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重熔等离子喷涂WC颗粒增强镍基涂层组织及高温磨损性能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东生 田宗军 +2 位作者 王松林 沈理达 黄因慧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6,113-114,共4页
为了提高等离子喷涂WC颗粒增强镍基涂层的性能,采用激光重熔工艺对涂层进行处理,研究了激光重熔对涂层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涂层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相组成和显微硬度,同时对涂... 为了提高等离子喷涂WC颗粒增强镍基涂层的性能,采用激光重熔工艺对涂层进行处理,研究了激光重熔对涂层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涂层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相组成和显微硬度,同时对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激光重熔消除了等离子喷涂层的层片状结构、孔隙等缺陷,涂层致密度提高;另外在激光高能量密度作用下,WC颗粒部分熔化,并在周围析出枝晶结构.激光重熔处理后涂层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其磨损性能也显著高于原等离子喷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等离子喷涂 镍基合金涂层 wc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送粉角度对等离子喷焊WC颗粒增强Ni基涂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连颖 杜晓东 +1 位作者 宋自力 叶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采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利用后送粉装置从不同角度在45钢表面制作WC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分别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枪倾斜30°角送粉时,WC颗粒均匀... 采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利用后送粉装置从不同角度在45钢表面制作WC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分别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焊枪倾斜30°角送粉时,WC颗粒均匀的分布于涂层基体上,WC周围有明显的棒状组织,涂层表面物相主要由WC,W2C,Fe7C3,Cr7C3和γ-(Fe,Ni)固溶体等组成,由基体到涂层表面硬度呈上升趋势;焊枪垂直送粉时,WC颗粒发生了沉底现象,WC周围有明显的鱼骨状组织和棒状组织,涂层表面物相主要由Cr23C6,Ni3Si,CrSi2,Fe3B,Fe7C3等组成,由基体到涂层表面硬度先呈上升趋势,上升到一定值后又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焊 wc颗粒增强 后送粉 深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粉方式对WC颗粒增强铁基熔覆层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金绍彤 杜晓东 +1 位作者 钟一鸣 吴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102,共7页
目的改进后送粉方式在45^#钢表面利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制备WC颗粒增强铁基耐磨熔覆层。方法利用等离子喷焊机和加装改进的后送粉装置制备熔覆层,通过金相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 目的改进后送粉方式在45^#钢表面利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制备WC颗粒增强铁基耐磨熔覆层。方法利用等离子喷焊机和加装改进的后送粉装置制备熔覆层,通过金相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成分特征。结果后送粉电压和送粉方式对WC颗粒分布的影响较大,通过调整送粉电压、改进后送粉方式可以改善WC的分布以及WC粉末的利用率。球形铸造WC与多边形结晶WC相比,前者粉末利用率显著提高,WC颗粒分布更均匀,熔覆层的平均维氏硬度达到1500HV10以上,高于后者。熔覆层出现鱼骨状莱氏体组织和大量的碳化物。结论改进的后送粉方式包含了同步送粉和后送粉的优点,使WC颗粒分布均匀,且WC未出现很大程度溶解,保留原始形态。送粉电压为10 V时,后送粉的熔覆效果较好。球形铸造WC增强熔覆层的性能较多边形结晶WC有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焊 改进后送粉方式 wc颗粒增强 wc分布 粉末利用率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弧喷焊颗粒增强铁基合金涂层组织的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连颖 杜晓东 +1 位作者 宋自力 叶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44,115,共4页
采用等离子弧喷焊技术,利用后送粉装置在45钢表面制作了WC颗粒增强铁基合金复合涂层,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分别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C颗粒主要分布在涂层顶部,在中部和底部... 采用等离子弧喷焊技术,利用后送粉装置在45钢表面制作了WC颗粒增强铁基合金复合涂层,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能谱仪(EDS)分别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C颗粒主要分布在涂层顶部,在中部和底部有少量的WC,分布比较均匀;从涂层与基体的熔合区到涂层顶部分别出现了平面晶、胞状晶、树枝晶和等轴晶;涂层表面组织中化合物主要由WC,Fe23B6,Cr23C6,Cr7C3,W2B5,FeW2B2等组成;在喷焊过程中,WC发生了溶解,涂层顶部WC的溶解量比较大;从基体到涂层表面,硬度值基本呈上升趋势,最高达2 218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弧喷焊 wc颗粒增强 溶解 后送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1钛合金的表面复合强化与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港 刘静 +2 位作者 代燕 杨峰 陈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180,共10页
目的 针对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利用机械球磨技术在TA1钛合金表面获得复合强化层,研究强化层的组织结构对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行星式机械球磨装置,以WC粉末为增强介质,在0.05 MPa氮气气氛、转速为350 r/min、时间为... 目的 针对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利用机械球磨技术在TA1钛合金表面获得复合强化层,研究强化层的组织结构对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行星式机械球磨装置,以WC粉末为增强介质,在0.05 MPa氮气气氛、转速为350 r/min、时间为8 h的条件下,对TA1钛合金进行表面机械变形+固相涂层复合强化处理,利用光学3D轮廓仪、XRD、SEM-EDS、往复式磨损机等对复合强化层的组织结构和耐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当表层机械复合强化后,TA1钛合金表面的复合强化层由WC涂层+形变细晶区组成,硬化区厚度为20~40μm,形变细晶区厚度约为30μm。涂层区硬度达到1 100HV0.25,为基材硬度的5倍。在5 N载荷下,摩擦因数为0.2~0.3,并可保持近4 000 s,在10 N载荷下,摩擦因数接近0.2并可保持1 200 s。可将磨损过程分为低摩擦因数区、过渡区和高摩擦因数区3个阶段,且每阶段的磨痕深度、磨损量与摩擦因数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表层机械复合强化可大幅提升TA1钛合金表层的硬度和耐磨性,WC颗粒增强涂层具有较强的减摩效果,其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这种一步法表面强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能耗少、涂层选材灵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钛合金 机械形变 wc颗粒增强 复合强化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铝基复合制动盘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金鹏 高杰 +5 位作者 林子怡 杨清芸 刘培 姜凯 朱浩 苗健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116,共5页
基于超音速火焰喷涂(High Velocity Oxygen Fuel,HVOF)技术,在7075高强铝合金表面制备出碳化钨(WC)颗粒来增强镍基合金的耐磨层,分别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喷涂层及界面过渡区(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ITZ)微观组织进行表征,技... 基于超音速火焰喷涂(High Velocity Oxygen Fuel,HVOF)技术,在7075高强铝合金表面制备出碳化钨(WC)颗粒来增强镍基合金的耐磨层,分别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喷涂层及界面过渡区(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ITZ)微观组织进行表征,技术制造分别使用显微硬度仪和万能试验机对喷涂层的显微硬度和抗剪强度进行测试,探求铝基复合制动盘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铝基复合制动盘的工艺参数为铝基合金表面WC颗粒含量为35%,氧油比约为3∶1,送粉量为80 g/min,喷涂距离为330 mm,入射速度为450 m/s,制动盘转速为7 r/min,氮气流量为10 L/min;铝基复合制动盘喷涂层微观组织为奥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大量WC颗粒,致密度高达94%;喷涂层显微硬度约为1500HV,剪切强度约为147.3 MPa,满足制动盘力学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 铝基复合制动盘 7075高强铝合金 wc颗粒增强镍基合金耐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