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汝纶评点楚辞的流变及特征
1
作者 谢模楷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吴汝纶是清代重要的评点大家,他的楚辞评点最早见于其朱笔手批吴启昌刻《古文辞类篹》本,后不断有增补,直到民国三年(1914)吴汝纶《古文辞类篹评点》刊行。期间吴汝纶评点楚辞的主要内容,已通过《桐城吴氏古文读本》广为流布。吴汝纶评... 吴汝纶是清代重要的评点大家,他的楚辞评点最早见于其朱笔手批吴启昌刻《古文辞类篹》本,后不断有增补,直到民国三年(1914)吴汝纶《古文辞类篹评点》刊行。期间吴汝纶评点楚辞的主要内容,已通过《桐城吴氏古文读本》广为流布。吴汝纶评点楚辞所引诸家评识,以桐城派楚辞学为主,也与诸家所编选本的刊刻和传播有关。吴汝纶评点楚辞,受到桐城古文派的影响,从义理、考据、辞章等方面入手,兼具史学、文学与朴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汝纶 楚辞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辨治特色 被引量:4
2
作者 冯烨 刘兰林 +2 位作者 罗梦曦 郭锦晨 汪海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60-162,共3页
吴楚作为新安医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益气与温阳合方,补脾与温肾同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温补之法。从《吴氏医验录》中了解到吴氏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法具有:中焦不足,法当健脾补中,多用甘温培补之... 吴楚作为新安医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益气与温阳合方,补脾与温肾同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温补之法。从《吴氏医验录》中了解到吴氏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法具有:中焦不足,法当健脾补中,多用甘温培补之味;气虚发热,遵以益气温阳,慎用解表祛风之品;虚实夹杂,补养脾胃,擅于消补兼施;温经散寒,渗湿攻积,多法寒温并治等辨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 《吴氏医验录》 补中益气法 新安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楚辞对土家族民歌的发生学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熊晓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0-166,共7页
土家族民歌在吟唱、发展、演变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楚辞的题材内容和表述范式,并能积极引用楚辞中的主题、句式、体裁等创作基因,呈现了崇鬼尚巫的祭祀特征。在楚巫文化的影响下,楚辞为土家族民歌发展提供了特殊内容,楚辞成为土家族民歌吟... 土家族民歌在吟唱、发展、演变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楚辞的题材内容和表述范式,并能积极引用楚辞中的主题、句式、体裁等创作基因,呈现了崇鬼尚巫的祭祀特征。在楚巫文化的影响下,楚辞为土家族民歌发展提供了特殊内容,楚辞成为土家族民歌吟唱内容的核心源泉和书写传统,同时楚辞也成为土家族民歌产生及再度创作的"文化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民歌 楚辞 楚巫 祭祀 发生学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吴楚两地建筑文化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轶群 《华中建筑》 2006年第7期1-4,共4页
该文对吴、楚建筑文化进行了比较,从建筑与自然关系、建筑风格、建筑色彩、文化心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吴、楚建筑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建筑文化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时期楚国王子午鼎中的装饰纹样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庆 方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0,192,共5页
春秋晚期早段所铸造的王子午鼎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被誉为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的巅峰之作。王子午鼎铸于公元前558年,其装饰题材依然延续了中原地区的主流内容,装饰纹样在鼎的表面形成了细腻和谐、张弛有度的整体空间,具有与众不同的装... 春秋晚期早段所铸造的王子午鼎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被誉为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的巅峰之作。王子午鼎铸于公元前558年,其装饰题材依然延续了中原地区的主流内容,装饰纹样在鼎的表面形成了细腻和谐、张弛有度的整体空间,具有与众不同的装饰风格。王子午鼎在形成当时的装饰风格之前必定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之前的克黄升鼎、变形重环纹升鼎、交龙垂鳞纹鼎正好见证了这一点。本文对王子午鼎装饰风格的成因及发展规律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子午鼎 装饰纹样 楚式升鼎 装饰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一”(“察道”)的工夫与功用——论楚竹书《凡物流形》第二部分文本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6
6
作者 丁四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4,126,共6页
楚竹书《凡物流形》第二部分文本以"察道"或"察一"为核心概念。"察一"是对"察道"的深化和具体化,"一"与"道"具有相应乃至等同关系,"一"为百物的本体;"察一... 楚竹书《凡物流形》第二部分文本以"察道"或"察一"为核心概念。"察一"是对"察道"的深化和具体化,"一"与"道"具有相应乃至等同关系,"一"为百物的本体;"察一"、"得一"与"守一"是一个连续的工夫过程,"察一"包括"心能胜心"和"心之所贵唯一"两个层面,并在此突出了"心"的"主宰"和"精一"作用;"修身而治邦家"是"察道"的两种功用,"小彻"、"小成"乃"修身"的两个层次,而"大彻"包括"先知四海"、"谋于千里"和"一焉而为天地稽"三个方面,"大成"指"大之以知天下,小之以治邦"的政治功用。此外,"人白为察"当为在楚地流传很久的一种修心之术,而不必以为稷下学之流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竹书 凡物流形 察道 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南瀤之行”考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吴楚关系是春秋晚期列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简《系年》所记楚灵王时的"南瀤之行"是当时两国之间的重大事件。简文之"南瀤"与《左传》的"南懷"不同,泛指淮河以南的地区。所谓的"南瀤之行"... 吴楚关系是春秋晚期列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简《系年》所记楚灵王时的"南瀤之行"是当时两国之间的重大事件。简文之"南瀤"与《左传》的"南懷"不同,泛指淮河以南的地区。所谓的"南瀤之行"实际上是楚灵王时期在淮南地区对吴国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结合《左传》昭公五年的记载,可以认识到:"南瀤之行"的经过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地域上可以分为北线战场和东线战场,而且主要发生在东线战场,从大的地理范围上来说属于淮南地区。通过对"南瀤之行"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吴楚战争中的线路及地域问题,也可以对楚灵王时期的吴楚关系有更明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关系 南瀤之行 北线战场 东线战场 进军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似寻常最奇崛——评吴广平先生注译《楚辞》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德辉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9,共2页
吴广平先生注译的《楚辞》,是一本既有普及性趣味性又有很高学术性的楚辞注本,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它采纳众说取舍精严,对全部《楚辞》用通俗准确流畅的语言做出了注译。
关键词 吴广平 《楚辞》 注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被引量:2
9
作者 宋积良 杨正宏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9-30,共2页
在讲解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其中的个别注解经过反复推敲,终觉可使更加完美。《韩非子·五蠹》"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中,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当为当时常见之现象。"以"是解... 在讲解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其中的个别注解经过反复推敲,终觉可使更加完美。《韩非子·五蠹》"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中,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当为当时常见之现象。"以"是解说这句话的关键,当释为连词"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 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社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语中早于中古音的音韵特点及其历时含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秋谷裕幸 《辞书研究》 2020年第5期71-86,126,共17页
文章对闽语中早于中古音的音韵特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分析闽语中六个早于中古音的音韵特点,即:(1)中古昔韵和药韵的表现;(2)中古先屑韵的表现;(3)中古麻韵二等的表现;(4)上古唇化元音的残余;(5)中古书母的表现;(6)中古来母的音值... 文章对闽语中早于中古音的音韵特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分析闽语中六个早于中古音的音韵特点,即:(1)中古昔韵和药韵的表现;(2)中古先屑韵的表现;(3)中古麻韵二等的表现;(4)上古唇化元音的残余;(5)中古书母的表现;(6)中古来母的音值。文章还探讨了这些音韵特点的历时含义。内容包括:(1)“闽语除外假说”和闽语的定义;(2)闽语和吴语处衢片之间的谱系关系;(3)闽语在上古音构拟上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 上古音 谱系树 闽语除外假说 吴语处衢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爸爸爸》的巫楚民间文化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向党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2-84,共3页
韩少功是湖南人,他的文学创作深受楚地民间巫性文化的影响。其小说《爸爸爸》不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展示、环境叙述、语言表现还是写作思维的形成,都带有鲜明的巫楚民间文化特征。小说在对巫楚民间文化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体现出对这种... 韩少功是湖南人,他的文学创作深受楚地民间巫性文化的影响。其小说《爸爸爸》不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展示、环境叙述、语言表现还是写作思维的形成,都带有鲜明的巫楚民间文化特征。小说在对巫楚民间文化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体现出对这种文化的留恋和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爸爸爸》 巫楚民间文化 批判或皈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说样式房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威 《新建筑》 2008年第2期137-139,共3页
样式房是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机构使用的名称。基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已有成果对样式房的表述莫衷一是。依据数年来对样式雷图档研究的体会,结合各方零散资料,试对样式房的性质、类型及发展等问题予以新的解说。
关键词 样式房 清代皇家建筑设计 工部 内务府工程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國“麻邑”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礼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1-75,共5页
《左传·昭公四年》中吴伐楚,取楚之"棘、栎、麻"三邑。其中"麻邑"的地望,历来有襄城、安阳和麻城三说。文章试图证明清代江永的今麻城说更为符合历史真实,并对古鸠兹国的地望和麻城之得名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 地望 左传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出岸潜山内幕勘探潜力探讨
14
作者 张成武 李冬蕾 +3 位作者 侯玉花 李娟 张豫东 邓清 《录井工程》 2022年第3期132-140,共9页
随着冀中坳陷潜山勘探的深入,中浅层大型潜山基本钻探殆尽,隐蔽型潜山油气藏已经成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北部出岸潜山属于隐蔽型中深层内幕潜山,该内幕潜山的特点是以雾六段作盖/隔层,然而位于其东部的任丘潜山钻探的... 随着冀中坳陷潜山勘探的深入,中浅层大型潜山基本钻探殆尽,隐蔽型潜山油气藏已经成为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北部出岸潜山属于隐蔽型中深层内幕潜山,该内幕潜山的特点是以雾六段作盖/隔层,然而位于其东部的任丘潜山钻探的RS 2井以雾六段作隔层失利,为此针对该区雾六段的盖层封堵性的有效性及成藏条件因素进一步开展分析研究。从饶阳凹陷潜山内幕的勘探实践出发,综合利用出岸、任丘、雁翎潜山钻井、地质、分析化验、测井及相应的地震资料,分析出岸潜山地层区域分布、构造演化及沉积厚度特征,通过已钻井层位的引层追踪、辨别落实研究区域相应层位的地震特征等方法落实雾六段层位的准确性;从岩性-电性-物性、隔层厚度和分布特征综合评价出岸潜山雾六段隔层封盖有效性,并进一步研究其成藏的油源条件。结果表明,出岸潜山内幕雾六段具有较好封堵性且油源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今后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为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型潜山 出岸潜山 雾六段 封堵有效性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