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的文言与白话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同时对高考作文《赤兔之死》以及新时代文言写作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 白话 胡适 鲁迅 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文俊与数学机械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纪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18,共6页
机器证明的思想可以回溯到 17世纪的 Descartes与 Leibnize,2 0世纪初 Hilbert更明确地提出了公理系统的机械化判定问题。但是 ,随后的种种努力都未能使机器证明取得本质的进展。近 2 0年来 ,吴文俊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 ,在... 机器证明的思想可以回溯到 17世纪的 Descartes与 Leibnize,2 0世纪初 Hilbert更明确地提出了公理系统的机械化判定问题。但是 ,随后的种种努力都未能使机器证明取得本质的进展。近 2 0年来 ,吴文俊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 ,在定理机器证明上开创了以多项式组零点集为基本点的消元方法 ;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方法已在物理规律的发现、机器人学、计算机视觉以及促进现代数学研究等重大高科技的前沿领域实现了成功的应用。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兴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机械化 中国 古代数学 吴文俊 《九童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姜之乱”献疑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金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1,共6页
《左传》认为鲁桓公夫人文姜与其兄齐襄公淫乱导致鲁桓公命丧齐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文姜之乱",从而使文姜背上了淫乱的恶名。然而核之《春秋》,文姜淫乱之说难以成立。文姜可能是鲁国历史上的一位女君主或执政,并可能在其子鲁... 《左传》认为鲁桓公夫人文姜与其兄齐襄公淫乱导致鲁桓公命丧齐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文姜之乱",从而使文姜背上了淫乱的恶名。然而核之《春秋》,文姜淫乱之说难以成立。文姜可能是鲁国历史上的一位女君主或执政,并可能在其子鲁庄公年幼时代为摄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文姜 摄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复的古文书写与语言伦理 被引量:4
4
作者 文贵良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严复的古文书写与语言伦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照:一是其"声与神会"与"讲求事理"的文章观,因其"事理"内涵的变化突破了八股文书写的某些边界;二是严复古文书写中蕴含的新机和压制性因素;最后是其古文书写... 严复的古文书写与语言伦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照:一是其"声与神会"与"讲求事理"的文章观,因其"事理"内涵的变化突破了八股文书写的某些边界;二是严复古文书写中蕴含的新机和压制性因素;最后是其古文书写中的语言伦理观念。借此可以概括从晚清至五四时期严复的"文"与"言"的基本面貌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古文书写 语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建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9,共7页
事物的起源决定事物的性质,中国文论在其滥觞处与经学同体同构,经学范式建构起中国文论的信仰、观念、谱系、路径、规则、方法和范例。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借用《文心雕龙》的关键词来表述,其要旨有四:一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事物的起源决定事物的性质,中国文论在其滥觞处与经学同体同构,经学范式建构起中国文论的信仰、观念、谱系、路径、规则、方法和范例。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借用《文心雕龙》的关键词来表述,其要旨有四:一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话语行为,二是“弥纶群言,笼圈条贯”的阐释路径,三是“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的基本规则,四是“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的核心理念。诠解并通变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不仅可以重塑三千年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灵魂与体貌,亦能重建21世纪中国文论的知识图谱与话语体系,从而有效回应“世界的中国”(China of the world)视域中的“文艺理论的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经学 中国文论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道到意法:吕祖谦与散文学史的重要转折——兼说《古文关键》之“关键”的含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罗书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6,97,共6页
吕祖谦《古文关键》的"关键"并非单指文章结构方面的起承转合,它包含四层含义:从历史角度看,八大家的议论文是古文的"关键";从作文角度看",意"和"立意"是古文的"关键";从篇章的角度... 吕祖谦《古文关键》的"关键"并非单指文章结构方面的起承转合,它包含四层含义:从历史角度看,八大家的议论文是古文的"关键";从作文角度看",意"和"立意"是古文的"关键";从篇章的角度看,文章的体法、篇法、句法,特别是在结构连接、起承转合方面的"变化"是文章的"关键";从审美角度看,"有力"是古文的"关键"。这些不同角度与层次的揭示,不仅为古文发展树立了标杆,而且使得散文学史开始了由道向意,由文到法,由本体论向创作论,由空廓玄简向具体实在的重要转移,将散文学史带进了新的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古文关键》 古文标准 文意 文法 文道 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界研究的推进与《中国小说史略》的完善 被引量:6
7
作者 温庆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91-298,共8页
在《中国小说史略》编纂过程中,鲁迅通过同行同仁的惠赠提示、主动关注同行研究等方式获知彼时小说研究的动态情形,以严谨态度多次修订《史略》。鲁迅从事实依据、文献材料等方面客观地吸纳盐谷温、胡适、蒋瑞藻等同行研究成果,此举使... 在《中国小说史略》编纂过程中,鲁迅通过同行同仁的惠赠提示、主动关注同行研究等方式获知彼时小说研究的动态情形,以严谨态度多次修订《史略》。鲁迅从事实依据、文献材料等方面客观地吸纳盐谷温、胡适、蒋瑞藻等同行研究成果,此举使《史略》修订本具备前瞻性的同时,又多有其坚持己见之处。这种吸纳不仅表现在论断评骘、实物文献等的援引,以坐实其所推导或夯实论据;又据以调整篇目、框架设定,从而触及《史略》建构的主体。尤其是,鲁迅对唐以降通俗小说的修订,说明其已意识到彼时学界有关小说研究的推进对完善《史略》的重要性。时势使然,致其不厌其烦地进行修订。这种修订使《史略》得以实现由讲义稿件向专家著述的转变,终为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学史 盐谷温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和、悲、雅、艳--陆机《文赋》音乐美学思想刍议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亚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6,共6页
陆机《文赋》为批评文病,使用了"应"、"和"、"悲"、"雅"、"艳"五个音乐美学范畴,并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音乐美学范畴体系。前人对"应"、"和"、"悲"、&... 陆机《文赋》为批评文病,使用了"应"、"和"、"悲"、"雅"、"艳"五个音乐美学范畴,并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音乐美学范畴体系。前人对"应"、"和"、"悲"、"雅"、"艳"有所讨论,但主要从文学审美角度切入,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音乐美学范畴进行研究,也未能揭示其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价值。本文从《文赋》出发,并联系陆机其他著作中的音乐资料,分别阐明这五个范畴的音乐美学内涵。陆机首次把"应"、"悲"、"艳"作为音乐美学范畴明确提出,这是他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音乐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7,共5页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现代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使白话《圣经》广为流传,给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培养了必要的读者群,加速了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白话《圣经...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现代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使白话《圣经》广为流传,给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培养了必要的读者群,加速了中国小说叙事符号层的现代转型。白话《圣经》为中国现代语体文提供了典范,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借鉴;《圣经》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直接利用的话语符号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基督教文化 叙事符号层 文言 白话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文学革命对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继承与转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小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3,170,171,共15页
五四文学革命时流行的“古白话”思维,将章太炎提及的中国语言发展历史中的“言文合一”现象绝对化、普遍化,强行将一些文言作品转化成“古白话”,背离了章太炎以小学为根基的白话思路。同时新文学中的“芟夷典故之风”“‘起于应用’... 五四文学革命时流行的“古白话”思维,将章太炎提及的中国语言发展历史中的“言文合一”现象绝对化、普遍化,强行将一些文言作品转化成“古白话”,背离了章太炎以小学为根基的白话思路。同时新文学中的“芟夷典故之风”“‘起于应用’的文学观”“深揪用字错误的论争策略”借鉴了章太炎修辞立诚的文章观,却抛弃了“修辞立诚”中的文字考证基础。五四文学革命在转化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同时,章太炎也对文学革命进行了思考,强调白话对文言的依赖,展示言文合一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章太炎 文学语言观 古白话 修辞立诚 文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经典化为问题——闻一多的《现代诗钞》与新诗评估坐标重建
11
作者 方长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闻一多生命晚期编选的《现代诗钞》,其选录的诗人、诗作,总体而论经典化“成效”不高,但就其所推崇的诗人而言,成为经典的比例却相当大。这一症候性现象,与闻氏取舍新诗的原则、百年新诗经典化特征相关。他一方面以“昨天”视野和古典... 闻一多生命晚期编选的《现代诗钞》,其选录的诗人、诗作,总体而论经典化“成效”不高,但就其所推崇的诗人而言,成为经典的比例却相当大。这一症候性现象,与闻氏取舍新诗的原则、百年新诗经典化特征相关。他一方面以“昨天”视野和古典文学名著标准取舍新诗,承传中国抒情诗“情”的传统,置重抒写家国、人民情感的诗作,选录体现了现代抒情方式的诗作。另一方面,以“今天”观念和外译意识审视新诗,看重那些立足战争语境、表现民主观念且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元素的诗作。《现代诗钞》所选取的大量诗人在后来史述中销声匿迹了,而未选的某些诗人又成为今天公认的经典,构成历史疑案,这背后闻氏选诗的现代性标准与百年来新诗评价尺度及其“经典”观相颉颃,彰显了重建新诗评估新坐标与原则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现代诗钞》 经典化 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国粹派颜李学研究述论
12
作者 王学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6-81,共6页
晚清以降,颜李学走向复兴。至清末时期,学界对该学说的研究愈加深入,其中国粹派学人出力尤多。他们搜辑刊刻颜李著述,研讨其学术特色,倡扬其实学宗旨,挖掘其西学因素,提炼其教育和军事思想,并对颜李学的部分观点进行颇中肯綮的商榷。质... 晚清以降,颜李学走向复兴。至清末时期,学界对该学说的研究愈加深入,其中国粹派学人出力尤多。他们搜辑刊刻颜李著述,研讨其学术特色,倡扬其实学宗旨,挖掘其西学因素,提炼其教育和军事思想,并对颜李学的部分观点进行颇中肯綮的商榷。质言之,国粹派学人的研究,其中既有对学说本身的挖掘与"发现",又有基于政治诉求的阐释与"发明",在这种古今沟通、中西交融之下,近代意义上的颜李学之雏形已初具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李学 国粹派 刘师培 章太炎 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行文献中羼入的朝鲜语词汇摭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士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43-146,共4页
朝鲜李朝时代用汉文撰写的燕行文献,羼入了很多朝鲜语词汇,需要细细玩味,才能得其真义。如派遣义的"送",房屋义的"家",发现义的"认",以及"解听""甫儿""月吾只/其"等。挖... 朝鲜李朝时代用汉文撰写的燕行文献,羼入了很多朝鲜语词汇,需要细细玩味,才能得其真义。如派遣义的"送",房屋义的"家",发现义的"认",以及"解听""甫儿""月吾只/其"等。挖掘朝鲜汉文文献中的朝鲜语词汇有助于解读这批域外汉籍,也有助于研究古代汉语与朝鲜语之间的语言接触情况以及古朝鲜人的汉字习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汉籍 燕行录 朝鲜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桃花扇》到《山海经》:美国石听泉教授的中国文学研究之路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国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63,共9页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石听泉教授(Richare E.Strassberg),自幼接触中国文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开始研究《桃花扇》,撰写并出版专著《孔尚任:清初的一个文人》,研究孔尚任的生平和时代,并探讨文学作品和作者生活的关系,...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石听泉教授(Richare E.Strassberg),自幼接触中国文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开始研究《桃花扇》,撰写并出版专著《孔尚任:清初的一个文人》,研究孔尚任的生平和时代,并探讨文学作品和作者生活的关系,认为孔尚任把很多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件放在他的戏曲里面,有较多他的自传的成分。由《桃花扇》及其中的江南山水,他对中国小说、戏曲,进而对江南园林和中国山水文学,再进而对《山海经》和中国的梦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国文学研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桃花扇》《山海经》江南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闻之曰”言论承传模式的生成及演化--以上博简《从政》为中心
15
作者 陈丹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早期儒家“闻”的言说传统,远绍殷人直引文本话语的“有闻曰”,近承周人化用“旧事”“古语”的“我闻曰”,始终贯串着以引用来传播话语的本质功能。孔门师徒将春秋君臣议政加主语的“闻之曰”转化为论学话语,并赋予其始于求知、重在领... 早期儒家“闻”的言说传统,远绍殷人直引文本话语的“有闻曰”,近承周人化用“旧事”“古语”的“我闻曰”,始终贯串着以引用来传播话语的本质功能。孔门师徒将春秋君臣议政加主语的“闻之曰”转化为论学话语,并赋予其始于求知、重在领悟、终于践行的理论内涵。上博简《从政》为“闻之曰”格式的经典化呈现,其无主语与来源的“闻之曰”是对“丘闻之某人(或某文本)有言曰”的缩略改写,象征着孔子言论承传的一种模式,即灵活运用口传与书写两种形态来传播孔子的转述话语。孔门弟子后学素以“子曰”强调孔子言论的权威性,为树立夫子“作者之谓圣”的形象,进而将孔子的转述话语也冠以“子曰”,使得“闻之曰”这一“有意味的形式”逐渐湮没无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之曰 言说传统 理论构建 承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