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水岸空间类型的压力恢复性比较研究
1
作者 聂玮 张瑞麟 +2 位作者 吕坤 刘书昊 李罡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7,共6页
城市青年群体的身心压力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根据压力恢复性理论与相关研究,归纳并总结出自然草坡型、人工护栏型、人工亲水型以及混合型等4种水岸空间类型。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VR场景,开展“VR视觉—生理反馈”... 城市青年群体的身心压力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根据压力恢复性理论与相关研究,归纳并总结出自然草坡型、人工护栏型、人工亲水型以及混合型等4种水岸空间类型。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VR场景,开展“VR视觉—生理反馈”交互实验,采集30位被试者的即时皮肤电(EDA,Electrodermal Activity)反馈数据并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水岸空间构成特征对压力恢复性的影响差异,以期有效提升城市水岸空间规划建设的实践深度与应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岸空间 虚拟现实 生理实验 压力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生态修复建设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研究
2
作者 陈志超 姚忠元 《城市建筑》 2025年第4期60-63,共4页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引导下,城市滨水的自然生态修复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热点。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和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也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景观。文章基于对城市滨水景观概念的理解,...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引导下,城市滨水的自然生态修复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热点。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和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也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景观。文章基于对城市滨水景观概念的理解,运用分类学的思想,从空间概念出发,基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特殊位置,着重分析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国内活水公园的案例分析,发现我国滨水区景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我国滨水开放空间可持续自然生态修复的开发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 空间 设计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以玉环市楚门镇湖滨区块为例
3
作者 李灵燕 陈丽芹 蒋萍 《城市建筑》 202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将“山水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与实践中,对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及彰显城市独特的特色风貌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以玉环市楚门镇湖滨区块的园林景观设计为实证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设计中贯彻“山... 将“山水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与实践中,对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及彰显城市独特的特色风貌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以玉环市楚门镇湖滨区块的园林景观设计为实证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设计中贯彻“山水城市”理念。文章从河岸生态空间的构建、陆域活力空间的打造、山水特色风貌的展现三个核心出发,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山水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和实践,旨在为同类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山水城市 滨水空间 生态 特色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的古镇滨水空间设计研究——以福州螺洲镇为例
4
作者 李嘉琪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3期186-188,共3页
随着城市向高品质空间的演进,公众对于滨水区域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基于地域文化视角,文章通过人文景观建设、地域工艺色彩融入、文化地标塑造和延展标识创建这四个设计方法,展现了福州螺洲镇的滨水空间文化特色。整体设计遵循因地制... 随着城市向高品质空间的演进,公众对于滨水区域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基于地域文化视角,文章通过人文景观建设、地域工艺色彩融入、文化地标塑造和延展标识创建这四个设计方法,展现了福州螺洲镇的滨水空间文化特色。整体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生态化、最小介入的原则,旨在实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打造“宜人”“宜文”的“双宜”文化空间,彰显福州的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城市更新 滨水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文脉的通惠河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5
作者 石峰 《住宅产业》 2025年第3期56-58,共3页
滨水空间更新是带动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加强滨水地区历史文脉梳理和挖掘,对提升滨水地区空间品质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挖掘通惠河历史发展脉络,提出基于历史文脉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结合“人—水—城—历史”的相互关系提炼规... 滨水空间更新是带动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加强滨水地区历史文脉梳理和挖掘,对提升滨水地区空间品质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挖掘通惠河历史发展脉络,提出基于历史文脉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结合“人—水—城—历史”的相互关系提炼规划定位,结合空间更新设计提升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环境品质和历史人文底蕴,以期为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脉 滨水空间 城市更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 Space和VOSviewer的国内滨水空间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段欣艺 孙旭光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3期112-116,共5页
滨水空间作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互交融的地区,是城市魅力与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广受学界关注。以中国知网2000—2021年间收录的56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从发文数量、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研究热... 滨水空间作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互交融的地区,是城市魅力与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广受学界关注。以中国知网2000—2021年间收录的56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从发文数量、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和发展阶段四个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对国内21世纪滨水空间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滨水空间研究主要聚焦于规划设计与策略研究、地域特色挖掘、生态环境修复三个方面,并结合滨水空间三个研究阶段对今后研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文献计量分析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滨水绿地生物多样性感知对心理恢复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燕 罗雅文 郭诗怡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目的】城市大型滨水绿地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还是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闲游憩场所。探讨滨水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对于心理恢复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效益,为构建健康城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位于武汉中... 【目的】城市大型滨水绿地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还是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闲游憩场所。探讨滨水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对于心理恢复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效益,为构建健康城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位于武汉中心城区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城区段5片滨水绿地中的18个相对围合的小型场地为样点,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居民对鸟类和植物多样性的多感官维度感知、感知恢复性及心理恢复水平,构建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著影响心理恢复的植物多样性感知主要集中在视觉维度,鸟类多样性感知则兼顾了视、听两个维度;植物多样性感知和鸟类多样性感知均可通过感知恢复性这一中介要素间接促进心理恢复,且植物多样性感知还能直接促进心理恢复,而岸线可达性越低的场地,其鸟类多样性感知对于感知恢复性的正向效益越大。【结论】证实了城市大型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感知水平对居民心理恢复的积极影响,且这一积极影响可由感知恢复性介导。未来可通过加强提升景观异质性、优化植物配置组合、增设滨水设施并加强安全管理、实施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工作等具体措施,提升滨水绿地在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福祉方面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绿地 生物多样性感知 心理恢复 多维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滨水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8
作者 王一彤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作为滨水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我国对滨水公共空间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总结了滨水公共空间领域的研究情况、研究热... 作为滨水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我国对滨水公共空间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总结了滨水公共空间领域的研究情况、研究热点内容,力求为滨水公共空间研究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 滨水区 CITEspace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群动态视觉关注度的城市滨水界面形态评价与分析模型构建——以南京青奥片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成实 郎蕾洁 杨翔宇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8,共9页
【目的】滨水城市空间因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形态特征,成为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品质及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滨水界面是滨水空间塑造的重要核心对象,尤其在存量更新背景下,贴近人群视觉关注方式的动态视觉评价有助于从公众... 【目的】滨水城市空间因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形态特征,成为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品质及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滨水界面是滨水空间塑造的重要核心对象,尤其在存量更新背景下,贴近人群视觉关注方式的动态视觉评价有助于从公众视觉需求角度厘清公众对滨水空间及滨水界面的品质诉求。【方法】以南京河西滨江青奥片区为例,借助倾斜摄影测量、实景数据影像采集、城市滨水界面形态分析、眼动仪生理眼动指标监测等技术方法,建构“关注度-界面”的关联机制,厘清不同运动方式下游览者的视觉关注特征与滨水界面形态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与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滨水空间游览者的视觉关注度受建筑占空度、界面层次数量、轮廓起伏频率与轮廓起伏频度的正向影响;在不同运动方式下“关注度-界面”的指标关联情况各异。【结论】完成对城市滨水界面形态与人群动态视觉关注度关联机制的建构,可强化城市滨水界面对人群的有序引导,并为相关空间布局和规划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空间 空间形态评价 动态感知分析 数字景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国内外滨水空间研究进展——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龙思妤 王志飞 信慧言 《中外建筑》 2023年第10期55-62,共8页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延续城市精神文脉、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近年来城市设计过程中国内外滨水空间的研究进展与方向,运用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以Web of Science及CNKI核...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延续城市精神文脉、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近年来城市设计过程中国内外滨水空间的研究进展与方向,运用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以Web of Science及CNKI核心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梳理1999年至2023年国内外滨水空间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滨水空间研究现状、热点、前沿与主题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从研究内容、视角、方法、机制4个方面对未来国内外滨水空间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均以滨水区的更新改造及生态系统修复为热点议题。此外,国内有关滨水区的相关研究注重对国外滨水区开发经验的总结,而国外则更注重对滨水空间发展效应及管理机制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滨水空间 Web of Science CNKI Cite-space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空保护理念的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11
作者 王敏 赵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8,62,共6页
为保护璀璨星空的夜间自然资源和打造近人尺度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光环境,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夜空保护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优质户外照明B3(0.3714)>星空品质... 为保护璀璨星空的夜间自然资源和打造近人尺度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光环境,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夜空保护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优质户外照明B3(0.3714)>星空品质B1(0.3197)>夜间环境B2(0.3089)。(2)指标层中防眩光的总权重高于其他评价指标。(3)各指标层中重要性程度最高和最低分别是:B1中夜间灯光指数C2(0.1720)、滨水视域开阔度C3(0.0177);B2中滨水绿地生态保护性C7(0.1729)、标识可识别性C6(0.0167);B3中防眩光C12(0.2361)、照明能耗与智能控制C10(0.0252)。该评价体系旨在为今后暗夜景观的定量评价、城市夜间光环境规划建设和保护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绿地 暗夜景观 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夜空保护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PL调研法的长春南溪湿地公园滨水公共空间优化研究
12
作者 金莹 张洺瑞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232-235,共4页
更新优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南溪湿地公园为例,采用PSPL分析法分析南溪湿地公园的PS(公共空间)和PL(公共生活)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调研结果并构建PSPL影响需求... 更新优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南溪湿地公园为例,采用PSPL分析法分析南溪湿地公园的PS(公共空间)和PL(公共生活)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调研结果并构建PSPL影响需求模型,基于得出的四大要素提出最佳的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 PSPL调研法 公共空间 公共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哈尔滨市滨水绿地空间活力测度研究
13
作者 龙昕钰 王佳艺 +1 位作者 庞颖 邵红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2期17-22,共6页
为探究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多源数据构建滨水公园绿地空间活力测度体系。从外在表征和内在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测度,分析哈尔滨市滨水绿地空间活力的时空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所属公... 为探究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多源数据构建滨水公园绿地空间活力测度体系。从外在表征和内在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测度,分析哈尔滨市滨水绿地空间活力的时空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所属公园面积、道路密度、交通便捷度等因素对滨水绿地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并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空间活力提升的三点建议,以期为滨水绿地空间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空间活力 滨水绿地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自然式滨水空间的水声环境对人压力恢复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孙艺纯 孟祥庄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2期1-8,共8页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生态和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健康和生理恢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研究旨在探讨城市滨水空间中复杂的水声环境对人类压力恢复的生理效应,明确多样化水声环境对人体心率(HR)及皮肤电活动(EDA)的影响。通过实验...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生态和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健康和生理恢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该研究旨在探讨城市滨水空间中复杂的水声环境对人类压力恢复的生理效应,明确多样化水声环境对人体心率(HR)及皮肤电活动(EDA)的影响。通过实验对34名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背景的受试者进行研究,记录其在仿真多样性水声环境刺激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研究发现,不同声学参数的水声对人的压力恢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滨水空间的声环境设计应综合考虑声景对人的客观影响以及人的主观感受,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本化设计。研究结果为自然驳岸类型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 声景 恢复性作用 压力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小微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探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村滨水小微公共空间更新为例
15
作者 王绍斌 张玉阳 何赢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1期89-95,共7页
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富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因其亲水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交往、健身的重要场所。由于历史原因,河道水岸空间常被违法占用,严重影响了行... 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富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因其亲水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交往、健身的重要场所。由于历史原因,河道水岸空间常被违法占用,严重影响了行洪安全。随着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地方政府大力整治河湖“四乱”,大量腾退的滨水小微空间亟待改造和再利用。城市更新不仅能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与完善,同时也在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构建宜居城市和促进文化生活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鉴城市更新理论,对滨水小微公共空间更新案例进行探究,通过对滨水小微公共空间的特征、空间布局和细部设计进行剖析,为城市滨水小微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出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滨水空间 城市更新 永定河 雁翅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滨水空间规划管控与建设指引思考——以闽江福州段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军华 《城市建筑》 2024年第6期26-31,共6页
滨水空间是区域重要的生态空间,也是城乡发展中的“黄金地带”,亦是城市人居空间的聚集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空间。新形势下,探索滨水空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导滨水空间存量用地更新、提升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是区域重要的生态空间,也是城乡发展中的“黄金地带”,亦是城市人居空间的聚集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空间。新形势下,探索滨水空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导滨水空间存量用地更新、提升滨水空间公共效益、展示山水与地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剖析闽江福州段沿线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与规划挑战,从生态、空间、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城市滨水空间综合提升的规划管控与建设指引,以期创造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战略 城市滨水空间 规划管控 建设指引 闽江福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使用需求与空间偏好模型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使用诊断应用
17
作者 顾卓行 朱玮 杨春侠 《住宅科技》 2024年第8期27-33,共7页
数字化智能体测度分析技术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把握空间使用情况。文章探索城市滨水公共活动场所使用行为的智能体测度方法,将空间分析、诊断、优化与住区用户的需求偏好更加紧密结合。以北外滩滨水公共空间改造前后为例,利用聚类分析... 数字化智能体测度分析技术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把握空间使用情况。文章探索城市滨水公共活动场所使用行为的智能体测度方法,将空间分析、诊断、优化与住区用户的需求偏好更加紧密结合。以北外滩滨水公共空间改造前后为例,利用聚类分析形成使用者情景需求模型,利用二元回归分析形成微观选择模型,从而归纳模拟周边用户在滨水、景观、休息、消费、文化、体育六大类活动的需求比例。根据模拟结果,发现其远水与近水空间的集中与复合化使用特征、空间局部拥堵问题,并验证空间尺度增加、设施类型丰富对活动均匀化的导向作用;继而提出近水空间尺度放大、空间设施多样化、交通网络便捷化等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滨水公共空间 数字化 多智能体模型 情景需求模型 微观选择模型 空间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IPA法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思 叶子芸 +1 位作者 范李雪 桂宇晖 《城市建筑》 2024年第9期73-79,共7页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生态循环、彰显地域人文和美化城市形象的功能,是市民游憩休闲、亲近自然的空间。为提升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品质,本研究以武汉东湖核心区域滨水公共空间为样本,通过构建满意度评...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生态循环、彰显地域人文和美化城市形象的功能,是市民游憩休闲、亲近自然的空间。为提升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品质,本研究以武汉东湖核心区域滨水公共空间为样本,通过构建满意度评价体系,运用AHP-IPA法将影响空间满意度的关键要素进行层级分类和权重计算,经实验发现东湖核心区域滨水公共空间整体满意度为比较满意(3.532),其中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自然景观>基础设施>交通动线>服务管理,满意度排序为服务管理>交通动线>自然景观>基础设施。将权重数值和满意度分值导入象限矩阵进行可视化分析后总结了17项目标层的象限定位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灵活利用定量分析方法指导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 AHP-IPA法 满意度评价 定量分析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暨市滨水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19
作者 楼曼 张育南 万博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09-111,共3页
文章以浙江诸暨市为例,探讨了城市与水系的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历史地图解译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滨水空间断面的形态变化。文章发现,诸暨市滨水空间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导,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的导向,反映了城市发展理... 文章以浙江诸暨市为例,探讨了城市与水系的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历史地图解译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滨水空间断面的形态变化。文章发现,诸暨市滨水空间从以经济发展为主导,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的导向,反映了城市发展理念和目标的变化,也展示了城市对水资源和景观的价值认知和利用方式的变化。文章为诸暨市后续空间发展和其他同等规模的滨水城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演变特征 规划设计 诸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公园滨水空间分析与优化策略——以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为例
20
作者 高鹏飞 王崴 《中外建筑》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滨水空间是塑造城市性格、提升城市空间价值和活力的重要元素。采用Depthmap10.0软件对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的滨水空间进行了人流可达性、视域可达性、人流模拟等分析,发现了公园内部特定空间应有的可达性与交通吸引力不相匹配问题,找到... 滨水空间是塑造城市性格、提升城市空间价值和活力的重要元素。采用Depthmap10.0软件对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的滨水空间进行了人流可达性、视域可达性、人流模拟等分析,发现了公园内部特定空间应有的可达性与交通吸引力不相匹配问题,找到了其可达性与视域整合度重合度过高而导致的局部人流量过大引发的交通堵塞的动因,最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内部空间优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公园改造 空间句法 Depthmap模拟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