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西南涡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方从羲 李子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1,共8页
基于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资料和WRF-ARW模式,对2014年7月10—12日西南涡(SWV)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涡沿切变线东移发... 基于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资料和WRF-ARW模式,对2014年7月10—12日西南涡(SWV)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涡沿切变线东移发展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增强是导致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西南涡的移向和相对风暴螺旋度(SRH)大值区有很好对应关系,SRH大值区对西南涡暴雨过程强对流的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沿西南涡移动方向,其前部暖平流后部冷平流有利于其前移,沿假相当位温平流场的零等值线可指示西南涡的移向。引入湿螺旋度散度(MHD)来分析西南涡降水的水汽条件发现,模式结果计算的850hPa上MHD值分布与雨区和降雨强度对应较好,但对于降水的定量预测还需考虑MHD大值区延伸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wrf-arw模式 相对风暴螺旋度(SRH) 假相当位温 湿螺旋度散度(M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陆型台风“尤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宸昊 董文杰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8,共10页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ARW 3.7.1版本,选取6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尤特”进行了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讨论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影响我国最大的西北太平洋登陆型台风的模拟情况。结果表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ARW 3.7.1版本,选取6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尤特”进行了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讨论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影响我国最大的西北太平洋登陆型台风的模拟情况。结果表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影响较为明显;模式对大尺度环流配置模拟的差异是造成台风路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模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台风核心区对流层中下层的不稳定层结及较为强盛的上升运动使得台风强度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wrf-arw模式 积云对流参数化 登陆型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冬季浙北入海雷暴天气诊断模拟分析
3
作者 马晨 李超 +3 位作者 陈宇霄 刘安宁 刘英明 蒋义芳 《海洋预报》 2025年第4期85-93,共9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和区域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0.25°×0.25°)以及WRF-ARW数值模式,对2019年2月26日发生在浙北沿海的一次冬季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过...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和区域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0.25°×0.25°)以及WRF-ARW数值模式,对2019年2月26日发生在浙北沿海的一次冬季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过程受地面的冷高压和中低层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近地面层有明显的冷垫,层结较为稳定,以下沉运动为主;而中低层存在逆温层结,有较好的动力和水汽条件,以上升运动为主;此次雷暴过程是从边界层顶发展维持的,是一次高架雷暴;中低层的逆温层为此次高架雷暴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温度层结条件。模式能够较好地重现本次冬季高架雷暴的发生—发展—入海减弱—消亡的过程。敏感试验表明:高架雷暴入海后,浙东海面的地形有利于雷暴回波的维持。更高的海面温度使得低层大气更加不稳定,破坏了逆温层结,使得高架雷暴入海后难以维持,这可能是此次冬季高架雷暴入海减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wrf-arw模式 热力差异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