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温Hohenberg-Mermin-Wagner定理和Goldstone定理的等效性
1
作者 刘红 刘宪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55,共5页
应用零温情形下的Bogoliubov不等式,研究了一维和二维Hubbard模型基态中电子 配对和磁性(铁磁和反铁磁)长程序的可能性.发现如果在一维和二维Hubbard模型的自旋(电 荷)激发谱中存在能隙,则该系统在基态中不可能呈现出磁性(或电子配对... 应用零温情形下的Bogoliubov不等式,研究了一维和二维Hubbard模型基态中电子 配对和磁性(铁磁和反铁磁)长程序的可能性.发现如果在一维和二维Hubbard模型的自旋(电 荷)激发谱中存在能隙,则该系统在基态中不可能呈现出磁性(或电子配对)的长程序,并由 此从低维Hubbard模型说明了零温Hohenberg-Mermin-Wagner定理与Goldstone定理是等效 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温Hohenberg—Mermin—wagner定理 Goldstone定理 HUBBAR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_2-Al_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浓度的第一原理计算 被引量:8
2
作者 孙顺平 李小平 +4 位作者 于赟 卢雅琳 臧冰 易丹青 江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0-378,共9页
运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的形成焓,并结合Wagner–Schottky模型,研究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在523、673、823和1 000 K时点缺陷浓度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4个温度下,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 运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的形成焓,并结合Wagner–Schottky模型,研究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在523、673、823和1 000 K时点缺陷浓度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4个温度下,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中Al空位浓度最小,Li空位浓度次之,Al反位和Li反位的缺陷浓度较大。Al反位和Li反位缺陷浓度在理想金属间化合物Al3Li化学计量比成分处基本相同,不过两种反位的缺陷浓度随着合金成分相对于化学计量比成分的偏离而变化显著,在富Al端Al反位缺陷浓度较大,在富Li端Li反位缺陷浓度较大。运用Arrhenius方程计算点缺陷的有效形成焓,结果显示Al反位和Li反位的有效形成焓较小且基本相同,Li空位次之,Al空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Li金属间化合物 第一原理计算 点缺陷浓度 形成焓 wagner–schottk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L1_0-TiAl点缺陷浓度的第一原理 被引量:5
3
作者 陶辉锦 孙顺平 +3 位作者 张铖铖 陈图 罗伟 江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89-2797,共9页
采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结合Wagner-Schottky缺陷热力学模型,研究金属间化合物L10-TiAl中各种空位和反位点缺陷的形成焓、热力学平衡浓度及其相互作用等。结果表明:这些缺陷的热力学平衡浓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反位缺陷浓... 采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结合Wagner-Schottky缺陷热力学模型,研究金属间化合物L10-TiAl中各种空位和反位点缺陷的形成焓、热力学平衡浓度及其相互作用等。结果表明:这些缺陷的热力学平衡浓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反位缺陷浓度均高于空位缺陷浓度,Ti空位浓度高于Al空位浓度。在理想化学计量比成分下,Ti反位缺陷的浓度与Al反位缺陷的基本相当;在略偏离计量比的富Ti成分端,Ti反位缺陷的浓度高于Al反位缺陷的;在富Al成分端则相反。不同点缺陷之间均普遍存在相互排斥性,难以聚集,将倾向于向基体中分散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0-TiAl金属间化合物 点缺陷浓度 形成焓 第一原理 wagner-schottk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中空纤维膜的氧渗透模拟计算研究
4
作者 杨春利 许启明 +1 位作者 宫明 刘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1-955,共5页
采用相转化/烧结技术制备了致密的Bi1.5Y0.3Sm0.2O3-La0.8Sr0.2MnO3–δ双相复合陶瓷中空纤维膜.所得的中空纤维膜具有非对称结构,靠近膜管内表面部分是指状孔结构,而靠近膜管外表面则是非常致密的结构.中空纤维膜的内部尾端的氧气含量... 采用相转化/烧结技术制备了致密的Bi1.5Y0.3Sm0.2O3-La0.8Sr0.2MnO3–δ双相复合陶瓷中空纤维膜.所得的中空纤维膜具有非对称结构,靠近膜管内表面部分是指状孔结构,而靠近膜管外表面则是非常致密的结构.中空纤维膜的内部尾端的氧气含量与膜管内外的氧分压、纤维膜的长度等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随着氧气的渗透,膜管内的氧分压沿轴向是增大的,可以将膜管均分为n段,采用活塞式流动模型结合Wagner氧渗透理论对双相复合中空纤维膜的氧渗透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的相符合,对于估算膜组件的氧气生产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复合中空纤维膜 氧渗透过程 活塞式流动模型 wagner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