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对胸腔镜手术中肺通气的影响
1
作者 李义 高冬艳 +1 位作者 张煜东 李攀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评价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中肺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患者140例,男55例,女85例,年龄18~75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气管插管联合支... 目的评价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中肺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患者140例,男55例,女85例,年龄18~75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组(E组)和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组(L组),每组70例。记录体位转为侧卧位后双肺通气1 min(T_(0))、5 min(T_(1))、10 min(T_(2))以及单肺通气1 min(T3)、5 min(T_(4))、10 min(T_(5))的通气漏气量、Ppeak、PETCO_(2)。记录苏醒期呛咳、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咳嗽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通气漏气量、Ppeak、PETCO_(2)的均数差值(L组-E组)的95%可信区间(CI)上限均不超过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界值。与E组比较,L组苏醒期呛咳、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咳嗽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胸腔镜术中应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通气效率方面不劣于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并且在减少气道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通气漏气量 胸腔镜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莉萍 孙艳斌 +5 位作者 关森 赵振儒 边晶 王曌 王建雄 张凌岚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BB)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部分切除手术患者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BB)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部分切除手术患者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喉罩联合BB组(B组)和双腔支气管插管(DLT)组(D组),每组52例。B组采用喉罩联合BB,D组采用DLT,进行单肺通气(OLV)。以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及两乳头间连线将健侧肺分成6个区域,应用床旁肺超声进行评估。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拔除通气工具后肺超声评分(LUS)、肺萎陷评分和外科医师满意度评分。记录置入通气工具即刻(T_(0))、OLV开始即刻(T_(1))、OLV 20 min(T_(2))、OLV结束即刻(T_(3))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记录术前24 h、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清IL-6、TNF-α和CRP浓度。记录术前1 d、术后6 h咽痛VAS疼痛评分与术后3 d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组比较,B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清IL-6、CRP和TNF-α浓度、术后6 h咽痛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麻醉前即刻、拔除通气工具后LUS、术中肺萎陷评分和术后外科医师满意度评分、T_(0)—T_(3)时Ppeak、Pplat和Cdyn、术后3 d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喉罩联合BB用于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患者,可以降低术后早期炎性因子浓度,减轻术后早期咽痛,不增加健侧肺术后LUS评分和PPC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肺超声 炎性因子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儿童单肺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肖亮灿 叶升 +1 位作者 许静红 荣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4-54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进行支气管封堵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记录两组诱导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建立双肺隔离时间、一次成功率、肺萎陷程度、重新调整次数、气道峰压、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手术时间、术中缺氧情况以及拔管后早期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相比,支气管封堵器组建立双肺隔离时间较长,(173.1±75.1)vs(95.6±30.2)s,P<0.05;肺萎陷程度相似,P>0.05;术中平均气道峰压较高,(28.11±5.76)vs(21.57±4.02)cmH2O,P<0.05;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pH较低,7.35±0.03 vs 7.42±0.06,P<0.05;PaCO2较高,平均(43.01±7.25)vs(35.79±3.17)mmHg,P<0.05;术后早期声音嘶哑发生率较低,14%vs 50%,P<0.05;术后早期咽喉疼痛发生率较低,35%%vs 64%,P<0.05。【结论】对儿童患者,支气管封堵器可实现有效单肺通气和双肺隔离。支气管封堵器咽喉损伤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儿童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在支气管瘘封堵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强 姚小鹏 +7 位作者 顾红军 季洪健 董宇超 吴俊杰 孙沁莹 赵立军 黄海东 王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3-745,共3页
目的 :评价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对支气管瘘实施封堵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例胆道支气管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支气管镜以及胆管造影确定瘘道部位和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局麻后在支气管镜引导下 ,将导引钢丝插入拟封堵的靶位支... 目的 :评价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对支气管瘘实施封堵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例胆道支气管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经支气管镜以及胆管造影确定瘘道部位和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局麻后在支气管镜引导下 ,将导引钢丝插入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腔内 ;留置导丝撤出支气管镜 ;沿导丝将封堵器外鞘管送至拟封堵的靶位支气管 ,撤出导丝 ;通过外鞘管将携有封堵器的推送装置送至靶位支气管 ;在支气管镜以及 X线透视下释放封堵器 ,将靶位支气管完全封堵。术后 1周内每天观察咳嗽、咯痰等症状及体温变化 ,术后 1、7、30 d分别复查支气管镜及 X线胸片。术前及术后 3d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果 :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当天咯出胆汁样痰量明显减少 ,术后 7d咯胆汁样痰症状完全消失 ;术后 1、7、30 d X线胸片显示封堵器均位于靶位 ,且逐渐膨胀完全 ;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术后 1 d封堵区支气管黏膜轻度充血、水肿 ,术后 7d可见封堵器局部肉芽组织增生明显 ;术后 30 d时肉芽及上皮组织完全将封堵器覆盖。 2例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至今 (分别为 1 0、1 4个月 ) ,均未发生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与手术相关的感染。结论 :本组病例中所采用的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及其推送装置是一种置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支气管封堵器 支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胡轶 尹雯 +5 位作者 张卫明 肖阳 许销销 赵苏 胡曼曼 倪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0-694,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心脏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3例BPFs患者。依据病情选择麻醉方式,根据瘘口位置及... 目的旨在探讨心脏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支气管胸膜瘘(BP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3例BPFs患者。依据病情选择麻醉方式,根据瘘口位置及大小采用不同规格的封堵器治疗。观测患者处置前后瘘口闭合情况、咳嗽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监测患者术中及术后1、4、12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3例BPF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3岁(43~81岁),均为外科手术后BPFs形成,8例为全肺切除术,5例为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其中,右主支气管瘘6例,右上肺支气管瘘1例,右下肺支气管瘘3例,左主支气管瘘2例,左下肺支气管瘘1例。瘘口平均直径为(10.48±2.31)mm(5~18 mm)。13例患者在全麻或者局麻+镇静镇痛下经支气管镜共计置入封堵器14枚,其中ASD封堵器10枚,VSD封堵器4枚。封堵器置入后患者瘘口封闭,咳嗽及感染明显改善,活动耐受力明显提高,近期(4周)有效率为92.3%,随访中仅1例患者在8周时因瘘口扩大行再次手术。结论经支气管镜应用ASD/VSD封堵器治疗BPFs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的研制及其实验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强 杨晓明 +5 位作者 龚善石 高习文 王琴 聂小蒙 汪军 于观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镍钛合金丝为原料按预先的设计编织成圆柱状、蘑菇状、哑铃状和朝鲜鼓状 4种形状的封堵器 ,尾部装有用于连接推送杆的螺帽 ;取健康犬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n=6 ) ...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镍钛合金丝为原料按预先的设计编织成圆柱状、蘑菇状、哑铃状和朝鲜鼓状 4种形状的封堵器 ,尾部装有用于连接推送杆的螺帽 ;取健康犬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n=6 ) ,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 ,分别置入金属气管套管 ;经气管套管插入纤维支气管镜 ,在确定封堵靶位后将 4种形状的封堵器分别置入各组动物靶支气管腔内 ,每只犬置入 2枚同形状的封堵器。分别于术后第 1、3、5及 8周时 ,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封堵器周围的支气管组织结构、远端肺组织、全身重要器官及封堵器本身的变化。 结果 :4 8只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均一次成功置入。在为期 8周的观察中 ,4 8只不同形状的封堵器有 1 4只 (2 9.2 % )先后发生移位或脱落 ,其中圆柱状 2只、蘑菇状 7只、哑铃状 5只 ,而朝鲜鼓状封堵器无一发生移位或脱落。封堵器置入后 1周 ,局部呈急性炎症反应 ;3周时 ,局部炎症反应减弱 ,支气管黏膜上皮开始增殖 ;5周时 ,增殖的支气管上皮完全将封堵器覆盖 ,远端肺组织明显萎陷 ;8周时 ,局部炎症反应消失 ,远端肺组织完全萎陷。期间未出现明显封堵远端的阻塞性炎症。8周观察期结束 ,对取出的封堵器进行观察 ,未见明显变形、腐蚀和断裂。 结论 :自制镍钛合金支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支气管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侯涛 李娟 +4 位作者 王松 唐朝亮 耿擎天 殷国兵 康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I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 目的探讨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I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两组肺萎陷评分,记录两组单肺通气前、中及后的气道峰压(P1、P2和P3);记录术后肺不张以及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T2、T4时I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I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肺萎陷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肺不张;与T组比较,I组P1、P2和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时,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l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人工气胸与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齐正 刘洋 +3 位作者 艾艳秋 杨建军 金峰 张春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6-960,共5页
目的比较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和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7例,男62例,女35例,年龄50~75岁,BMI 18~29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组(AP... 目的比较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和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7例,男62例,女35例,年龄50~75岁,BMI 18~29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组(AP组,n=50)和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组(BB组,n=47)。记录拔管时间和胸腔操作开始后15 min肺萎陷评分。记录胸腔操作前双肺通气时(T0)、胸腔操作开始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胸腔操作结束后10 min(T4)的MAP、CVP、气道峰压(Ppeak)、PaO2、PaCO2,计算死腔率(VD/VT)和分流率(Qs/Qt),同时记录甲氧明推注例数和去甲肾上腺素泵注例数和新发心律失常例数。术中提取食管肌层组织RNA后检测一氧化氮合酶3基因(NOS3)的转录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B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P组(P<0.05),肺萎陷评分明显低于AP组(P<0.05)。T1-T3时AP组MAP明显低于BB组(P<0.05),CVP明显高于BB组(P<0.05)。T2-T4时AP组PaCO2明显高于BB组(P<0.05)。T1-T3时AP组VD/VT明显高于BB组(P<0.05)。AP组甲氧明推注例数、去甲肾上腺素泵注例数明显多于BB组,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B组(P<0.05)。BB组NOS3的转录水平是AP组的3.48倍(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双肺通气比较,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更有利于早期拔管和术野暴露,不失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更好的术中气道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单肺通气 支气管封堵器 二氧化碳人工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气道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宋立强 吴昌归 +1 位作者 邓莉明 王高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内塞式支气管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支气管镜引导下于靶位支气管置入1或2枚自制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个月的肺功能、动脉血... 目的探讨自制内塞式支气管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支气管镜引导下于靶位支气管置入1或2枚自制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个月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胸部CT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评价BLVR的疗效。结果置入的封堵器无一脱落或移位;局部黏膜仅见轻度肉芽组织增生;被封堵的靶位肺组织出现不张或膨胀不全。术前和术后7个月,病例1、2的静态肺容积(VC)分别从3.08L上升至3.57L,2.19L上升至2.58L;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从2.87L上升至3.57L,2.60L上升至2.58L;SGRQ调查显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显著改善,分值分别从62降低至26,48降低至23;但动脉氧分压提高均不明显。2例患者均未发生阻塞性肺炎、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封堵器在两例重度COPD患者中初步应用已显示出其置入简便、稳定性好、封堵效果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能够达到肺减容及改善肺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卧位下右支气管封堵器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梅 李元海 宗志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2-1414,共3页
选取电视胸腔镜下右进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平卧位组(S组)和左侧卧位组(L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然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右侧支气管封堵器。S组患者处于平卧位时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入并... 选取电视胸腔镜下右进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平卧位组(S组)和左侧卧位组(L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然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右侧支气管封堵器。S组患者处于平卧位时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入并定位,L组患者在左侧卧位时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并定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封堵器移位情况、纤维支气管镜使用次数以及肺萎陷满意率。S组侧卧位封堵器移位次数以及平卧位时需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次数较L组明显增多,而肺萎陷满意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卧位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右侧主支气管置入支气管封堵器,其具有减少侧卧位移位发生和减少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次数等优点,值得推荐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 支气管封堵器 食管癌根治术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硅膜支气管封堵器置入犬支气管的封堵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政 胡建林 +3 位作者 刘汪 宫亮 唐春兰 杨和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4-727,共4页
目的评价研制的金属硅膜支气管封堵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取健康杂种犬18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分别经支气管镜置入以镍钛合金丝编织成哑铃状、普通螺栓状、致密螺栓状3种支气管封堵器,一端覆硅胶膜,且每只犬置入相同的封堵... 目的评价研制的金属硅膜支气管封堵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取健康杂种犬18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分别经支气管镜置入以镍钛合金丝编织成哑铃状、普通螺栓状、致密螺栓状3种支气管封堵器,一端覆硅胶膜,且每只犬置入相同的封堵器2枚。观察实验动物的耐受性,定期复查血象、支气管镜、胸部CT扫描,8周后观察封堵器附近支气管组织及远端肺组织变化。结果预设的18条犬36只支气管封堵器全部经支气管镜成功置入。观察期内,除1例因误吞哑铃状封堵器致消化道梗阻而死亡外,其余犬耐受性良好;截至封堵第8周,36只封堵器中,脱落共有11只(11/36),其中哑铃状封堵器脱落9只(9/12),普通螺栓状封堵器脱落2只(2/12),致密螺栓状封堵器无脱落(0/12)。胸部CT扫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部分封堵的肺叶有萎陷,肺组织表面有瘢痕形成,封堵部位远端肺泡腔缩小,肺间质内有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2例封堵部位及其周围有轻度阻塞性炎症改变,未出现肺脓肿及坏死。尸检取出的封堵器表面光整,弹性度良好,无变形、扭曲及断裂,所覆的硅胶膜无渗漏破损。结论试制的镍钛合金覆硅胶膜支气管封堵器置入方便,组织相容性好,动物耐受性较好。3种不同的支气管封堵器中,以致密螺栓状封堵器的稳定性最好,有望用于支气管封堵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封堵器 硅膜 镍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对学龄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晓玲 张小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对单肺通气学龄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儿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10岁,BMI 20~25 kg/m2,ASA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采用压力控制模...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对单肺通气学龄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儿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10岁,BMI 20~25 kg/m2,ASA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采用压力控制模式机械通气,压力(P) 16 cmH2O,RR 16次/分,PEEP 0 cmH2O,I∶E 1∶2。记录麻醉前(T0)、单肺通气开始(T1)和单肺通气45 min(T2)时的SBP、DBP及HR及T2时的VT、PETCO2和肺顺应性(CL),并采集T2时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咽喉痛、喉痉挛和误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1时喉罩组SBP、DBP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T2时两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喉罩组PaO2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aCO2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VT 、CL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ETCO2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在患儿胸腔镜术中,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较气管插管加封堵器可获得更大的VT,改善通气,促进CO2排出,降低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更有利于气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单肺通气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定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57-2459,共3页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中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5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用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朔型后盲插入目标肺侧支气管,将阻塞器沿单腔...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中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5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用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朔型后盲插入目标肺侧支气管,将阻塞器沿单腔气管导管置于目标肺侧支气管后,退出单腔气管导管入气管内,用听诊器听诊以确定阻塞器的位置;B组先常规插入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将阻塞器导管经单腔气管导管放置在目标肺侧支气管中,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结果:两组50例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且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HR、MBP、PETCO2、PAW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时间长于B组(P<0.01);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放置时相当,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但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行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盲插 支气管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Co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微创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解凤磊 高芳 +2 位作者 王峰 刘伟 李元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SaCo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微创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择期行微创胸腔镜手术患者77例,男52例,女25例,年龄18~80岁,BMI 19~2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喉罩... 目的探讨SaCo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在微创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择期行微创胸腔镜手术患者77例,男52例,女25例,年龄18~80岁,BMI 19~2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喉罩组(LM组,n=39)和气管导管组(ET组,n=38)。LM组使用SaCo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ET组使用气管导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记录插管(或喉罩)后5 min(T 1)、单肺通气5 min(T 2)、单肺通气1 h(T 3)和双肺通气5 min(T4)时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SpO 2。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 d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分。记录术中肺萎陷评分、Aldrete苏醒评分、拔管时间、放置或拔除人工气道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苏醒期呛咳例数、术后咽喉疼痛例数。结果与ET组比较,LM组T 1—T 4时Ppeak和Pplat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放置或拔除喉罩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明显减少(P<0.05),苏醒期呛咳、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SaCo可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微创胸腔镜手术时术中通气效果好,术毕苏醒速度快,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恢复质量高,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o可视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胸腔镜手术 气管导管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雾化吸入联合I-gel喉罩和Wellead封堵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爱明 朱晓雪 +1 位作者 于建飞 孙琳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雾化吸入联合I-gel喉罩和Wellead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单肺通气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2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艾...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雾化吸入联合I-gel喉罩和Wellead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单肺通气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2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艾司氯胺酮雾化吸入联合I-gel喉罩和Wellead支气管封堵器组(EW组)、I-gel喉罩联合Wellead支气管封堵器组(LW组)和气管导管联合Wellead支气管封堵器组(TW组),每组25例。记录三组置入时间、拔除时间、苏醒时间和单肺通气期间P_(ET)CO_(2)最高值。记录平卧位双肺通气15 min和侧卧位单肺通气15 min时的气道峰压(Ppeak)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单肺通气前10 min(T_(0))、单肺通气后10(T_(1))、30(T_(2))、60 min(T_(3))和单肺通气结束(T_(4))时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变化,手术侧肺萎陷评分,术后呛咳、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和肺不张等发生情况。结果与TW组比较,EW组和LW组拔除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EW组双肺和单肺通气时Ppeak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LW组单肺通气时Ppeak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EW组和LW组T_(2)—T_(4)时TNF-α、IL-6和IL-8明显降低(P<0.05),呛咳、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LW组比较,EW组双肺和单肺通气时Ppeak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T_(2)—T_(4)时TNF-α、IL-6和IL-8明显降低(P<0.05)。三组置入时间、P_(ET)CO_(2)最高值和肺萎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肺不张。结论使用艾司氯胺酮雾化吸入联合I-gel喉罩和Wellead支气管封堵器进行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麻醉,能够保证手术期间所需的通气,明显减轻全麻诱导及苏醒期的气道刺激,减轻肺炎症反应,改善肺顺应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雾化吸入 I-gel喉罩 wellead支气管封堵器 胸腔镜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式气管镜引导下室间隔封堵器治疗复杂支气管胸膜瘘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煜 张力 +5 位作者 倪然 刘素玲 杨洋 上官佳红 沈德良 张金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7-740,共4页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s,BPF)又称支气管残端瘘,是胸外科手术治疗后可出现的严重并发症[1],指支气管残端和胸膜腔之间出现异常通道,气道内的气体及炎性分泌物持续外漏,或胸腔内的感染性液体进入气道或肺部,进而出现反复...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s,BPF)又称支气管残端瘘,是胸外科手术治疗后可出现的严重并发症[1],指支气管残端和胸膜腔之间出现异常通道,气道内的气体及炎性分泌物持续外漏,或胸腔内的感染性液体进入气道或肺部,进而出现反复胸腔积液、气胸及脓胸、肺部感染、全身气肿、呼吸衰竭等伴随症状,病死率可达40%~72%[2-3]。当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合并原发性肺疾病、肿瘤晚期、严重感染等时,常规外科手术方式创伤较大[4],目前逐渐发展的介入治疗技术为BPF的非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5-6]。作者在软式气管镜引导下采用室间隔封堵器治疗复杂BPF一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软式气管 室间隔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培堃 孔健 +2 位作者 吴迪 黄同海 杨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3-1054,1056,共3页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有效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确切、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直径≥5 mm BPF的治疗。现将我院2012年1月1例应用房间隔缺损封...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有效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确切、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直径≥5 mm BPF的治疗。现将我院2012年1月1例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BPF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支气管胸膜瘘 耐多药肺结核 肺切除术后 治疗方法 BPF 并发症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视内窥镜引导支气管封堵器放置与定位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晴 马传根 +2 位作者 信文启 樊超 司会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5-817,共3页
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中的非常重要的麻醉技术之—[1-2]O支气管封堵器(bronchial blocker,BB)与单腔气管导管配合用于单肺通气,具有微创、术后入ICU患者不需更换气管导管等优势,适用于困难气道、小儿[3]、老年人[4]和低肺功能、选择性肺... 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中的非常重要的麻醉技术之—[1-2]O支气管封堵器(bronchial blocker,BB)与单腔气管导管配合用于单肺通气,具有微创、术后入ICU患者不需更换气管导管等优势,适用于困难气道、小儿[3]、老年人[4]和低肺功能、选择性肺段阻塞等患者。其使用范围广,困难插管成功率高,而且可以提高氧合[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支气管封堵器 气管导管 困难气道 胸科手术 插管成功率 低肺功能 麻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比较 被引量:42
19
作者 邹功胜 杨军 冯增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8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8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师完成。观察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和术后咽喉疼痛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两组定位时间、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咽喉痛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有效应用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中,应用支气管封堵器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轻患者术后咽喉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支气管封堵器定位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娴洋 李丽 +1 位作者 郁万友 刘存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55-1158,1187,共5页
目的:比较肺部超声技术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方面的优劣。方法:择期经左侧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7.5#加强型气管导管,之后采用盲法放置支气管封堵器至一侧... 目的:比较肺部超声技术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方面的优劣。方法:择期经左侧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7.5#加强型气管导管,之后采用盲法放置支气管封堵器至一侧支气管。2组患者分别采用肺部超声检查(L组)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B组)方法定位封堵器位置并判断肺隔离效果,确定套囊位置良好后,摆放右侧卧位,之后再次判断肺隔离情况。记录L组和B组2次判断肺隔离情况所需要的总时间、术中封堵器调整的次数、术中肺萎陷满意度评分以及患者2次定位前及定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气道峰值压(peak airway pressure,PAW)的水平。结果:L组和B组确定肺隔离时间、肺萎陷满意度评分术中套囊调整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2次判断肺隔离时的HR、MAP及PAW较判断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2次判断肺隔离时的HR、MAP及PAW明显高于纤维支气管镜置入前(P<0.05)。结论:肺部超声判断支气管封堵器肺隔离效果与纤维支气管镜相近,但肺部超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纤维支气管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 纤维支气管 食管癌 支气管封堵器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