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rategic Re-view of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1
作者 MA Xiaojun 《国际展望》 2010年第6期1-22,125,共23页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security from a strategic perspective.Territory is the most basic physical where-about for a country to express national sovereignty.It is t...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security from a strategic perspective.Territory is the most basic physical where-about for a country to express national sovereignty.It is the territory that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derives its physical basis from.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however,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space is continually squeezed and constrained,but the national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is still the cornerst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nd the inviolability of national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In this regard,the primary goal of Chinese national security today remains as a goal to safeguard the unification,integrity and security of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At present,the integrity,unification and security of Chinese national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have yet to be achieved on the strategic level.As one of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it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nd paid adequate strategic atten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trategic Re-view of china 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view 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世界“变局观”及当代启示
2
作者 赵赢 郭永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到战后世界格局分化与重组,毛泽东在观察和应对世界重大事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世界“变局观”,并将其付诸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当中。毛泽...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到战后世界格局分化与重组,毛泽东在观察和应对世界重大事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世界“变局观”,并将其付诸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当中。毛泽东的世界“变局观”对于中国共产党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历史借鉴价值,对于回答新时代“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把握世界大势,聚焦主要矛盾;始终保持超前的预见意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世界“不利”变局;保持沉着冷静的战略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大事变” “变局观” “世界之问”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生态观与中国农业发展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丹丹 许门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48,共5页
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恩格斯的生态观涵盖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既阐明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揭示阻碍生态文明进步的原因等内容,又有其自身的思想特质,认为私有制度下不可能根本解决生态问题。深刻研... 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恩格斯的生态观涵盖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既阐明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揭示阻碍生态文明进步的原因等内容,又有其自身的思想特质,认为私有制度下不可能根本解决生态问题。深刻研究和系统把握恩格斯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特质,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正确价值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即要树立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农业生态伦理观,摒弃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价值观,又要坚持"以人为本"为终极目标的农业生态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生态观 中国农业 价值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的三重向度及特质演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爱平 黄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205,共13页
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以大历史观看,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相伴而生,但迄今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从公共参与的视角率先对“谁来参与”“参与什么”和“如何... 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以大历史观看,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相伴而生,但迄今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从公共参与的视角率先对“谁来参与”“参与什么”和“如何参与”这三个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廓清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谁来参与”明确了包括港澳的公众个人、社会团体、行政机关等的多方参与主体;“参与什么”涵盖了港澳在全球事务、全国事务、跨境事务和地方事务中的参与内容;“如何参与”则体现为港澳参与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民生和行政管理等功能领域的具体方式。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的内在特质,体现出由个体行动者的自觉参与向组织行动者的法制化参与逐步拓展、由“外”向“内”对国家治理的多层级事务体系渐次融入、由单一参与向包容性参与渐进迭变的历史演进轨迹。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政策环境下,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的内涵和样态值得持续观察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参与国家治理实践 国家治理体系 公共参与 大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苏国勋的韦伯汉学史出发:中西比较视角下的“会” 被引量:1
5
作者 何蓉 李骏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8,共13页
苏国勋先生认为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深受汉学家高延的影响,从“天人合一”等问题出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汉学家们资料、立场的局限造成了韦伯作品中的局限。沿着苏国勋先生的思路,以高延有关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会”的研究为切入点,... 苏国勋先生认为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深受汉学家高延的影响,从“天人合一”等问题出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汉学家们资料、立场的局限造成了韦伯作品中的局限。沿着苏国勋先生的思路,以高延有关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会”的研究为切入点,带入中西比较的视角,解析韦伯对高延的借鉴与突破。从高延到韦伯的思想路线,既是用西方理论观照中国传统的尝试,又代表着从汉学到社会学的理论发展。正如苏国勋先生所指出的,正视其思想的局限,挖掘其理论启发意义,既有助于从民间社会真实的立场去理解官方纪录背后的历史真相,也有助于将普遍理论概念应用于中国文化研究,更好地把握其特殊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国勋 韦伯研究 汉学史 社会团体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天应人”的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古典建筑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婉华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顺天应人”是中国古代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指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另一方面指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人的生存和生活。“顺天应人”的生态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建筑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虽由人... “顺天应人”是中国古代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指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另一方面指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人的生存和生活。“顺天应人”的生态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建筑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建筑观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建筑观方面。无论是顺天还是应人,目的都是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得益彰,这对于现代生态伦理学和现代生态建筑学都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天应人 生态自然观 中国古典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误读的幻象——对韦伯中国观批判的反思
7
作者 钟海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1,共6页
韦伯虽然把儒家文化的宽容看成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但他也对文化多样性给予理解和同情。"西方中心论"和"资料不足"的批判没能抓住韦伯中国观的多种面向,也忽视了从"理念型"分析来解读韦伯中国观所蕴含的... 韦伯虽然把儒家文化的宽容看成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但他也对文化多样性给予理解和同情。"西方中心论"和"资料不足"的批判没能抓住韦伯中国观的多种面向,也忽视了从"理念型"分析来解读韦伯中国观所蕴含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我们既要处理好摆脱"被边缘化"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对"文化误读"的判断要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多元化的文化宽容意识有利于文化平等交流,也是避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中国观 文化宽容 西方中心论 被边缘化 文化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野下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百年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承哲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农民问题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百年实践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 农民问题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百年实践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践探索蕴含着历史任务变迁中的农民使命担当,基本国情未变下的农民要素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现实,国家现代化征程中的农民补短选择等内在逻辑。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践探索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主要是:坚持党对农民工作的领导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首要前提,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重要基础,坚持群众路线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则,保障农民利益是解决好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中国共产党 农民问题 百年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