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曾祺小说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邓玉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汪曾祺小说中恬静温馨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作者追求传统文化中和之美的审美要求;同时作家的人道情怀和现实生活赋予作家的切身体验又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悲剧意蕴";分析其作品中"和谐"与"悲剧意蕴... 汪曾祺小说中恬静温馨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作者追求传统文化中和之美的审美要求;同时作家的人道情怀和现实生活赋予作家的切身体验又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悲剧意蕴";分析其作品中"和谐"与"悲剧意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认识汪曾祺小说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和谐 悲剧意蕴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曾祺的水情结与小说创作 被引量:4
2
作者 靳新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69-77,共9页
汪曾祺具有深厚的水情结,这得自他从小的生活经验而联通呼应着中国文化的“水崇拜”传统。水情结对他的小说创作有深刻影响:小说中的风景书写总少不了水,人物——尤其是少女形象——更是被赋予浓郁的“水气”,其独特的小说文体可称为“... 汪曾祺具有深厚的水情结,这得自他从小的生活经验而联通呼应着中国文化的“水崇拜”传统。水情结对他的小说创作有深刻影响:小说中的风景书写总少不了水,人物——尤其是少女形象——更是被赋予浓郁的“水气”,其独特的小说文体可称为“流水体”。汪曾祺是一位经传统水文化濡染的“智者”,他在水情结制约下的小说创作是对江南文脉的传承和发扬,又重续了冲断已久的“京派”文学传统,并直接诱发了“寻根小说”“先锋小说”等重要风格流派的孕育和诞生,有着承上启下的文学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水情结 文化原型 水文化 小说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字思维”: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学功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顾伟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4,共6页
运用"字思维"理论资源分析汪曾祺小说语言,着重考察字象并置、变形等重组引起想象空间生成、字象中心引起诗性空间生成等问题,解析"字思维"指引下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学功能,当然想象空间和诗性空间不是独立分开的,... 运用"字思维"理论资源分析汪曾祺小说语言,着重考察字象并置、变形等重组引起想象空间生成、字象中心引起诗性空间生成等问题,解析"字思维"指引下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学功能,当然想象空间和诗性空间不是独立分开的,往往是共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思维” 汪曾祺小说 语言 诗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汪曾祺小说的生命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钮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107,共5页
在汪曾祺看来,生命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人类只有在原初的生命状态下,内部精神和外部行为才能与自然完全契合,这种生命道德的原初形态是生命的本真。汪曾祺以"有益于世道人心"为出发点,在文本中自觉地传达... 在汪曾祺看来,生命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人类只有在原初的生命状态下,内部精神和外部行为才能与自然完全契合,这种生命道德的原初形态是生命的本真。汪曾祺以"有益于世道人心"为出发点,在文本中自觉地传达出由道德情感提升为道德境界的伦理型生命价值观。这既是传统的回归,又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现代思想,从中可以透视出来自中国传统生命观与西方生命哲学的综合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生命道德 原初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曾祺对鲁迅的体认及其后期创作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小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1980年代,汪曾祺一方面将鲁迅视为中国现代抒情化小说的开创者,为其小说的“非典型性”“风俗画书写”“散文化结构”找寻到合法的历史理据;另一方面,在具体创作上他努力向“艺术家鲁迅”靠近,借鉴鲁迅在遣词造句上的技巧,常锤炼“新词... 1980年代,汪曾祺一方面将鲁迅视为中国现代抒情化小说的开创者,为其小说的“非典型性”“风俗画书写”“散文化结构”找寻到合法的历史理据;另一方面,在具体创作上他努力向“艺术家鲁迅”靠近,借鉴鲁迅在遣词造句上的技巧,常锤炼“新词”,以“单音词”代替“多音词”,使用加框的“视觉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他通过剖析鲁迅的古文修养,提醒1980年代的文学界不可忽视中国传统文学资源的重要性。对鲁迅的体认,既投射着汪曾祺的历史困境以及他对未来文学道路的选择,也体现了他当时关于文学语言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鲁迅 1980年代 抒情化小说 艺术家鲁迅 文言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之美:王小波小说的想象力游戏
6
作者 王学谦 陈秋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作为当代杰出的小说家,王小波对小说文体的游戏元素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并在他创造的文本中穷尽可能追求虚构之美。可以从"变形记:早期作品中的变形游戏"、"想入非非:无趣世界里的发明游戏"、"茫茫黑夜漫游:... 作为当代杰出的小说家,王小波对小说文体的游戏元素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并在他创造的文本中穷尽可能追求虚构之美。可以从"变形记:早期作品中的变形游戏"、"想入非非:无趣世界里的发明游戏"、"茫茫黑夜漫游:作者与文本的对话游戏"三个层面解读王小波小说的这一特质:在茫茫黑夜中用讲故事的方式排遣现实的无奈酸涩,他传递出的是一种对生命自由和写作自由的坚守。在这份坚守中,他发现了虚构之美并以此为写作的最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小说 虚构之美 想象力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