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根系吸水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乐 龙兰 +3 位作者 艾施荣 施俊林 王龙飞 李紫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6-1337,共12页
根系是植物获取水分的主要器官,它直接影响整个植株的输水量以及生命活动。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下,了解根系生长过程中的需水特性并提高农业中水资源的利用率,一直是节水灌溉技术中研究创新的热点。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植物根系的吸... 根系是植物获取水分的主要器官,它直接影响整个植株的输水量以及生命活动。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下,了解根系生长过程中的需水特性并提高农业中水资源的利用率,一直是节水灌溉技术中研究创新的热点。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植物根系的吸水量进行精确估算,建立根系吸水模型是定量化研究植物根系吸水特性的重要方法。概述根系吸水的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不同研究方法下的根系吸水模型进行分类研究,并阐述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同时介绍了水盐共同胁迫下的根系吸水模型。最后对目前的根系吸水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为构建水稻根系三维动态吸水模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 吸水模型 宏观模型 微观模型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作物-大气系统水热碳氮过程耦合模型构建 被引量:26
2
作者 梁浩 胡克林 +1 位作者 李保国 刘海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54-66,共13页
定量描述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动态、碳氮循环过程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对水氮资源高效利用、作物生产决策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用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气象模块、荷兰的PS123作物模... 定量描述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动态、碳氮循环过程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对水氮资源高效利用、作物生产决策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用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气象模块、荷兰的PS123作物模型和丹麦的Daisy模型的碳氮循环模块;借鉴了RZWQM和Hydrus-1D的水分溶质运移模块的相关理论,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构建了土壤-作物-大气系统水热碳氮耦合模拟模型WHCNS(soil water heat carbon and nitrogen simulation)。该模型以天为步长,考虑了气象条件、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田间管理驱动。土壤水分入渗和再分布过程分别采用Green-Ampt模型和Richards方程来描述。土壤氮素运移使用对流-弥散方程来描述,源汇项中考虑碳氮循环的各个过程(有机质矿化、生物固持、尿素水解、氨挥发、硝化、反硝化和作物吸收等),在根系吸水吸氮源汇项中引入了补偿性吸收机制。有机质模块完全来自Daisy模型,将有机质库划分为3个快库和3个慢库。利用改进的荷兰PS123模型实现了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干物质生产、干物质分配及作物产量的模拟,通过水氮胁迫校准因子来实现水氮限制下作物产量的模拟。最后应用华北地区(山东泰安)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2 a的田间观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剖面土壤水分和硝态氮浓度、叶面积指数、作物产量与实测值均吻合良好,模拟误差均在合理范围之内,特别是对产量的模拟较好,均方根误差为206-319 kg/hm^2,相关系数为0.90,模型效率值均大于0.75,一致性指数值均大于0.9。WHCN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动态、氮素运移及去向、作物生长发育等过程,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中国华北地区高度集约化的农田生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生长 土壤 SPAC系统 水分运动 碳氮循环 WHCN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大气界面中水分迁移过程及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力刚 许加星 +2 位作者 董磊 冯文娟 姜加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248,共7页
介绍了水循环过程中界面水分迁移转化理论,及SPAC连续体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阐明了一些国内外SPAC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国内外各种典型土壤-植物-大气界面模型的基本结构、适用范围、主要研究对象、优势以及局限性做了系统介绍和对比;... 介绍了水循环过程中界面水分迁移转化理论,及SPAC连续体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阐明了一些国内外SPAC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国内外各种典型土壤-植物-大气界面模型的基本结构、适用范围、主要研究对象、优势以及局限性做了系统介绍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系统模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分析得出如何解决下垫面与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复杂的关系,以及尺度转化问题将是面临的主要挑战。认为借助于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中的模型参数优化,来实现界面中水分迁移过程的精确化和简化模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水分迁移 模拟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在SPAC系统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姗 莫非 +6 位作者 周宏 Asfa Batool 赵鸿 邓浩亮 陈应龙 熊友才 张恒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从土壤水动力学典型的裸地蒸发模型、蒸发蒸腾量模型、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出发,综述了SPAC系统下国内外现行的植物根系吸水模型、溶质运移模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型等研究进展,归纳和讨论了目前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在SPAC系统建模中存在的问题... 从土壤水动力学典型的裸地蒸发模型、蒸发蒸腾量模型、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出发,综述了SPAC系统下国内外现行的植物根系吸水模型、溶质运移模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型等研究进展,归纳和讨论了目前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在SPAC系统建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建立准确的数值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蒸发蒸腾量模型未来研究的趋势;入渗模型从点至区域的动态扩展,并结合土壤侵蚀、污染物运移等因素的农业倾向性研究为潜在的重要分支方向;根系吸水模型应更多被用于监测土壤水分动态、设计合理的灌溉制度及干旱预警等体系;利用计算机、遥感等技术手段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物能循环的机理性模型将为模型的实用性和精度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动力学 SPAC系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水分循环与作物生产关系的模拟模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艳霞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8-436,共9页
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PAC)的水分循环出发,以冬小麦为例,通过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有关作物生长过程的模拟,建立作物水分消耗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关系的动力-统计模式.经3年试验资料的验证,总干重、籽粒产量和根层土... 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PAC)的水分循环出发,以冬小麦为例,通过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有关作物生长过程的模拟,建立作物水分消耗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关系的动力-统计模式.经3年试验资料的验证,总干重、籽粒产量和根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平均模拟误差分别为6.39%,5.60%和5.45%.发育期、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的模拟与实测情况吻合得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大气 连续体 水分循环 作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和热传输机理及区域蒸散模型(英文)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永强 刘昌明 于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62-567,共6页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耦合模型 ,它模拟的结果与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第二个模型为一维 3层的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此模型成功用于模拟 1 998— 2 0 0 3年度太行山山前平原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深层入渗和蒸散过程 ;第三个模型为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模型 ,它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同步观测而建立 ,本模型可以监测区域地表的干旱状况 ,用于估算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水热传输机理 蒸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模拟与墒情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尚松浩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土壤墒情预报是在土壤水分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对农田耕作层土壤水分的增长和消退程度所进行的预报。墒情预报是灌溉预报的基础 ,对于水资源短缺条件下农田水分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墒情预报模型可以分为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两大类 ... 土壤墒情预报是在土壤水分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对农田耕作层土壤水分的增长和消退程度所进行的预报。墒情预报是灌溉预报的基础 ,对于水资源短缺条件下农田水分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墒情预报模型可以分为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两大类 ,其中确定性模型包括水量平衡模型、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SPAC)水分传输模型、SPAC水热耦合传输模型等 ,随机性模型包括数理统计模型 (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随机水量平衡模型与随机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等。本文对各类墒情预报模型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模拟模型 土壤墒情预报模型 水量平衡模型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模型 随机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环境因子动态变化的预报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树青 史海滨 +2 位作者 胡文明 魏占明 窦建国 《水电能源科学》 2005年第2期19-22,共4页
系统地引进SWAP模型,从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地下水位、地下水质、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等方面,评价了咸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地点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红卫田间试验区,引用黄河水和高矿化度地下水混合进行灌溉。微咸水灌溉期间,土... 系统地引进SWAP模型,从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地下水位、地下水质、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等方面,评价了咸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地点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红卫田间试验区,引用黄河水和高矿化度地下水混合进行灌溉。微咸水灌溉期间,土壤盐分增加,在适当的黄河水秋浇灌溉淋洗后,土壤盐分降到咸水灌溉前的水平,土壤盐分年度内保持了动态平衡。在微咸水灌溉试验条件下,作物长势及产量基本不受影响,微咸水灌溉不会造成环境恶化。这一结论在SWAP模型模拟结果中也得到了证实,所建立的SWAP模型可以用来对试验区微咸水灌溉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为河套灌区发展微咸水灌溉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SWAP模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旱源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运转规律的研究──Ⅱ.生态和生理环境对植物叶水势的影响
9
作者 赵立新 荆家海 王韶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7,共7页
在整个生长季内,研究了陕西渭北旱塬冬小麦叶水势与生态因子及叶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叶水势与气温呈直线正相关,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呈二次曲线相关,与大气水势和相对湿度呈S型曲线相关,与土壤水势和叶温呈指数函数相关,并给... 在整个生长季内,研究了陕西渭北旱塬冬小麦叶水势与生态因子及叶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叶水势与气温呈直线正相关,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呈二次曲线相关,与大气水势和相对湿度呈S型曲线相关,与土壤水势和叶温呈指数函数相关,并给出了冬小麦叶水势与各因素之间的现象学模型。通过主要生态因子(气温、光量子通量密度、大气水势和相对湿度)对叶水势作用的综合分析表明,在陕西渭北旱塬,诸生态因子对冬小麦叶水势的重要性依次为气温、大气水势、相对湿度和光量子通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和生理环境 叶水势 冬小麦 旱塬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旱地SPAC水流模型的研究
10
作者 柳建国 柯建国 谢立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965-966,979,共3页
通过对红壤剖面 15、3 0、5 0、70cm处水势和作物株间气象要素及大气水势的测定 ,分析了大豆、花生、玉米、甘薯 4种作物水势时空分布特点 。
关键词 水势 SPAC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状况下SPAC水分热力学函数特征和水势温度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俊凤 白锦鳞 +1 位作者 张一平 刘思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51-56,共6页
在冬小麦的苗期、拔节期、扬花期,给予两种不同的水分处理(正常灌水和干旱),测定土壤、植物、大气的水势并计算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正常灌水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土壤水的△G比较接近,而干旱条件下土壤水的△G变化幅度较大。植物水的△G... 在冬小麦的苗期、拔节期、扬花期,给予两种不同的水分处理(正常灌水和干旱),测定土壤、植物、大气的水势并计算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正常灌水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土壤水的△G比较接近,而干旱条件下土壤水的△G变化幅度较大。植物水的△G随小麦生长发育逐渐降低。无论正常灌水或干旱条件下,3个生育期中土壤水、植物水的△H大小变化趋势与△s变化相同,两者呈极显著相关。随着温度升高,土壤水势、植物叶水势均升高。当含水量降低时,土壤、植物的水势温度效应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 热力学函数 偏摩尔自由能 偏摩尔焓 偏摩尔熵 水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水分热力学函数及幼苗各叶位水分状况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俊凤 白锦鳞 +1 位作者 张一平 刘思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1期34-38,共5页
1986~1987年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中测定了土壤、小麦和玉米、大气的需水指标并计算了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SPAC中土壤水的偏摩尔自由能>植物水的偏摩尔自由能>大气水的偏摩尔自由能。大气水偏摩尔焓>土壤水偏摩尔... 1986~1987年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中测定了土壤、小麦和玉米、大气的需水指标并计算了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SPAC中土壤水的偏摩尔自由能>植物水的偏摩尔自由能>大气水的偏摩尔自由能。大气水偏摩尔焓>土壤水偏摩尔焓>植物水偏摩尔焓。大气水的偏摩尔熵>土壤水的偏摩尔熵>植物水的偏摩尔熵。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水势、玉米小麦叶水势均升高,而大气水势降低。在SPAC中,玉米、小麦幼苗各叶位水势均表现为从基部向上依次增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 热力学函数 水势(植物) 偏摩尔自由能 偏摩尔自由焓 偏摩尔自由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能量变化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庆荣 李玉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1-86,共6页
该文用田间遮雨棚下模拟土柱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水平处理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能量变化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物叶片水势既随土壤水势的下降而按直线变化规律递减,也随大气水势而变化,但土壤水势对植物叶片水势的影... 该文用田间遮雨棚下模拟土柱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水平处理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能量变化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物叶片水势既随土壤水势的下降而按直线变化规律递减,也随大气水势而变化,但土壤水势对植物叶片水势的影响要比大气水势的影响大些;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植物叶片水势还表现出先下降阶段后上升阶段的动态变化特性。植物根木质部水势动态变化规律与叶水势的动态变化规律非常相同,植物根木质部水势均大于相对应的叶片水势,两者相差0.25~0.60MP_a。在5个不同水分水平处理中,水分从土壤输送到植物根木质部,其能量降低分别为0.81~1.41MP_a,0.91~1.56MP_a,0.94~1.67MP_a,0.92~1.68MP_a,0.77~1.82MP_a;从植物根木质部到叶部能量损失分别为0.25~0.50MP_a,0.28~0.53P_a,0.30~0.57MP_a,0.30~0.60MP_a,0.33~0.67MP_a;水分从叶部汽化扩散到大气中其能量降低分别为55.36~111.30MP_a,55.14~111.14MP_a,54.61~111.04MP_a,54.46~110.97MP_a。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叶片水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P模型的河套灌区向日葵农田土壤水盐通量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成福 冯绍元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7,36,共10页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节水实施现状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向日葵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对SWA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并利用该模型模拟向日葵生长条件下0~100 cm土层土壤水盐通量及水盐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阶段,向日...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节水实施现状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向日葵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对SWAP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并利用该模型模拟向日葵生长条件下0~100 cm土层土壤水盐通量及水盐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溉阶段,向日葵根系层土壤水分主要向下渗漏,水分通量和盐分通量为负,土壤盐分被淋洗;在非灌溉阶段,地下水向上补给向日葵根系层土壤,水分通量和盐分通量为正,根系层土壤积盐。2019、2020年模拟期间水分通量累计量分别为52.5、60.6 mm,盐分通量累计量分别为-4.5、-4.9 mg/cm^(2),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通量分别增加了7.5、7.1 mg/cm^(2)。向日葵现状灌溉条件下0~100 cm土层土壤积盐,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风险,向日葵生育期结束后需要进行秋浇淋洗盐分来保证下一年度向日葵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通量 土壤盐分通量 SWAP模型 向日葵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界面水分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余逍 李开萍 +2 位作者 刘子琦 李渊 申海婷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开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分及水势特征分析,对于揭示植物水分状况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喀斯特区黄金梨果实膨大期间对大气、植物、土壤进行水分和水势的连续定点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 开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分及水势特征分析,对于揭示植物水分状况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喀斯特区黄金梨果实膨大期间对大气、植物、土壤进行水分和水势的连续定点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空气温度与植物茎流、土壤水势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0~15 cm土层的土壤水势对SPAC界面的响应更明显,植物茎流昼夜差异显著,植物水势表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单峰型”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午休”和“夜间补偿流”现象。植物水势与大气水势的关系无明确边界,但存在缓冲区,大气水势对植物水势的驱动存在阈值效应,阈值点为大气水势=-62 MPa;植物茎流与土壤水势呈分段线性关系。植物-土壤界面水势梯度和植物-大气界面水势梯度对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响应一致,植物-土壤界面水势梯度对土壤水势的响应较植物-大气界面水势梯度明确。研究发现,黄金梨植物水势最低值达-2.94 MPa,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当土壤水势<-0.23 MPa(土壤体积含水量=0.26)时,植物-土壤界面水势梯度趋于平稳,呈现出阈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水势 茎流 喀斯特 黄金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库布其沙地小叶锦鸡儿水势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尚志强 巩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109-8111,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小叶锦鸡儿水势日变化、月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SYPRO水势仪测定库布齐沙地小叶锦鸡儿的叶水势,对叶水势日变化、月变化进行动态研究,并分析其和水分在SPAC系统中的运移过程。[结果]小叶锦鸡儿叶水... [目的]初步研究小叶锦鸡儿水势日变化、月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SYPRO水势仪测定库布齐沙地小叶锦鸡儿的叶水势,对叶水势日变化、月变化进行动态研究,并分析其和水分在SPAC系统中的运移过程。[结果]小叶锦鸡儿叶水势的日进程在5、9月份呈单峰曲线变化,6~8月份则表现为双峰曲线变化。15:00左右通常是一天中叶水势的最低值。叶水势与大气温度和光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大气相对湿度对植物水势的影响最大。水分在SPAC系统中运移的主要阻力发生在叶-气界面。水分在小叶锦鸡儿体内运移过程中,植物体内部茎-叶的水势差(0.077MPa)远远小于根-茎的水势差(1.050MPa)。[结论]该研究为库布齐沙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水势 气象因子 SPAC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