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社区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艳春 秦江梅 +2 位作者 杨晓倩 张丽芳 林春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基于北京市社区慢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测算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分析慢病管理的形势与挑战,比较城乡差别,提出加强社区慢病管理的对策。方法根据分层整群抽样原则,于2015年9月分别对北京市西城区1个城市街道和平谷区1个农村乡镇的社... 目的基于北京市社区慢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测算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分析慢病管理的形势与挑战,比较城乡差别,提出加强社区慢病管理的对策。方法根据分层整群抽样原则,于2015年9月分别对北京市西城区1个城市街道和平谷区1个农村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研,纳入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所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7 535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图对未患心脑血管疾病者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行测算。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2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75%。其中城市3 589例,农村3 626例。未患心脑血管疾病者4 378例,其中城市1 796例,农村2 582例。城市和农村慢病患者年龄、吸烟率、慢病分布、高脂血症患病率、体质指数(BMI)≥23 kg/m2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患心脑血管疾病者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0%(低风险)、10%~19%(中风险)、20%~29%(高风险)、30%~40%(高风险)和>40%(高风险)分别为2 342例(53.49%)、953例(21.77%)、815例(18.62%)、186例(4.25%)和82例(1.87%)。城市患病风险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665,P<0.05)。患者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和已患心脑血管疾病者分别为2 342例(32.46%)、953例(13.21%)、1 083例(15.01%)和2 837例(39.32%)。城市患者中,已患心脑血管疾病者为1 793例(49.96%)。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高危患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心脑血管疾病形势严峻,城市任务更艰巨;需强化分级诊疗与分工协作,深化社区慢病管理,提高社区医患双方的风险管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 who/ish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组分组合对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俞黎黎 徐璐 +4 位作者 邵继红 黄秋 沈霞 李东野 王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组合对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美国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和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diseases,ICVD)两种模型分别对CVD...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组分组合对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美国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和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diseases,ICVD)两种模型分别对CVD事件做出预测,并比较不同MS组分组合人群CVD事件的危险度。结果 MS的4种组分同时存在时CVD发病风险最大,其FRS和ICVD预测CVD的绝对风险中位数分别为14.0%和10.3%。MS组CVD 10年发病绝对风险均高于MS高危组和对照组(P<0.01),FRS模型预测MS组中危及高危能力高于ICVD模型(P<0.05),特别是>60岁MS患者。结论 FRS和ICVD两个模型均可以区分不同人群CVD的危险度,FRS模型长于对中危、高危人群CVD的预测,而ICVD模型长于对低危人群CVD的预测。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控制策略、减少CVD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新疆两个城市社区队列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颖 赵倩 +4 位作者 谢依热·哈木拉提 古丽洁合热·吐尔逊 木尼热·木塔力甫 李晓梅 杨毅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利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模型探讨新疆两个城市社区队列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及危险因素特征分析。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北疆乌鲁木齐市、南疆库尔勒市两... 目的:利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模型探讨新疆两个城市社区队列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及危险因素特征分析。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北疆乌鲁木齐市、南疆库尔勒市两个社区的30~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生理生化指标检查,排除既往患脑卒中和(或)冠心病患者后,运用China-PAR模型进行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结果:共抽取10520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6.58±8.92)岁,男性5367名(51.02%),女性5153名(48.98%)。男性的年龄、汉族比例、体重指数、腰围、身体活动理想比例、当前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服用降压药比例、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女性(P均<0.001);女性中膳食理想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男性(P均<0.001)。总人群10年心脑血管疾病平均风险为3.9%,男性平均风险高于女性(P<0.001)。总人群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危比例为9.3%,男性中高危风险占比高于女性(P<0.001)。总人群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段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对比中,男性均高于女性(P均<0.001)。结论:这两个新疆城市社区有9.3%的人群处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风险。男性的平均发病风险及不同年龄段发病风险均高于女性。男性糖脂代谢紊乱、腰围、体重指数、血压等危险因素水平增高是导致这两个新疆城市社区整体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风险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预测 人群调查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 张茜 +1 位作者 许恒毅 易宇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723-3726,共4页
目的:探讨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和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314例泛血管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欧洲营... 目的:探讨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和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314例泛血管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筛查病人的营养风险,以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将病人分为有营养风险组和非营养风险组,分析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45.54%,清蛋白偏低、吞咽功能异常、高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是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结论: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预测泛血管病病人营养风险,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疾病 营养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文敏 魏小龙 陈瑛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4,7,共5页
目的建立和验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为筛选高危人群、减少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收集215例COPD稳定期患者人口学、疾病和治疗相关资料,并评估其吸入装置... 目的建立和验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为筛选高危人群、减少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收集215例COPD稳定期患者人口学、疾病和治疗相关资料,并评估其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应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预测因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软件生成风险预测列线图。分别采用C-index、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能力、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一致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215例患者中,117例(54.4%)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急性加重次数、住院史和mMRC分级6个因子构成风险预测模型。模型C-index为0.842,校正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表明阈值概率超过21%时模型的净获益更高。内部验证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装置使用不依从发生率较高;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急性加重次数、住院史和mMRC分级构成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地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装置使用的不依从风险,为临床筛查高危患者提供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入疗法 吸入装置 不依从性 列线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6
作者 廖宇 黄融 +1 位作者 华晨 麻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2,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并验证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模型及对应用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不限,年龄≥45岁。共纳入1416例样本,训练集993... 目的通过构建并验证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模型及对应用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不限,年龄≥45岁。共纳入1416例样本,训练集993例,验证集423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比较颈动脉斑块组与非颈动脉斑块组各临床指标差异,并将特征指标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素,依次构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准确性,最后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确定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并通过外部验证进行评估。结果最终本研究纳入1416例患者,有483例(34.11%)有颈动脉斑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γ-谷氨酰转肽酶、糖化血红蛋白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相较于男性,女性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保护因素。依此构建可视化列线图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95%CI:0.72~0.78),验证集ROC曲线的AUC为0.71(95%CI:0.66~0.76)。训练集与验证集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值均>0.05(训练集P=0.7501,验证集P=0.9872)。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阈值概率分别为5%~98%和1%~81%。结论基于指标(性别、年龄、收缩压、谷氨酰转肽酶、糖化血红蛋白),成功建立了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用于社区或者农村等偏远地区居民普查,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的早期识别,进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颈动脉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