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龙 徐丽 +1 位作者 于名召 贺桂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0-1012,共13页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是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热点。基于动态视角的服务流动评估可以帮助更好的分析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以提高人类福祉。总结目前已有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文献,阐述了水生态系...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是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热点。基于动态视角的服务流动评估可以帮助更好的分析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以提高人类福祉。总结目前已有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文献,阐述了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定义和分类、尺度特征、载体特征、国内外研究区域分布和研究对象。目前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探讨了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概念,一个是强调流动路径,另一个强调流动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角度使得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相关概念尚未统一。梳理了目前水生态系统服务流评估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供需计算、水生态系统服务物质流评估和价值流评估,接着总结了目前水生态系统服务流应用方向,包括区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流域生态补偿以及洪水管理。论述了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不足:(1)可用水生态系统服务流分析模型较少,现有网络模型缺陷较多;(2)缺乏水生态系统服务流与其他服务流的权衡与协同分析;(3)对水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尚未充分开展。最后对未来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进行展望:(1)开发适配程度更高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模型;(2)多尺度整合研究;(3)进行水生态系统服务流耦合分析,以期促进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朝着更加系统以及科学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 评估流程 水生态安全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水流量下黄土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的水槽试验研究
2
作者 焦其宪 马鹏辉 +5 位作者 吴靓 彭建兵 李泽坤 韩宁 陈立森 冉林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黄土在水流作用下容易遭受侵蚀,不同流量的来水对黄土堰塞坝的溃决过程和溃口扩展方式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一系列水槽实验,流量分别为0.6 L/s、0.8 L/s、1.0 L/s、1.2 L/s和1.5 L/s,得到以下结论:①当来水流量Q≤1.0 L/s时溃口展宽为... 黄土在水流作用下容易遭受侵蚀,不同流量的来水对黄土堰塞坝的溃决过程和溃口扩展方式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一系列水槽实验,流量分别为0.6 L/s、0.8 L/s、1.0 L/s、1.2 L/s和1.5 L/s,得到以下结论:①当来水流量Q≤1.0 L/s时溃口展宽为短暂历程,经历溃口贯通一个过程;来水流量Q>1.0 L/s时溃口展宽为完整历程,经历溃口贯通、快速发展、稳定三个过程;②溃口快速发展阶段中,侵蚀深度和坡角控制着溃口两侧土体的稳定性,坝顶溃口形态以及溃决流量的变化反映侵蚀方向和强度的变化;③黄土的水敏性促进了管涌现象的出现,使得坝体内部侵蚀更为剧烈,导致溃口展宽出现短暂历程;④完整历程模式下洪水迅速强烈地冲击下游,而短暂历程模式需要持续稳定的应急措施来应对洪水风险。能够为黄土堰塞坝的溃决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堰塞坝 来水流量 溃口展宽 侵蚀特征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率对长距离输水管线水力特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
作者 后小霞 徐晓东 +3 位作者 石韬 赵峰 姜治兵 韩松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8-216,共9页
长距离输水管道在运行初期管线糙率一般较小,运行一定年限后糙率逐渐增大,糙率大小直接影响工程输水能力和运行安全,开展糙率对稳定运行工况和过渡过程中管线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并提出应对糙率变化的措施是保证工程长久高效运行的必要... 长距离输水管道在运行初期管线糙率一般较小,运行一定年限后糙率逐渐增大,糙率大小直接影响工程输水能力和运行安全,开展糙率对稳定运行工况和过渡过程中管线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并提出应对糙率变化的措施是保证工程长久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以引绰济辽工程有压管线段206 km长的PCCP管为例,采用一维特征线法分析糙率变化对管线输水能力和过渡过程中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稳定运行工况下当管线糙率偏大,管线引用流量减小,管线沿程水头损失增加,阀前管道压力减小,而阀后管道压力增大;在过渡过程中随糙率增大,水锤波传播的摩阻增大,管线压力与调压室水位极值均发生一定变化,工程设计时需考虑一定压力富裕度;采用改变管线阀门开度的方式应对管线糙率变化带来的风险,既能保证工程引用流量,又能将管线压力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研究成果可为长距离输水管线糙率变化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水管线 糙率 水锤防护 过渡过程 过流能力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导激光加工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微槽工艺研究
4
作者 印文典 余泽 +4 位作者 邢光浩 苟绍轩 杨航 李寅瑞 黄莉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4,共6页
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因高硬度、耐高温、低成本而成为隔热与绝缘功能材料的首选,但其脆性大、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特性使传统加工技术难以满足微槽切割的质量和精度要求。对此,提出采用水导激光加工Al_(2)O_(3)/Al_(2)O_(3)... 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因高硬度、耐高温、低成本而成为隔热与绝缘功能材料的首选,但其脆性大、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特性使传统加工技术难以满足微槽切割的质量和精度要求。对此,提出采用水导激光加工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微槽的方案,研究激光功率、扫描间距、扫描速度对微槽形貌和精度的影响,并揭示了去除机理。结果表明,水导激光通过激光烧蚀和水束冲刷的共同作用,使材料产生熔化与升华,进而实现材料去除,其中激光功率是打通微槽的关键参数。当采用激光功率20 W、扫描间距20μm、扫描速度0.2 mm/s的工艺参数加工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微槽,能够满足宽度0.1^(0)_(-0.05)mm、深度0.4^(+0.2)_(-0.2)mm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Al_(2)O_(3)复合材料 水导激光 微槽加工 水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法的油水两相流超声衰减特性规律分析
5
作者 苏茜 王金咯 刘振兴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5-1833,共9页
油水两相流在水平管道中流动过程复杂多样,流体结构复杂多变,流态转化机理尚不明确。为实现油水两相流动过程可视化检测,本文建立了研究油水两相流动过程复杂相间界面效应及相间相对运动的多相流超声测试仿真平台,利用有限体积法(FVM)... 油水两相流在水平管道中流动过程复杂多样,流体结构复杂多变,流态转化机理尚不明确。为实现油水两相流动过程可视化检测,本文建立了研究油水两相流动过程复杂相间界面效应及相间相对运动的多相流超声测试仿真平台,利用有限体积法(FVM)的三维流体仿真软件,构建油水混合输入的动态流动过程模型。通过提取多相界面横截面坐标,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中基于有限元法(FEM)构建被测场二维几何剖分模型,建立FVM-FEM耦合的多相流可视化仿真平台。在超声波激励作用下研究油水两相流与超声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道动态水包油与油包水流型中,离散相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大,但由于聚拢作用离散相数量会有所减少,超声衰减系数与离散油泡或水泡数量为正相关。最后,对水包油向油包水流型反相的过渡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究,油水两相均以非离散形式存在,超声衰减系数随分层数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反相过程 过渡流型 相含率 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法 超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及生态效应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米玮洁 张舜 +2 位作者 胡俊 高少波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选择月均流量、日均流量变幅、极端流量和脉冲延时4个水文情势指标,采用IHA-RVA(水文情势变化指标-变化范围法)分析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辨析黄河鱼类生态习性与径流组分的响应关系,探讨内蒙古河段流量过程、极端... 选择月均流量、日均流量变幅、极端流量和脉冲延时4个水文情势指标,采用IHA-RVA(水文情势变化指标-变化范围法)分析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辨析黄河鱼类生态习性与径流组分的响应关系,探讨内蒙古河段流量过程、极端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黄河干流上游河段水利工程运行后,内蒙古河段的水文情势明显改变,进而改变该河段的生态水文联系过程。黄河内蒙古河段枯水期月均流量增加(1、2月份月均流量增幅超过70%)、最小日均流量增加(石嘴山断面最小日流量增幅超过50%),保障了河道流水栖息生境,有利于鱼类越冬。该河段日均流量变幅降低,有利于粘性卵孵化。但是内蒙古河段汛期月均流量减小(7-10月份月均流量降幅接近50%),大、小洪水持续时间缩短,不利于扩展横向栖息地;最大流量出现时间在上游河段延迟超过2个月、在中下游河段提前约1个月,洪水脉冲刺激时间紊乱可能影响鱼类繁殖行为。研究可为黄河内蒙古河段鱼类栖息地保护以及上游水库生态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过程 水文情势 鱼类 生态效应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偿水头差的沿江口门引排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芮 李寿千 +2 位作者 王志力 朱明成 陆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192,209,共7页
长江支流口门多建有节制闸,利用涨落潮过程自行引排水,而引排水流态的复杂性使得引排流量过程难以精准确定。以太湖流域杨林塘口门为例,通过分析引排水调度方式及流态特征,发现涨潮时开启中孔闸门引水,内河侧流态复杂且附近水位差别大,... 长江支流口门多建有节制闸,利用涨落潮过程自行引排水,而引排水流态的复杂性使得引排流量过程难以精准确定。以太湖流域杨林塘口门为例,通过分析引排水调度方式及流态特征,发现涨潮时开启中孔闸门引水,内河侧流态复杂且附近水位差别大,而落潮时开启全部闸门排水,外江侧流态复杂且附近水位有所差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补偿水头差的沿江口门引排流量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系列补偿水头差修正堰流公式中的水位,统计了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偏差值,进而建立了流量偏差值与补偿水头差的相关关系,最终确定适宜的补偿水头差,从而建立适宜沿江口门引排流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预测的引水流量误差减小40%~50%,排水流量误差减小3%~6%。相关经验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及闸管单位运行管理人员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排水 补偿水头差 流量过程 涨落潮 太湖流域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调控要素对水流运动过程的影响
8
作者 苏维良 刘凯华 缴锡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0,共6页
自动调控畦灌是提高灌水质量、减少劳动力需求的重要措施。为探究自动调控畦灌系统如何合理选取调控要素,通过畦灌观测试验获取畦田自然参数,结合WinSRFR模型模拟畦灌过程,分析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停水距离、停水时间和入畦流量对水流运... 自动调控畦灌是提高灌水质量、减少劳动力需求的重要措施。为探究自动调控畦灌系统如何合理选取调控要素,通过畦灌观测试验获取畦田自然参数,结合WinSRFR模型模拟畦灌过程,分析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停水距离、停水时间和入畦流量对水流运动过程和土壤水分入渗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停水距离和停水时间在田面水流推进过程、消退过程、土壤水分入渗分布以及灌水质量等方面的调节效果相似。对于100 m畦长的典型试验畦田,七成改水、七五改水、八成改水、八五改水、九成改水的调控效果分别对应灌水量70、80、90、100、110 mm。停水时机对畦田后段的水流推进、消退过程影响较大,而对畦田前段的水流推进、消退过程影响较小,不同改水成数或灌水量并不能显著改变畦田前段的土壤水分入渗分布。调控流量较停水距离和停水时间可以更有效地调控畦田前段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因此在优先考虑经济性的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推荐调控灌水量,而在追求精准调控的自动调控畦灌系统中推荐调控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SRFR模型 畦灌过程模拟 自动调控 灌水技术要素 水流运动过程 灌水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喷气对跨介质航行体入水过程载荷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彭睿哲 冯和英 +1 位作者 向敏 彭叶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9-66,共8页
跨介质航行体入水瞬间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载荷,极易导致结构破坏甚至内部器件失灵。为发展有效的降载方法,本文基于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研究头部喷气航行体入水过程的载荷特性和流体动力特性,分析喷气压力、喷气高度对降载效... 跨介质航行体入水瞬间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载荷,极易导致结构破坏甚至内部器件失灵。为发展有效的降载方法,本文基于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研究头部喷气航行体入水过程的载荷特性和流体动力特性,分析喷气压力、喷气高度对降载效果的影响,并探索头部喷气降载方法有效性的入水速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头部喷气使自由液面下凹形成空腔,并能极大地降低航行体所受阻力和冲击力,延缓了航行体撞水时间,从而实现冲击载荷控制;喷气压力和喷气高度对入水空泡形态及冲击压力峰值的影响都不大,合理的选择既能达到降载效果又能节约喷气量;入水速度为50 m/s时,降载量高达76.51%,但当入水速度为300 m/s时,降载量仅为39.92%。因此,针对高亚声速跨介质入水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主被动相结合的复合降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航行体 入水过程 冲击载荷 头部喷气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气化耦合绿氢配套变换工艺流程模拟及分析
10
作者 王照成 李繁荣 肖敦峰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10-215,共6页
粉煤气化技术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粉煤气化生产的粗煤气具有一氧化碳含量高、水含量高的特点,且现有变换技术处理该类型粗煤气又存在能耗高、操作难度大、可靠性低等问题。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和煤化工耦合... 粉煤气化技术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粉煤气化生产的粗煤气具有一氧化碳含量高、水含量高的特点,且现有变换技术处理该类型粗煤气又存在能耗高、操作难度大、可靠性低等问题。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和煤化工耦合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解决现有变换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可再生能源与煤化工耦合的理念,建立了粉煤气化耦合绿氢配套变换工艺流程。首先利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工艺流程进行建模,然后使用Design Specs工具对第一变换炉入口温度、第二变换炉入口温度及第一变换炉入口气体中一氧化碳干基摩尔浓度进行设定并对工艺流程进行模拟计算,最后通过Sensitivity工具进行敏感性分析,考察一氧化碳浓度对反应温度的影响,以及一氧化碳转化率对消耗(蒸汽和低位余热)和运行费用的影响,以得到优选的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当粗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干基摩尔浓度为71.17%时,应控制第一变换炉入口气体中一氧化碳干基摩尔浓度在48.40%以下。随着一氧化碳转化率的增加,高品位的中压过热蒸汽产量大幅下降,低品位的余热产量大幅提高。随着一氧化碳转化率的增加,运行费用逐渐增加,当一氧化碳转化率从96.98%提高至98.23%时,一氧化碳转化率仅提高了1.35%,但是运行费用增加了10.97%。因此,当一氧化碳转化率在较高水平时,应考虑副产更多的中压过热蒸汽,以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降低运行费用。选取第一变换炉入口气体中一氧化碳干基摩尔浓度为48.40%,一氧化碳转化率为96.98%进行全流程模拟。结果表明,经过两段变换,可将粗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干基摩尔浓度由71.17%降至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氢 粉煤气化 变换 工艺流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水井下短程直滤处理工艺中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宗 周如林 赵中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3,共5页
针对当前矿井水井下处理存在处理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运行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以有机金属卷式超滤膜为主要净化核心的井下直滤处理工艺及智能化装备,并在宁东地区某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运行通量条件下... 针对当前矿井水井下处理存在处理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运行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以有机金属卷式超滤膜为主要净化核心的井下直滤处理工艺及智能化装备,并在宁东地区某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运行通量条件下,直滤系统运行较为稳定,并未有明显的膜污染情况发生,膜通量衰减不足3%。在初始运行通量为47.4 L/(m^(2)·h),回收率为84.6%条件下,运行48 d后,运行通量衰减9.01%,其膜通量的衰减主要由滤饼层沉积所引起的膜污染导致。同时在恒压运行方式下,提高直滤系统的回收率,进水量随产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在进水浊度为10~30 NTU范围内,直滤系统产水水质较为稳定,产水浊度低于0.5 NTU。整体运行效果表明该直滤技术具有处理流程短、产水水质稳定、抗污染性能强等优点,在井下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井下处理 超滤膜 直滤 短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年内展布法的河道基本生态需水过程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卫国 杨淇翔 张修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9,136,共5页
为科学分析计算河流生态水文过程对径流的年内动态需求,以河南省淮河干流大坡岭站、息县站、淮滨站等3个水文断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各站1956~2016年天然月均流量数据,运用改进的年内展布法计算生态流量过程,并与原年内展布法、Q p法、近1... 为科学分析计算河流生态水文过程对径流的年内动态需求,以河南省淮河干流大坡岭站、息县站、淮滨站等3个水文断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各站1956~2016年天然月均流量数据,运用改进的年内展布法计算生态流量过程,并与原年内展布法、Q p法、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nnant法及最小月均径流量年内过程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河南段从大坡岭站到息县站、淮滨站基本生态流量依次增大,各水文断面一般用水期基本生态需水量在多年年均径流量占比达10.5%~11.8%,鱼类产卵育幼期占比达24.9%~30.0%。改进的年内展布法分析结果不仅继承了原方法较好反映天然径流的年内丰枯变化规律,又可以削弱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提高了河道基本生态需水要求的生态功能目标的满足程度,适用于分析计算季节性明显河道基本生态需水量。该计算成果客观合理,对于科学确定河道内生态需水过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年内展布法 同期均值比 水文学法 生态需水过程 淮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水流运动过程推求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聂卫波 费良军 马孝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57,共6页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提出了畦田尾部闭合条件下利用两组畦灌水流运动数据推求土壤平均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的方法,该方法在确定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过程中避免了采用难以准确确定的田面水深数据。利用大田畦灌试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检验...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提出了畦田尾部闭合条件下利用两组畦灌水流运动数据推求土壤平均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的方法,该方法在确定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过程中避免了采用难以准确确定的田面水深数据。利用大田畦灌试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检验,并将该方法所求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值代入WinSRFR模型中模拟水流运动过程,其与田间实测过程相比,两者具有好的一致性,由此表明该方法能够简单有效地求得畦灌土壤平均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原理 水流运动过程 Kostiakov入渗公式 入渗参数 田面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边材液流传输研究述评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东锋 马履一 王华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进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树边材木水分传输机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树木水分传输驱动力的构成要素及内聚力学说对树木边材水分传输连续体合理解释,探讨了稳态流模型和非稳态模型在描述树木水分传输方面的效果,...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进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树边材木水分传输机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树木水分传输驱动力的构成要素及内聚力学说对树木边材水分传输连续体合理解释,探讨了稳态流模型和非稳态模型在描述树木水分传输方面的效果,介绍了树木组织水容的概念及其在调控树木水分传输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导管空穴化和木质部栓塞研究概况、树木边材导管空穴化的发生机制及检测方法、树木输导组织栓塞对水分传输的影响及栓塞脆弱性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边材 液流传输 水分 导管空穴化 木质部栓塞 非稳态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无压隧洞输水过程三维数值模拟与方案优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盛代林 孙月峰 +2 位作者 安娟 段琦琦 刘雪朋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48-1054,共7页
运用基于流体体积(VOF)法的三维k-ε双方程紊流模型模拟了无压引水隧洞水气两相流紊流流场,近壁面采用考虑糙率影响的壁函数法进行处理.以某复杂长距离无压引水隧洞的输水过程为例,模拟了3种方案的断面平均过水面积、流量、流速和气压... 运用基于流体体积(VOF)法的三维k-ε双方程紊流模型模拟了无压引水隧洞水气两相流紊流流场,近壁面采用考虑糙率影响的壁函数法进行处理.以某复杂长距离无压引水隧洞的输水过程为例,模拟了3种方案的断面平均过水面积、流量、流速和气压的变化,实现了多方案的比选.结果表明3,种方案水流均能顺利通过隧洞;方案二水流到达隧洞出口的时间最短;方案二的断面平均过水面积、流量、流速和气压均优于方案一;方案三与方案二差别较小,综合考虑过流能力及成本因素,方案二为最优方案.通过与某水库放水兼放空洞水深实测数据及采用传统水力学方法计算的经验值的对比分析,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01%和0.96%,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隧洞 输水过程 K-Ε紊流模型 水气两相流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强化分离技术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卢浩 刘懿谦 +4 位作者 代品一 潘志程 李裕东 武世汉 杨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954-4962,共9页
油水混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工业过程中,其体系性质、强化分离技术一直是化工分离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沉降、旋流、电聚结等常规物理分离技术配合化学药剂破乳的传统分离方法,存在分离效率低、二次污染等问题,近年来以多物理场耦... 油水混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工业过程中,其体系性质、强化分离技术一直是化工分离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沉降、旋流、电聚结等常规物理分离技术配合化学药剂破乳的传统分离方法,存在分离效率低、二次污染等问题,近年来以多物理场耦合、新型分离材料等为代表的强化分离技术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石油工业中大体量的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和水包油型含油污水乳状液的分离为对象,阐述了油水混合物的形成、体系分类及其基本理化性质,通过分析微观界面膜指出打破乳状液的稳定性是强化分离的关键,并从常规分离技术、外场强化、分离材料、耦合强化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各类分离技术及其特点,最后对油水强化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混合物 乳液 多相流 过程强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臭水体组合工艺治理技术研究及设计 被引量:17
17
作者 段云霞 檀翠玲 +1 位作者 石岩 吕晶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137,共4页
针对河北省某村镇3个坑塘黑臭水体污染严重,具有季节性和终年黑臭特点的情况,采用控源截污技术+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治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活水技术以及投放水生动物等组合工艺措施对水体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个月的运行结果显示,该组... 针对河北省某村镇3个坑塘黑臭水体污染严重,具有季节性和终年黑臭特点的情况,采用控源截污技术+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治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活水技术以及投放水生动物等组合工艺措施对水体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个月的运行结果显示,该组合工艺措施能有效去除3个坑塘废水中有机污染物COD、NH_3-N、TP等物质,黑臭气味消失,透明度增加,水质明显改善,生态浮岛上的植物长势良好,水体恢复自净能力。水体达到GB 3838-2002中V类地表水水指标。不计设备折旧费,第1年的直接运行费用为4.52元/m^3,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善,后续运行费用会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一体化处理设备 微生物复合制剂 活水技术 组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海蜇丝生产新工艺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杰 屠康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5,共3页
在海蛰深加工中,采用热杀菌,当温度达到50℃以上时,海蛰就会变曲;采用紫外线杀菌,在高湿(60%以上)的环境中,杀菌效果急剧下降;采用化学药剂杀菌,又易引起药剂残留.通过对海蛰丝加工过程中采用臭氧水杀菌工艺的研究,克服了杀菌工艺的缺... 在海蛰深加工中,采用热杀菌,当温度达到50℃以上时,海蛰就会变曲;采用紫外线杀菌,在高湿(60%以上)的环境中,杀菌效果急剧下降;采用化学药剂杀菌,又易引起药剂残留.通过对海蛰丝加工过程中采用臭氧水杀菌工艺的研究,克服了杀菌工艺的缺点和不足,为海蛰产品深加工提供了新的杀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蛰丝 臭氧水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水管线启动填充过程含滞留气团瞬变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领 刘静 +1 位作者 黄坤 刘德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针对长距离输水管道系统启动填充过程中水流冲击滞留气团的水气耦合瞬变流现象,考虑水体弹性、气体可压缩性、水-气交界面的动态运动以及多气团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建立含多段滞留气团的输水管线启动填充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采用局部插... 针对长距离输水管道系统启动填充过程中水流冲击滞留气团的水气耦合瞬变流现象,考虑水体弹性、气体可压缩性、水-气交界面的动态运动以及多气团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建立含多段滞留气团的输水管线启动填充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采用局部插值法动态追踪水气交界面,采用特征线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多段滞留气团的瞬变压力。算例分析表明,对于含1段滞留气团情况,随着气团长度增大,气团最大压力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阻断水体长度增大,气团最大压力逐渐增大。对于含2段滞留气团的情况,随着气团间阻断水体长度的增大,系统最大压力交替出现于上、下游气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管道 瞬变流 填充过程 滞留气团 水气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类制件水辅助注射成型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匡唐清 周建源 熊国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9-42,共4页
基于Hele-Shaw流动模型,采用广义牛顿流体本构方程,建立了三维薄壁制件的水辅助注射成型充填阶段的数学模型,采用黏性、可压缩非牛顿流体基本方程,建立了水辅助注射成型保压补缩阶段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控制体积法数值求... 基于Hele-Shaw流动模型,采用广义牛顿流体本构方程,建立了三维薄壁制件的水辅助注射成型充填阶段的数学模型,采用黏性、可压缩非牛顿流体基本方程,建立了水辅助注射成型保压补缩阶段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控制体积法数值求解。最后对一具有梯形截面水道的薄壁平板零件的水辅助注射成型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所得到的熔体前沿位置与前人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浇口处压力变化、水的厚度分布及平均温度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辅助注射成型 流动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