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aver-Thomas拓展模型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俊强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3-125,共3页
本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五大产业基准构建指标体系,构建在Weaver-Thomas模型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扩展评价模型,弥补了基本Weaver-Thomas模型对指标赋值的不足。运用拓展模型,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本文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五大产业基准构建指标体系,构建在Weaver-Thomas模型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扩展评价模型,弥补了基本Weaver-Thomas模型对指标赋值的不足。运用拓展模型,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对河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和结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weaver—thomas模型 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aver-Thomas模型的战略产业选择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泽举 王崇举 +5 位作者 黄正洪 魏明 朱莉芬 唐灿 卢颖 王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2,共6页
文章提出一种以Weaver-Thomas模型为基础的战略产业选择模型,改进传统算法中根据经验分布与假设分布比较确定战略产业个数的不足,通过对小城镇产业的实际验证,这种改进的算法更加合理。文章结合重庆江津区德感镇工业发展情况,根据战略... 文章提出一种以Weaver-Thomas模型为基础的战略产业选择模型,改进传统算法中根据经验分布与假设分布比较确定战略产业个数的不足,通过对小城镇产业的实际验证,这种改进的算法更加合理。文章结合重庆江津区德感镇工业发展情况,根据战略产业选择原则,选出了10项战略产业评价指标,利用Weaver-Thomas模型分析了12个工业产业,选择并评价了战略产业优选结果。最后,提出了发展德感镇战略产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产业 weaver-thomas模型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ver-Thomas模型的西安市工业绿色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严晓辉 宫昊 +1 位作者 王柏村 谢克昌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76,118,共6页
西安市工业产业绿色发展是陕西省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要求下的必然选择。论文建立了绿色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Weaver-Thomas模型,结合统计数据对西安市在绿色发展要求下的工业主导产业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SWO... 西安市工业产业绿色发展是陕西省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要求下的必然选择。论文建立了绿色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Weaver-Thomas模型,结合统计数据对西安市在绿色发展要求下的工业主导产业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SWOT分析法阐述相关产业绿色发展所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并从以主导产业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推动"西安制造"转型"西安创造"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服务西安市工业产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熵权法 weaver-thomas模型 主导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ver-Thomas模型的区域低碳主导产业评价与选择——以低碳试点城市南昌的工业产业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黄蕾 谢奉军 +1 位作者 杨程丽 严海宁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0-56,共7页
低碳城市既要兼顾发展又要实现低碳排放,经济发展面临高碳模式的低碳转型,而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关键领域,正确评价和选择低碳主导产业是城市低碳发展的首要任务。参考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结合低碳城市的内涵要求,构建了以区域比较优势、... 低碳城市既要兼顾发展又要实现低碳排放,经济发展面临高碳模式的低碳转型,而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关键领域,正确评价和选择低碳主导产业是城市低碳发展的首要任务。参考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结合低碳城市的内涵要求,构建了以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关联效应和低碳经济效果4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区域低碳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Weaver-Thomas模型对低碳试点城市南昌的低碳主导产业评价和选择进行了实证,明确了南昌低碳发展的五大低碳主导产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化 环境修复 投融资机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ver-Thomas模型兰州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5
作者 伍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4期13-15,共3页
文章根据兰州市的发展状况,构建以产业规模基准,经济效益基准,技术进步基准,市场影响力基准,发展潜力基准,资源配置基准和劳动贡献基准等七大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基于Weaver-Thomas模型选出了兰州市九大主导产业,分别为石油加工、炼焦及... 文章根据兰州市的发展状况,构建以产业规模基准,经济效益基准,技术进步基准,市场影响力基准,发展潜力基准,资源配置基准和劳动贡献基准等七大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基于Weaver-Thomas模型选出了兰州市九大主导产业,分别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ver—thomas模型 主导产业 选择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水质灾害的Thomas修正式的稳态分析和临界氧亏计算
6
作者 贺俐 徐孝平 杨晓亭 《灾害学》 CSCD 1998年第2期17-21,共5页
水质数学模型是水中污染灾害演化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本工具.本文根据对恒定流动的Thomas模型方程组的分析,确定水质灾害的判别标准,预测氧亏的最大值.
关键词 thomas模型 水质污染 最大氧亏 河流
全文增补中
干旱区城镇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及评价体系分析与实证——以新疆鄯善县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雪梅 张小雷 +1 位作者 杜宏茹 曹建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3-699,共7页
根据干旱区城镇区域的特色,干旱区城镇在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时必须遵循生态保护原则。依据此原则,以新疆干旱区城镇鄯善县为例,在数据较易获取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干旱区城镇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的Weaver-Thomas模型及其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干旱区城镇区域的特色,干旱区城镇在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时必须遵循生态保护原则。依据此原则,以新疆干旱区城镇鄯善县为例,在数据较易获取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干旱区城镇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的Weaver-Thomas模型及其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鄯善县未来的两大主导产业,这与鄯善县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说明能源、资源产业作为战略产业仍是鄯善县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是鄯善县工业战略产业系统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鄯善县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补充和完善了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使主导产业选择更体现出区域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产业 weaver-thomas模型 干旱区 鄯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市域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8
作者 崔盼盼 张丽君 +1 位作者 秦耀辰 夏四友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6-929,共14页
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是区域实现科学决策与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遵循系统交互思想构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框架,采用资产-负债方法研判2006—2020年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规律,基于Weaver-Thomas模型识别其内在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是区域实现科学决策与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遵循系统交互思想构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框架,采用资产-负债方法研判2006—2020年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规律,基于Weaver-Thomas模型识别其内在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态不容乐观。资产水平虽向好发展,但负债、净资产水平均呈下行趋势。(2)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资产水平在纬向上表现出由“倒U”型演变特征转为逐步攀升态势,在径向上为相对稳定的“北低、南高”空间格局;负债水平具有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圈层空间结构,而净资产水平的高值和低值区均具有时间上的惯性和空间上的集聚趋同特征。(3)各类型城市主导驱动因素存在差异。低资产-低负债类型城市的主导驱动因素数量最多且结构复杂,生态效率是主要的影响系统;其余3种类型城市具有数量少且以资产因素影响为主的特征,但低资产-高负债类型城市的负债驱动力较大。未来黄河流域城市需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交互 资产 负债 weaver-thomas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粉尘层着火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红霞 李刚 +1 位作者 苑春苗 于立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8-1771,共4页
为了解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危险性,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学以及Thomas热自燃理论,建立了稳态条件下粉尘层着火的不对称理论模型.利用热板测试装置测试了我国4大产地油页岩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结果介于503-613 K,最低着火温度随粉... 为了解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危险性,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学以及Thomas热自燃理论,建立了稳态条件下粉尘层着火的不对称理论模型.利用热板测试装置测试了我国4大产地油页岩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结果介于503-613 K,最低着火温度随粉尘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产地油页岩粉尘着火温度高低依次为:抚顺〉桦甸〉龙口〉茂名,与油页岩挥发分含量成反相关.利用测试结果确定了油页岩粉尘层燃烧动力学参数值,代入不对称着火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相应厚度粉尘层的临界着火温度,和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在10%以内,为预测生产过程油页岩着火危险性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粉尘层 热板测试装置 着火温度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资源型城市战略性工业产业优选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静萍 张洪潮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48,共9页
资源型城市正面临城镇化及产业转型两大重任,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构建了该类城市战略性工业产业优选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优化了Weaver-Thomas模型... 资源型城市正面临城镇化及产业转型两大重任,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构建了该类城市战略性工业产业优选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优化了Weaver-Thomas模型,构建了AHP—Weaver-Thomas资源型城市战略性工业产业优选模型。为验证其稳定性,以太原市为例进行算例分析,选择确定了太原市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6个战略性工业产业,模型分析结果与太原市现实情况有较高的吻合度。该模型为资源型城市合理选择战略性工业产业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占我国城市总数近1/5的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资源型城市 战略性工业产业 AHP-weaver-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模型在地区低碳工业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超 马光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0-252,245,共4页
为研究低碳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在兼顾地区工业的常规发展与低碳转型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固定的常规指标+可变的碳指标的指标设置方法,并以四川省为例,采用WT(Weaver-Thomas)模型计算得出了四川省低碳工业主导产业的优选结果。通过与... 为研究低碳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在兼顾地区工业的常规发展与低碳转型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固定的常规指标+可变的碳指标的指标设置方法,并以四川省为例,采用WT(Weaver-Thomas)模型计算得出了四川省低碳工业主导产业的优选结果。通过与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对比发现,优选结果与发展规划拟合良好,且更倾向于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产业,说明可变的碳指标的引入,使WT模型在主导产业低碳化优选上起到了明显的平衡作用,同时兼顾了工业低碳发展的地域因素与稳定需求,使地区低碳工业主导产业设置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低碳工业 主导产业 碳指标 W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的基于Stokes一阶波的海浪磁场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费春娇 吴佩霖 +2 位作者 张群英 方广有 朱万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07-2013,共7页
海洋磁场测量是海洋科学观测、海底资源勘探、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基本手段之一。研究海浪等海水运动的磁场噪声机理、预测模型及抑制方法对于提高海洋磁测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一阶Stokes波浪运动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 海洋磁场测量是海洋科学观测、海底资源勘探、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基本手段之一。研究海浪等海水运动的磁场噪声机理、预测模型及抑制方法对于提高海洋磁测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一阶Stokes波浪运动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的海浪磁场模型,并推导出深海和浅海条件下的简化公式。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2015年第15号台风"天鹅"过境期间,对我国南海某海域的海洋环境磁场进行了观测,并将该文模型和经典的Weaver模型分别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改进型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海浪磁场大小,预测精度比Weaver模型提高了近一个量级,可为海洋磁场测量的噪声抑制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磁场测量 海浪磁场模型 海洋深度 weav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贺正楚 张训 +1 位作者 陈文俊 吴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8,共6页
作为融合了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两大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对现代科技的创新进行导向,又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且符合生态经济的发展取向。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特征的考虑,本文从技术先进性、产业带动性和产业生态性三个方面,筛选... 作为融合了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两大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对现代科技的创新进行导向,又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且符合生态经济的发展取向。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特征的考虑,本文从技术先进性、产业带动性和产业生态性三个方面,筛选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要求的指标体系,选用适宜的评价模型(Weaver-Thomas模型),以此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为了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本文针对一个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以湖南省为例,结合该省的8个产业群发展状况,运用本文的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与湖南省的现实产业状况一致,表明评价体系具备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评价体系 weaver-thomas模型 产业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春玲 吴红霞 刘遵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2-135,共4页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可能。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低碳...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可能。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低碳经济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eaver-Thomas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weaver-thomas 层次分析法 低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木薯秸秆对硝酸根的动态吸附及脱附 被引量:8
15
作者 莫蔚明 唐庆松 +5 位作者 李旺 康彩艳 张敏俊 伦宇龙 蒙冕武 陈孟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68-1673,共6页
利用以环氧氯丙烷、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二甲胺溶液对天然木薯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得到的新型阴离子吸附剂,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对KNO3溶液的动态吸附及脱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相比,木薯秸秆的吸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着KNO3溶... 利用以环氧氯丙烷、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二甲胺溶液对天然木薯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得到的新型阴离子吸附剂,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对KNO3溶液的动态吸附及脱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相比,木薯秸秆的吸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着KNO3溶液质量浓度由50 mg·L-1增加至150 mg·L-1,改性木薯秸秆吸附硝酸根至饱和的时间由120 min缩短至65 min,动态饱和吸附量由11.73 mg·g-1增至26.58 mg·g-1;当KNO3溶液流速分别为3、5、10 mL·min-1时,动态吸附至饱和时间分别为150、120、65 min,改性吸附剂对硝酸根的饱和吸附量和去除率降低;改性木薯秸秆在中性溶液时,吸附效果较好,120 min后达饱和,而在碱性和酸性时40 min即达饱和.Thoma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改性木薯秸秆对KNO3的动态吸附动力学.分别选用0.05 mol·L-1NaCl、NaOH和HCl溶液做脱附剂可以得到较好的脱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木薯秸秆 硝酸根 动态吸附 动态脱附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中好氧颗粒污泥动态吸附结晶紫染料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彦灼 李文静 +3 位作者 李军 卞伟 李芸 陈光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6-1733,共8页
针对印染废水色度高,脱色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固定床工艺利用灭活的好氧颗粒污泥(AGS)对水中结晶紫(CV)进行动态吸附.通过对固定床高度、CV初始浓度和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进行探讨,采用Thomas模型和BDST模型对动态吸附试验所得数据拟... 针对印染废水色度高,脱色难度大的问题,通过固定床工艺利用灭活的好氧颗粒污泥(AGS)对水中结晶紫(CV)进行动态吸附.通过对固定床高度、CV初始浓度和和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进行探讨,采用Thomas模型和BDST模型对动态吸附试验所得数据拟合并获得了相应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定床高度的增加,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时间延长;当CV初始浓度和流速增加时,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时间急剧缩短.Thoma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AGS对CV的动态吸附动力学.当CV浓度为100mg/L,流速为8.3m L/min,固定床高度为20cm时AGS对CV的吸附动力学与Thomas模型拟合程度最好,相关系数为0.9813.BDST模型能准确预测穿透时间,平均误差小于10%.吸附CV染料后AGS可用无水乙醇进行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结晶紫 动态吸附 固定床 BDST模型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蔗渣活性炭对水中As(Ⅴ)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美娜 王敦球 +3 位作者 朱义年 肖瑜 朱林 李欢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102,共6页
研究了纳米氧化铁/蔗渣活性炭复合吸附剂(NAC)对As(Ⅴ)的动态吸附,探讨了As(Ⅴ)初始浓度、溶液p H、床层高度、进水流量对穿用透曲线的影响,研究了NAC的再生和循环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初始As(Ⅴ)浓度和进水流量的增加,穿透时间缩短... 研究了纳米氧化铁/蔗渣活性炭复合吸附剂(NAC)对As(Ⅴ)的动态吸附,探讨了As(Ⅴ)初始浓度、溶液p H、床层高度、进水流量对穿用透曲线的影响,研究了NAC的再生和循环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初始As(Ⅴ)浓度和进水流量的增加,穿透时间缩短;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加,穿透时间延长;穿透时间随p H值的变化顺序为:t_(b(pH=3.3))<t_(b(p H=9.8))<t_(b(p H=6.8))。Thomas模型常数(K_(TH))和Adams-Bohart模型常数(K_(AB))均随着初始As(Ⅴ)浓度、床层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K_(TH)随pH的升高而减少,K_(AB)随pH的变化规律是:K_(AB(pH=6.8))<K_(AB(pH=3.3))<K_(AB(p H=9.8))。NAC经1 mo L/L盐酸洗脱450 min后,再生液中As(Ⅴ)浓度<10μg/L,As(Ⅴ)的解吸率为3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动态吸附 thomas模型 Adams-Bohar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对亚甲蓝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春英 孟令帅 黄晓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8,共5页
采用柱状试验研究了剩余污泥对溶液中亚甲蓝的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4~7时,溶液初始pH对吸附的影响很小;亚甲蓝溶液流速对污泥的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小,但流速增大穿透时间缩短;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加入可以提高单位污泥的... 采用柱状试验研究了剩余污泥对溶液中亚甲蓝的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4~7时,溶液初始pH对吸附的影响很小;亚甲蓝溶液流速对污泥的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小,但流速增大穿透时间缩短;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加入可以提高单位污泥的平衡吸附量,延长穿透时间,和硫酸钠相比,氯化钠的作用更明显;亚甲蓝溶液初始浓度升高,剩余污泥平衡吸附量升高,但穿透时间缩短;污泥量增加有利于延长穿透时间,但污泥的平衡吸附量降低;剩余污泥吸附柱可以有效吸附溶液中的亚甲蓝,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剩余污泥对亚甲蓝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动 态吸附 亚甲蓝 thomas模型 Yoon-Nels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厂铝污泥对磷的动态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仇付国 卢超 +2 位作者 许俊挺 代一帆 付昆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81,86,共6页
对水厂铝污泥吸附柱去除水中磷的动态吸附特性进行了实验,利用BDST和THOMAS模型对吸附穿透曲线进行了数学模拟,预测不同吸附高度下出水含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铝污泥能够稳定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随着吸附柱高度的增加,吸... 对水厂铝污泥吸附柱去除水中磷的动态吸附特性进行了实验,利用BDST和THOMAS模型对吸附穿透曲线进行了数学模拟,预测不同吸附高度下出水含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铝污泥能够稳定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随着吸附柱高度的增加,吸附柱除磷穿透时间相应增大,在平均流速为2.0 m/d条件下吸附带高度约为0.18m。BDST和THOMAS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不同吸附柱高度下出水含量随运行时间的变化关系,BDST模型所预测的吸附柱耗竭时间与实际耗竭时间误差小于15%,THOMAS模型计算所得饱和吸附容量与实际吸附容量误差小于3%。可利用这2个模型对铝污泥吸附柱动态除磷的运行工况进行预测和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污泥 穿透曲线 BDST模型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毛竹生物炭复合材料对水中磷的动态吸附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艳红 王国豪 +2 位作者 张立浩 梁森 朱义年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以铁改性毛竹生物炭复合材料(PMC-Fe/C-B)为吸附剂,使用固定床吸附装置模拟动态吸附过程,探究P(Ⅴ)溶液初始浓度、流速、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剂粒径以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PMC-Fe/C-B吸附P(Ⅴ)的影响。通过SEM-EDS、XRD、FT-IR和XPS等... 以铁改性毛竹生物炭复合材料(PMC-Fe/C-B)为吸附剂,使用固定床吸附装置模拟动态吸附过程,探究P(Ⅴ)溶液初始浓度、流速、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剂粒径以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PMC-Fe/C-B吸附P(Ⅴ)的影响。通过SEM-EDS、XRD、FT-IR和XPS等现代表征手段分别对吸附P(Ⅴ)前后的PMC-Fe/C-B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MC-Fe/C-B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与P(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伴随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动态吸附模型结果显示,在初始浓度为10 mg·L^(-1),进水流速为5.136 mL·min^(-1),pH为3,吸附剂粒径>100目(<0.149 mm)、吸附温度为35℃以及投加量为0.5 g的条件下,PMC-Fe/C-B对P(Ⅴ)的最大吸附容量q_(e,exp)为14.26 mg·g^(-1),去除率为77.65%。Thomas模型能较好地拟合PMC-Fe/C-B对P(Ⅴ)的动态吸附数据,C_(t)/C_(0)、t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2)=0.9368~0.9912)。改性材料PMC-Fe/C-B在废水除P(Ⅴ)的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C-Fe/C-B 动态吸附 P(Ⅴ) thomas模型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