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约束聚变堆核安全系统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芬 张龙 +3 位作者 曹启祥 赵奉超 周冰 王艳灵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建造聚变堆必须要考虑核安全系统的设计,聚变堆最大的安全问题是高能中子和氚的包容。对磁约束聚变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磁约束聚变堆的核安全功能、核安全系统组成,包括包容系统、多层屏蔽以及包容的保护功能、支持功能;探讨了氚... 建造聚变堆必须要考虑核安全系统的设计,聚变堆最大的安全问题是高能中子和氚的包容。对磁约束聚变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磁约束聚变堆的核安全功能、核安全系统组成,包括包容系统、多层屏蔽以及包容的保护功能、支持功能;探讨了氚防护措施;针对现有核安全标准中安全部件分级方法对于聚变堆过于复杂,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级方法,针对聚变设施上的纵深防御层次给出了每一层次对应的目标和措施。可对未来聚变堆的核安全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安全系统 安全分级 纵深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质子导体陶瓷氢泵对氦气中氢的回收性能研究
2
作者 夏体锐 石琦 +3 位作者 马斓擎 包佳鑫 李帅 刘婷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1-578,共8页
开发微量氢同位素(氚)提取回收新技术,提高氚回收效率是高温气冷堆氦气回路除氚以及聚变反应堆氘氚燃料循环技术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采用氢模拟氚的思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氚回收方法,采用CaZr_(0.9)In_(0.1)O_(3-α)高温质子导体陶... 开发微量氢同位素(氚)提取回收新技术,提高氚回收效率是高温气冷堆氦气回路除氚以及聚变反应堆氘氚燃料循环技术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采用氢模拟氚的思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氚回收方法,采用CaZr_(0.9)In_(0.1)O_(3-α)高温质子导体陶瓷(HTPC),利用高精度气相色谱,在氚纯化回收实验系统中针对微量氢进行检测。在600~800℃温度范围以及低于200 mL/min流量条件下系统研究了HTPC对微量氢气的回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极加载较低的直流电压(0.2~3.0 V)下,HTPC对氢气提取速率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近,电流效率接近100%,质子迁移数等于1;流量在80~120 mL/min,温度在800℃左右时,HTPC对氢气的提取效率>99%,氢回收性能较好,质子迁移数接近于1。HTPC表现出优异的微量氢回收性能,在高温气冷堆氦气回路除氚、聚变堆氘氚燃料处理工艺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质子导体陶瓷 CaZr_(0.9)In_(0.1)O_(3-α) 氢回收 高温气冷堆 聚变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段旭如 钟武律 薛雷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9-994,共6页
核聚变能是目前认识到的解决未来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中,将核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目标。近年来,核聚变能研究屡获突破,令人鼓舞,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越发认识到核聚变能在应对气候变化... 核聚变能是目前认识到的解决未来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中,将核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目标。近年来,核聚变能研究屡获突破,令人鼓舞,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越发认识到核聚变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正加快核聚变能的开发、示范和商业部署。本文概括了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进展与现状,介绍了国际上欧美等国家(地区)核聚变能发展战略,并对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核聚变 磁约束 托卡马克 聚变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分分析方法对聚变堆启动氚量与所需氚增殖比的评估
4
作者 王俊 张龙 李茹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4,I0004,共8页
托卡马克聚变堆的主要发展方式包括混合堆、纯聚变堆。关于托卡马克聚变堆氚自持的研究,国内外主要采用平均滞留时间方法进行研究,并且针对聚变功率较低的混合堆的氚自持研究较少。本工作采用更符合实际的积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混合堆、纯... 托卡马克聚变堆的主要发展方式包括混合堆、纯聚变堆。关于托卡马克聚变堆氚自持的研究,国内外主要采用平均滞留时间方法进行研究,并且针对聚变功率较低的混合堆的氚自持研究较少。本工作采用更符合实际的积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混合堆、纯聚变堆氚自持的启动氚量、氚增殖比(TBR)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启动氚量、备用氚量与聚变功率具有线性关系,所需TBR与聚变功率呈反比例关系;混合堆聚变功率较低,所需TBR较高,工程实现所需TBR挑战较大,需要通过限制长期氚滞留量以降低所需TBR要求;纯聚变堆聚变功率高,所需TBR较低,工程实现所需TBR挑战较小,但备用氚需求达数十千克,应考虑氚系统的冗余设计或提高氚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以降低备用氚的使用规模;运行因子是聚变堆的一个重要设计指标,在此着重分析了运行因子对所需TBR的影响,并重新定义了一个聚变堆氚自持的关系式,以突出运行因子对氚自持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积分分析方法 启动氚量 所需氚增殖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能源研究态势及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先觉 高翔 +5 位作者 李建刚 刘永 邓建军 李正宏 周良骥 师学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7,共8页
聚变能源开发有望重塑未来能源发展格局,正处于突破工程能量“得失相当”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总结了聚变能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凝练了能量平衡尚未实现、氚自持尚未得到验证、实现高可利用率难度极高、耐辐照材料开发进展缓... 聚变能源开发有望重塑未来能源发展格局,正处于突破工程能量“得失相当”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总结了聚变能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凝练了能量平衡尚未实现、氚自持尚未得到验证、实现高可利用率难度极高、耐辐照材料开发进展缓慢、使用经济性普遍较差等发展挑战。在梳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共性基础技术突破、成员国配套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的整体规划、自主项目部署、技术路线跟踪等方面的进展。进一步,围绕我国自主提出的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概念,阐述了基本原理、应用优势、系列进展,提出了面向2040年实现商业化供能目标的发展规划,涵盖关键技术攻关、工程演示、商业发电推广等阶段的任务目标。为了全面推进我国聚变能源开发进程,建议在磁约束聚变方面深入参与ITER计划和相关国际合作,攻克商用聚变堆关键物理与工程技术,开展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主机关键部件研发并适时建设和运营CFETR;在Z-FFR方面,加快“电磁驱动大科学装置”建设,开展聚变能源关键技术攻关,推进Z-FFR工程演示和商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能源 磁约束聚变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 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 商业化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约束聚变堆中的润滑研究
6
作者 张瑞 张弘 +1 位作者 柴利强 王鹏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6,共16页
核聚变反应可以提供近乎无限的能源,且是1种安全清洁的方式.磁约束核聚变通过强磁场约束高温高密度氘氚等离子体放电发生聚变反应产生能源,其装备结构复杂且服役环境恶劣.服役于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的活动部件使用的润滑材料不仅面临着摩... 核聚变反应可以提供近乎无限的能源,且是1种安全清洁的方式.磁约束核聚变通过强磁场约束高温高密度氘氚等离子体放电发生聚变反应产生能源,其装备结构复杂且服役环境恶劣.服役于磁约束聚变装置中的活动部件使用的润滑材料不仅面临着摩擦磨损还要承受聚变装置高低温、真空以及辐射环境.本文中系统地总结了磁约束聚变装置发展过程中真空室、超导磁场、离子回旋加热系统和遥操作系统等各个部件面临的润滑挑战以及解决方案,并对未来商用磁约束聚变堆所需润滑材料与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辐照 结构 遥操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氚渗透行为模拟研究进展
7
作者 魏世平 胡源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9-529,I0001,共12页
氚作为聚变堆的燃料之一,在不锈钢结构材料中极易渗透,对本来稀缺的燃料造成极大的浪费,也给辐射防护带来巨大的成本。探究不锈钢的氚渗透行为对聚变堆氚自持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介绍了不锈钢氚渗透机理以及国内外氚渗透... 氚作为聚变堆的燃料之一,在不锈钢结构材料中极易渗透,对本来稀缺的燃料造成极大的浪费,也给辐射防护带来巨大的成本。探究不锈钢的氚渗透行为对聚变堆氚自持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介绍了不锈钢氚渗透机理以及国内外氚渗透行为模拟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进展,分析了目前氚渗透行为模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新的研究方向。指出直接用氚的实验研究较少,从而导致相应氚渗透数据不确定性较大。需深入研究聚变中子辐射效应下的不锈钢氚渗透行为,并进一步阐述辐照损伤、缺陷、位错、金属元素等因素的影响。经典氚渗透模型和单一的模拟方法并不能完全精确描述氚渗透行为,本文提出了一种现有氚渗透模拟方法的有机结合架构,可实现多尺度、多物理耦合精确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不锈钢 氚渗透 理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气态途径剂量评价模型对比分析研究
8
作者 胥密 郑平辉 +3 位作者 王晓亮 林大超 郑伟 邱林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几种不同的气态氚评价模型,结合国内沿海某核电厂址的环境条件,评价计算了CFETR正常运行及大修年份气态氚排放后对厂址周边公众的辐射剂量。TRS472号报告中推荐的气态氚评价模型考虑了气态氚在动植物间的转移,并区分...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几种不同的气态氚评价模型,结合国内沿海某核电厂址的环境条件,评价计算了CFETR正常运行及大修年份气态氚排放后对厂址周边公众的辐射剂量。TRS472号报告中推荐的气态氚评价模型考虑了气态氚在动植物间的转移,并区分了动植物中有机氚和无机氚的转移与贮存。而IAEA19号报告和RG1.109导则中推荐的气态氚评价模型仅考虑环境中氚与人体中氚的平衡,计算过于保守。30年模型与TRS472号报告类似,只是对模型中的转移途径进行了简化处理。采用不同的模型计算得到的CFETR在正常运行年份排放的气态氚对周边公众造成的最大个人有效剂量在3.38~14.31μSv/a,大修年份在15.05~63.61μSv/a,与我国国标GB 6249—2011中规定的核动力厂公众辐射剂量约束值(0.25 mSv/a)相比还留有余量,但占较大份额,因此需重点关注CFETR气态氚的排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堆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发展 被引量:89
9
作者 黄群英 郁金南 +2 位作者 万发荣 李建刚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4,35,共10页
介绍了国际聚变堆低活化结构材料发展概况及趋势,以及国内发展自己特有的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必要性。介绍了聚变堆结构材料——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发展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及目前国际上包括欧洲、日本、美国等在此方面研究的进展概况... 介绍了国际聚变堆低活化结构材料发展概况及趋势,以及国内发展自己特有的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必要性。介绍了聚变堆结构材料——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发展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及目前国际上包括欧洲、日本、美国等在此方面研究的进展概况及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国内发展自己特有的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钢的必要性,并对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结构材料 低活化 铁素体/马氏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总体概念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正宏 黄洪文 +7 位作者 王真 陈晓军 祁建敏 郭海兵 马纪敏 肖成建 褚衍运 周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20,共7页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在核安全、经济、持久和环境友好等方面具有优良的品质,有望成为有效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气候问题的新能源。从Z箍缩驱动聚变方案与聚变靶设计、重复频率驱动器、次临界包层及产氚包层设计、...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在核安全、经济、持久和环境友好等方面具有优良的品质,有望成为有效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气候问题的新能源。从Z箍缩驱动聚变方案与聚变靶设计、重复频率驱动器、次临界包层及产氚包层设计、燃料循环等关键问题方面,对Z-FFR工程概念总体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裂变混合堆 Z箍缩 惯性约束聚变 次临界包层 氚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发电反应堆概念设计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吴宜灿 汪卫华 +18 位作者 刘松林 李静惊 王红艳 陈红丽 陈明亮 张士杰 黄群英 黄德所 郑善良 曾勤 胡丽琴 柏云清 章毛连 李艳芬 李春京 冯岩 宋勇 龙鹏成 FDS课题组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5,38,共11页
在广泛分析聚变能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状况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物理与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了技术可行性的聚变发电反应堆概念(称之为FDS Ⅱ)。这个概念具有ITER参数适量外推的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水平的聚变堆芯和具有发展潜... 在广泛分析聚变能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状况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物理与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了技术可行性的聚变发电反应堆概念(称之为FDS Ⅱ)。这个概念具有ITER参数适量外推的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水平的聚变堆芯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液态锂铅氚增殖包层,在对这个概念进行中子学、热工水力学、力学、安全与环境影响和经济学等一系列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初步的概念设计和进一步设计优化的共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 设计研究 发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等离子体物理 技术可行性 热工水力学 技术基础 发展状况 发展潜力 计算分析 环境影响 设计优化 概念设计 聚变能 液态锂 R参数 ITE 中子学 经济学 堆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系列液态锂铅实验回路设计与研发进展 被引量:39
12
作者 吴宜灿 黄群英 +20 位作者 朱志强 高胜 宋勇 李春京 彭蕾 刘少军 吴庆生 章毛连 刘松林 陈红丽 柏云清 金鸣 王永亮 吴朝阳 吕若君 汪卫华 王红艳 郭智慧 陈雅萍 凌新圳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9,共9页
锂铅实验回路是聚变堆液态锂铅包层关键技术研究必备实验平台之一。结合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技术发展战略建议,FDS团队多年来不断开展液态锂铅实验回路技术研究,设计并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不同功能参数的DRAGON系列锂铅实验回路... 锂铅实验回路是聚变堆液态锂铅包层关键技术研究必备实验平台之一。结合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技术发展战略建议,FDS团队多年来不断开展液态锂铅实验回路技术研究,设计并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不同功能参数的DRAGON系列锂铅实验回路。本文阐述了中国锂铅实验回路的发展路线建议,系统介绍了目前各实验回路的设计原则、结构特点、功能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液态锂铅包层 实验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Z箍缩驱动聚变能源需求的超高功率重复频率驱动器技术 被引量:50
13
作者 邓建军 王勐 +13 位作者 谢卫平 周良骥 邹文康 郭帆 章乐 李逢 丰树平 陈林 夏明鹤 计策 袁建强 宋盛义 黄显宾 彭先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3,共13页
针对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系统对驱动器的总体要求,对可能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评述,结合当前在单脉冲超高功率Z箍缩驱动器和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混合模式直线变压驱动器概念设计思想,分析了主要的技术难点... 针对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系统对驱动器的总体要求,对可能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评述,结合当前在单脉冲超高功率Z箍缩驱动器和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混合模式直线变压驱动器概念设计思想,分析了主要的技术难点,明确了相应的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同时对Z箍缩驱动器的总体发展计划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箍缩 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 混合模式直线变压驱动器 脉冲功率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发电反应堆双冷锂铅包层热工水力学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卫华 刘松林 +2 位作者 王红艳 陈红丽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依据结构设计和中子学计算结果给出了聚变发电反应堆FDS-Ⅱ双冷锂铅(DLL)包层热工水力学设计方案。采用数值计算软件对液态金属增殖区LiPb流场和第一壁热-结构等进行了模拟,并对功率转换系统的热效率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评估,证实该包... 依据结构设计和中子学计算结果给出了聚变发电反应堆FDS-Ⅱ双冷锂铅(DLL)包层热工水力学设计方案。采用数值计算软件对液态金属增殖区LiPb流场和第一壁热-结构等进行了模拟,并对功率转换系统的热效率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评估,证实该包层热工水力学方案能较好地实现FDS-Ⅱ聚变发电反应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发电反应堆 锂铅包层 热工水力学 反应堆 力学设计 包层 发电 聚变 功率转换系统 数值计算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飞 万奎贝 +4 位作者 乔建生 万发荣 马纪东 许咏丽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
介绍了作为聚变反应堆候选结构材料的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基本设计思路,初步确定了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研究了材料的冶金特性、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同时,对比了添加少量钇和硅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硅可以提高材料强度,同时... 介绍了作为聚变反应堆候选结构材料的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基本设计思路,初步确定了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研究了材料的冶金特性、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同时,对比了添加少量钇和硅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添加硅可以提高材料强度,同时能保证材料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钇的添加对改善材料的塑性很有帮助,但是会使材料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低活化 马氏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排灰气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熊亮萍 胡胜 +1 位作者 侯京伟 龚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4-249,共6页
等离子体排灰气处理系统是聚变反应装置氘氚燃料循环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从反应后的排灰气中回收剩余的氘氚燃料,并处理壁材料净化、系统维护等非正常运行模式以及分析与辅助系统中产生的含氚杂质气体。介绍了国... 等离子体排灰气处理系统是聚变反应装置氘氚燃料循环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从反应后的排灰气中回收剩余的氘氚燃料,并处理壁材料净化、系统维护等非正常运行模式以及分析与辅助系统中产生的含氚杂质气体。介绍了国际上聚变堆等离子体排灰气的组成和主要处理工艺,简述了钯膜分离、膜反应及催化反应-膜分离、电解反应、分解反应及氧化-分解等各关键单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目前国内在该领域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反应堆 等离子体排灰气处理 钯膜分离 催化反应 膜反应器 电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周张健 钟志宏 +1 位作者 沈卫平 葛昌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8,12,共5页
受控热核聚变能是公认的可以有效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其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进入了从物理可行性向工程可行性的验证阶段。决定核聚变能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相关的材料问题,尤其是面向等离子体材... 受控热核聚变能是公认的可以有效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其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进入了从物理可行性向工程可行性的验证阶段。决定核聚变能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相关的材料问题,尤其是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发展。评述了国内外目前核聚变实验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低Z材料 高Z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在液态锂铅中腐蚀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高胜 章毛连 +8 位作者 朱志强 黄群英 李春京 李艳芬 宋勇 邓铁如 孔明光 吴宜灿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聚变堆包层之一,其首选结构材料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而它与液态锂铅的相容性是聚变堆材料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在液态金属锂铅回路DRAGON-1热对流工况下的实... 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聚变堆包层之一,其首选结构材料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而它与液态锂铅的相容性是聚变堆材料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在液态金属锂铅回路DRAGON-1热对流工况下的实验情况及500 h 480℃下初步腐蚀实验结果,并与同样工况下316L奥氏体钢腐蚀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LAM钢与液态锂铅的相容性优于316L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包层 液态锂铅 CLAM钢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发电反应堆双冷锂铅包层结构温度和应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红丽 吴宜灿 柏云清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使用有限元程序对聚变发电反应堆FDS-Ⅱ双冷锂铅包层结构进行数值模拟,依据结构设计、热工水力学参数和中子学计算参数,给出对应包层结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同时分析了液态金属LiPb碳化硅流道插件的温度、应力及变形。依据温度场和应... 使用有限元程序对聚变发电反应堆FDS-Ⅱ双冷锂铅包层结构进行数值模拟,依据结构设计、热工水力学参数和中子学计算参数,给出对应包层结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同时分析了液态金属LiPb碳化硅流道插件的温度、应力及变形。依据温度场和应力场模拟结果,对FDS-Ⅱ双冷锂铅包层设计方案在等离子体稳态运行条件下进行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发电反应堆 温度场 应力场 应力场分布 层结构 反应堆 计算分析 发电 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堆水冷包层中子学设计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洁琼 王明煌 +4 位作者 陈忠 邱岳峰 刘金超 吴宜灿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6,82,共8页
主要针对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堆FDS-EM水冷包层的能量倍增因子M和氚增殖率TBR等中子学参数进行优化计算。FDS—EM包层主要设计目标是在氚自持的基础上获得约1GW的电功率,并且尽可能长时间连续运行不换料。通过初步设计分析给出一个使用核... 主要针对聚变裂变混合发电堆FDS-EM水冷包层的能量倍增因子M和氚增殖率TBR等中子学参数进行优化计算。FDS—EM包层主要设计目标是在氚自持的基础上获得约1GW的电功率,并且尽可能长时间连续运行不换料。通过初步设计分析给出一个使用核废料(压水堆卸出的废料钚、锕系加上贫铀)作为裂变燃料,能够实现氚自持、能量倍增因子约为90等设计目标,且连续运行至少10年不换料的中子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 包层 混合堆 中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