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油W_1/O/W_2型多重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乙文 刘会平 +2 位作者 陈苓 马丽 阎清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5-181,共7页
高脂食品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这引起人们对低脂食品的的不断追求,因此脂肪替代品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试验以玉米油和生物高聚物为主要原料通过两步乳化法制备W1/O/W2多重乳状液作为脂肪替代品(FS),以离心稳定性为衡量标准,用... 高脂食品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这引起人们对低脂食品的的不断追求,因此脂肪替代品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试验以玉米油和生物高聚物为主要原料通过两步乳化法制备W1/O/W2多重乳状液作为脂肪替代品(FS),以离心稳定性为衡量标准,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了初复乳乳化工艺、各相相对体积比对玉米油W1/O/W2型多重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玉米油多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复乳的乳化工艺,内水相与油相体积之比等。2.两步乳化工艺中第二步乳化工艺对复乳稳定性影响较大,其规律是随着乳化强度的提高,粒径减小,稳定性呈上升趋势,适宜的乳化条件为7200 r.min.1,13 min,而第一步乳化工艺对复乳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3.内水相与油相、初乳与外水相均是影响复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前者主要是依靠改变初乳黏度来影响复乳稳定性,后者主要是乳滴间范德华力与电排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适宜的体积比分别为1:4和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o/w2多重乳状液 黏度 体积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乳状液模板法制备纳米MnO_2微球 被引量:3
2
作者 倪良 张莉 王学宝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7-169,共3页
以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和高锰酸钾(1KMnO4)为原料,通过W/O乳状液模板技术制备了纳米MnO2微球.用SEM、TEM、XRD、FT-IR等手段对产品的形貌、物相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用本方法制得的纳米MnO2微球,大小基本均匀,球形规整,纯度较... 以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和高锰酸钾(1KMnO4)为原料,通过W/O乳状液模板技术制备了纳米MnO2微球.用SEM、TEM、XRD、FT-IR等手段对产品的形貌、物相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用本方法制得的纳米MnO2微球,大小基本均匀,球形规整,纯度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结合实验事实和产品特性,初步探讨了纳米MnO2微球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乳状液 模板法 纳米Mno2微球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热解法制备红色发光粉LiEu(SiO_2)_(1/6)W_2O_8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井艳军 王海波 +2 位作者 黄如喜 朱宪忠 沈静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5-719,共5页
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红色荧光粉LiEu(SiO_2)_(1/6)W_2O_8。研究了反应温度、前驱体溶液浓度、载气流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所制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样品颗粒呈实心类球形、结晶度好、表面光滑... 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红色荧光粉LiEu(SiO_2)_(1/6)W_2O_8。研究了反应温度、前驱体溶液浓度、载气流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所制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样品颗粒呈实心类球形、结晶度好、表面光滑、发光强度较高、粒径平均1.5μm左右且分布较窄。该类荧光粉激发主峰位于396nm,发射主峰位于615nm。LiEu(SiO_2)_(1/6)W_2O_8发光的色坐标为:x=0.667 9,y=0.3310,与NTSC的红色标准基本一致,该荧光粉色纯度非常高,适用于制造紫光芯片激发的白光LED。用喷雾热解法制备红色荧光粉LiEu(SiO_2)_(1/6)W_2O_8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解 发光粉 LiEu(Sio2)1/6 w2o8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O/W型乳状液的低温稳定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安云朋 敬加强 +2 位作者 刘雪健 王雷振 田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6-260,281,共6页
绥中36-1稠油50℃与3℃的黏度分别为1251.5与417518.1 mPa·s,在3~60℃范围内表现为牛顿流体,20℃密度为0.953 g/cm3,属重质普通稠油。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JN-01作为乳化剂,制备了不同乳化剂加量(0.3%~0.7%)及油水比(8∶2~6∶4)... 绥中36-1稠油50℃与3℃的黏度分别为1251.5与417518.1 mPa·s,在3~60℃范围内表现为牛顿流体,20℃密度为0.953 g/cm3,属重质普通稠油。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JN-01作为乳化剂,制备了不同乳化剂加量(0.3%~0.7%)及油水比(8∶2~6∶4)的稠油O/W型乳状液。采用恒温静置、流变测量和微观影像分析方法,研究了乳化剂加量及油水比对该乳状液低温(3℃)静态及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W型乳状液3℃的静态稳定性随乳化剂加量的增大而明显提高;油水比6∶4和7∶3乳状液的分水率随静置时间延长而增大;油水比8∶2的乳状液在制备完成后即发生油水两相分离,稳定性较差。在动态剪切2.0 h后,O/W型乳状液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聚集与聚并,油水比越高或乳化剂加量越低,聚集与聚并现象越显著。乳化剂加量0.5%、油水体积比6∶4时,在动态剪切2.0 h内,O/W型乳状液表现为牛顿流体,3℃下的黏度小于50 mPa·s;乳化剂加量0.7%、油水比7∶3的O/W型乳状液3℃下的黏度小于100 mPa·s,具有良好的低温静、动态稳定性,对管道低温采输及停产停输再启动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降黏 o/w乳状液 稳定性 低温 绥中36-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Fe_(2/3)W_(1/3))O_3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崔斌 屈绍波 +1 位作者 田长生 史启祯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1-374,348,共5页
本文采用半化学法 ,即硝酸铁代替传统氧化物混合法中的三氧化二铁与PbO和WO3 浆料混合 ,经 85 0℃ ,2h预烧 ,一步合成了钙钛矿单相的Pb(Fe2 3 W1 3 )O3 (PFW)预烧粉体 ;再经 870℃和 2h烧结 ,得到了纯钙钛矿相的PFW陶瓷 ,其理论密度大... 本文采用半化学法 ,即硝酸铁代替传统氧化物混合法中的三氧化二铁与PbO和WO3 浆料混合 ,经 85 0℃ ,2h预烧 ,一步合成了钙钛矿单相的Pb(Fe2 3 W1 3 )O3 (PFW)预烧粉体 ;再经 870℃和 2h烧结 ,得到了纯钙钛矿相的PFW陶瓷 ,其理论密度大于 98% ,在 1kHz时的最大介电常数εmax为 80 0 0 ,高于二次合成法和传统氧化物法制备的PFW陶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Fe2/3w1/3)o3 制备 介电性能 钨铁酸铅 钙钛矿相 弛豫铁电陶瓷 半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花色苷W1/O/W2型乳液的消化特性及其缓释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徐伟丽 张玉琪 +1 位作者 朱元昊 鲁兆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共7页
研究体外消化对包埋葡萄皮花色苷(anthocyanins,ACNs)W1/O/W2型乳液控释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W1/O/W2型乳液粒径约为(149.33±1.44)nm,并且呈双峰分布,ACNs的包封率为(82.99±2.38)%。体外口腔消化对W1/O/W2型乳液液滴结构无明... 研究体外消化对包埋葡萄皮花色苷(anthocyanins,ACNs)W1/O/W2型乳液控释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W1/O/W2型乳液粒径约为(149.33±1.44)nm,并且呈双峰分布,ACNs的包封率为(82.99±2.38)%。体外口腔消化对W1/O/W2型乳液液滴结构无明显影响。经口进入模拟胃消化后,W1/O/W2型乳液因蛋白质水解失去双层结构,释放的W1/O液滴聚集在一起而使粒径显著增加(P<0.05)。经胃进入模拟肠道消化后,W1/O液滴破碎,平均粒径(d<150 nm)显著减小(P<0.05),此时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W1/O/W2型乳液能有效地保护ACNs免受体外口腔和胃消化的影响,并可靶向地在模拟小肠内传递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w1/o/w2型乳液 控制释放 体外消化 酪蛋白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溶胶W/O型乳液的稳定性及其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洪广 闫军 +2 位作者 杜仕国 汪明球 秦浩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8-863,共6页
在W/O/W复相乳液体系中,TiO2溶胶W/O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对所制备的做胶囊形貌影响很大。以破乳率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做镜观察,探讨了内水相含量、Span-80用量、乳化速率和乳化时间等参数对W/O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 在W/O/W复相乳液体系中,TiO2溶胶W/O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对所制备的做胶囊形貌影响很大。以破乳率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做镜观察,探讨了内水相含量、Span-80用量、乳化速率和乳化时间等参数对W/O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2溶胶含量为50%(v)、Span-80体积分数为5%时,乳状液的稳定性较好,存在较优的乳化速率8000~10000r·min^-1,和乳化时间8~10min。以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外水相、戊二醛(GA)为交联剂,在稳定的W/O型乳状液基础上所制备的做胶囊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热分析表明,做胶囊中TiO2的含量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溶胶 w o乳状液 w o w复相乳液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iO_2气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庞颖聪 甘礼华 +2 位作者 郝志显 徐子颉 陈龙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63-1367,共5页
以TiOSO4和硅溶胶为原料,加入甲酰胺作为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采用W/O乳状液中的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凝胶微球,通过正硅酸乙酯母液浸泡、溶剂交换、陈化和常压干燥技术制备TiO2/SiO2气凝胶微球,采用光学显微镜、SEM、TEM和BET比表... 以TiOSO4和硅溶胶为原料,加入甲酰胺作为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采用W/O乳状液中的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凝胶微球,通过正硅酸乙酯母液浸泡、溶剂交换、陈化和常压干燥技术制备TiO2/SiO2气凝胶微球,采用光学显微镜、SEM、TEM和BET比表面及孔分布测定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典型的气凝胶微球样品是由粒径15nm左右,粒度分布相当均匀的球状纳米粒子构成的轻质纳米多孔材料,表观密度为177kg·m-3,比表面积372m2·g-1,平均孔径22.78nm,孔隙率高达92.0%,微球的宏观粒径为50μm.依据制备条件的变化,TiO2/SiO2气凝胶微球的宏观粒径可控在10~200μm之间,表观密度为150~300kg·m-3,比表面积为300~400m2·g-1,平均孔径在18.71~22.78nm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微球 TIo2/SIo2 制备 表征 w/o乳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稠油降粘剂HOT-RE室内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勇 杨寨 +1 位作者 沈燕来 许明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6-318,346,共4页
稠油乳化剂HOT RE是一种含有耐盐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在HOT RE室内性能评价中所用的油样为取自绥中 36 1油田的脱气脱水稠油 ,在 4 0℃下粘度为 5 6 .2Pa·s。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在含水量由 2 4 %增至 2 8%时稠油乳状液由油包水型... 稠油乳化剂HOT RE是一种含有耐盐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在HOT RE室内性能评价中所用的油样为取自绥中 36 1油田的脱气脱水稠油 ,在 4 0℃下粘度为 5 6 .2Pa·s。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在含水量由 2 4 %增至 2 8%时稠油乳状液由油包水型转变为水包油型。加入 0 .0 5 %~ 0 .3%NaOH可使油水体积比 70 30的O W型稠油乳状液 4 0℃时的粘度降至数百mPa·s,但水相矿化度为 3.5× 10 4 mg L时则无降粘作用。质量比 1∶1的NaOH +HOT RE在加量为 0 .0 5 %~ 0 .5 %时乳化降粘效果更好 ,但当水相矿化度为 3.5× 10 4 mg L时其有效加量范围减至 0 .4 %~ 0 .6 %。加入 0 .2 %~ 0 .4 %HOT RE的 70 30的O W型稠油乳状液 4 0℃时的粘度为 6 0 0~ 2 70mPa·s,温度 5 0~ 70℃时粘度有所下降 ,水相矿化度≤ 7.0× 10 4 mg L时 4 0℃粘度大体不变。加入HOT RE形成的O W型稠油乳状液用选择适当的破乳剂不难破乳 ,脱水率可高达~ 90 %。在储层岩心流动实验中 ,与海水相比HOT RE水溶液的注入压力较低 ,从油饱和岩心中驱出的油量较多。图 5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乳状液 高矿化度水 降粘效果 表面活性型 绥中36-1油田 稠油降粘剂 HoT-RE 室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对包覆维生素C多重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凯丽 刘冬 +3 位作者 张云 倪鑫炯 曹玉华 曹光群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05-810,共6页
以辛酸/癸酸甘油三酯(GTCC)为油相,月桂基PEG-9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油溶性乳化剂、双亲性无规共聚物为水溶性乳化剂,两步法制备了水包油包水(W1/O/W2)型多重乳液,并将维生素C包覆于内水相(W1)中,通过NaCl调节内外水相渗透... 以辛酸/癸酸甘油三酯(GTCC)为油相,月桂基PEG-9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油溶性乳化剂、双亲性无规共聚物为水溶性乳化剂,两步法制备了水包油包水(W1/O/W2)型多重乳液,并将维生素C包覆于内水相(W1)中,通过NaCl调节内外水相渗透压提高多重乳液稳定性。考察了NaCl加入量对相界面张力、乳液粒径及黏度的影响,通过显微镜微观拍照和乳液外观评价乳液稳定性。实验表明,W1相添加NaCl可显著降低W1/O界面张力,减小乳液粒径,增加乳液黏度;外水相(W2)添加NaCl超过0.2%时,O/W2界面张力显著增大;与NaCl相比,维生素C对降低W1/O界面张力的能力较小。控制W1/O/W2乳液中内外水相NaCl含量均为0.2%,考察W1中维生素C添加量对多重乳液微观及外观影响。当维生素C包覆量为0.75%时,多重乳液粒径均匀且外观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o/w2乳液 界面张力 粒径 黏度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缓交联体系深部调剖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1
作者 戴彩丽 赵娟 +4 位作者 姜汉桥 汪庐山 靳彦欣 吕心瑞 赵福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2,159,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和物理模拟试验,评价各种因素对水包油包水(W1/O/W2)的多重乳液交联剂冻胶体系成冻性能和封堵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包覆的Cr(AC)3交联剂相比,多重乳液交联剂对聚合物有延缓交联的作用,更有利于进行深部调剖;随着聚合... 通过室内试验和物理模拟试验,评价各种因素对水包油包水(W1/O/W2)的多重乳液交联剂冻胶体系成冻性能和封堵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包覆的Cr(AC)3交联剂相比,多重乳液交联剂对聚合物有延缓交联的作用,更有利于进行深部调剖;随着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增加,成冻时间缩短,冻胶强度增大;随着矿化度的增大,成冻时间先缩短后增加,冻胶强度先增强后变弱;交联剂冻胶的封堵能力随着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均近似线性增大,但交联剂的影响更明显;封堵能力与地层渗透率有关,随着渗透率增大突破压力梯度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乳液交联剂 w1/o/w2 成冻性能 封堵能力 延缓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微乳液法制备负载染料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宝利 王明亮 +2 位作者 钱鹰 王芳 周盛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6-419,共4页
采用正相微乳液法制备了负载油溶性染料2,5-二[4-(2-N,N-二苯胺苯乙烯基)苯基]-1,34,-噁二唑(PASPO)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示,荧光纳米粒子呈单分散球形,平均粒径约为30 nm.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 采用正相微乳液法制备了负载油溶性染料2,5-二[4-(2-N,N-二苯胺苯乙烯基)苯基]-1,34,-噁二唑(PASPO)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示,荧光纳米粒子呈单分散球形,平均粒径约为30 nm.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染料PASPO和荧光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发现其光谱基本一致,从氯仿到N,N-二甲基甲酰胺(DMF),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两者的紫外光谱分别蓝移了3和5 nm,荧光光谱分别红移了54和50 nm,表明染料PASPO负载于荧光纳米粒子之后光学性能并没有受到显著的影响.荧光纳米粒子在水中分散后仍然具有较强的荧光,因而可以直接用于含水生物样品的检测,对于发展用于生物标记和生物检测的高灵敏度荧光纳米探针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相微乳液法 PASPo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