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CDMA系统中无线接入网建模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胜 裴廷睿 +3 位作者 朱春梅 万彭 王晓晴 吴伟陵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0-86,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系统无线接入网 (RAN)建模中的几个关键模型的建立 ,包括典型业务模型和多小区模型。同时在分析WCDMA系统无线接入网结构的基础上 ,建立了WCDMA系统多业务、多小区的仿真平台 ,并对这种多业务、多小... 本文主要讨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系统无线接入网 (RAN)建模中的几个关键模型的建立 ,包括典型业务模型和多小区模型。同时在分析WCDMA系统无线接入网结构的基础上 ,建立了WCDMA系统多业务、多小区的仿真平台 ,并对这种多业务、多小区情况下的系统容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dma 无线接入网 业务模型 多小区模型 系统容量 第三代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DMA网络中的多媒体流量特性及流量模型分析
2
作者 万志坤 王楠 《电信网技术》 2010年第6期50-54,共5页
以WCDMA为例,分析了3G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流量特性,给出了网络流量模型,进而给出了3G移动通信网络的合成流量与系统存储容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关键词 wcdma 多媒体 流量特性 流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公交接驳地铁客流的异质性影响
3
作者 许奇 秦贝宁 +2 位作者 任澎 陈越 赖瑾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63,共12页
地铁和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两者接驳影响因素的机理,对公共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北京市一卡通刷卡数据,识别早晚高峰时段下区分接驳模式的4类客流,基于5D原则构建建成环境指标体系刻画地铁车站特征... 地铁和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两者接驳影响因素的机理,对公共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北京市一卡通刷卡数据,识别早晚高峰时段下区分接驳模式的4类客流,基于5D原则构建建成环境指标体系刻画地铁车站特征,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模型对比分析建成环境的影响效果差异。研究表明:MGW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建成环境对不同接驳情况的影响。车站区位对接驳量的总体影响程度最大;居住POI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熵对时间敏感,晚高峰时段两者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公交站点数量对公交接驳模式敏感;公共交通可达性和接近中心性对时间和接驳模式均敏感,且两者对所敏感的接驳情况在城市中心区域多呈现出抑制作用,在城市外围区域多呈现出促进作用。因此,在考虑优化公交与地铁系统接驳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建成环境在空间、时间以及对不同接驳模式三个层面的异质性影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策略,促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异质性影响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公交接驳地铁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级联失效及韧性评估研究
4
作者 赵雪亭 胡立伟 周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应用信息物理系统,本文对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级联失效过程及量化评估韧性风险大小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考虑城市交通拥塞风险的多维耦合特征,建立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真实交通路网和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相互耦合的CPS(Cyber Physical Sys... 应用信息物理系统,本文对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级联失效过程及量化评估韧性风险大小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考虑城市交通拥塞风险的多维耦合特征,建立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真实交通路网和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相互耦合的CPS(Cyber Physical Systems)控制模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交通域进行结构特性分析。其次,重新界定CPS特征参数,定义CPS级联失效4个过程,构建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CPS级联失效模型。然后,以风险因子为介入点,结合网络拓扑结构理论阐述风险扰动机理,通过归一定量化节点连通度、延误时间、平均运行速度和平均拥塞长度等韧性指标检验CPS连通性,采用不同失效-恢复策略,利用鲁棒性、破坏/恢复速率等指标评估CPS受损扰动及韧性恢复能力。案例结果显示:贵阳市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CPS真实交通网由170个交叉口和231条边构成,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网络由21个交通指挥片区和41条边构成。CPS模型最大、最小度值分别为22、1,度值服从幂率分布函数,具备特有无标度网络特征,介数呈现指数分布;度值扰动对贵阳市真实交通路网影响程度最大,介数扰动使贵阳市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影响最大。在t=2时刻,网络性能在介数扰动和度值扰动下网络性能均开始下降,介数扰动相较于度值扰动影响性能更大,均在t=7时达到最低。介数恢复效果均优于度值恢复,在介数扰动下,贵阳市真实交通路网的度值恢复和介数恢复效果均差,韧性值分别为0.01123和0.01252,显著低于交通拥塞防控类型分区的韧性值0.1355。综上,本文城市交通拥塞风险场韧性评估模型可有效实现定量化评价,对启动不同阶段交通拥塞控制策略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级联失效模型 风险扰动机理 交通拥塞风险 控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驱动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划分 被引量:3
5
作者 谷远利 杜恒 陆文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231,共9页
为提升交通状态划分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负激励项的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BNITFCM)交通状态划分模型。该模型在原有FCM(Fuzzy C-Means)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交通流样本点权重以及交通流参数权重对聚类效果的影响,并引入隶属度负激励项、交通... 为提升交通状态划分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负激励项的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BNITFCM)交通状态划分模型。该模型在原有FCM(Fuzzy C-Means)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交通流样本点权重以及交通流参数权重对聚类效果的影响,并引入隶属度负激励项、交通流权重负激励项、交通流样本点权重负激励项使聚类结果呈现类内高耦合、类间低耦合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样本点进行加权处理,用加权欧氏距离描述样本点之间的关系。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得出模型的迭代公式并通过该迭代公式对模型进行求解。针对大多交通状态划分方法参数特征维度低的问题,本文以经过多源数据融合获得的速度、速度标准差、流量、密度和道路满载度构建高维特征输入。以数值仿真实验检验了BNIT-FCM模型在分类准确性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BNIT-FCM模型较FCM模型和改进模糊隶属度FCM模型(IFMD-FCM)的ARI(Adjusted Rand Index)分别提升了4.17%和3.56%。以深圳市北环大道卡口和浮动车数据的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BNIT-FCM模型对比FCM模型以及IFMD-FCM模型的轮廓系数分别提升了4.12%和4.07%;同时,BNIT-FCM模型采用多源融合数据的速度及其标准差比单独采用卡口数据和单独采用浮动车数据的速度及其标准差的轮廓系数分别提升了29.67%和5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状态划分 改进FCM聚类模型 多源数据 多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连续隧道交织区主线交织车辆换道点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邬岚 陈雨欣 +2 位作者 陈茜 赵顗 李铭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2,共7页
基于城市连续隧道交织区分析主线交织车辆换道点选择行为,以实地采集的车行轨迹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主线车辆换道点选择行为特征及影响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而后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换道点选择行为决... 基于城市连续隧道交织区分析主线交织车辆换道点选择行为,以实地采集的车行轨迹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主线车辆换道点选择行为特征及影响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而后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换道点选择行为决策建模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主线交织车辆换道点选择的主要因素为目标车辆状态以及本车道的后车状态,且经特征筛选之后建立换道决策模型的精度更高,其中支持向量机模型可以较好的刻画换道行为,模型的预测精度不低于85%。研究成果有助于在仿真模型中更准确描述换道点选择行为,同时为城市连续隧道交织区的优化和辅助驾驶策略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城市连续隧道交织区 换道点选择行为 行为特征分析 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CAV与公交车比的混合交通流特性
7
作者 张建华 贾东方 李阳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6期37-44,共8页
为探究网联环境下汽车和公交车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特性,考虑驾驶员行为改进Gipps安全距离规则,结合美国path实验室提出的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协同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跟驰模型加... 为探究网联环境下汽车和公交车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特性,考虑驾驶员行为改进Gipps安全距离规则,结合美国path实验室提出的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协同自适应巡航(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跟驰模型加速度定义,构建异质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析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nomous Vehicles,CAV)与公交车辆混入比例对交通流通行能力、行驶速度、道路拥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V比例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大,临界密度增大;当道路上车辆组成仅为CAV车辆时,通行能力提升2.45倍、临界密度提高2.84倍;当CAV比例为0.5,随着公交车比例的增加,道路随机多发的轻微拥堵明显减少,通行能力、平均行驶速度略微减小。网联车能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行驶速度、减少拥堵,且随着公交车比例的提高,网联公交车更易形成队列,使道路拥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智能交通 混合交通流 跟驰模型 元胞自动机 交通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建模方法
8
作者 赵健 李文旭 +3 位作者 朱冰 张培兴 汤瑞 李嘉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2-1961,1982,共11页
提出一种面向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对自然驾驶数据聚类分析,建立高真实交互个性化的跟驰模型,并利用模型输出耦合赋予多元权值,构建可用于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模型;然后,通过建立交通车轨... 提出一种面向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对自然驾驶数据聚类分析,建立高真实交互个性化的跟驰模型,并利用模型输出耦合赋予多元权值,构建可用于智能驾驶测试的可变跟驰特性交通车模型;然后,通过建立交通车轨迹评价方法验证模型输出轨迹的合理性、多样性及真实性;最后,搭建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了所构建交通车模型对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AEB)算法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交通车模型可以输出不同跟驰特性下合理、多样且真实的轨迹,当轨迹数量达到60 000条时与真实自然驾驶速度轨迹匹配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427 m/s,且在不同交通车轨迹特性下待测系统行为响应不尽相同,通过权值系数的变化可以揭示待测系统响应的演化规律,并可实现待测系统性能的针对性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测试 交通车建模 可变跟驰特性 Transformer网络 多元权值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多扇区耦合容量评估
9
作者 彭瑛 孙钰 +1 位作者 王鹏 王婷婷 《航空计算技术》 2024年第5期43-47,52,共6页
明确空域单元内部交通流特性及其动态演变机制是评估区域多扇区耦合通行能力的基础,对于提升空中交通管理效率至关重要。基于改进的元胞传输模型(CTM),以实际飞行数据为基增量仿真推演分析了交通流流量、速度与密度间的宏观基本图(MFD)... 明确空域单元内部交通流特性及其动态演变机制是评估区域多扇区耦合通行能力的基础,对于提升空中交通管理效率至关重要。基于改进的元胞传输模型(CTM),以实际飞行数据为基增量仿真推演分析了交通流流量、速度与密度间的宏观基本图(MFD)。进一步表征区域多扇区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区域多扇区耦合快时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区域多扇区需求平均延误关系对区域多扇区耦合容量进行评估,揭示区域运行瓶颈。以合肥区域管制扇区为例,评估了区域多扇区耦合容量,并依据各扇区的延误贡献识别了该区域多扇区运行瓶颈主要集中在ZSOFAR02扇区和ZSOFAR01扇区。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区域多扇区航路航线网络通行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特性 区域多扇区耦合容量评估 单扇区快时仿真模型 耦合作用 可接受延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燃料类型出租车轨迹匹配的居民出行CO_(2)排放时空特征挖掘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萍 马宁远 +4 位作者 赵剑楠 方歆杰 刘赛 白洁 耿新瑞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7期147-155,共9页
作为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补充,出租车运营产生的燃料消耗和CO_(2)排放模式与城市居民的出行足迹相一致。在公共交通电气化的背景下,精准计算多种燃料类型出租车出行的CO_(2)排放量并挖掘其在城市不同区域的时空特征,对了解城市居民出行CO... 作为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补充,出租车运营产生的燃料消耗和CO_(2)排放模式与城市居民的出行足迹相一致。在公共交通电气化的背景下,精准计算多种燃料类型出租车出行的CO_(2)排放量并挖掘其在城市不同区域的时空特征,对了解城市居民出行CO_(2)排放的空间特征与实现城市CO_(2)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兰州市出租车运行轨迹数据,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轨迹匹配实现居民出租车出行轨迹与路径的精准识别,使用COPERT模型计算了汽油、CNG、油气混动三种燃料类型出租车的CO_(2)排放量,并在不同时空尺度对居民出行CO_(2)排放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于电气化进程中汽油车数量的减少,在三种燃料类型出租车CO_(2)排放量中,油气混动车最高,CNG车次之,汽油车的CO_(2)排放量最低,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CO_(2)排放量高于非工作日,而凌晨时段CO_(2)排放量较低。CO_(2)排放热点主要集中在交通枢纽、商圈和住宅区附近,且以兰州市各城市中心区为原点沿带状向城市外围递减,这些区域的高排放量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和活动模式。研究结论可作为多燃料类型出租车温室气体排放的精准测算与城市公共交通减排路径的研究基础,同时也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时空特征挖掘和推动城市交通低碳出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交通CO_(2)排放测算 出租车轨迹匹配 时空特征 隐马尔可夫模型 COPER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行交通模型框架研究——以北京东坝北西区为例
11
作者 张政 焦咏欣 +5 位作者 靳瑾 金山 宣晶 刘昊 张鑫 黄斌 《交通工程》 2024年第5期98-105,共8页
针对既有交通模型主要对中长出行距离的机动化出行进行建模,缺乏对慢行交通行为建模,无法满足慢行示范区慢行需求预测。本文梳理了各种慢行交通方式的出行特征,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低碳示范区内外两类空间单元,低碳示范区内空间单元细分为... 针对既有交通模型主要对中长出行距离的机动化出行进行建模,缺乏对慢行交通行为建模,无法满足慢行示范区慢行需求预测。本文梳理了各种慢行交通方式的出行特征,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低碳示范区内外两类空间单元,低碳示范区内空间单元细分为地块颗粒度,示范区外保持原交通小区颗粒度。基于北京综合交通大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重力模型分别构建示范区内外的出行生成和分布模型。依据慢行距离转移曲线确定各慢行方式分担率,再利用logit模型得到剩余方式分担率,根据测试场景下慢行设施设置情况确定路网成本并采用CUBE软件进行示范区内慢行需求交通分配。对北京市东坝北西区远期慢行交通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构建慢行交通模型框架可对示范区内慢行需求预测,模型结果可支撑区域内慢行设施有无对目的地的可达性分析,助力绿色低碳慢行示范区慢行交通规划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需求模型 慢行出行特征 慢行交通模型 四阶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鉴江高岭拦河闸流量数学模型建立与水力特性
12
作者 杨楚斌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11期14-17,共4页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鉴江高岭拦河闸流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其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FLUENT软件对鉴江高岭拦河闸进行了三维几何建模,并设置了边界条件和物理参数。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拦河闸流量进行了数值模...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鉴江高岭拦河闸流量的数学模型,并对其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FLUENT软件对鉴江高岭拦河闸进行了三维几何建模,并设置了边界条件和物理参数。然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拦河闸流量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泄流能力、水面高程、压强、流速等水力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值模拟的鉴江高岭拦河闸流量数字模型建立及水力特性研究,可以为鉴江高岭拦河闸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为拦河闸的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鉴江高岭拦河闸 流量数学模型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场终端区微观交通流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洪海 胡勇 +1 位作者 杨磊 许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8-374,共7页
为研究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微观时空特性与演变规律,考虑终端区内单股、汇聚和交叉交通流具有基于目标点运行的基本特征,依据先到先服务原则,利用刺激-反射跟驰理论,建立了空中交通流局域排序模型、跟驰模型和机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 为研究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微观时空特性与演变规律,考虑终端区内单股、汇聚和交叉交通流具有基于目标点运行的基本特征,依据先到先服务原则,利用刺激-反射跟驰理论,建立了空中交通流局域排序模型、跟驰模型和机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工具Net Logo,构建了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了进场交通流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和灵敏性,以及进离场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机场终端区进场交通流存在明显的相变与迟滞特征,形成自由相、畅行相、伪拥塞相和同步拥塞相等基本相态;流量与速度密度乘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管制间隔对交通流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最优管制间隔,进场交叉点的最优管制间隔为8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理 交通流特性 建模与仿真 多机场终端区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终端区空中交通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许炎 张洪海 +1 位作者 杨磊 廖志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5-211,共7页
研究机场终端区空中交通流时空特性,为揭示交通流内在相互影响及拥堵机理,优化终端区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实测的空管雷达信息,首先确定目标航段上空中交通流参数的时序分布;然后从交通流参数关系基本图出发,结合终端区空中交... 研究机场终端区空中交通流时空特性,为揭示交通流内在相互影响及拥堵机理,优化终端区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实测的空管雷达信息,首先确定目标航段上空中交通流参数的时序分布;然后从交通流参数关系基本图出发,结合终端区空中交通运行方式与管制规则的分析,将空中交通流状态划分为自由流、弱管制干预流和强管制干预流三个阶段;最后,在状态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空中交通流的速度—密度模型、流率—密度模型和流率—速度模型,并以F和T检验对回归模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交通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空中交通流特性,且对终端区空中交通时空态势的评估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空中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模型 实测数据 终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道路交通拥塞自疏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立伟 祁首铭 +2 位作者 孙亚南 薛刚 秦丽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道路交通拥塞控制方法,以及为缓解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理论及模型依据,完善道路交通拥塞控制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即道路交通拥塞的形成及消散过程,整个过程包括... 为了进一步探讨道路交通拥塞控制方法,以及为缓解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理论及模型依据,完善道路交通拥塞控制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即道路交通拥塞的形成及消散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从自由流状态过渡到拥挤状态再到堵塞状态,逐渐消散到拥挤状态,最后达到畅通自由流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对实地调查路段及交叉口交通流参数分析,得到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中交通流量及车辆跟驰特性呈泊松分布,进而根据自组织理论中的协同学理论,确定交通拥塞序参量,并基于最短行程时间和Dijkstra算法中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建立道路交通拥塞自疏散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塞,提高道路交通系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特性 自组织理论 道路交通拥塞 自疏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多维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娜乐 于雷 +2 位作者 陈旭梅 郭继孚 温慧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9,共5页
基于多天的快速路检测器实测数据,在利用平均车长进行占有率及密度转化后,采用Van-Aerde单一结构模型标定了北京市三环快速路典型路段的不同天、内外环及不同车道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了多维度的交通流特性对比分析,为北京城市快速路系统... 基于多天的快速路检测器实测数据,在利用平均车长进行占有率及密度转化后,采用Van-Aerde单一结构模型标定了北京市三环快速路典型路段的不同天、内外环及不同车道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了多维度的交通流特性对比分析,为北京城市快速路系统的运营管理及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 交通流特性 Van-Aerde单一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交通流组合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敬贤 张涛 刘文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4,共5页
船舶交通流预测的研究能为港口设计及船舶通航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基于港口特征、船舶行为和船舶交通流的历史数据,建立了一种改进的船舶交通流变权组合预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现有船舶交通流预测算法中存在的预测精度不高、依赖于... 船舶交通流预测的研究能为港口设计及船舶通航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性数据。基于港口特征、船舶行为和船舶交通流的历史数据,建立了一种改进的船舶交通流变权组合预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现有船舶交通流预测算法中存在的预测精度不高、依赖于经验的不足。以天津港主航道连续9年的历史观测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减小单一模型预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了整个预测系统的精度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船舶交通流 组合预测模型 港口特征 船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25
18
作者 贾洪飞 杨丽丽 唐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5期117-123,共7页
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目的在于为行人流仿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国内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行人流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行人流参数数据进行筛选及拟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 行人流特性分析及仿真模型参数标定目的在于为行人流仿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国内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行人流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行人流参数数据进行筛选及拟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设施的行人流参数关系曲线及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通道处行人流量与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流量与空间在某一临界点两侧分别呈二次函数及对数函数关系、速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楼梯处与之相似但特征点数值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力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给出了行人椭圆的长半轴的范围,并引入时间紧迫程度这一影响因子,确定期望速度为速度—密度函数与该影响因子的乘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综合交通枢纽 行人流特性 模型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速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长城 刘小明 +1 位作者 荣建 吴思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3-218,共6页
本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内金山—武汉南路段内的交通流检测器及其附近设置于路侧的公路气象站的历史数据为主要研究数据,针对雾天低能见度等天气因素,分析有无雾及不同能见度条件对车辆速度均值及速度离散型的影响;研究在雾天条件下... 本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内金山—武汉南路段内的交通流检测器及其附近设置于路侧的公路气象站的历史数据为主要研究数据,针对雾天低能见度等天气因素,分析有无雾及不同能见度条件对车辆速度均值及速度离散型的影响;研究在雾天条件下,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车辆类型、不同时间时段的车辆行驶速度的差异性;基于交通流Greenshield经典V-K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雾天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综合预测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80%.研究成果对研究公路沿线能见度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分析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公路通行能力,制定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可变速度控制等交通控制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速度特性 非线性回归 高速公路 能见度 速度离散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微观特性及建模需求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贾洪飞 杨丽丽 +1 位作者 唐明 孟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2期17-22,共6页
行人流仿真是进行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运行管理等方案评价与优化的有效手段.以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内部的行人仿真模型为目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行人交通特性研究的现状,基于对心理学决策模型与Hoogendoorn提出的三层次微观行为理论的对分... 行人流仿真是进行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运行管理等方案评价与优化的有效手段.以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内部的行人仿真模型为目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行人交通特性研究的现状,基于对心理学决策模型与Hoogendoorn提出的三层次微观行为理论的对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行人的决策过程,从而确定出行人特性研究的框架.采用与地面交通中的行人行为对比的方式,从策略层、战术层以及操作层三个层面剖析了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的行为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人仿真模型应满足的需求.研究结论对综合交通枢纽中行人流建模及仿真系统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 综合交通枢纽 行人特性 建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