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瑕不掩瑜:沈钦韩注王安石诗文始末
1
作者 伏虹晓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90,共8页
沈钦韩作为吴派后劲,注书颇丰,其《王荆公诗文沈氏注》更是清代研究王安石诗文的代表之作。《幼学堂尺牍》记录了他笺注过程中的丰富细节,不仅能还原沈钦韩的撰写时间和过程,亦能窥探沈氏作为嘉道学者的困境与特点。为了对抗清代公羊学... 沈钦韩作为吴派后劲,注书颇丰,其《王荆公诗文沈氏注》更是清代研究王安石诗文的代表之作。《幼学堂尺牍》记录了他笺注过程中的丰富细节,不仅能还原沈钦韩的撰写时间和过程,亦能窥探沈氏作为嘉道学者的困境与特点。为了对抗清代公羊学派,也出于对王安石及其诗歌注者李壁都“不太赞成的态度”,沈钦韩历时一年半完成了注解荆公诗文的工作。虽然沈钦韩囿于随借随抄的方式,产生了一些讹误,但他在考证王安石行实及诗文系年等方面仍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钦韩 王安石 《幼学堂尺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眼中的王安石及其书法
2
作者 周一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0,209,共5页
黄庭坚与王安石的关系鲜为人提及,检山谷文集,不难发现其对王安石的为人、书法都有着高度评价。作为旧党的黄庭坚对新党领袖王安石发出如此赞誉似乎有悖情理,难怪杨慎质疑“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究竟是由衷赞美王安石,还是作谄媚... 黄庭坚与王安石的关系鲜为人提及,检山谷文集,不难发现其对王安石的为人、书法都有着高度评价。作为旧党的黄庭坚对新党领袖王安石发出如此赞誉似乎有悖情理,难怪杨慎质疑“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究竟是由衷赞美王安石,还是作谄媚之言?文章旨在梳理王、黄二人关系,并从党争中黄庭坚的立场入手对此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新旧党争 北宋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尊到贬:陈瓘对王安石政事学术评判之剧变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志安 王晓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9,共5页
北宋神宗朝至徽宗朝期间,随着政坛的跌宕起伏,陈瓘对王安石政事、学术的评判也发生了由认同、尊崇到全盘否定和极力批判的重大转变。这种巨大转变,既与陈瓘自身政治、学术思想的变化有关,又与当时政治、学术环境的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陈瑾 王安石 政事 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学对王安石变法思想的理论支撑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倩描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59-164,共6页
In the middl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ach school wanted to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pire. Wang Anshi influenced by that social tide did a careful research of The Book of Changes. Wang ... In the middl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ach school wanted to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pire. Wang Anshi influenced by that social tide did a careful research of The Book of Changes. Wang took advantage of the thoughts in this book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reform as well as Confucian tradition. From this book he got his own theo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to support his political r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王安石 变法 权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王安石变法的实施途径看变法的消极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裕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31,共5页
王安石实施变法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皇帝时代最为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了破坏,民主性减少,专... 王安石实施变法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皇帝时代最为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了破坏,民主性减少,专制性加强。监察机构成了政府的附庸,为权臣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实用主义的用人路线,使社会风气大坏,投机钻营者得势,贪污贿赂成风,政府成为腐败的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政治体制 王安石变法 监察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超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1-87,共7页
提出美国 2 0世纪 3 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 ,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 ,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 ,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 提出美国 2 0世纪 3 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 ,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 ,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 ,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路。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等就是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20世纪30年代 美国 罗斯福新政 青苗法 市易法 评价 农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的政治美学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立勇 章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70,共7页
审美与政治的紧密联系是宋代美学的特质之一,它在王安石那里得到最突出的表现。王安石政治美学的核心命题是"适用为本","文贯乎道";"道在政事",趋时而行;道先文后,道不废文。以此为标准,王安石试图通过... 审美与政治的紧密联系是宋代美学的特质之一,它在王安石那里得到最突出的表现。王安石政治美学的核心命题是"适用为本","文贯乎道";"道在政事",趋时而行;道先文后,道不废文。以此为标准,王安石试图通过品评前代和当朝作品的成败得失来拨正唐末宋初浮靡审美风尚。他自身的大量作品则成为其政治美学观念的成功实践,堪称政治家审美创作的范例。王安石的政治美学对扭转宋代政治弊病和促进"宋调"美学的形成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王安石 政治美学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安石《淮南杂说》中的“异志”思想 被引量:6
8
作者 金生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93,共5页
王安石《淮南杂说》中提出臣可用非常之礼、君可取而代之的“异志”思想 ,受到杨绘、程颐、杨时等人的攻讦。其实 ,王安石的思想根源于儒家经典 ,又为其改革服务 ,具有进步意义。理学家的批评既有反对变法的因素 。
关键词 王安石 《淮南杂说》 异志 程颐 杨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经典与政治之间——王安石变法对《周礼》的具体实践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18,共8页
王安石在北宋神宗朝主理国家政治之时,在政治上厉行新法,在经学上力倡新学,两个“新”字当中包含着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多方面内涵。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与经典诠释之间的联系,不仅通过其对《周礼》的认识和解说得到体现,更与王安石本人的“... 王安石在北宋神宗朝主理国家政治之时,在政治上厉行新法,在经学上力倡新学,两个“新”字当中包含着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多方面内涵。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与经典诠释之间的联系,不仅通过其对《周礼》的认识和解说得到体现,更与王安石本人的“先王”意识及古典理想主义结合起来。王安石变法与《周礼》一书的真实联系,以及他是如何以《周礼》为依据而进行具体变法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加以探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先王意识 古典理想主义 《周礼》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与王安石:熙宁变法中的温和派与激进派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有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在熙宁变法中,张载与王安石曾经同朝为官,先后应召入对,共同表达了"复三代"的政治理想。然而,在变法的方式方法上,二人存在着较大分歧,故而"语多不合"。张载以"渐化"哲学为理论指导,倡导渐进的革新方法,... 在熙宁变法中,张载与王安石曾经同朝为官,先后应召入对,共同表达了"复三代"的政治理想。然而,在变法的方式方法上,二人存在着较大分歧,故而"语多不合"。张载以"渐化"哲学为理论指导,倡导渐进的革新方法,主张行"井田"、复"周礼";王安石以"尚变"哲学为思想武器,"以理财为方今先急",除旧布新,全力推行新法。张载属于熙宁变法中的温和派,王安石属于熙宁变法中的激进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王安石 渐化 尚变 井田 理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华瑞 郭志安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评述了当代著名史学家邓广铭、漆侠半个世纪以来研究宋代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特点、方法和贡献 ,并指出了两人在研究方法。
关键词 邓广铭 漆使 王安石 变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王学”真正的命脉——王安石“字学史”初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天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3,共7页
在北宋“选举社会”推动下,王安石勤修“举业”,以“字学”为基,成功中举;入官后,王氏“字学”更见规模;晚年卓尔成家,绵及后世。在此“字学”发展史中,王安石遭逢庆历学风之变,首先力革个人早期“举业化”的“字学”观念,转求义理。其... 在北宋“选举社会”推动下,王安石勤修“举业”,以“字学”为基,成功中举;入官后,王氏“字学”更见规模;晚年卓尔成家,绵及后世。在此“字学”发展史中,王安石遭逢庆历学风之变,首先力革个人早期“举业化”的“字学”观念,转求义理。其次,又围绕“义理化”的“字学”,重治群经,力主内圣,圆通“王学”,开拓出“宋学”新局。所以,王氏“字学”堪称“王学”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学 字学 宋学 选举社会 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墓葬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晓江 吴定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8-84,共7页
运用思想考古的方法,实地考察王安石的故居故地,如南京半山园、江西抚州盐埠岭(古名盐步门)、东乡县上池村、金溪县灵谷峰、金溪月塘村等,并进而从历代文献和王氏后裔谱牒的记载中,勾沉索隐,去伪存真,寻找王安石墓葬的线索,认为:王安石... 运用思想考古的方法,实地考察王安石的故居故地,如南京半山园、江西抚州盐埠岭(古名盐步门)、东乡县上池村、金溪县灵谷峰、金溪月塘村等,并进而从历代文献和王氏后裔谱牒的记载中,勾沉索隐,去伪存真,寻找王安石墓葬的线索,认为:王安石于元元年(1086年)病逝江宁,葬于半山园,元代还有人凭吊祭奠过,明初洪武前期由王氏子孙王伯安承命迁徙,移葬江西金溪月塘王氏祖坟山,弘治十三年(1500年)因王徐二姓山林纠纷,墓冢尽毁。文章还就某些观点和史实对王安石研究中已有的看法提出了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墓葬 《甘坑谱》 家谱 《上池嘉靖谱》 月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安石的天人观念和灾祥书写——以“歌元丰”系列诗歌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9-176,共8页
元丰五年(1082)前后,闲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的王安石创作了一系列以"歌元丰"为主题的诗歌,其鲜明的政治寓意在王安石晚年的诗歌中显得格外突兀。这些诗歌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其借天变言政事的做法毕竟与王安石早年的天人观大... 元丰五年(1082)前后,闲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的王安石创作了一系列以"歌元丰"为主题的诗歌,其鲜明的政治寓意在王安石晚年的诗歌中显得格外突兀。这些诗歌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其借天变言政事的做法毕竟与王安石早年的天人观大相径庭。王安石原本反对汉代以来形成的天人感应观念,但到了熙宁后期,在保守派的舆论压制下,他转而有意宣扬"祈雨得雨""日食不食"等祥瑞,通过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为新法寻找天人感应语境下的合法性。"歌元丰"系列作品便延续了这一言说策略,通过塑造神宗"与天通"的圣人形象来巩固神宗对新法的信心。这种言说策略集中体现了宋代士大夫运用前代灾异论时的灵活性,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王安石晚年复杂幽微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灾异 祥瑞 “歌元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青苗法”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兆宁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96,F0003,共3页
王安石的青苗法,在制度设计上解决了两种生产要素—农民、土地在青黄不接时面临的功能难于有效发挥的问题,较大提升了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青苗法具备了银行借贷的雏形和财政的功能,有效替代了北宋之前的常平仓、惠民仓的功用,兼... 王安石的青苗法,在制度设计上解决了两种生产要素—农民、土地在青黄不接时面临的功能难于有效发挥的问题,较大提升了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青苗法具备了银行借贷的雏形和财政的功能,有效替代了北宋之前的常平仓、惠民仓的功用,兼具了两者的优点,起到了富国、抑制兼并、辅助农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青苗法” 经济学分析 抑制兼并 冗官积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的本体论建构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为了回应佛道之学的挑战、复兴儒学 ,王安石在批判、否定佛道空无学说的同时 ,提出了其道本体论 ,并力图由天及人 ,从道本体出发对儒家的纲常名教作出论证。但是其本体论建构的特点是以人法天而非天人合一 ,存在着天人二本的缺陷。相对... 为了回应佛道之学的挑战、复兴儒学 ,王安石在批判、否定佛道空无学说的同时 ,提出了其道本体论 ,并力图由天及人 ,从道本体出发对儒家的纲常名教作出论证。但是其本体论建构的特点是以人法天而非天人合一 ,存在着天人二本的缺陷。相对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本体论建构的目标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本体论 儒学 佛教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诗歌互赠再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冬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5-99,共5页
在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第一次会面后的互赠诗歌中,欧氏期待王安石能够继承"诗文革新"精神,引领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发展,而王氏的"奉酬"诗却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志向是承传孔、孟道义之学,而不是韩愈等人的文学革... 在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第一次会面后的互赠诗歌中,欧氏期待王安石能够继承"诗文革新"精神,引领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发展,而王氏的"奉酬"诗却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志向是承传孔、孟道义之学,而不是韩愈等人的文学革新。这种情形的出现,既有欧阳修与王安石对待文学创作的不同态度的原因,也有欧、王对韩愈的认同差异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互赠诗 孟子 韩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公使库在王安石变法中的变化及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70,共8页
宋代公使库负责收贮、管理和经营地方官府的公使钱物、招待过往官员及本地方官员宴饮,是重要的地方财政机构。王安石变法中的役法、财政及禁榷制度改革给公使库的管理体制、钱物来源渠道等带来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地方公使库职能扩张... 宋代公使库负责收贮、管理和经营地方官府的公使钱物、招待过往官员及本地方官员宴饮,是重要的地方财政机构。王安石变法中的役法、财政及禁榷制度改革给公使库的管理体制、钱物来源渠道等带来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地方公使库职能扩张,在北宋后期至南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角力中,公使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实际成为地方财政的"小金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公使库 王安石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评王安石:新法、新学的关联审视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广辉 许宁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8,共14页
历来对王安石的评价多以其"熙丰变法"的功过为依凭,而忽略了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下,以经学史的角度为切入点,对王安石的《三经新义》给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同时探讨他在经学研究上的路径与特点。《三经新义》的编撰目的,是为了... 历来对王安石的评价多以其"熙丰变法"的功过为依凭,而忽略了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下,以经学史的角度为切入点,对王安石的《三经新义》给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同时探讨他在经学研究上的路径与特点。《三经新义》的编撰目的,是为了充当新法推行的辩护书,作为推行新法的理论根据,以实现"一道德""定于一"的政治谋划。《三经新义》作为国家科举考试新标准,破除汉唐以来的经典训诂之学,而代之以经典义理之学,故宋代儒家义理之学的勃兴,实由荆公新学扫清道路。此外,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首次以国家法典的形式将《孟子》一书正式升格为"经",为其后宋代经学的义理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三经新义》 熙丰变法 宋代经学 科举考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尚书新义》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笑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4,F0003,共5页
北宋熙宁科举改革中颁布的、由王安石领衔编撰的《尚书新义》,既是官方的经解,又是新学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影响科场达六十多年。它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与学术思想。在诠释《尚书》时,王安石标举“天道”与“人事”的对立,并在... 北宋熙宁科举改革中颁布的、由王安石领衔编撰的《尚书新义》,既是官方的经解,又是新学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影响科场达六十多年。它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与学术思想。在诠释《尚书》时,王安石标举“天道”与“人事”的对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普遍而紧密的联系。其目的是“以道揆事”,即把自己的政治理念附会于《尚书》,通过解释《尚书》来介入政治实践,达到推动变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尚书新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