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探析
1
作者 王宇 聂真新 +2 位作者 曹榆 董奎 张紫钰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8,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探析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的分类、文化内核,并提出活化路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分为投射竞逐型、力量竞争型、格斗竞技型、骑御竞速型、水上竞渡型五大类。文化内核:寓教于乐的审美特质,...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探析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的分类、文化内核,并提出活化路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物分为投射竞逐型、力量竞争型、格斗竞技型、骑御竞速型、水上竞渡型五大类。文化内核:寓教于乐的审美特质,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武以载道的军事表达,和合共生的教化传承,技合天人的文明交融。活化路径:构建法治化保护体系,打造沉浸式传播矩阵,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完善专业化培养机制,拓展国际化共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物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文化多样性时空格局 被引量:12
2
作者 沈园 毛舒欣 +2 位作者 邱莎 李涛 邓红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596-7606,共11页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类别众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态意识。本研究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民族类别及其人口定量测度了西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并比较了1990年、2000年与2010年的动态变...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类别众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态意识。本研究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民族类别及其人口定量测度了西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并比较了1990年、2000年与2010年的动态变化。西南地区文化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格局。虽然文化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序列上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总体上县域尺度的文化多样性水平偏低。此外,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文化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即西南地区整体上表现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省域尺度上,文化多样性的差异总和与各组分差异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同时,其民族构成的相似性趋于增加,表明西南地区各民族人口的分布更加融合,民族交融成为趋势。在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与平均坡度密切相关。研究探讨了民族融合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了阶梯过渡带具有较高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并呼吁加强对西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民族 分布格局 生态要素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魏晋时期的西南族群地理观念及其格局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俊 武友德 +2 位作者 潘玉君 骆华松 肖翔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文章以《华阳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为基本史料,旁补及其他两汉魏晋史志,论述了两汉魏晋西南族群地理观的族群意向、文化意向、环境意向三个基本问题。以《华阳国志》政区为空间解析单位,基于如上三个方面的论述,结论将两汉... 文章以《华阳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为基本史料,旁补及其他两汉魏晋史志,论述了两汉魏晋西南族群地理观的族群意向、文化意向、环境意向三个基本问题。以《华阳国志》政区为空间解析单位,基于如上三个方面的论述,结论将两汉魏晋西南的族群地理观念格局划分为多文学多稻田区、少文学少稻田区、无文学无稻田区、俗妖巫或环境恶劣或有"怪物"区(不含史料不详或缺载郡)四种类型。文章同时发现:两汉魏晋西南"汉""夷"的划分与族群原本的身份世系没有刚性的关联,但与族群间的政治、文化关系有关,也与地缘有一定关系;族群地理观念格局与族群客观分布格局具有相当的重合性,二者均反映了族群演进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地理观 文化意向 环境意向 族群意向 西南地区 两汉魏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关系述论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5,共7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武祭丧: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中的武术文化探微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振华 白晋湘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2-55,共4页
对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进行研究,认为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内容。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强烈的魂归祖先故里意识,至死不渝的尚武情怀,同时反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并从一个方面透视出各民族形成... 对西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进行研究,认为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内容。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强烈的魂归祖先故里意识,至死不渝的尚武情怀,同时反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并从一个方面透视出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历史,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化综合体,是特殊的文化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丧葬习俗 武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的地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101,共7页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族逐步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青铜文化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头堡建设与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和少英 李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1-228,共8页
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处于联接整个中国西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关键性区域,被英国著名地理学家戴维斯(H.R.Davis)称作"联系印度与扬子江的链环"。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 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处于联接整个中国西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关键性区域,被英国著名地理学家戴维斯(H.R.Davis)称作"联系印度与扬子江的链环"。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目标;近期,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国家对桥头堡建设的战略部署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对地处桥头堡建设最前沿的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头堡建设 跨境民族 文化繁荣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西南”区域观及其范围演变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轲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37-45,共9页
"西南"空间范围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西汉时期,已奠定了以西南夷分布区域为基础的"西南"范围,即以川、滇、黔为"西南"核心区域。而至少从明代开始,广西逐渐体现出稳定的"西南&qu... "西南"空间范围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西汉时期,已奠定了以西南夷分布区域为基础的"西南"范围,即以川、滇、黔为"西南"核心区域。而至少从明代开始,广西逐渐体现出稳定的"西南"省份地位。近代以来,则以湘、粤二省同属"西南"的意见逐渐增多,湖北也间有体现。至民国初年,受到地域政治因素的直接影响,则形成了西南六省说(川滇黔桂粤湘)这一影响颇大的主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区域观 空间范围 西南夷 西南六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林铁 张建永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73-78,共6页
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的阐释,是面向新世纪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存在空间与发展路径的一种必要方式。其研究进路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基于中国现代性(国族意义)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电... 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的阐释,是面向新世纪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存在空间与发展路径的一种必要方式。其研究进路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基于中国现代性(国族意义)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的少数民族电影;基于电影现代性的少数民族电影。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呈现是少数民族电影的独特价值。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与研究应当以建构性的眼光取代文化本质主义思维,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置于现代社会转型的语境中思考,同时努力在与其他族群的对话中完成文化身份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 现代性问题 族群与族群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调适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利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48,共5页
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强调保护的同时且不可走入保护的误区,应该坚持“在保护中调适,在调适中保护”的方式,努力从本民族文化自身寻找保护的动力,这才是对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造血式保护,是深层次的保护。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 现代化 传统文化 保护与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儒家文化认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汉民 郎玉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4,共8页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面对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的治理和教化,西南边疆主动自下而...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面对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的治理和教化,西南边疆主动自下而上地回应与向化,并在与中央王朝的博弈与互动中形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的认同。研究旨在接续我国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镜鉴和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 儒家文化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守还是改变: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研究“三大族系说”的多学科讨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东红 马丽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多元"历史过程逐渐被揭开,中国各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古代民族研究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中华民族共祖"的丰富内涵。通过重读有关古典文献材料、系统梳理新近考古...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多元"历史过程逐渐被揭开,中国各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古代民族研究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中华民族共祖"的丰富内涵。通过重读有关古典文献材料、系统梳理新近考古发现、专题探讨语系与族系的关联、汲取中国民族史与西南区域文明史研究新成果等多学科、多视角研究与讨论,把中国西南古代历史归结为"氐羌、百越、百濮""外来族群迁入结果"的叙事体系,已然无法立足。"三大族系说"是在20世纪中期"民族国家建构"运动中,处于"无献无征、考古无证"情境下产生的学术假说,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当前不少历史叙述,面对学术界的新发现、新成果,却不加甄别地沿用旧说,造成西南古代民族历史叙述上的混乱,必须将以修正。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研究,要立足本土文化脉络与地方传统的梳理,摒弃"外来"思维,实现从"外来叙事"到"本土陈述"的回归。把材料还原到当地民族与文化大背景之中,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西南民族与区域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关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丰富多样的历史进程。对"三大族系说"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史上习以为常的"外来说"叙事传统,包括各种"大迁徙""大传播""大叙事"等"典范历史"与"民族常识"的反思与再出发,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基本逻辑的认识,推动学术创新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古代民族研究 “三大族系” 多学科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和众志同步中华:意大利所藏中国西南民族图志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庭硕 张宝元 耿中耀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1-18,153,共19页
朝廷为中国西南各民族编纂图志发端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国内传世作品不少,流落海外者也为数众多。但国外学人深受语言文字障碍之苦,在收集、整理和研究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族图志资料时面临的挑战极大,致使这些资料至今大体尚处于尘封状态... 朝廷为中国西南各民族编纂图志发端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国内传世作品不少,流落海外者也为数众多。但国外学人深受语言文字障碍之苦,在收集、整理和研究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族图志资料时面临的挑战极大,致使这些资料至今大体尚处于尘封状态。当下,如何争取这些海外文物还乡,自然成了中国学人期望已久的夙愿,经过多方努力,获得意大利地理学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西南民族图志资料电子文档17种。这批资料数量可观,收载的内容迥别于国内已知的传世各抄本。初步认定,该批资料编辑与集结于20世纪初期,包含众多西南各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的信息和证据,足以丰富对西南各民族研究的资料来源、展拓研究的视野、匡正此前诸多的误读和误判,值得学界同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藏本 西南民族 图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观的新课题:文化变迁中的西南民族价值传承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7,共4页
在当前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西南民族价值传承是价值观研究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新课题。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全面把握西南各民族具有核心意义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和外在表现,弄清西南各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及其... 在当前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西南民族价值传承是价值观研究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新课题。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全面把握西南各民族具有核心意义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和外在表现,弄清西南各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及其传承方式,对西南各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努力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的西南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价值观 西南民族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09-114,共6页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对近10年国内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涉及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内涵、形成因素、价值评估、发展创新...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对近10年国内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涉及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内涵、形成因素、价值评估、发展创新、传承保护五大领域,以期展现学界的研究现状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小民族文化遗产的弘扬 保护 被引量:12
16
作者 钟进文 《青海民族研究》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主要针对西北人数较少民族文化遗产在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 ,西北各少数民族在西部地区这一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 ,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文资源 ,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可以保护 ,而且可以开... 本文主要针对西北人数较少民族文化遗产在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 ,西北各少数民族在西部地区这一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 ,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文资源 ,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可以保护 ,而且可以开发和利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还可以有所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小民族 文化遗产 保护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兴贵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2,共7页
国家级"非遗"名录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西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名录明显存在着民族、地区、类别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代表性传承人在总数上严重不足、老龄化严重、性别比例不协调、类别分布不均衡等... 国家级"非遗"名录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西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名录明显存在着民族、地区、类别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代表性传承人在总数上严重不足、老龄化严重、性别比例不协调、类别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国家级"非遗"名录依然存在表述笼统和不规范、申报地区与项目流行地区不一致、项目分类不明确、传承人数量偏少难以满足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传承人名录体系的分级制度导致传承人人为阶层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国内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军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65-71,共7页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为了尽快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长、发育、成熟,并在人们的政治思维和...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为了尽快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长、发育、成熟,并在人们的政治思维和政治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保障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 政治文化 认同 机遇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民族行省划分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勇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依省划分是民族划分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民族行省划分,发端于明清之前的民族政区划分。明清时期,在许多史籍中频频出现按行省划分民族的方式,西南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民族行省划分思想在当时盛行起来,成为一种普遍的民族划分方式。明清... 依省划分是民族划分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民族行省划分,发端于明清之前的民族政区划分。明清时期,在许多史籍中频频出现按行省划分民族的方式,西南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民族行省划分思想在当时盛行起来,成为一种普遍的民族划分方式。明清时期民族行省划分的产生和盛行,既是对民族政区划分的沿袭,更和当时实行的行省制和土司制有关。此种划分方式易被人们所接受,因而民族行省划分的思想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民族 行省划分 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在西南山地民族中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颖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80-83,共4页
在我国西南山地民族中,彝族、纳西族和西部方言的苗族都有其传统文字;其他民族虽无传统文字系统,却长期受汉字浸染,将外来的汉字文化元素内化到了本族文化体系中。壮、布依、侗等民族长期使用汉字记录宗教经典,形成了基于汉字形态的方... 在我国西南山地民族中,彝族、纳西族和西部方言的苗族都有其传统文字;其他民族虽无传统文字系统,却长期受汉字浸染,将外来的汉字文化元素内化到了本族文化体系中。壮、布依、侗等民族长期使用汉字记录宗教经典,形成了基于汉字形态的方块壮文和方块布依文,侗族虽未形成方块侗字体系,却形成了大量"汉字记侗音"文本。这些都体现出汉字在西南山地民族中的特殊影响,特别是反映了土著民族对外来文字的创造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民族 汉字 文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