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博弈论-改进云模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适应性评估
1
作者 汤明润 李若旸 +3 位作者 程晓钰 代馨尹 于雪丰 杨淑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51,共12页
发展新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因此对一定状态下新能源电力系统适应性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新能源电力系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基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特点,建立了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电网结构、经济性和能源... 发展新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因此对一定状态下新能源电力系统适应性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新能源电力系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基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特点,建立了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电网结构、经济性和能源结构等3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其次,基于博弈理论进行组合赋权,综合了熵权法、CRITIC法及变异系数法3种客观赋权法,得到最佳组合权重。然后,提出了改进云模型,以此克服指标本身的随机性,并通过组合权重对云模型进行改进,用以评价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适应能力。最后,选取我国A地区配电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为识别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脆弱性、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适应能力提供可靠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适应性评估 博弈论思想 改进云模型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通风建筑中适应性热舒适模型的优化方法
2
作者 曹稳 吴伟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适应性热舒适(ATC)模型可以通过规定建筑全年设定点的温度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已有模型自变量的代表值不统一,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建立的模型差异很大。如何确定合适的代表值以建立最优模型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提出一种优化ATC模型的方法,... 适应性热舒适(ATC)模型可以通过规定建筑全年设定点的温度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已有模型自变量的代表值不统一,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建立的模型差异很大。如何确定合适的代表值以建立最优模型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提出一种优化ATC模型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实现并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采用仪器测试和主观问卷结合的方法进行一年的热舒适调查,建立不同代表值的ATC模型,并将优化后的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提出ATC模型的优化方法被实现并证实其有效;研究得到的模型优于其他已有模型;对比全年模型,分类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有提高,其中季节模型的提高幅度大,性别模型的提高幅度小。本研究结果为准确建立ATC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热舒适模型 灰色关联 中性温度 自然通风建筑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评价江苏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品种丰产性及适应性
3
作者 李曙光 傅蒙蒙 +4 位作者 王亚琪 赵志鑫 余希文 杨加银 徐海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40,共8页
为筛选出江苏省淮北地区高产稳产的大豆品种和理想试点,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的16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8个试点的区分力、代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 为筛选出江苏省淮北地区高产稳产的大豆品种和理想试点,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的16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8个试点的区分力、代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大豆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影响。参试的大豆品种中,徐1225-2、淮豆2007、泗豆638、淮豆2123、徐11015具有较高的丰产性;而徐豆18、苏夏HT039、泗豆638、淮豆2007、徐1225-2具有较好的稳产性。淮豆2007、徐1225-2、泗豆638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并且区域适应性较强,是本次区域试验的理想品种。此外,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研究院(东辛农场)试点具有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是本次区域试验的理想试点。综合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可对品种、试点实现准确而直观的评价,期待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淮北地区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推广、理想试点选择以及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划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 区域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AISM模型的黄土高原主推玉米品种适应性评价
4
作者 李帅 陈亚飞 +6 位作者 王辉 许吉利 王仕稳 孙笑宇 孙秋雨 殷俐娜 邓西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31,共13页
为构建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品种适应性评价体系,筛选与该地区气候条件相匹配的优良品种,通过2022年和2023年大田试验比较黄土高原50个主推玉米品种在两种降水状况下的产量和穗部性状,基于符合黄土高原气候特征的2023年试验数据,获取了以高... 为构建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品种适应性评价体系,筛选与该地区气候条件相匹配的优良品种,通过2022年和2023年大田试验比较黄土高原50个主推玉米品种在两种降水状况下的产量和穗部性状,基于符合黄土高原气候特征的2023年试验数据,获取了以高产、抗倒伏和高效为目的3大类共11个性状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判别指标间的相关性,使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TOPSIS-AISM模型得到各品种优劣排序。结果表明,拔节~抽雄期作物需水量和降水量的耦合度较低,导致玉米产量、穗粗、穗重的平均值下降,产量的变异系数增大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减小。TOPSIS-AISM联用筛选出‘陕科6号’、‘登海605’和‘正大12’为稳定较优品种。玉米品种对拔节~抽雄期的降水状况响应敏感,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系数为高权重指标,可较好地评价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品种适应性。此外,TOPSIS-AISM联用较传统TOPSIS方法更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判定结果排序稳定,可适用于作物品种评价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适应性评价 对抗结构解释模型(AISM)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西北春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茂功 焦钰舰 +3 位作者 张乾昌 刘兴军 孟丹丹 赵向田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评价西北春玉米区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以及不同地区的鉴别力和代表性,为西北春玉米区选择适宜品种提供参考。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线性统计模型2种分析方法,对玉米新品种ZD2008、ZD2139、ZD2141、ZD2230和对照品种先玉335... 评价西北春玉米区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以及不同地区的鉴别力和代表性,为西北春玉米区选择适宜品种提供参考。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线性统计模型2种分析方法,对玉米新品种ZD2008、ZD2139、ZD2141、ZD2230和对照品种先玉335在2021—2022年开展的西北春玉米区绿色通道试验中白银市景泰县、临夏州临夏县、平凉市崆峒区、庆阳市庆城县、武威市凉州区、张掖市甘州区、银川市永宁县、中卫市中宁县、延安市黄陵县、榆林市靖边县等10个试点的试验数据进行适应性和稳定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各品种间、各试点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且参试玉米品种与试点间的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试验地点以张掖市甘州区的稳定性最好,参试玉米品种以ZD2141的稳定性最好。GGE双标图线性统计模型反映出玉米品种ZD2141在白银市景泰县、银川市永宁县、中卫市中宁县、延安市黄陵县、榆林市靖边县等试点的表现较好;玉米品种ZD2139在平凉市崆峒区、庆阳市庆城县、武威市凉州区、张掖市甘州区等试点的表现较好,说明这2个品种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建议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春玉米 品种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稳定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在皖南山区中小河流洪水模拟中的适应性研究
6
作者 张辉 倪晋 +1 位作者 贲鹏 王久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4,38,共5页
为提高皖南山区中小河流洪水模拟精度,以宁国流域为例,研究了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应性。选取2016~2020年场次洪水,应用相对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了2个模型参数的敏感程度,选用全局寻优算法结合人工调试方法分别率定2个模型参... 为提高皖南山区中小河流洪水模拟精度,以宁国流域为例,研究了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应性。选取2016~2020年场次洪水,应用相对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了2个模型参数的敏感程度,选用全局寻优算法结合人工调试方法分别率定2个模型参数,采用洪峰、洪量、峰现时间、确定性系数及过程吻合程度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并对比分析2个模型在宁国流域场次洪水中模拟的差异,总结2个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新安江模型参数中S_(M)、K、K_(c)为敏感参数,NAM模型中C_(QOF)、C_(K1,2)为敏感参数,对模型过程影响较大;新安江模型既能模拟高峰洪水,也能兼顾低峰洪水,整体预报精度达到甲级;NAM模型对于模拟连续洪水过程时出现峰值偏大的情况,整体预报精度达到乙级;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在宁国流域洪水模拟均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对于连续洪水过程的模拟,新安江模型更具有优势。结果可为皖南山区中小河流洪水模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NAM模型 皖南山区 中小河流 洪水模拟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紧急控制策略适应性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7
作者 徐伟 戴玉臣 +2 位作者 薛峰 李威 严明辉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7-1154,共8页
紧急控制是保证故障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新型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紧急控制策略失效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紧急控制策略适应性风险评估与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不同紧急控制决策框架下策略适... 紧急控制是保证故障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新型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紧急控制策略失效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紧急控制策略适应性风险评估与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不同紧急控制决策框架下策略适应性风险的来源,提出紧急控制策略适应性风险评价指标。然后,采用越限量与控制效果描述新型电力系统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对紧急控制策略适应性的影响,构建越限量与控制效果的高斯混合模型,评估紧急控制策略的适应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构建计及策略适应性风险的紧急控制决策模型。最后,实际电网的应用案例表明,该文所提风险评估方法准确有效,计及策略适应性风险的决策方法可降低电网运行方式快速变化带来的紧急控制偏差过大的风险,提高安控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控制 策略适应性 不确定性分析 风险决策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腹地县域RUSLE模型参数取值适应性分析——以太白县为例
8
作者 刘添瑞 俱战省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基于RUSLE模型各因子取值方法,以秦岭腹地太白县为例,探讨不同因子取值对RUSLE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9种组合方式下2010年、2020年秦岭腹地太白县土壤侵蚀模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差异明显,均为强变异程度,表明不同因子取值对土壤... 基于RUSLE模型各因子取值方法,以秦岭腹地太白县为例,探讨不同因子取值对RUSLE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9种组合方式下2010年、2020年秦岭腹地太白县土壤侵蚀模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差异明显,均为强变异程度,表明不同因子取值对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结果不确定性明显,但采用中位数比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②C_(3)+P_(3)组合方式下2010年、2020年土壤侵蚀模数中位数相对偏差最小,在其他因子不变情况下采用C_(3)+P_(3)的组合方式更科学;③C_(3)+P_(3)组合方式下计算得到2020年太白县水土保持率为97.17%,与依据2020年官方数据计算的水土保持率96.51%基本一致,表明C_(3)+P_(3)组合为太白县最优组合;④将C_(3)+P_(3)组合方式应用于太白县及其咀头镇,结果符合事实,表明此组合可推广应用于秦岭腹地其他地区,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土壤侵蚀 参数取值 适应性 太白县 秦岭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滑坡易发性分析及适应性评估
9
作者 王洁 林诚杰 +3 位作者 梁峰铭 季静静 谈松林 刘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520,共8页
机器学习模型因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在应用中其算法在不断改进。为解决常见机器学习模型中精度不高的问题,将分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grou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GCNN)引入滑坡易发性评价,并与多种... 机器学习模型因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在应用中其算法在不断改进。为解决常见机器学习模型中精度不高的问题,将分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grou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GCNN)引入滑坡易发性评价,并与多种常见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估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适应性。以河北省为研究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这个3个方面出发,共选取16个影响因子,选择GCNN模型和目前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随机森林算法模型(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出相应的易发性评价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滑坡易发性区域,并对区划的精确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与其他4种机器学习模型相比,GCNN模型在各混淆矩阵指标下拥有更高评分,更适合进行滑坡易发性区划,得到的滑坡易发区划结果与实际发生滑坡点的一致性较好,划分的滑坡灾害易发区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分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适应性评价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水电工程EPC项目采购管理的适应性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继勇 程星莉 +1 位作者 李啟常 丁竹青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重大水电工程EPC项目采购作为核心环节之一,对设计意图实现、工程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在国内建筑市场规范性程度和EPC模式应用水平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结合重大水电工程EPC项目的复杂性开展采购管理的适应性创新。主要从采购任... 重大水电工程EPC项目采购作为核心环节之一,对设计意图实现、工程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在国内建筑市场规范性程度和EPC模式应用水平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结合重大水电工程EPC项目的复杂性开展采购管理的适应性创新。主要从采购任务本身重要性及复杂性、实施过程中采购主体双重委托代理问题两个层面分析了重大水电工程EPC项目采购管理创新动因。在此基础上,按照分类分主体实施采购的总体原则,采用Kraljic模型将重大水电工程采购货物划分为杠杆货物、战略货物、一般货物和瓶颈货物4类。依据不同类别货物采购的特点,建立了采购管理创新路径。两个工程案例分析显示,差异化的采购管理模式有利于业主把控主要设备物资的质量和成本,提升采购效率的同时助力工程高质量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采购管理 重大水电工程 EPC Kraljic模型 适应性创新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的苏南地区春小麦种植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晓东 张涛 +4 位作者 陈佳鑫 杨沈斌 李旭冉 吴可人 楚淏然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5-341,共7页
【目的】研究春小麦在苏南地区的种植适应性,为增加该地区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6-2017年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和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简称WOFOST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江苏南部代表地区南京地区1-4月... 【目的】研究春小麦在苏南地区的种植适应性,为增加该地区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6-2017年的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和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简称WOFOST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江苏南部代表地区南京地区1-4月不同播期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表现。以1980-2010年气象数据驱动WOFOST模型,对春小麦产量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最佳播期,并计算最佳播期的适宜播种量。【结果】在1-4月随着播期的推迟,春小麦的生育期长度缩短,其中出苗-开花期阶段最大缩短23 d,开花-成熟期最大缩短8 d,出苗-开花阶段缩短的时间大于开花-成熟阶段,导致春小麦叶片和茎秆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减少,产量降低。在冬小麦无法播种的条件下,南京地区春小麦的适宜播种时间为1月1-20日,在该时间段内播种,合理的播种量为180 kg/ha,最高产量为4124.80 kg/ha,生育期长度为146 d,对下季水稻种植和生长无影响。【结论】在苏南地区种植春小麦具有可行性,在冬前无法正常播种冬小麦的情况下,可将种植春小麦作为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模型 春小麦 播期 产量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春麦区试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综合评价
12
作者 王春生 赵准 +4 位作者 夏建强 时佳 高新 王重 张跃强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为筛选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其他农艺性状株高、生育时期性状中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春小麦品种(系),以及不同环境对不同性状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利用方差分析、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7—2019年春麦西北水地... 为筛选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其他农艺性状株高、生育时期性状中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春小麦品种(系),以及不同环境对不同性状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利用方差分析、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7—2019年春麦西北水地组区域试验数据中的15个品种(系)在16个区试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系)G5、G13、G12、G11表现出较好的高产稳产特性,品种(系)G4和G15、G7和G8互作效应强、对环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春小麦 稳定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s-MPG与MSRG联合堵水适应性研究
13
作者 吴伟鹏 马冬晨 +4 位作者 杨敏 侯吉瑞 吴文明 梁拓 马国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探明储量规模大,高温高盐的地质条件远超东部砂岩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以溶洞、裂缝、溶蚀孔洞等形态发育,不同储集空间在三维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展布形态多样,流动规律复杂,非均质性较强,边底水能量较高,剩余油分布形式多...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探明储量规模大,高温高盐的地质条件远超东部砂岩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以溶洞、裂缝、溶蚀孔洞等形态发育,不同储集空间在三维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展布形态多样,流动规律复杂,非均质性较强,边底水能量较高,剩余油分布形式多样,提高采出程度难度较大。基于油藏地质特点设计制作典型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开展多凝胶联合堵水实验,揭示凝胶堵水在不同缝洞结构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集体凝胶联合堵水,控水增油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缝网型储集体增油12%,断裂破碎带储集体增油10%,缝洞型储集体增油8%,溶洞型储集体增油5%。此外,基于室内实验结果开展矿场先导应用,小规模多溶洞井堵水后,含水率由100%最低降至30%,阶段累积产油量千余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联合堵水 不同储集体 典型结构模型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CNN和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自适应性提示学习
14
作者 杨鹏跃 王锋 魏巍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随着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对视觉领域中的一般性数据的深入研究,当将其应用于特定下游任务时,若模型只训练分类头方法则极其依赖于预训练模型且效果一般;而全面微调预训练模型也因模型参数过大而变得不切实际;另外如VPT等视觉提示学习方法... 随着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对视觉领域中的一般性数据的深入研究,当将其应用于特定下游任务时,若模型只训练分类头方法则极其依赖于预训练模型且效果一般;而全面微调预训练模型也因模型参数过大而变得不切实际;另外如VPT等视觉提示学习方法在图像数据集具有很大的数据多样性时,每个数据集的通用提示在向原始预训练数据分布转变时会带来极大的挑战.基于以上的种种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提示学习方法,即在输入空间中添加特定任务的自注意力机制提示块,并在增强通道间的竞争条件下,引入极小的参数量进行预训练模型的自适应性调整,最终实现将视觉领域中具有一般性的特征信息应用于特定的视觉任务.实验以CNN和Transformer代表性的网络为基础模型并选取CIFAR、Tiny ImageNet等数据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常见的微调方法在平均准确率上提高了0.55%、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的微调 数据多样性 提示学习 自注意力机制提示块 适应性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雇佣性视角下高职生就业适应性提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恩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79,共6页
提升高职生就业适应性的现实需求是劳动者能力素质亟须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亟须重构、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亟须加大力度。考虑到高职生就业适应性较差,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导向,可采用可雇佣性USEM模型来分析... 提升高职生就业适应性的现实需求是劳动者能力素质亟须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亟须重构、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亟须加大力度。考虑到高职生就业适应性较差,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导向,可采用可雇佣性USEM模型来分析高职生就业适应性问题。据此,提出提升高职生就业适应性的策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增强专业理解力;深化产学研合作,精进技能;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自我效能感;加强动态监测,提高元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雇佣性USEM模型 高职生 就业适应性 产学研合作 多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和遥感数据同化的区域夏玉米产量预测
16
作者 吴韡 温华炜 +2 位作者 李俊博 朱子情 曹良中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271-278,共8页
以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为研究区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Sobol方法对模型内的作物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关键的待优化参数,并通过DIRECT-L和SUBPLEX算法对这些参数进行标定。最终,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遥感信息与作... 以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为研究区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Sobol方法对模型内的作物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关键的待优化参数,并通过DIRECT-L和SUBPLEX算法对这些参数进行标定。最终,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准确预测了区域内夏玉米的单产水平。结果显示:应用DIRECT-L和SUBPLEX算法对选出的敏感性参数标定,标定结果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低于10%,显示出模拟精度高,这表明调整后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本研究区域内夏玉米的生长状况。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GLASS-LAI数据与WOFOST模型,预测区域夏玉米产量,LAI均方根误差由0.23降至0.14,相对均方根误差从9.15%降至5.52%,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产量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测 wofost模型 集合卡尔曼滤波 数据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体叠置非均质储层多底井合采适应性研究
17
作者 彭世强 李准 +3 位作者 岳震铎 韩国庆 张利军 舒晋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4,共12页
河流相油藏是中国海上油田开发的重要类型,现场尝试采用多底井开采;而多底井钻井成本较高,为取得好的效果,在钻井之前判断多底井在储层的适应性至关重要。提出了一套砂体叠置非均质储层多底井合采适应性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油藏... 河流相油藏是中国海上油田开发的重要类型,现场尝试采用多底井开采;而多底井钻井成本较高,为取得好的效果,在钻井之前判断多底井在储层的适应性至关重要。提出了一套砂体叠置非均质储层多底井合采适应性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耦合的半解析产能预测模型,实现了多层非均质油藏中多底井的产能精确计算;其次,采用完井段贡献率作为适应性评价指标,构建了多底井适应性图版;进一步,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适应性的4大关键参数(渗透率级差、高程差、水平距离、黏度级差)及其界限值。选取渤海曹妃甸油田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该油田适合进行多底井开采,现场实施的双阶梯水平井,开采日产量达130 m^(3)/d,显著优于常规水平井,表明建立的适应性图版可快速判断或预测多底井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海上河流相储层高效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叠置 非均质储层 多底井 产能预测 半解析模型 适应性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法同化物候的WOFOST模型在水分胁迫下模拟玉米生长的性能评估
18
作者 邓又铭 任志鹏 黄介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05,共9页
目前WOFOST模型的物候模块并不能准确地模拟水分胁迫下作物的物候发展,进一步影响了水分胁迫下产量预测的精度。利用气象数据、作物参数以及实测的作物物候信息重建玉米的物候发展序列,修改WOFOST模型中的物候子模块以实现强迫法同化物... 目前WOFOST模型的物候模块并不能准确地模拟水分胁迫下作物的物候发展,进一步影响了水分胁迫下产量预测的精度。利用气象数据、作物参数以及实测的作物物候信息重建玉米的物候发展序列,修改WOFOST模型中的物候子模块以实现强迫法同化物候,基于2022年武汉大学灌排场的夏玉米试验数据来验证同化物候的WOFOST模型对于水分胁迫下的玉米生长模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玉米全生育期物候信息后,WOFOST模型模拟的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重以及贮藏器官干物质重的RMSE和NRMSE分别下降了0.14 m^(2)/m^(2)、37.92 kg/hm^(2)、832 kg/hm^(2)和7.71%、0.57%、13.47%。研究为同化作物物候信息、提高WOFOST模型模拟胁迫条件下作物生长的精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模型 物候 玉米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晋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19
作者 王洪荣 张鑫鑫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5-128,共4页
文章旨在评价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晋南地区的适应性。试验选取6个主栽品种(中苜1号、中苜5号、甘农2号、WL168、CA1和多叶1号)在晋南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结合越冬率、总产量、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景观评分构建多指标体系,并运用综... 文章旨在评价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晋南地区的适应性。试验选取6个主栽品种(中苜1号、中苜5号、甘农2号、WL168、CA1和多叶1号)在晋南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结合越冬率、总产量、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景观评分构建多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1)中苜5号、甘农2号、多叶1号越冬率最高,且显著高于中苜1号、WL168、CA1(P<0.05)。WL168第一茬产量、第二茬产量、总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中苜1号、CA1、多叶1号(P<0.05)。(2)多叶1号粗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WL168(P<0.05)。(3)多叶1号春季得分、夏季得分、秋季得分及三季均分最高,且显著高于中苜1号(P<0.05)。(4)6个紫花苜蓿品种综合得分为多叶1号>WL168>甘农2号>中苜5号>中苜1号>CA1。综上所述,在晋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中,多叶1号的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和景观评分指标占优,适应性最强,综合利用价值最高。WL168在总产量和景观评分中表现突出,可适用于高产型绿化带建设。甘农2号越冬率最高,且各项指标均衡,可在种养结合和生态农业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晋南地区 适应性评价 综合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长江中下游水稻区试品种的适应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星 刘燚 肖本泽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7-11,25,共6页
对2022年长江中下游中籼稻区试的12个水稻品种在15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进行AMMI和GGE模型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试点间、品种×试点间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AMMI模型分析发现,品种×环境的互作效应可以用3... 对2022年长江中下游中籼稻区试的12个水稻品种在15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进行AMMI和GGE模型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试点间、品种×试点间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AMMI模型分析发现,品种×环境的互作效应可以用3个主成分轴(IPCA1、IPCA2、IPCA3)代替,分别能解释总互作变异的56.5%、18.2%、8.6%,一起能解释83.3%的互作变异。GGE双标图的横、纵坐标一起可以解释74.7%的基因型、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AMMI和GGE模型的分析结果总体一致,其中供试品种中钢两优254、扬籼优968、辉两优8号和深两优903都表现出稳产又高产的特性,扬籼优100的产量一般且稳产性差,丰两优4号和兆两优秋香的产量和稳产性都一般,E两优香丝表现产量低且稳产性一般,嘉优中科21-3、峻两优9096、Y两优1178表现产量低且稳产性差。试验点中,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的鉴别力较强,湖南省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别力较弱,其他试验点的鉴别力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区试品种 适应性 稳产性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