “诗法” 文学批评 “法” 《诗式》 上官仪 文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皎然文学思想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盛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5,共7页
《诗式》是皎然晚年的作品,《诗议》是皎然早期的作品。《诗议》肯定用事,基本否定齐梁诗,反对俗巧,但大历时期文风崇尚俗谑,盛行游戏为诗,士风狂放不束,盛行洪州禅,对齐梁诗的看法有了变化。因此皎然晚年《诗式》,不但不再反对俗巧,反... 《诗式》是皎然晚年的作品,《诗议》是皎然早期的作品。《诗议》肯定用事,基本否定齐梁诗,反对俗巧,但大历时期文风崇尚俗谑,盛行游戏为诗,士风狂放不束,盛行洪州禅,对齐梁诗的看法有了变化。因此皎然晚年《诗式》,不但不再反对俗巧,反而赞成戏俗,赞成调笑一格。对齐梁诗多持肯定态度,否定用事。这说明,从《诗议》到《诗式》,皎然文学思想有了变化。认识这种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大历年间的文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皎然 《诗议》 《诗式》 文学思想 《文镜秘府论》 大历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显贞《词苑丽则序》考实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固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5-149,共5页
《文镜秘府论》引录一篇唐人文论,日本学者怀疑是《芳林要览序》。从四个方面的内外证据作综合考察,这一说法都不可信。这篇文论实为唐中宗或睿宗时康显贞所撰《词苑丽则序》,是初唐诗风向盛唐诗风转变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文学批评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唐的苦吟之风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在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中晚唐的苦吟之风及其成因初探吴在庆(厦门大学中文系)中晚店的苦吟之风有唐三百年诗歌创作如百花争艳,流派纷呈。无论是初、盛,抑或中、晚,诗人们无不讲究诗艺,力求创新,以至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鲜明特色与成就。如果我们将视角... 中晚唐的苦吟之风及其成因初探吴在庆(厦门大学中文系)中晚店的苦吟之风有唐三百年诗歌创作如百花争艳,流派纷呈。无论是初、盛,抑或中、晚,诗人们无不讲究诗艺,力求创新,以至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鲜明特色与成就。如果我们将视角定在创作风尚上,不难发觉中晚唐虽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苦吟诗人 诗歌创作 中晚唐诗人 卢延让 王昌龄 文镜秘府论 诗人们 孟郊 杜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梁声律论几个问题新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盛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6-74,共9页
齐梁时期存在八病之说,并且与沈约有关系,《文镜秘府论》的声病材料是可靠的。《文镜秘府论》所引沈约"八体"可以看作是八病。八病说的最早探索者是沈约,沈约早在二十岁其创作就追求声律和谐,回避声病。沈约声病说有着丰富的... 齐梁时期存在八病之说,并且与沈约有关系,《文镜秘府论》的声病材料是可靠的。《文镜秘府论》所引沈约"八体"可以看作是八病。八病说的最早探索者是沈约,沈约早在二十岁其创作就追求声律和谐,回避声病。沈约声病说有着丰富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镜秘府论》 齐梁声律论 八病 沈约 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调声术简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盛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6-130,共5页
唐诗调声术是唐代文术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人对语音的分析非常细致,唐诗调声术有着丰富的音韵学背景,但这种音韵学的认识实际运用于诗歌调声实践,却是以简洁的形式驾驭繁复的语音。唐人对诗歌调声术有很多方面的探讨,除近体诗律外,还... 唐诗调声术是唐代文术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人对语音的分析非常细致,唐诗调声术有着丰富的音韵学背景,但这种音韵学的认识实际运用于诗歌调声实践,却是以简洁的形式驾驭繁复的语音。唐人对诗歌调声术有很多方面的探讨,除近体诗律外,还继续齐梁声律的探讨,有些探讨则超出了齐梁声律的范围。唐人在调声上有自己的标准,这就是重视雅调,既闲新声复晓古体,强调词与调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文术论 调声 音韵 《文镜秘府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宋代骈文用典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懿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7,共5页
用典,是骈文的基本文体特征之一,骈文创作离不开用典,而骈文批评更是少不了评论骈文的用典。作诗利用典故是常识,《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同样要... 用典,是骈文的基本文体特征之一,骈文创作离不开用典,而骈文批评更是少不了评论骈文的用典。作诗利用典故是常识,《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同样要利用典故,钟涛对六朝骈文用典有自己的看法,在其专著《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中指出:“六朝诗歌中,隶事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在多数六朝骈文中,隶事用典则具有结构意义,应该说是一种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 隶事用典 《文镜秘府论》 宋代 文体特征 六朝诗歌 修辞手法 结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史背景下的“八种韵”研究
18
作者 卢盛江 王颖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61,共11页
从诗歌史看"八种韵",其名分、来历不尽相同。同音韵,《八种韵》作者未视作押韵形式;叠韵之韵、叠连韵、重字韵和交锁韵,是《八种韵》作者在没有作品实例依傍的条件下,根据汉语声韵特点而创制的韵式;连韵、转韵和掷韵三种,才... 从诗歌史看"八种韵",其名分、来历不尽相同。同音韵,《八种韵》作者未视作押韵形式;叠韵之韵、叠连韵、重字韵和交锁韵,是《八种韵》作者在没有作品实例依傍的条件下,根据汉语声韵特点而创制的韵式;连韵、转韵和掷韵三种,才是诗史实例的归纳和总结。从"八种韵"可以看到,汉语诗歌韵式的发展一直持续到了中唐,而较之现有的认识,起于六朝的声律理论,以及盛唐以后的诗学,内容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种韵” 《文镜秘府论》 声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深探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评王向远教授的日本文论与美学的翻译与研究
19
作者 张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0-160,F0003,共2页
日本文论自《文镜秘府论》始,迄今已经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按时代及性质可以划分为传统文论(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两部分。其中古代文论包括和歌论、连歌论、俳谐论、能乐论、物语论、诗论等形态,文献资料相当丰富。由于日本古... 日本文论自《文镜秘府论》始,迄今已经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按时代及性质可以划分为传统文论(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两部分。其中古代文论包括和歌论、连歌论、俳谐论、能乐论、物语论、诗论等形态,文献资料相当丰富。由于日本古代文论用古奥的日本文语(文言文)写成,专业性又强,翻译难度大,且与当代的文学思潮与创造较为隔膜,因而中国对日本古代文论的翻译介绍,则比日本文学中虚构性作品的译介晚了约半个世纪。比日本现代文论的译介,也晚了四十多年。196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十辑收录了两篇刘振瀛先生翻译的藤原定家《每月抄》全文和世阿弥《风姿花传》的部分文章,开启了中国日本古代文论翻译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与研究 日本文学 现代文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向远 《文镜秘府论》 古代文论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语中的一个流行格式
20
作者 邹哲承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0,共1页
目前,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乃至繁华街市的广告语中,经常使用一种并列格式。广告语选录如下:更黑更亮更健康(中央电视台)更干更爽更安心(中央电视台)好听好看好生活(中央电视台)好男好女好姻缘(浙江卫视)名星名片名导演(浙江... 目前,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乃至繁华街市的广告语中,经常使用一种并列格式。广告语选录如下:更黑更亮更健康(中央电视台)更干更爽更安心(中央电视台)好听好看好生活(中央电视台)好男好女好姻缘(浙江卫视)名星名片名导演(浙江卫视)新年新品新奉献(荆州有线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 一个流 汉语语法学 语义连贯 音节 自然音 并列结构 中央电视台 《文镜秘府论》 排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