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Cr(Ⅵ)试验研究
1
作者 秦玉馨 查雨心 +6 位作者 何新雨 史小舟 陈琳 陈国壮 马越 马丙瑞 李金成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g-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探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g-C_(3)N_(4)/Bi_(2)WO_(6)为纳米片堆积成的花瓣状结构,比表面积比g-C_(3)N_(4)和Bi_(2)WO_(6)更大,可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在40 min黑暗条件下,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吸附率为43.2%,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见光照射100 min后,g-C_(3)N_(4)/Bi_(2)WO_(6)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为81.3%,其光催化还原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g-C_(3)N_(4)与Bi_(2)WO_(6)复合后形成了Z型异质结,拓宽了其光吸收范围,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显示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光催化剂 还原 g-C_(3)N_(4)/bi_(2)wo_(6) 制备 Cr(Ⅵ) Z型异质结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W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韩碧波 刘世凯 +3 位作者 宋志健 王嘉琳 吴昊承 闫国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79,共5页
以尿素、硝酸铋、钨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在热缩聚法制备g-C_(3)N_(4)的基础上,通过水热法制备Bi_(2)W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研究Bi_(2)W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 以尿素、硝酸铋、钨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在热缩聚法制备g-C_(3)N_(4)的基础上,通过水热法制备Bi_(2)W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研究Bi_(2)W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相比于单体光催化剂的性能有显著提高。在Bi_(2)WO_(6)与g-C_(3)N_(4)质量比为2∶1、水热温度为180℃、水热时间为12 h条件下,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最好。光照时间210 min时,甲基橙降解率达到了98.15%,相比于单体Bi_(2)WO_(6)和g-C_(3)N_(4)光催化剂的效率分别提高了25.1%和37.7%,且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复合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经过4次重复性实验,甲基橙降解率仍达到9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bi_(2)wo_(6) 水热法 光催化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反应温度对ZnIn_(2)S_(4)/Bi_(2)WO_(6)复合催化剂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震 刘婷婷 +1 位作者 张强 王磊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91-7199,共9页
为解决传统半导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响应能力弱、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快、能带结构导致载流子氧化还原能力弱等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ZnIn_(2)S_(4)/Bi_(2)WO_(6)(ZlS@BW)复合催化剂并系统研究水热反应温度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当水热温度从80... 为解决传统半导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响应能力弱、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快、能带结构导致载流子氧化还原能力弱等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ZnIn_(2)S_(4)/Bi_(2)WO_(6)(ZlS@BW)复合催化剂并系统研究水热反应温度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当水热温度从80℃升高到160℃,ZlS@BW复合光催化剂结晶度提高,形貌转变为致密核壳结构,比表面积和光电性能先降低再升高,氟伐他汀去除率逐步上升。而当温度升高到200℃时,核壳结构遭到了破坏,比表面积和光电性能变差,氟伐他汀的降解效果降低,光催化性能下降。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160℃时,制备的ZlS@BW复合光催化剂晶型结晶程度较高,且形貌致密,比表面积最大,产生的瞬态光电流最大,阻抗半径最小,具有最优光催化性能。对污染物氟伐他汀降的降解效率最高,可达到7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水热反应温度 ZnIn_(2)S_(4)/bi_(2)wo_(6)复合催化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Pd/Bi_(2)WO_(6)光催化剂协同降解苯扎贝特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尹泽 高博熠 +1 位作者 刘愿强 高爱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04-2513,共10页
利用贵金属Pd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和形貌可控Bi2WO6的光催化协同作用,通过低温水热法设计合成具有高效可见光活性的花状g-C_(3)N_(4)/Pd/Bi_(2)WO_(6)异质结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异质结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BZF的去除率均高于g-C_(... 利用贵金属Pd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和形貌可控Bi2WO6的光催化协同作用,通过低温水热法设计合成具有高效可见光活性的花状g-C_(3)N_(4)/Pd/Bi_(2)WO_(6)异质结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异质结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BZF的去除率均高于g-C_(3)N_(4),g-C_(3)N_(4)/Bi_(2)WO_(6),Pd/g-C_(3)N_(4)和Bi_(2)WO_(6),其中,50%g-C_(3)N_(4)/Pd/Bi_(2)WO_(6)对BZF的去除率为96%,是Pd/g-C_(3)N_(4)的1.8倍,g-C_(3)N_(4)和Bi_(2)WO_(6)的2.7倍.基于表征分析可知,g-C_(3)N_(4)/Pd/Bi_(2)WO_(6)复合催化剂中Bi_(2)WO_(6)呈现中心辐射花状纳米结构,并与层状Pd/g-C_(3)N_(4)连接;贵金属Pd可作为电子传输的介质,促进g-C_(3)N_(4)和Bi_(2)WO_(6)Z型异质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协同提升可见光催化活性.淬灭实验和EPR表征证实了·OH是g-C_(3)N_(4)/Pd/Bi_(2)WO_(6)催化降解BZF的主要活性物质,LC-MS/MS分结果表明羟基化作用取代贝特链是BZF降解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PD g-C_(3)N_(4) bi_(2)wo_(6)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兵兵 宦克为 +2 位作者 肖楠 尹笑乾 杨继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99-2304,2311,共7页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WO_(3)纳米片薄膜,再通过溶剂热法改变不同溶剂热反应时间(6、8和10 h)在WO_(3)纳米片薄膜上生长Bi_(2)WO_(6)制备了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利用XRD、SEM、UV-Vis、光电流、光电催化和交流阻抗...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采用水热法制备了WO_(3)纳米片薄膜,再通过溶剂热法改变不同溶剂热反应时间(6、8和10 h)在WO_(3)纳米片薄膜上生长Bi_(2)WO_(6)制备了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利用XRD、SEM、UV-Vis、光电流、光电催化和交流阻抗对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WO_(3)纳米片薄膜的光电流密度为0.74 mA/cm^(2),对质量浓度为6.0 mg/L亚甲基蓝的光电催化效率为47.9%。不同WO_(3)/Bi_(2)WO_(6)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均优于单一WO_(3)纳米薄膜,且溶剂热反应时间为8 h的WO_(3)/Bi_(2)WO_(6)复合薄膜具有最高的光电流密度(1.22 mA/cm^(2))和最优的光电催化效率(58.6%)。WO_(3)/Bi_(2)WO_(6)复合薄膜有效降低了复合薄膜内部电子阻抗,增加了有效光电化学反应位点,显著提升了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bi_(2)wo_(6)复合薄膜 水热法 溶剂热法 光电流 光电催化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Z型异质结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的光催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董玮 林莉 +3 位作者 顾怀章 罗云强 马平 李向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9,共9页
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片层花簇状Bi_(2)MoO_(6)/Bi_(2)WO_(6)复合物,并以其为载体,将Ag_(3)PO_(4)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沉积在其表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双Z-scheme型结构的光催化剂,考察了复... 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片层花簇状Bi_(2)MoO_(6)/Bi_(2)WO_(6)复合物,并以其为载体,将Ag_(3)PO_(4)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沉积在其表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双Z-scheme型结构的光催化剂,考察了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当Ag_(3)PO_(4)在复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120 min内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9.15%。Bi_(2)MoO_(6)、Bi_(2)WO_(6)和Ag_(3)PO_(4)三者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所构建的双Z型异质结可改变光生电子的传输路径,进而促使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获得显著的光催化活性。根据捕获实验和能带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双Z-scheme型光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双Z-scheme型异质结 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材料 可见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OH/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源 盛绍顶 +1 位作者 潘育松 潘成岭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24-4229,共6页
以硝酸铋(Bi(NO_(3))_(3)·5H_(2)O)为铋源、钨酸钠(Na_(2)WO_(6)·2H_(2)O)为钨源以及碱性碳化钛(Ti_(3)C_(2)-OH)为助催化剂,在CTAB的辅助作用下用简易的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性能复合Ti_(3)C_(2)-OH/Bi_(2)WO_(6)光... 以硝酸铋(Bi(NO_(3))_(3)·5H_(2)O)为铋源、钨酸钠(Na_(2)WO_(6)·2H_(2)O)为钨源以及碱性碳化钛(Ti_(3)C_(2)-OH)为助催化剂,在CTAB的辅助作用下用简易的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性能复合Ti_(3)C_(2)-OH/Bi_(2)WO_(6)光催化剂,在可见光(300 W氙灯)的照射下,以降解罗丹明B(RhB)染液来评估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最终分析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纯相Bi_(2)WO_(6)在可见光照射20 min后,对污染物降解效率达到了60.8%,而负载助催化剂Ti_(3)C_(2)-OH后,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具体的,当Ti_(3)C_(2)-OH负载量为20 mg时,复合催化剂20 mg-Ti_(3)C_(2)-OH/Bi_(2)WO_(6)(简记为20 mg-TB)对RhB的降解效率在20 min内达到96%,光降解性能明显优于纯的Bi_(2)WO_(6)。动力学分析表明,纯Bi_(2)WO_(6)动力学常熟为K=0.0262 min^(-1),而20 mg-TB的K=0.1239 min^(-1),为纯Bi_(2)WO_(6)的4.72倍。我们对催化剂晶体结构和显微形貌进行了分析。为了明确光降解过程中机理,我们进行了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物种为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反应 光催化 Ti_(3)C_(2)-OH bi_(2)wo_(6)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Bi_(2)WO_(6)/沸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氨氮降解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孟佳意 文剑平 +3 位作者 陈亦力 李锁定 丑树人 莫恒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3-47,53,共6页
利用高温法制备g-C3N4,通过水热法分别制备g-C_(3)N_(4)-Bi_(2)WO_(6)光催化剂及沸石分子筛,以沸石分子筛为载体,利用简单研磨共混煅烧法制备g-C_(3)N_(4)-Bi_(2)WO_(6)/沸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XRD、BET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性质... 利用高温法制备g-C3N4,通过水热法分别制备g-C_(3)N_(4)-Bi_(2)WO_(6)光催化剂及沸石分子筛,以沸石分子筛为载体,利用简单研磨共混煅烧法制备g-C_(3)N_(4)-Bi_(2)WO_(6)/沸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XRD、BET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同时以40mg/L氨氮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催化剂吸附、光催化及循环稳定等性能并确定了使用的最佳投料比,最后对作用的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Bi_(2)WO_(6)进行掺杂及负载化改性后,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分别提高了217.1m^(2)/g、0.497cm^(2)/g,对氨氮吸附能力明显增强,达到7.92mg/g;以千分之一投料,光照10h,光催化可降解52.2%的氨氮,较改性前提高了35.8%,且在循环使用七次后,降解率仍为44%,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降解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为电子空穴(h^(+))与超氧自由基(·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bi_(2)wo_(6) 沸石分子筛 复合光催化剂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WO_(6)/SrTi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Cr(Ⅵ)和亚甲基蓝的去除 被引量:1
9
作者 邢观洁 周春丽 杨会静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6,共5页
通过二步水热法合成了同时具备优异还原性和氧化性的复合光催化剂Bi_(2)WO_(6)/SrTiO_(3)。研究了在可见光下Bi_(2)WO_(6)/SrTiO_(3)复合样品对Cr(Ⅵ)的还原反应和对亚甲基蓝的氧化反应。复合催化剂20 min可以将5 mg/L的Cr(Ⅵ)几乎完全... 通过二步水热法合成了同时具备优异还原性和氧化性的复合光催化剂Bi_(2)WO_(6)/SrTiO_(3)。研究了在可见光下Bi_(2)WO_(6)/SrTiO_(3)复合样品对Cr(Ⅵ)的还原反应和对亚甲基蓝的氧化反应。复合催化剂20 min可以将5 mg/L的Cr(Ⅵ)几乎完全还原,将20 mg/L的亚甲基蓝完全氧化。Bi_(2)WO_(6)和SrTiO_(3)半导体匹配的禁带结构有效地削弱空穴和电子对的复合。光催化还原Cr(Ⅵ)的活性物质为光生电子,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的活性物质为OH·和光生空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wo_(6)/SrTiO_(3) Cr(Ⅵ) 亚甲基蓝 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TiO_(2)/WO_(3)/Bi_(2)WO_(6)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冷超 马春雨 +2 位作者 王瑞腾 赵光辉 张庆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03-1611,共9页
以二水合钨酸钠和五水合硝酸铋为原料,通过优化水热反应温度制备了WO_(3)/Bi_(2)WO_(6)纳米片,将其与锐钛矿型TiO_(2)纳米颗粒复合制备了可见光催化性能优良的TiO_(2)/WO_(3)/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一种高密度管状等离子体放... 以二水合钨酸钠和五水合硝酸铋为原料,通过优化水热反应温度制备了WO_(3)/Bi_(2)WO_(6)纳米片,将其与锐钛矿型TiO_(2)纳米颗粒复合制备了可见光催化性能优良的TiO_(2)/WO_(3)/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一种高密度管状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利用XRD、SEM、TEM、HRTEM、XPS、UV-Vis DRS、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其在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水热温度为120℃时,WO_(3)/Bi_(2)WO_(6)纳米片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TiO_(2)/WO_(3)/Bi_(2)WO_(6)复合催化剂中掺入TiO_(2)质量分数为10.7%时,所得三元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远优于WO_(3)/Bi_(2)WO_(6)纳米片;经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后,三元复合材料的吸收边向可见光红移,放电电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当放电电压为1.1 kV时,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未处理TiO_(2)/WO_(3)/Bi_(2)WO_(6)样品和WO_(3)/Bi_(2)WO_(6)的2.2倍和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TiO_(2) wo_(3)/bi_(2)wo_(6)纳米片 等离子体改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结的Bi_(2)WO_(6)/Bi_(2)O_(2)CO_(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浩然 刘福跃 +3 位作者 邰月辉 韩博宇 付威 刘崎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113,120,共6页
以Bi(NO_(3))_(3)·5H_(2)O和Na_(2)WO_(4)·2H_(2)O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Bi_(2)WO_(6)/Bi_(2)O_(2)CO_(3)异质结,利用XRD、XPS、SEM、TEM、BET、FT-IR、UV-Vis、PL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以环丙沙星和罗丹明B为目... 以Bi(NO_(3))_(3)·5H_(2)O和Na_(2)WO_(4)·2H_(2)O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Bi_(2)WO_(6)/Bi_(2)O_(2)CO_(3)异质结,利用XRD、XPS、SEM、TEM、BET、FT-IR、UV-Vis、PL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以环丙沙星和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下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并探究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i_(2)WO_(6)/Bi_(2)O_(2)CO_(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远高于纯Bi_(2)WO_(6)和纯Bi_(2)O_(2)CO_(3),原因是Bi_(2)WO_(6)和Bi_(2)O_(2)CO_(3)之间形成了异质结,提高了电子空穴的传输速率,降低了载流子复合率。自由基淬灭试验发现,超氧自由基(·O^(2-))和空穴(h+)是主要的活性物种。同时对Bi_(2)WO_(6)/Bi_(2)O_(2)CO_(3)复合材料降解污染物的机理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环丙沙星 光催化 bi_(2)wo_(6) bi_(2)O_(2)C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_(3)N_(4)/Bi_(2)WO_(6)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四环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一凡 李明亮 +1 位作者 罗艳 杨丽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93,共10页
文章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水热、煅烧,制备出三维立体多孔3D-C_(3)N_(4),再经过原位组装法制备出3D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FT-IR、TEM、SEM、XPS、PL光谱等对3D-C_(3)N_(4)/Bi_(2)WO_(6)复合材料的结... 文章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水热、煅烧,制备出三维立体多孔3D-C_(3)N_(4),再经过原位组装法制备出3DC_(3)N_(4)/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FT-IR、TEM、SEM、XPS、PL光谱等对3D-C_(3)N_(4)/Bi_(2)WO_(6)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光电性能等进行研究。以四环素(TC)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20%3D-C_(3)N_(4)/Bi_(2)WO_(6)复合材料在120 min内,对TC的催化降解效率达到98%,其催化效率是3D-C_(3)N_(4)的2.2倍。通过捕获自由基的实验,发现·O_(2)^(-)是主要的活性物种。文章对该复合材料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催化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_(3)N_(4) 3D-C_(3)N_(4)/bi_(2)wo_(6)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安涛 房国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2-3129,共8页
TiO_(2)/Bi_(2)WO_(6)异质结是当前最具潜力的一种可见光响应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富含缺陷的TiO2纳米带为基体,采用水热法,诱导Bi2WO6在基体缺陷位点进行异质生长,从而合成具有异质结构的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利用XRD、SEM、UV... TiO_(2)/Bi_(2)WO_(6)异质结是当前最具潜力的一种可见光响应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富含缺陷的TiO2纳米带为基体,采用水热法,诱导Bi2WO6在基体缺陷位点进行异质生长,从而合成具有异质结构的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利用XRD、SEM、UV-Vis等技术,分析了基体表面缺陷、Bi2WO6负载量对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体表面引入缺陷,可以使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对有机污染物Rh B的降解速率提高约50%。Bi2WO6负载量为0.12时的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辐照6 min后对Rh B的降解率达99.3%,辐照30 min后对MB的降解率达99.7%,辐照15 min后对TC-HCl的降解率达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 光催化 异质结构 缺陷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盘状的介孔Bi_(2)WO_(6)/Bi_(2)S_(3)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光催化研究
14
作者 刘星辰 马跃龙 +2 位作者 王满 王松 钟志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25-2132,共8页
近年来环境水体中的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代表的内分泌干扰物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积累,引起生物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了生物体健康。然而,常规的处理方法很难将其完全去除,利用光催化剂来降解内分泌干扰物成为解决此类问... 近年来环境水体中的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代表的内分泌干扰物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积累,引起生物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了生物体健康。然而,常规的处理方法很难将其完全去除,利用光催化剂来降解内分泌干扰物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以硝酸铋、钨酸钠以及硫化钠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介孔结构的圆盘状Bi_(2)WO_(6)/Bi_(2)S_(3)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_(2)WO_(6)/Bi_(2)S_(3)复合材料对DBP的处理性能,并探讨了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活性增强的机理。结果表明:当铋硫比为4时,Bi_(2)WO_(6)/Bi_(2)S_(3)光催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wo_(6)/bi_(2)S_(3) 圆盘状 介孔 内分泌干扰物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铋/钨酸铋/碳纳米管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文杰 孙静 +3 位作者 李信荣 左士祥 姚超 李霞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2-178,共7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硫化铋/钨酸铋/碳纳米管(Bi_(2)S_(3)/Bi_(2)WO_(6)/CNTs)三元复合材料,并通过XRD、SEM、TEM、XPS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Bi_(2)S_(3)与Bi_(2)WO_(6)摩尔比为1∶1、水热处理时间为12 h时,复合材料表...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硫化铋/钨酸铋/碳纳米管(Bi_(2)S_(3)/Bi_(2)WO_(6)/CNTs)三元复合材料,并通过XRD、SEM、TEM、XPS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Bi_(2)S_(3)与Bi_(2)WO_(6)摩尔比为1∶1、水热处理时间为12 h时,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即在90 min内对盐酸四环素(TCH)的光催化降解效率为92%。当复合材料循环使用3次后,催化效率仅略有下降,循环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bi_(2)wo_(6)/CNTs 盐酸四环素 TCH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