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石墨烯/WO3纳米棒/聚噻吩复合材料制备及低温气敏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田俊峰 尹志刚 韩光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94-98,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三维石墨烯/WO3纳米棒/聚噻吩(3D-rGO/WO3/PTh)三元复合材料,首先合成二元复合材料三维石墨烯/WO3纳米棒(3D-rGO/WO3),然后以此为载体,通过噻吩(PTh)单体的原位聚合得到最终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 采用两步法制备三维石墨烯/WO3纳米棒/聚噻吩(3D-rGO/WO3/PTh)三元复合材料,首先合成二元复合材料三维石墨烯/WO3纳米棒(3D-rGO/WO3),然后以此为载体,通过噻吩(PTh)单体的原位聚合得到最终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其低温气敏性能,分析了三元复合材料的气敏机理。结果表明,复合3D-rGO与PTh后三元复合材料的工作温度降低,75℃时对200 mg/L H2S的灵敏度达到25. 2,对H2S有较高的灵敏度,响应和恢复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墨烯 wo3纳米棒 聚噻吩 气敏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3N4@WO3纳米棒阵列材料制备及光催化研究
2
作者 梁志瑜 王颖 +3 位作者 汤端莲 黄仁昆 梁若雯 颜桂炀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2,共5页
在水热过程中利用乙二酸诱导合成了WO3纳米棒阵列,并将该纳米棒阵列与g-C3N4复合,成功制备出gC3N4@WO3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探讨其光氧化苯酚的能力。结果表明,乙二酸具有诱导WO3纳米棒阵列朝(001)面定向生长的功能,在光催化活性上,g-C3N... 在水热过程中利用乙二酸诱导合成了WO3纳米棒阵列,并将该纳米棒阵列与g-C3N4复合,成功制备出gC3N4@WO3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探讨其光氧化苯酚的能力。结果表明,乙二酸具有诱导WO3纳米棒阵列朝(001)面定向生长的功能,在光催化活性上,g-C3N4@WO3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在60 min内对苯酚的光氧化效率可达到94.4%。并分析了光降解的过程中,空穴、羟基自由基是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对g-C3N4@WO3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的光氧化性能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wo3纳米棒阵列 g-C3N4 乙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纳米棒的水热合成及其光敏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傅小明 杨在志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5,共4页
以钨酸钠为原料,硫酸钾为辅助盐,在强酸性反应体系通过水热法合成了WO3纳米棒。利用XRD、SEM、TEM和SAED对试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法体系中合成WO3纳米棒时,随着pH值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它们都有利于合成... 以钨酸钠为原料,硫酸钾为辅助盐,在强酸性反应体系通过水热法合成了WO3纳米棒。利用XRD、SEM、TEM和SAED对试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法体系中合成WO3纳米棒时,随着pH值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它们都有利于合成WO3纳米棒。在pH值为1.5、反应温度为240℃和反应时间72.0h下合成直径小于100nm的晶态WO3纳米棒,此WO3纳米棒径向分布较均匀。对不同条件下水热法合成的WO3进行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光谱分析可得,随着pH值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获得的WO3的光吸收能力逐渐是增加的。特别是WO3纳米棒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钠 水热法 wo3纳米棒 光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桂阳海 孔华杰 +3 位作者 刘贝贝 付柯瑞 王槐顺 袁朝圣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7-11,共5页
以钨酸钠和盐酸为原料、草酸和硫酸钠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纯WO3,进一步掺杂氧化石墨烯(GO)制备WO3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RD,FE-SEM,RAMAN,FTIR等手段对不同GO掺杂量的WO3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采用静态配气法对该... 以钨酸钠和盐酸为原料、草酸和硫酸钠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纯WO3,进一步掺杂氧化石墨烯(GO)制备WO3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RD,FE-SEM,RAMAN,FTIR等手段对不同GO掺杂量的WO3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采用静态配气法对该材料进行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纯WO3为单斜晶相,WO3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为四方晶相,且随着GO掺杂量的增加,纳米棒的长径比逐渐增大;当GO掺杂量为1.0 wt%时,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较好,加热电压为2.96 V(约155℃),对5×10-6H2的灵敏度达1.779,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3 s和4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 水热法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一维BiOBr_(0.5)Cl_(0.5)/WO_(3)S型异质结助力光催化CO_(2)还原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弼辰 洪小洋 +2 位作者 唐丽永 刘芹芹 唐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55,共11页
S型异质结不但可以提高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还可以维持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因此,构建S型异质是提高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静电自组装法构建了具有近红外光响应(>780 nm)的二维BiOBr_(0.5)Cl(0.5)纳米片和一维W... S型异质结不但可以提高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还可以维持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因此,构建S型异质是提高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静电自组装法构建了具有近红外光响应(>780 nm)的二维BiOBr_(0.5)Cl(0.5)纳米片和一维WO_(3)纳米棒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并用于高效还原二氧化碳。能带位置和界面电子相互作用的综合分析表明: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过程中,BiOBr_(0.5)Cl(0.5)/WO_(3)遵循S型电子转移路径;不仅提高了载流子的高效分离,还维持了两相(BiOBr_(0.5)Cl(0.5)和WO_(3))较高的氧化还原能力。此外,二维纳米片/一维纳米棒的结构使得半导体之间具备良好的界面接触,有利于载流子的分离,且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最终提高催化效率。结果显示,BiOBr_(0.5)Cl(0.5)/WO_(3)异质结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CO_(2)还原能力和CO选择性,CO的产率高达16.68μmol∙g^(−1)∙h^(−1),分别是BiOBr_(0.5)Cl(0.5)的1.7倍和WO_(3)的9.8倍。本工作为构建S型二维/一维异质结光催化剂高效还原二氧化碳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一维异质结构 BiOBr_(0.5)Cl(0.5)纳米 wo3纳米棒 二氧化碳还原 S型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