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Cl/Bi_2O_3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军 伍水生 +2 位作者 马博凯 董倩 王亚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以五水硝酸铋、硝酸、氢氧化钠、盐酸为原料,用盐酸浸渍法制备了盐酸与氧化铋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3∶1、0.5∶1、0.7∶1、1∶1的BiOCl/Bi2O3异质结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 以五水硝酸铋、硝酸、氢氧化钠、盐酸为原料,用盐酸浸渍法制备了盐酸与氧化铋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3∶1、0.5∶1、0.7∶1、1∶1的BiOCl/Bi2O3异质结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250 W高压汞灯照射下,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反应来测试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iOCl/Bi2O3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优于单体Bi2O3。当盐酸与氧化铋物质的量比为0.7∶1时,BiOCl/Bi2O3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佳。最后研究了抑制剂对BiOCl/Bi2O3复合光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发现三乙醇胺和碘化钾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BI2o3 异质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_2O_3/CuO纳米异质结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梅 吕娜 +1 位作者 梁士利 李兴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5-700,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结合静电纺丝过程制备了In2O3/CuO纳米异质结。XRD和Raman光谱的研究表明,随着前驱物中Cu/In比例的增加,CuO相的含量逐渐增加。吸收光谱研究表明,随着CuO含量的增加,复合纳米结构的可见光吸收明显增强。光催化实验研究结... 通过溶胶-凝胶结合静电纺丝过程制备了In2O3/CuO纳米异质结。XRD和Raman光谱的研究表明,随着前驱物中Cu/In比例的增加,CuO相的含量逐渐增加。吸收光谱研究表明,随着CuO含量的增加,复合纳米结构的可见光吸收明显增强。光催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In2O3/CuO纳米异质结具有比单一相的In2O3和CuO更强的光催化性能,其主要来源于异质结所导致的增强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o3 CUo 异质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_2O_3/Fe隧道结的微结构HREM研究
3
作者 杨科 朱健民 +5 位作者 赵晓宁 周舜华 陈志强 陈悦 黄石松 朱信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7-648,共2页
关键词 fe/Al2o3/fe 隧道 HREM 磁电阻效应 TMR 三氧化二铝 铁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O3-沥青胶结料损伤愈合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明霞 吴国雄 +2 位作者 李新凯 邹蔚然 程于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78,共5页
为探究Fe2O3-沥青胶结料的自愈合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DSR试验,对Fe2O3沥青胶结料进行了疲劳—愈合—疲劳试验,探究和分析了不同Fe2O3掺量比的沥青胶结料在不同愈合时间、不同加载应变以及不同损伤程度条件下的愈合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Fe2O3-沥青胶结料的自愈合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DSR试验,对Fe2O3沥青胶结料进行了疲劳—愈合—疲劳试验,探究和分析了不同Fe2O3掺量比的沥青胶结料在不同愈合时间、不同加载应变以及不同损伤程度条件下的愈合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愈合时间的延长有助于Fe2O3-沥青胶结料自愈合,损伤程度的增大会降低其愈合能力,加载应变的不同对Fe2O3-沥青胶结料愈合性能也会造成影响;在同一愈合条件下,随着Fe2O3掺量比例的增大,Fe2O3-沥青胶结料的愈合率先增大后减小,改变幅度与Fe2O3的掺量比例有关;当Fe2O3掺量比为20%时,沥青胶结料的愈合率达到最大;当采用以愈合前后沥青胶结料的复数模量变化为依据的4种愈合指标评价其愈合性能时,得到的不同Fe2O3掺量比条件下的沥青胶结料愈合率演变规律具有一致性;由HI 1愈合指标公式计算得到的愈合率普遍偏大;由HI 2愈合指标公式计算得到的愈合率普遍偏小;由HI 3和HI 4计算得到的愈合率数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fe2o3 沥青胶 DSR 愈合率 愈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修饰的Fe_2O_3@Au纳米粒子与SW620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青 张晓莉 +2 位作者 章俊平 于源华 何秀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8,共6页
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及交互盐酸羟胺还原法制备Fe_2O_3@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利用凝集素修饰纳米粒子(Lectin-Fe_2O_3@Au NP),然后通过动态光散射(DL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磁滞回曲线进行表征。利用MTT法测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将不同浓度的... 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及交互盐酸羟胺还原法制备Fe_2O_3@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利用凝集素修饰纳米粒子(Lectin-Fe_2O_3@Au NP),然后通过动态光散射(DL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磁滞回曲线进行表征。利用MTT法测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将不同浓度的Lectin-Fe_2O_3@Au与结直肠癌SW620细胞相互作用,普鲁士蓝进行染色,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和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凝集素修饰的纳米粒子在细胞培养基中能够稳定存在,当纳米粒子浓度为0.72 n M时,结直肠癌SW620细胞的存活率仍高于90%,其作用强度依次为蓖麻凝集素(RCA)-Fe_2O_3@Au>麦胚凝集素(WGA)-Fe_2O_3@Au>伴刀豆素(Con A)-Fe_2O_3@Au,经过普鲁士蓝染色的细胞可以观察到RCA-Fe_2O_3@Au纳米粒子的存在,表明凝集素RCA具有作为修饰纳米粒子与结直肠癌SW620细胞靶向识别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Au纳米粒子 凝集素 直肠癌细胞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分解法制备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Bi_2O_3/TiO_2纳米管阵列(英文) 被引量:10
6
作者 戴高鹏 刘素芹 +1 位作者 彭荣 罗天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69-2174,共6页
用浸渍-分解法将Bi2O3纳米颗粒沉积在TiO2纳米管壁上,制备了Bi2O3/TiO2纳米管阵列.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了Bi2O3/TiO2纳米管阵列的化学组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UV-Vis)... 用浸渍-分解法将Bi2O3纳米颗粒沉积在TiO2纳米管壁上,制备了Bi2O3/TiO2纳米管阵列.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了Bi2O3/TiO2纳米管阵列的化学组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征了所制备的样品.通过在可见光下(λ>400nm)降解甲基橙(MO)水溶液来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i2O3纳米颗粒均匀地沉积在TiO2纳米管中.Bi2O3/TiO2纳米管阵列具有比纯Bi2O3膜和N-TiO2纳米管阵列高得多的可见光催化活性.Bi2O3/TiO2纳米管阵列活性的增强是其强可见光吸收和Bi2O3与TiO2之间形成的异质结的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Tio2纳米管阵列 可见光 光催化 异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墨打印的In_2O_3/IGZO TFT的电学性能
7
作者 梁坤 邵霜霜 +3 位作者 罗慢慢 谢建军 赵建文 崔铮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9-355,共7页
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了非晶铟镓锌氧化物(IGZO)薄膜、铟氧化物(In_2O_3)薄膜和性能明显改善的双层In_2O_3/IGZO异质结沟道薄膜,研究了薄膜的物理与电学特性。结果表明,喷墨打印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学透过率与较低的表面... 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了非晶铟镓锌氧化物(IGZO)薄膜、铟氧化物(In_2O_3)薄膜和性能明显改善的双层In_2O_3/IGZO异质结沟道薄膜,研究了薄膜的物理与电学特性。结果表明,喷墨打印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学透过率与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嵌入的In_2O_3层薄膜能减小IGZO与In_2O_3间的界面缺陷,明显提高In_2O_3/IGZO薄膜晶体管(TFT)的性能及其偏压稳定性。随着IGZO中In含量的增加,载流子浓度升高,器件的迁移率增大,但In_2O_3与IGZO间能级势垒会逐渐降低,最后导致难以控制关态电流和阈值电压,因此,适当调整In的比例有利于获得较高器件性能的In_2O_3/IGZO异质结沟道T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铟镓锌氧化物(IGZo) 喷墨打印 IN2o3 异质沟道层 薄膜晶体管(T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In0.53Ga0.47As基Er2O3薄膜的能带排列
8
作者 潘小杰 徐海涛 +3 位作者 姚博 朱燕艳 曾丽雅 方泽波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75-579,共5页
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法在In0.53Ga0.47As衬底上沉积了金属Er薄膜,后经氧气退火得到Er2O3薄膜。台阶仪测得该Er2O3薄膜厚约10 n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采用此方法得到的Er2O3薄膜符合化学计量比。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该薄膜... 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法在In0.53Ga0.47As衬底上沉积了金属Er薄膜,后经氧气退火得到Er2O3薄膜。台阶仪测得该Er2O3薄膜厚约10 n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采用此方法得到的Er2O3薄膜符合化学计量比。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该薄膜表面平整。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同时测得Er 4d、In 3d和O1s的芯能级谱、Er2O3的价带谱以及O1s的能量损失谱,从而得到Er2O3的禁带宽度以及Er2O3与In0.53Ga0.47As衬底之间的价带偏移和导带偏移,数值分别为(5.95±0.30)eV、(-3.01±0.10)eV和(2.24±0.30)eV。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得到了Er2O3/In0.53Ga0.47As异质结的能带排列。从能带偏移的角度来看,上述研究结果表明,Er2O3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In0.53Ga0.47As基栅介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2o3/In0.53Ga0.47As异质 高K栅介质 分子束外延(MBE)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能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偏析构筑自适应垂直异质结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素贞 唐云龙 +6 位作者 朱银莲 曹毅 刘楠 刘嘉琦 姜如建 王靖辉 马秀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5-541,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钙钛矿铁电BiFeO_(3)薄膜制备具有优异电学性能复合纳米结构的方法,通过热致相分离在BiFeO_(3)基体中大规模构筑规则几何块状α⁃Fe_(2)O_(3)析出相。能谱分析显示α⁃Fe_(2)O_(3)相包覆于外缘富Bi层,暗示该氧化物...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钙钛矿铁电BiFeO_(3)薄膜制备具有优异电学性能复合纳米结构的方法,通过热致相分离在BiFeO_(3)基体中大规模构筑规则几何块状α⁃Fe_(2)O_(3)析出相。能谱分析显示α⁃Fe_(2)O_(3)相包覆于外缘富Bi层,暗示该氧化物形核于热扩散过程中Bi元素耗尽区。多尺度显微结构分析指出α⁃Fe_(2)O_(3)与基体保持特定的位向关系,进而与BiFeO_(3)构成垂直异质结。进一步利用多模式扫描探针显微镜表征了纵向异质界面处的电导行为。本研究呈现了一种利用热致偏析的动力学机制拓展传统钙钛矿氧化物功能性的方法,为研发设计低维多功能氧化物器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eo3薄膜 垂直异质 透射电子显微镜 α⁃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提高光电极太阳能转换效率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文俊 李朝升 邹志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光电化学电池制氢是解决能源短缺的可能途径之一,然而太阳能转换效率低限制了其大规模实用化。提出了通过提高量子转换效率(IPCE)和减小带隙等手段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利用异质结中的内建电场,有利于电子空穴分离,从而提高量子转换... 光电化学电池制氢是解决能源短缺的可能途径之一,然而太阳能转换效率低限制了其大规模实用化。提出了通过提高量子转换效率(IPCE)和减小带隙等手段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利用异质结中的内建电场,有利于电子空穴分离,从而提高量子转换效率。以WO3/Fe2O3异质结光电极为例,在400~530nm波长范围内,其量子转换效率高于单一的WO3和Fe2O3电极的总和。窄带隙半导体材料能够吸收更多的可见光,从而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窄带隙材料可以通过固溶体方法对宽带隙半导体的价带进行调控来获得。以(SrTiO3)1-x·(LaTiO2N)x(0≤x≤0.40)为例,随着x的增加,价带提高而带隙逐渐减小。当x=0.4时可见光响应超过600nm,IPCE的最大值4.6%出现在410nm左右。窄带隙材料也可以通过固溶体方法对宽带隙半导体的导带进行调控来获得。以InxGa1-xN(0≤x≤0.20)为例,固溶体的带隙随着x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固溶体带隙减小主要是由于导带降低引起的;当x=0.2时可见光响应超过480nm,在400~430nm波长范围内最高IPCE达到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电池 wo3/fe2o3异质结 (SrTio3)1-x.(LaTio2N)x InxGa1-xN 太阳能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