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6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fferent poses and wind speeds on flow field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based on virtual wind tunnel experiment with constant wind 被引量:5
1
作者 LIU Guan-lin E Jia-qiang +2 位作者 LIU Teng ZUO Wei ZHANG Qing-l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48-1957,共10页
In order to improve structure performance of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high-precision numerical algorithms.And a virtual wind tunnel ... In order to improve structure performance of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high-precision numerical algorithms.And a virtual wind tunnel experiment with constant wind i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reflective surface,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fluid domain for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in different poses and wind speeds distribution.Some results about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before and after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surface and wind load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entire fluid domain had been obtained.In particular,it is necessary to point out that the stiffness at the center of the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should be relatively raised.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lar concentrator dish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failure analysis of dish solar concentrator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NTRATOR fluid–solid interac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 virtual wind tunnel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在复杂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CO中温-低温串联催化转化仿真实验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雄超 王彩红 任艳娇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受场地、操作环境等极端条件制约,复杂工程性创新实验难于线下开展,导致学生对化工专业前沿技术认知缺失,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短缺。针对此问题,在化工专业实验中开展以实为主、以虚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虚拟实验可大大降低实验操作... 受场地、操作环境等极端条件制约,复杂工程性创新实验难于线下开展,导致学生对化工专业前沿技术认知缺失,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短缺。针对此问题,在化工专业实验中开展以实为主、以虚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虚拟实验可大大降低实验操作风险,弥补实验时间和条件的不足,是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有益探索。仿真实验中的理论学习、习题测验、流程设计、实验操作和报告处理的过程性评价制度涵盖了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综合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在CO中温-低温串联催化转化仿真实验教学中,4项课程目标平均达成度分别为0.80、0.91、0.83和0.73,教学效果良好。实践证明,虚拟仿真实验能够从应用实际出发,通过新颖的实验内容设计,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实验 虚实并行 催化转化 工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文旅空间:概念、模式与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陶俊 石美姣 崔雨萌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沉浸式文旅空间是一种将文化元素与旅游体验相结合,通过设计物理场景,或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创造出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旨在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然而,对沉浸式文旅空间的概念、模式以及沉浸要素鲜有研究,对推进沉浸式文旅体验和布局沉... 沉浸式文旅空间是一种将文化元素与旅游体验相结合,通过设计物理场景,或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创造出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旨在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然而,对沉浸式文旅空间的概念、模式以及沉浸要素鲜有研究,对推进沉浸式文旅体验和布局沉浸式空间带来挑战。文章梳理沉浸式体验的关键概念并辨析其关系,提出将沉浸式文旅空间划分为虚拟沉浸式、物理沉浸式和数实融合沉浸式三种模式并分析其样态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街区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实践,论证沉浸式文旅空间的关键要素;然后从政策引导、技术动向和实践创新分析沉浸式文旅空间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体验 智慧旅游 虚拟现实 数字叙事 元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电子电路虚拟仪器实验系统设计
4
作者 殷贤华 张富强 许川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0,共4页
线上电子电路虚拟仿真实验能够解决线下实验的弊端,但线上电子电路虚拟仿真实验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电路原理和理论特性,无法掌握实际电路输入输出动态特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可互换式虚拟仪器(IVI)、仿真电路和自动测试总线设计了... 线上电子电路虚拟仿真实验能够解决线下实验的弊端,但线上电子电路虚拟仿真实验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电路原理和理论特性,无法掌握实际电路输入输出动态特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可互换式虚拟仪器(IVI)、仿真电路和自动测试总线设计了一个虚拟仪器实验系统,由用户登录模块、数据库模块、预习测试模块和虚拟仪器实验模块组成。通过线上线下2种模式完成了28个电子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较好的实验条件和学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路 虚拟仪器 自动测试总线 线上虚拟仿真实验 线下硬件电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5
作者 李兵 罗佳雨 +3 位作者 胡原 田志夕 刘安玲 曾嘉慧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2,208,共6页
为解决野生兰科植物不能采集、野生生境难以到达、传粉过程不便观察的教学问题,利用“兰科植物传粉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国家一流课程、数字切片、MOOC等数字化资源,以“珍稀兰科植物濒危原因探究”为教学任务,设计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 为解决野生兰科植物不能采集、野生生境难以到达、传粉过程不便观察的教学问题,利用“兰科植物传粉与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国家一流课程、数字切片、MOOC等数字化资源,以“珍稀兰科植物濒危原因探究”为教学任务,设计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方案,将数字化资源全面融入教学过程,开展沉浸、探究和自主式教学,通过赋分模型驱动过程性评价,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互通、虚拟实体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提出包含实验设施、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师数字素养等要素的系列数字化转型,以期形成植物学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实验教学 数字化资源 虚拟仿真实验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伦理虚拟仿真实验的课程思政建设
6
作者 夏嵩 闻毓民 +1 位作者 富海鹰 王艺霖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9,共9页
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是数字化、智能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以国内首个工程伦理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例,阐述学生在模拟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之下应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完成一座铁路桥梁的选址与选型工作,并处理施工过程... 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是数字化、智能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以国内首个工程伦理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例,阐述学生在模拟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之下应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完成一座铁路桥梁的选址与选型工作,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若干工程伦理问题。该实验项目教会学生辨析工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培养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对其价值观的引导,为解决课程思政“硬融入”“表面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程伦理 虚拟仿真实验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案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7
作者 刘洋 祝安 +2 位作者 邢作霞 李文文 宋明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6,102,共5页
为研究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案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园区运行质量与产教融合水平,设计并搭建一种园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考虑了风光储、电热耦合以及冷热电气协同的多场景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实验教学案例。结果表... 为研究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案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园区运行质量与产教融合水平,设计并搭建一种园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考虑了风光储、电热耦合以及冷热电气协同的多场景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实验教学案例。结果表明,采用冷热电气协同、源网荷储集群联控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园区运行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能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对电气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平台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叙事视角下智能家居虚拟展示设计策略研究
8
作者 李宣 桂基铭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7-515,共9页
目的旨在探索交互叙事视角下的智能家居虚拟展示设计,以提升用户的沉浸体验和互动性。现有智能家居虚拟展示研究主要聚焦于技术实现,较少探讨叙事性引导在用户认知和情感体验中的作用。为此,本文结合交互叙事理论,构建智能家居虚拟展示... 目的旨在探索交互叙事视角下的智能家居虚拟展示设计,以提升用户的沉浸体验和互动性。现有智能家居虚拟展示研究主要聚焦于技术实现,较少探讨叙事性引导在用户认知和情感体验中的作用。为此,本文结合交互叙事理论,构建智能家居虚拟展示的叙事设计策略。方法首先,通过系统梳理现有智能家居虚拟展示存在问题,分析其在技术复杂性与用户认知简化需求、功能大众化与用户个性化需求和交互模式单一与用户主动交互需求之间的矛盾;其次,从故事架构、交互方式融合和用户角色沉浸三个方面,提出智能家居虚拟展示交互叙事设计策略;最后,以优智云居虚拟展厅设计为实际案例进行设计应用和效果验证。结果实验数据表明,基于交互叙事的智能家居虚拟展示,在引导用户理解产品功能和获得情感反馈方面更为有效,但用户的认知效果受到经验和年龄的影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交互叙事的智能家居虚拟展示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促进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理解和接受,未来的智能家居展示应更加注重用户情感连接和个性化互动,以提升用户体验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叙事 智能家居 虚拟展示 沉浸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尘工人粉尘暴露特征的虚拟实验设计与研究
9
作者 耿凡 黄若溪 +2 位作者 何新建 安家俊 远士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随着“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的逐渐深入,个体防护作为防止粉尘进入人体、保障人身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能源动力、安全工程、医药卫生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个体防护效果与接尘工人的粉尘暴露特征密切相关,但开展接尘工人粉尘暴露实... 随着“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的逐渐深入,个体防护作为防止粉尘进入人体、保障人身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能源动力、安全工程、医药卫生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个体防护效果与接尘工人的粉尘暴露特征密切相关,但开展接尘工人粉尘暴露实验受限。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尘工人粉尘暴露特征,以煤矿井下高浓度粉尘环境为背景,构建了接尘工人个体三维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相模型(CFD-DPM)模拟工人个体周围的气固两相流动,考虑个体呼吸特点对流场的影响,设计了研究接尘工人粉尘暴露特征的虚拟实验,开发了个体周围粉尘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程序。通过该实验,学生可视化观察了井下工人接尘全过程,分析了接尘工人呼吸半球区及其周围两相流动特征,所得接尘工人粉尘暴露特征为探究个体防护的改进措施、制定个体呼吸防护方案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粉尘危害、增强个体防护意识,为深入学习和掌握两相流规律及其研究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尘工人 个体防护 虚拟实验 暴露特征 CFD-DP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组合对高中生生物学实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10
作者 李慧 冉子莫 张丽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2,共4页
以“叶绿素提取分离和定量测定”实验为例,准实验研究发现虚拟仿真实验与动手实验(“虚实”)组合显著提升高中生实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先虚后实”的效果明显优于“先实后虚”,两种“虚实”组合方式对男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无显著差... 以“叶绿素提取分离和定量测定”实验为例,准实验研究发现虚拟仿真实验与动手实验(“虚实”)组合显著提升高中生实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先虚后实”的效果明显优于“先实后虚”,两种“虚实”组合方式对男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女生影响差异明显。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虚实”组合、弥合性别差距,切实发挥以虚补实、以虚强实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 自我效能感 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学习导向的虚拟仿真实验学生画像构建研究
11
作者 赵娅 周洪鑫 +1 位作者 单可欣 贾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3,共7页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应用效果仍待提升,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与教师难以精准掌握学情的问题。为此,引入学生画像技术,结合自主学习理论,构建自主学习导向的学生能力画像框架,从知识掌握能力、动机水平、行为特征3方面划分学生画...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应用效果仍待提升,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与教师难以精准掌握学情的问题。为此,引入学生画像技术,结合自主学习理论,构建自主学习导向的学生能力画像框架,从知识掌握能力、动机水平、行为特征3方面划分学生画像模型维度,充分探究虚拟仿真实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及学习表现。基于此框架,开展实际案例的画像构建与分析,深入分析学生学情,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掌握,并支持基于画像分析结果设计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为提升虚拟仿真实验的教育有效性提供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画像 自主学习理论 能力画像 虚拟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物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12
作者 肖婷 郑远 +4 位作者 仇志勇 肖湧 盛正卯 殷立明 王业伍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托卡马克装置是一种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其运行需要超高温、高真空和强磁场环境,建设费用高昂,本科生直接接触和了解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和实验运行的机会非常少。该文基于3D建模、动画仿真和数值模拟等技术,高度还原我国托卡马克大... 托卡马克装置是一种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其运行需要超高温、高真空和强磁场环境,建设费用高昂,本科生直接接触和了解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和实验运行的机会非常少。该文基于3D建模、动画仿真和数值模拟等技术,高度还原我国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真实的实验场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实现托卡马克实验装置360°全方位仿真参观展示、磁约束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参数测量、形象化观测等离子体粒子运动轨迹,以及归纳总结实现磁约束的实验条件等教学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 托卡马克 等离子体 虚拟仿真 线上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科学气象气候类虚拟仿真实验开发与思考——以“热带气旋及灾害应对”为例
13
作者 程健 张益菡 +3 位作者 方建 程波 陈实 谢双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0,共6页
为满足气象与气候学实验在多尺度时空过程理解和综合场景分析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基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开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热带气旋及灾害应对”是气象气候类实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实验目标和内容构成,设计了3个模块... 为满足气象与气候学实验在多尺度时空过程理解和综合场景分析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基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开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热带气旋及灾害应对”是气象气候类实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实验目标和内容构成,设计了3个模块和8个场景的实验内容,构建实验交互和考核体系。针对实际建设和应用中存在问题,提出搭建以评促改的虚拟实验完善机制等建议。实验强化了学生对热带气旋基础知识理解,提升极端灾害认知与防范能力。这有助于高等地理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地理创新拔尖人才以及优化气象气候类实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地理科学 气象气候实验 热带气旋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出口信息影响下多人路径选择虚拟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李若愚 杜红响 +2 位作者 陈娟 王巧 马剑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4-1522,共9页
灾害事故的突发性和危险性使研究人员难以安全复现现场条件从而获取人员疏散数据。搭建虚拟疏散试验环境,模拟再现真实疏散场景中的多人实时交互,组织验证试验并对比真实试验数据,证实虚拟试验可重现真实环境中人员路径选择特征。进而... 灾害事故的突发性和危险性使研究人员难以安全复现现场条件从而获取人员疏散数据。搭建虚拟疏散试验环境,模拟再现真实疏散场景中的多人实时交互,组织验证试验并对比真实试验数据,证实虚拟试验可重现真实环境中人员路径选择特征。进而设计并开展多人在线虚拟试验,研究可用出口数量差异对不同规模人群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员更倾向选择出口信息明确的路径,这种倾向在人群规模不同时略有差异;当两条路径上可用出口数量均已知时,人员倾向于选择可用出口数多的路径,且选择占比随可用出口数差值D增加而增加;当存在可用出口数未知的路径时,人员在已知可用出口数N较少时倾向于探索未知路径,选择出口信息已知路径的占比随N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虚拟试验 人员疏散 路径选择 出口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Immersion到Flow experience:“沉浸式传播”的再认识 被引量:121
15
作者 孔少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3,共10页
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使沉浸式传播成为新的研究焦点,“沉浸”对应着Immersion和Flow experience两个英文术语,术语混用体现着两种研究取向,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趋势。图景构建带来的感官沉浸是沉浸传播的初级阶段,而基于各种媒介手段实... 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使沉浸式传播成为新的研究焦点,“沉浸”对应着Immersion和Flow experience两个英文术语,术语混用体现着两种研究取向,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趋势。图景构建带来的感官沉浸是沉浸传播的初级阶段,而基于各种媒介手段实现的意识沉浸则是沉浸传播的发展方向,对沉浸问题的研究最终会在用户认知研究形成新的跨学科研究交点。媒介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边界问题是沉浸式传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和注意力强化是消除边界的两大方式。艺术手法、拟像技术、综合互动、意义内爆是沉浸传播形成的前提,构建泛在网络、运用交互叙事手法、积极探索受众差异、合理地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传播,是实现沉浸式传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传播 沉浸式体验 虚拟现实 VR新闻 受众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现实和深度学习融合的岩石力学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16
作者 徐晓冬 姚文凯 +2 位作者 朱万成 侯晨 李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88,95,共7页
针对传统岩石力学实验效率低、安全隐患大及虚拟实验真实感不强的问题,提出融合混合现实(MR)与深度学习的线上仿真系统。该系统运用弹脆性损伤模型与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结合Python-COMSOL编程,构建岩石损伤破坏过程大数据样本集,并采用... 针对传统岩石力学实验效率低、安全隐患大及虚拟实验真实感不强的问题,提出融合混合现实(MR)与深度学习的线上仿真系统。该系统运用弹脆性损伤模型与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结合Python-COMSOL编程,构建岩石损伤破坏过程大数据样本集,并采用U-Net网络构建高精度代理模型,以加速计算。在构建MR场景结合Socket通信,直观展示岩石动态损伤破裂过程。仿真结果表明,代理模型具有高精度且计算速度快,满足虚拟实验培训需求。MR场景还原物理实验,该系统不仅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效率,还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为高校虚拟实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深度学习 岩石力学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影响下疏散路径选择行为虚拟试验研究
17
作者 崔成博 李若愚 +2 位作者 陈娟 王巧 马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4-180,共7页
为研究火灾及有毒气体泄漏事故中烟雾环境对人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克服因伦理道德限制难以开展真人实景试验的研究困境,通过搭建虚拟疏散试验平台,设计开展烟雾影响下的路径选择试验,将人员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烟雾场景下的运动速度... 为研究火灾及有毒气体泄漏事故中烟雾环境对人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克服因伦理道德限制难以开展真人实景试验的研究困境,通过搭建虚拟疏散试验平台,设计开展烟雾影响下的路径选择试验,将人员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烟雾场景下的运动速度引入虚拟环境,研究烟雾水平及路径长度对疏散人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烟雾水平和路径长度对被试的疏散路径选择行为均有显著影响,被试更倾向于选择烟雾水平较低、路径长度较短的路径,由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可知,与路径长度(优势比OR=15.516)相比,烟雾水平(OR=45.475)对被试路径选择的影响更大,但也出现了极少数被试选择高烟雾水平路径的冒险行为。试验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在虚拟环境中可以比较真实的体验烟雾环境下的疏散过程,研究信效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疏散 虚拟试验 烟雾水平 疏散路径选择 路径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百戏俑VR体验系统
18
作者 徐锦宁 温超 +3 位作者 耿国华 唐勇博 刘丹 赵炜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与血脉。在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的百戏俑,生动反映了秦代百戏艺术等宫廷娱乐活动及百戏艺人形象,为后人了解秦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与血脉。在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的百戏俑,生动反映了秦代百戏艺术等宫廷娱乐活动及百戏艺人形象,为后人了解秦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当前已有秦俑数字化工作主要围绕兵马俑陪葬坑及文物展开,鲜有以百戏俑为对象的数字化研究与实践。该文旨在针对百戏俑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对秦百戏俑的知识传播与体验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百戏俑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通过基于人工势场的重定向行走和基于球体相交的碰撞检测算法,引导用户在VR环境中的运动,实现了复杂交互动作的实时与精确反馈;其次,采用基于学习的渐进式设计方法,搭建了秦百戏俑VR体验系统;最后,结合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UTAUT)模型和用户行为倾向,从知识传播效果(KDR)、有用性(PE)、易用性(EE)3个方面对百戏俑VR与传统传播方式(纪录片和网页)进行比较研究,并对用户体验数据及其差异性等做分析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式相比,百戏俑VR体验系统显著提高了用户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意愿,增强了受众对百戏俑文化遗产的知识体验,为面向年轻群体的文化遗产知识传播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百戏俑 文化遗产知识传播 人工势场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桌面下的计算机虚拟实验室建设
19
作者 蒋宇 陈思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4-228,共5页
针对传统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实验环境配置复杂与资源开放不足等问题,提出云桌面技术的计算机虚拟实验室架构,系统阐述虚拟实验室的构建方法并开展应用实践。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教学环境、构建多类型实验室、扩展虚拟化... 针对传统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实验环境配置复杂与资源开放不足等问题,提出云桌面技术的计算机虚拟实验室架构,系统阐述虚拟实验室的构建方法并开展应用实践。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教学环境、构建多类型实验室、扩展虚拟化实验空间,实现教学资源的虚实协同配置,为学生提供跨时空和个性化的实验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该虚拟实验室不仅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更为其他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室 云桌面 计算机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QCA方法的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情感体验影响路径研究
20
作者 谢齐燕 杨钊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104,共15页
在实地旅游成为奢望的情况下,虚拟旅游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圣杯。文章以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使用扎根编码和fsQCA研究方法,探究人机互嵌下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情感体验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过程中生成了由惊奇感... 在实地旅游成为奢望的情况下,虚拟旅游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圣杯。文章以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使用扎根编码和fsQCA研究方法,探究人机互嵌下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情感体验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肢体残疾人虚拟旅游过程中生成了由惊奇感、愉快感、幸福感、获得感构成的情感体验,本能层、行为层与反思层3个层面存在5个影响因素,即感官真实性、视觉观赏性、虚拟系统操作性、虚拟设备功能性、虚拟情境文化性;(2)单个影响因素并不构成肢体残疾人高情感体验的必要条件,5个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存在互动关系;(3)激发肢体残疾人高情感体验的5条组态呈现差异性,可以划分为3种组态类型,即“本能层推动+行为层支持”型、“本能层推动+反思层吸引”型和“全面协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疾人 虚拟旅游 情感体验 影响路径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