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粮食储备与流通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姜锡东 季发玲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7,共12页
当前,我国仍存在耕地数量降低、农民务农数量减少和种粮收益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到个人、思想到行动两个层面上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我国宋代粮食市场突出特点是地区间转运贸易发达,随着北宋粮食贸易的日渐活跃,百姓获得粮食渠道... 当前,我国仍存在耕地数量降低、农民务农数量减少和种粮收益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到个人、思想到行动两个层面上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我国宋代粮食市场突出特点是地区间转运贸易发达,随着北宋粮食贸易的日渐活跃,百姓获得粮食渠道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压力,影响了当时的粮食安全标准。北宋农民的赋税负担十分繁重,富民、地主粮食储备较为可观,官方与民间的粮食储备总量存在差距,具备藏粮于富民的特征。宋朝廷利用制度性和市场性的手段,将粮商作为国家的后备粮仓,灵活地缓解了官民粮食储备差距悬殊的矛盾。粮食流通在不同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粮食来源和运输距离揭示了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在南、北救荒上的不同分配,北方地区的灾荒救济以官方力量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民间力量为主,粮食的性质、流通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影响着救荒效果。以北宋时期为鉴,当前我国应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多种形式的土地耕种格局;合理统筹全国区域性粮食流通,完善重大灾情下的粮食供给体系;树立科学粮食储备观,全方位增强社会戒奢从俭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粮食储备 区域流通 粮食安全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漕运影响下的钞盐法变革
2
作者 谢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北宋将漕运与淮盐政结合在一起,漕船返程运输食盐销售,以其收入补贴漕运,形成互利的关系,但是北宋盐政的衰败与变革也与漕运出现的问题有关。舟卒境遇低下、漕运官僚腐败、航运水利治理的不稳定都使漕运食盐不断被盗卖、运作效率逐渐低... 北宋将漕运与淮盐政结合在一起,漕船返程运输食盐销售,以其收入补贴漕运,形成互利的关系,但是北宋盐政的衰败与变革也与漕运出现的问题有关。舟卒境遇低下、漕运官僚腐败、航运水利治理的不稳定都使漕运食盐不断被盗卖、运作效率逐渐低下、食盐运量不足、私盐泛滥、官盐品质低下等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解决。而通商之议受到漕运系统官员出于自身财务利益立场的反对。北宋末的蔡京钞盐法改革,彻底将漕运与淮盐盐政切割,虽然造成了漕运的进一步衰落,但实现了比漕运更让朝廷满意的财政收入。这是因为钞盐法将官吏从食盐运销中剥离,漕运的诸多弊端不再直接作用于商人自负盈亏的运输,同时蔡京当局也极力保障运输的通畅和排除官吏对航运的干扰,使得钞盐法行之有效,并得以被南宋至清朝等后来的政权所继承,成为全国范围内最主流的盐政运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漕运 淮盐 钞盐法 官僚腐败 蔡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两宋江西地区的交通及其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宋三平 张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3,共6页
两宋时期,江西地区的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时期,大庾岭驿路成为京师与岭南交通的最重要通道,举凡广南物资北运、官员赴任、商旅往来等,大都经由此路。靖康乱后,南北交通受阻,东西交通成为南宋交通的重点,信州—袁州驿路成为东... 两宋时期,江西地区的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时期,大庾岭驿路成为京师与岭南交通的最重要通道,举凡广南物资北运、官员赴任、商旅往来等,大都经由此路。靖康乱后,南北交通受阻,东西交通成为南宋交通的重点,信州—袁州驿路成为东西交通的孔道。江西境内四条支线驿路或直接或间接与以上两条干道相连接,构成了两宋江西地区发达的驿路交通网络。交通的发达对两宋江西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驿路 交通 两宋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水路交通的拓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德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分裂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代 ,政治军事原因促使南北水路交通不断拓展 ,从今杭州通往今天津附近的水路交通隐隐形成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北水路交通 杭州 天津 人工水道 隋代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部航海诗集《鲸背吟集》考论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世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72,共10页
关于《鲸背吟集》的作者、版本和创作因缘,学界颇有争议,但根据赵孟頫《〈翠寒集〉序》、《说郛》本《鲸背吟集》等有关文献资料,可以考定《鲸背吟集》的作者朱晞颜就是元代诗人宋无,其创作因缘是宋无参与漕运的航海经历。《鲸背吟集》... 关于《鲸背吟集》的作者、版本和创作因缘,学界颇有争议,但根据赵孟頫《〈翠寒集〉序》、《说郛》本《鲸背吟集》等有关文献资料,可以考定《鲸背吟集》的作者朱晞颜就是元代诗人宋无,其创作因缘是宋无参与漕运的航海经历。《鲸背吟集》最早以专题诗集的形式对元代海运进行全景式的艺术再现,洋溢着积极无畏的开拓精神和浪漫奔放的海洋情怀,堪称元代海运和海洋文化的诗意百科。《鲸背吟集》将海运途中"所历海洋山岛,与夫风物所闻,舟航所见,各成诗一首",全部33首诗"皆航海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航海诗集、第一部海洋诗歌专集,也是《四库全书》集部唯一具有海洋诗歌专集性质的作品,在中国海洋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背吟集》 宋无 朱晞颜 元代海运 海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西北的造船业及航运管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景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6-181,共6页
本文对我国西北地区在宋、金、元时期的造船业的发展与兴衰以及航运管理机构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宋朝 金朝 元朝 西北地区 航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漕运盛衰与漕船水手纤夫 被引量:6
7
作者 戴鞍钢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8,共5页
清代漕运在晚清由盛转衰,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间原先藉漕运谋生的人数众多的漕船水手纤夫的遭遇和动向,反映了晚清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困局和难题。
关键词 清代漕运 水手纤夫 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大运河所运物品与南北经济交流 被引量:3
8
作者 薛瑞泽 王彦霖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使江南地区快速发展。通过大运河调运江南地区的物品到北方,成为大运河开通之后的重要功能之一。这其中既有漕运南方地区粮食到洛阳、长安为主的官方行动,也有江南地区的土特产运送到北方,... 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使江南地区快速发展。通过大运河调运江南地区的物品到北方,成为大运河开通之后的重要功能之一。这其中既有漕运南方地区粮食到洛阳、长安为主的官方行动,也有江南地区的土特产运送到北方,以橘、茶为主要商品北运的民间贸易,在活跃市场的同时,北方民众的生活品质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大运河 粮食 漕运 特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宋山水文章的文人游山观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晓岚 贾奥恒 崔华桢 《园林》 2022年第10期104-111,共8页
游山活动是中国传统山岳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代文人墨客在游览山岳的同时也会进行文学创作,不仅会描绘当时秀丽的中华名山风光,还会记述其游赏方式和审美体验。整理发现,北宋的山水文章类型丰富、数量颇多,可以由此窥探文人的游观对象及... 游山活动是中国传统山岳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代文人墨客在游览山岳的同时也会进行文学创作,不仅会描绘当时秀丽的中华名山风光,还会记述其游赏方式和审美体验。整理发现,北宋的山水文章类型丰富、数量颇多,可以由此窥探文人的游观对象及游山体验。以《全宋文》作为文献研究来源,因其文本材料所记述的游山地点及行程,表现了文人观景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有助于进行古代文人墨客游山观景的研究;同时选取其中167篇北宋山水文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山文献的分析与解读,探讨文人游山观景的行为及审美感受。基于历史与当下关照的山水景观研究视角,结合历史地理空间分析与文本挖掘信息的方法,分析其游山地点的空间分布,并归纳梳理北宋文人游山的动机之表、观览之态、钟情之物及赏景之异,期望能丰富中国山岳文化研究的内容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文化 中华名山 《全宋文》 北宋文人 山水文章 游山观景 空间—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之际上海地区的水陆道路和交通网络
10
作者 张剑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5-143,共9页
上海地区宋代有华亭、嘉定两县,之后在元初设立了上海县,经济发展较快。政区设置的不断完善促使了交通的发展。上海地区的水陆道路十分通畅,交通设施比较完备,华亭、嘉定至附近各州县都有陆路相通。陆上交通注重道路的修整和桥梁的建设... 上海地区宋代有华亭、嘉定两县,之后在元初设立了上海县,经济发展较快。政区设置的不断完善促使了交通的发展。上海地区的水陆道路十分通畅,交通设施比较完备,华亭、嘉定至附近各州县都有陆路相通。陆上交通注重道路的修整和桥梁的建设,使陆路交通畅达、便捷,尽可能按直线伸展。水上交通线四通八达,政府和民间的生产和生活物资大都是靠水路运输。华亭和嘉定县都有完备的馆驿设置,通向州城有驿路,沿路有驿站。至元代初年,馆驿制度更加完备,松江府的驿站有陆路和水路两种,境内的递铺从多个方向与嘉兴县的急递铺相接。华亭的青龙镇和之后设立的上海县,是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从上海出发的海上交通线路能顺利地到达北方。元朝注重南粮北运,上海地区成了漕运南方租赋到北方的海上枢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上海地区 水陆交通 馆驿 海运 交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与管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晓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63,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修或开凿了一大批漕渠,按照其主要功用可分为用于军队与辎重的输送、农业区的租赋运输和商业运输三类。对于漕运的管理形成了皇帝———权臣决策,地方郡守和军事将领负责执行的机制。在管理机构上,形成了以度支尚书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修或开凿了一大批漕渠,按照其主要功用可分为用于军队与辎重的输送、农业区的租赋运输和商业运输三类。对于漕运的管理形成了皇帝———权臣决策,地方郡守和军事将领负责执行的机制。在管理机构上,形成了以度支尚书为中心的中央管理机构和以专门职官与地方郡守组成的地方管理机构。此外,还有以大司农为代表的关涉机构协调漕运的管理。因此该时期的漕运事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机的管理体系。由于该时期军事斗争的频繁,使得军事将领对漕运从决策到执行到管理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在一方面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漕运管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漕运 运河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遮洋总的沿革与运输路线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尊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9,共8页
明代遮洋总自永乐年间设立后,除隆庆时期有短暂革除外终明一代一直存在。万历以后朝野上下所建议恢复的不是遮洋总本身,而是它的海运功能。隆庆以前,遮洋总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运输山东河南的部分漕粮供应蓟州军饷,此后和漕运其他各总共同... 明代遮洋总自永乐年间设立后,除隆庆时期有短暂革除外终明一代一直存在。万历以后朝野上下所建议恢复的不是遮洋总本身,而是它的海运功能。隆庆以前,遮洋总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运输山东河南的部分漕粮供应蓟州军饷,此后和漕运其他各总共同运输北京附近各镇的军饷。随着明代漕运体制的变化,不同时期遮洋总有不同的运输路线。宣德七年前的遮洋海运从淮安或刘家港出发通过海路到达天津,其后则从河南小滩镇由内河驶抵入海口。所谓海运仅仅是其运输路线中的一小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遮洋总 蓟州 漕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经济贸易:明清大运河漕运与南北农业特产交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羽坚 王思明 《古今农业》 2022年第1期91-102,共12页
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兴盛,舳舻千里。自永乐迁都后,漕运已然成为国之命脉,朝廷内府所需物资、民间"土贡"及军队屯驻所需粮草皆由漕运实现。自明代始,实施了"随船土宜"政策,允许携带农业特产的数额不断增加。随着漕... 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兴盛,舳舻千里。自永乐迁都后,漕运已然成为国之命脉,朝廷内府所需物资、民间"土贡"及军队屯驻所需粮草皆由漕运实现。自明代始,实施了"随船土宜"政策,允许携带农业特产的数额不断增加。随着漕船的南来北往,南北方各类农业特产在京杭大运河沿岸地区交流互动,丰富了运河沿线人民的食材种类,促进了运河沿线城镇的发展,实现了南北方农业特产在饮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大运河 漕运 农业特产 随船土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漕运与荒政:略论北宋的漕粮赈济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一璞 房智超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北宋漕粮除了供奉中央外,在备荒和临灾救济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朝廷通过截留、调拨、宽减的方式,将准备起运或运输途中的漕粮投放至被灾地区,用作地方救灾。其受益地区之广泛、数额之巨大为前代所未有,并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程序和流程... 北宋漕粮除了供奉中央外,在备荒和临灾救济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朝廷通过截留、调拨、宽减的方式,将准备起运或运输途中的漕粮投放至被灾地区,用作地方救灾。其受益地区之广泛、数额之巨大为前代所未有,并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程序和流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赈济漕粮的用途以赈给、赈粜为主,兼之借贷、工赈等措施。漕粮赈济有效解决了被灾地区的粮食供给问题,稳定了灾区的社会秩序,对灾后生产和经济恢复、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反映了宋代统治者“一本仁厚”的施政理念。然而在古代王朝的统治逻辑之下,朝廷的利益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漕粮赈济并未脱离漕运制度和中央财政的桎梏,只是停留在具体救荒措施层面,并未形成一种独立的社会救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漕粮 漕运 灾荒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洛阳名园意境营造探析
15
作者 黄佳 杨晓辉 +2 位作者 范振海 王磊 刘龙昌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6期160-168,共9页
北宋洛阳名园在意境营造上相比前朝更加完善,成为后代园林的标杆,而园林意境非纯粹客观物象,需与观者共同完成,即产生共鸣。从营园思想和造园技法两大方向着手,借助各类古籍和文献资料梳理以及名园案例分析,从布局、理水、掇山置石、建... 北宋洛阳名园在意境营造上相比前朝更加完善,成为后代园林的标杆,而园林意境非纯粹客观物象,需与观者共同完成,即产生共鸣。从营园思想和造园技法两大方向着手,借助各类古籍和文献资料梳理以及名园案例分析,从布局、理水、掇山置石、建筑、植物配置5种造园技法挖掘北宋洛阳名园营造特点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技法,体会北宋园林生活场景和园林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洛阳名园 意境营造技法 理水 掇山置石 植物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郏亶的治水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祁红伟 《农业考古》 202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郏亶是北宋著名的水利学家,曾长期致力于太湖诸水系的研究。他总结吴越钱氏高低乡兼利的治水经验,结合宋初浙西水利失序的实际,提出了高低分治,"治水先治田",统筹规划、整体治理的治水思想,并在熙宁变法时期付诸实践。他的治... 郏亶是北宋著名的水利学家,曾长期致力于太湖诸水系的研究。他总结吴越钱氏高低乡兼利的治水经验,结合宋初浙西水利失序的实际,提出了高低分治,"治水先治田",统筹规划、整体治理的治水思想,并在熙宁变法时期付诸实践。他的治水思想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遭到挫败,但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郏亶 浙西水利 治水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视野下五代北宋前期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
17
作者 陈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五代北宋前期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活动与气候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性,此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水利工程负责人对于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地方利益矛盾、水利政策的侧重点、农田水利规划的合理性等...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五代北宋前期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活动与气候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性,此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水利工程负责人对于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地方利益矛盾、水利政策的侧重点、农田水利规划的合理性等都成为这个时段影响太湖地区水利灌溉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气候 太湖 水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单锷的治水思想及评价
18
作者 祁红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160,共7页
单锷是北宋晚期著名的水利学家,长期致力于吴中水利,特别是太湖整体蓄泄形势的研究,提出了"治田先治水"的水利思想。囿于元祐时期力求安静的政治风气,其治水思想未能付诸实践,但却广泛流传于后世,为后继治水者效仿,影响深远。
关键词 北宋 单锷 太湖 治水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淤田司的设置与管理
19
作者 过轩 闫国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北宋淤田司的设置,促进了全国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淤田司是熙宁变法时期设置的临时机构,其兴衰伴随王安石政治命运的起落。北宋时期淤田法在积累前代经验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淤田活动在改善土地盐碱化问题、增加国家赋税... 北宋淤田司的设置,促进了全国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淤田司是熙宁变法时期设置的临时机构,其兴衰伴随王安石政治命运的起落。北宋时期淤田法在积累前代经验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淤田活动在改善土地盐碱化问题、增加国家赋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北宋淤田司的设置及淤田法的推行,对当今黄河水患治理、黄河水利资源的利用乃至盐碱地治理,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熙宁变法 淤田 农田水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