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微乳液体系稳定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潘庆谊 陆晴 +2 位作者 程知萱 张剑平 董晓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The stabilizing conditions of W/O microemulsion of Tx 6~C 4H 9OH/c C 6H 12 /H 2O system were studied by visual observati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ance.The result shows that when the weight ratio of Tx 6 and C 4H 9OH i... The stabilizing conditions of W/O microemulsion of Tx 6~C 4H 9OH/c C 6H 12 /H 2O system were studied by visual observati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ance.The result shows that when the weight ratio of Tx 6 and C 4H 9OH is 4∶1,the W/O microemulsion sytem has stabilizing and extensive regions,and the system is insensitive to the values of pH at room temperature.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HLB,the suitable value of HLB for Tx 6 and C 4H 9OH to compose microemulsion is greater than 9,less than or equal to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区域 稳定性 w/o微乳 丁醇 溶水量 Tx-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镝铁氧体磁流体的W/O微乳液法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丁林 沈骎 +3 位作者 胡先罗 张洁 赵泓 朱传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76,共6页
该文首次报道了用W /O微乳液法制备不同镝 (Dy3 +)含量的水基镝铁氧体磁流体 ,得到制备镝铁氧体磁流体的合适条件 ,所得磁流体的磁性强且稳定性好。根据Langevin函数 ,证实了制备的磁流体在 1 67K以上具有超顺磁性 ,其闭锁温度在 1 0 7... 该文首次报道了用W /O微乳液法制备不同镝 (Dy3 +)含量的水基镝铁氧体磁流体 ,得到制备镝铁氧体磁流体的合适条件 ,所得磁流体的磁性强且稳定性好。根据Langevin函数 ,证实了制备的磁流体在 1 67K以上具有超顺磁性 ,其闭锁温度在 1 0 7~ 1 67K之间。IR谱表明磁粒子是被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表面活性剂 )所包裹的稀土镝铁氧体 ;从XRD谱证实其为含有稀土镝的四氧化三铁晶体 ;TEM照片显示其形貌为被表面活性剂包裹的立方体 ,粒子的平均粒径为 1 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镝铁氧体流体 w/o微乳液法 超磁性 水基磁流体 制备 闭锁温度 胶体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微乳液法制备表面修饰纳米氟化镧润滑油添加剂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晓龙 张志刚 +1 位作者 余国贤 金亚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7-40,共4页
采用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2/S-80复合表面活性剂(w(Span80):w(Tween20)=2:3(质量比))/异丁醇/500SN基础油/氟化铵水溶液W/O微乳液体系构建微反应器,通过原位表面修饰制备了含纳米LaR粒子的液体润滑油添加剂,同时,采... 采用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2/S-80复合表面活性剂(w(Span80):w(Tween20)=2:3(质量比))/异丁醇/500SN基础油/氟化铵水溶液W/O微乳液体系构建微反应器,通过原位表面修饰制备了含纳米LaR粒子的液体润滑油添加剂,同时,采用洗涤法制备了干粉纳米LaF3.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纳米LaF3粒子的结构和形貌。分别将液体添加剂和干粉加入基础油中,采用离心沉降法考察了不同后续分离方法得到的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用四球机考察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磨斑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微反应器制备的颗粒状纳米LaF3平均粒径在10—15nm之间;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对其摩擦学性能影响很大,液体添加剂巾的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大大高于下粉粒子;液体添加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不仅有利于纳米粒子在基础油中的稳定分散而且有减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 氟化镧 纳米粒子 分散稳定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O微乳液制备具有规则介孔结构的单分散球形纳米SiO_2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伟 张敬畅 +1 位作者 王延吉 赵新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共7页
用氨水、环己烷、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和正构醇制备了稳定的W/O微乳液.在该微乳液中,使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得到了纳米级SiO2.SiO2粒径为60~90 nm,并且为单分散的球形颗粒;其粒径随微乳液中H2O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的增加而... 用氨水、环己烷、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和正构醇制备了稳定的W/O微乳液.在该微乳液中,使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得到了纳米级SiO2.SiO2粒径为60~90 nm,并且为单分散的球形颗粒;其粒径随微乳液中H2O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考察了影响SiO2孔径分布的因素,当W/O微乳液中H2O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5以及采用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可以制得孔分布较窄且主要位于介孔范围的纳米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 纳米SIo2 单分散 介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纳米BaSO_4的W/O微乳液体系组成及稳定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敏 王玉军 朱慎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50-1454,共5页
以TritonX 10 0 正己醇 环己烷 水制成W O微乳反胶团体系 ,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和观察液晶相的出现确定相点绘制了各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研究了温度、盐浓度和油相组分对W 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发现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 以TritonX 10 0 正己醇 环己烷 水制成W O微乳反胶团体系 ,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和观察液晶相的出现确定相点绘制了各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研究了温度、盐浓度和油相组分对W 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发现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W O微乳液稳定区域减小 ,可通过升高温度对微乳液进行破乳 ;与以纯环己烷为油相的体系相比 ,油相中含有少量正己烷的体系具有更优异的性质 .所得结果为利用该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 反胶团 拟三元相图 纳米硫酸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微乳液法制备铂纳米粒子 被引量:10
6
作者 章莉娟 古国榜 邵庆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3,共5页
采用TritonX_10 0 /正戊醇 (质量比 1:1) /环己烷 /水W /O微乳液体系 ,成功制备了粒径为 10nm左右的Pt纳米粒子 .文中详细研究了影响Pt纳米粒子大小的各种因素 ,如表面活性剂种类、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x0 、表面活性剂浓度、氯铂酸... 采用TritonX_10 0 /正戊醇 (质量比 1:1) /环己烷 /水W /O微乳液体系 ,成功制备了粒径为 10nm左右的Pt纳米粒子 .文中详细研究了影响Pt纳米粒子大小的各种因素 ,如表面活性剂种类、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x0 、表面活性剂浓度、氯铂酸浓度、还原剂浓度以及 pH值等 .实验结果显示 ,Pt纳米粒子粒度随x0 、氯铂酸浓度增大而增大 ,而表面活性剂浓度 (大于临界胶团浓度cmc时 )、还原剂浓度 (过量很多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微乳体系酸催化水解硅酸乙酯合成单分散酸性超微二氧化硅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小泉 古国榜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0,共5页
研究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的Span80 Tween60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酸性水溶液微乳化增溶力的影响 ,最佳HLB值在 1 3左右 ,该体系用作超微或纳米粒子的微乳法合成体系。在水 (HNO3) /Span80 Tween60 /环己烷体系中水解硅酸乙酯(TEOS... 研究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的Span80 Tween60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酸性水溶液微乳化增溶力的影响 ,最佳HLB值在 1 3左右 ,该体系用作超微或纳米粒子的微乳法合成体系。在水 (HNO3) /Span80 Tween60 /环己烷体系中水解硅酸乙酯(TEOS)合成了 1 1 0~ 550nm的单分散酸性超微二氧化硅粒子 ,研究了R(n水/n表)和H(n水/nTEOS)对粒径的影响 ,随着R的增大 ,粒径越小 ,达到最小值再增大 ;H越高 ,粒径越大。提出了W/O微乳体系酸催化水解TEOS合成二氧化硅粒子的过程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体系 单分散酸性二氧化硅 TEoS 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微乳液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浩 王少洪 +5 位作者 侯朝霞 胡小丹 陆浩然 薛召露 牛厂磊 王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5-78,共4页
W/O微乳液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具有颗粒细小、团聚度低、分散性好、表面活性高等优点。综述了W/O微乳液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原理;重点论述了影响粉体粒径和形貌的水油比、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类型、前驱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 W/O微乳液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具有颗粒细小、团聚度低、分散性好、表面活性高等优点。综述了W/O微乳液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原理;重点论述了影响粉体粒径和形貌的水油比、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类型、前驱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并初步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w/o微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W/O微乳液的特性及其萃取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龚福忠 刘力恒 马培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概述了反胶束、W/O微乳液的定义和特性;介绍了反胶束、W/O微乳液萃取金属离子的三种机理.
关键词 反胶束 w/o微乳 萃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微乳液中纳米Pd微粒的化学破乳沉积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永华 叶红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7-491,共5页
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arlipalO13/50、水、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体系合成纳米Pd微粒,考察了化学破乳剂作用下纳米Pd微粒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化学破乳剂使纳米Pd微粒沉积的速率顺序为1,4-二噁烷>四氢呋喃>... 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arlipalO13/50、水、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体系合成纳米Pd微粒,考察了化学破乳剂作用下纳米Pd微粒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化学破乳剂使纳米Pd微粒沉积的速率顺序为1,4-二噁烷>四氢呋喃>甲醇>乙醇>正丁醇.研究了化学破乳剂对微乳液界面张力与两亲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结构的破坏是界面张力增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两亲性降低而向Lifschitz线逐渐靠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 纳米 沉积 化学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O微乳液制备超细包覆型金属催化剂Pd/SiO2及其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
11
作者 薛伟 王延吉 赵新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992-994,共3页
以W/O微乳液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SiO2包覆金属Pd超细催化剂,利用XRD、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形SiO2的粒径在100nm左右,Pd粒径介于10~34nm之间.考察了水合肼加入量、氨水用量以及Pd负载量对Pd粒径的影响.将该催化剂用于苯酚氧... 以W/O微乳液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SiO2包覆金属Pd超细催化剂,利用XRD、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形SiO2的粒径在100nm左右,Pd粒径介于10~34nm之间.考察了水合肼加入量、氨水用量以及Pd负载量对Pd粒径的影响.将该催化剂用于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在80℃、3.9 MPa条件下反应4 h,0.6%Pd/SiO2上碳酸二苯酯的产率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包覆型催化剂 w/o微乳 碳酸二苯酯 氧化羰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微乳法制备超细片状WO_3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涛 丘泰 +2 位作者 沈春英 李志顺 陈小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4,94,共4页
在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超细片状WO3。XRD谱图表明,超细薄片为三斜相和单斜相混合的WO3晶体。SEM结果表明,制备的WO3为大小均匀的超细片状粒子。BET测试表明,超细片状WO3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考察了两个关键... 在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超细片状WO3。XRD谱图表明,超细薄片为三斜相和单斜相混合的WO3晶体。SEM结果表明,制备的WO3为大小均匀的超细片状粒子。BET测试表明,超细片状WO3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考察了两个关键参数ω0和反应物浓度对产物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并对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微乳液体系制备超细片状WO3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 水核直径 超细片状w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微乳法制备淀粉基纳米粒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洪斌 姚日生 +2 位作者 何葆芳 尤亚华 邓胜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m。TEM和DLS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粒呈圆球形,且微粒的流体力学半径随淀粉水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分布变宽,淀粉水浆液的浓度低有利于淀粉基纳米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纳米粒 w/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法制备W/O型Fe_3O_4磁流体及其清除水面浮油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柴波 张文军 李德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2,共4页
应用复合乳化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稳定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利用拟三元相图和体系电导随组成的变化,探明了一定条件下形成W/O型微乳液的最佳体系,进而利用W/O型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合成Fe3O4磁流体.应用TEM对制备的磁流体进行... 应用复合乳化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稳定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利用拟三元相图和体系电导随组成的变化,探明了一定条件下形成W/O型微乳液的最佳体系,进而利用W/O型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合成Fe3O4磁流体.应用TEM对制备的磁流体进行了表征.初步模拟了用磁流体清除水面浮油的实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 Fe3o4 模拟研究 制备 浮油 水面 清除 w/o 助表面活性剂 复合化剂 拟三元相图 反应器 油包水 TEM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微乳法制备超细球形碳酸钙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颖 金江 +2 位作者 吴颖菁 张超 李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6-179,共4页
本文采用TritonX100/环已烷/正辛醇W/O型微乳液体系,制备出了粒径分布均匀、尺寸在70~100nm范围内的球形CaCO3颗粒。对不同水表比(体系中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ω、反应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所得产物... 本文采用TritonX100/环已烷/正辛醇W/O型微乳液体系,制备出了粒径分布均匀、尺寸在70~100nm范围内的球形CaCO3颗粒。对不同水表比(体系中水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ω、反应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所得产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w/o 超细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B/C_4H_9OH/C_7H_(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导电活化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莫春生 童永芬 甘贵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14,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时CTAB/C4H9OH/C7H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体系的导电活化能。研究了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微乳液出现渗滤现象有关。讨论了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起始...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时CTAB/C4H9OH/C7H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体系的导电活化能。研究了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微乳液出现渗滤现象有关。讨论了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起始含油量R对峰值活化能Ea,max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 导电活化能 表面活性剂 活化能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W/O型微乳液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建磊 王正武 +3 位作者 俞惠新 顾明艳 丰隽莉 郭宝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67-872,共6页
制备了包封胰岛素(INS)的Tween80-Span80/乙醇/丁酸乙酯/水体系的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选择了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包封INS。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区域... 制备了包封胰岛素(INS)的Tween80-Span80/乙醇/丁酸乙酯/水体系的W/O型微乳液。以最大增溶水量为指标,选择了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包封INS。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区域。动态光散射测定了微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度。125^Ⅰ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INS微乳液体外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微乳体系在水/乙醇(质量比为1.8:1)的质量分数小于41%时形成W/O型微乳液,温度、盐度升高和pH降低使微乳区稍有减小。微乳液粒径和多分散度分别为35-45nm和0.29-0.37。pH的降低对微乳液粒径影响不大,而药物的加入使微乳液粒径略有减小。载药微乳液粒径在制备3d后突降,以后的27d内保持在37nm左右。该载药微乳液在7.5h后进入缓释阶段,40h时INS的释放率为6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w/o 拟三元相图 124^Ⅰ同位素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包水(W/O)型微乳液中m-6菌木质素降解酶的研究
18
作者 李娜 冯贵颖 +4 位作者 刘晓风 袁月祥 闫志英 贺蓉娜 廖银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9-184,共6页
【目的】研究W/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m-6菌株固态发酵后产生的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漆酶(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酶促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通过分别对Lip(以2,2′... 【目的】研究W/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m-6菌株固态发酵后产生的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漆酶(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酶促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通过分别对Lip(以2,2′-连氮-二(3-乙苯基并噻唑-磺酸)为底物)、Mnp(以MnSO4为底物)和Lac(以藜芦醇为底物)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的酶活测定,研究不同温度、pH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探讨最佳反应条件,并比较两种反应体系下的酶活。【结果】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中,Lip、Mnp和Lac 3种酶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7℃、pH分别为4.5,4.5和3.5;在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3种酶酶促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7℃,pH分别为5.0,5.0和4.0;在两种反应体系中的最佳反应底物浓度相同,即藜芦醇、MnSO4、2,2′-连氮-二(3-乙苯基并噻唑-磺酸)浓度分别为0.053,0.116,0.492 mmol/L。在W/O型CTAB微乳液中,Lip和Mnp酶活比其在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分别提高了81.45%和36.75%,但Lac酶活却减少了2.914倍。【结论】得到了Lac、Lip和Mnp酶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W/O型CTAB微乳液体系和HAc-NaAc缓冲液体系中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降解酶 m-6菌株 w/o 酶活性 漆酶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锰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微乳液稳定性实验及PAM水溶液微胶囊制备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朝阳 余红伟 +2 位作者 翟纬坤 王轩 陆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21-3025,共5页
基于电导率的测定得到最大增容水量,探究表面活性剂种类、复配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用量、温度等因素对油包水(W/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pan 80和Tween 80复配的表面活性剂,在HLB值等于5.5的条件下,W/O型微乳液的稳... 基于电导率的测定得到最大增容水量,探究表面活性剂种类、复配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用量、温度等因素对油包水(W/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pan 80和Tween 80复配的表面活性剂,在HLB值等于5.5的条件下,W/O型微乳液的稳定性最佳。以此为基础,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共聚物为壁材,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微胶囊,并对其形貌及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 Span 80 Tween 80 原位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O_4纳米棒(线)的微乳法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9
20
作者 周海成 徐建 +1 位作者 徐晟 李亚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15-818,共4页
CaSO4 Nanorods/wires were synthesized in quaternary W/O microemulsion soluti on containing triton X-100, cyclohexane and n-pentanol. Transmission electro n microscopy (TEM) was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the shape and s... CaSO4 Nanorods/wires were synthesized in quaternary W/O microemulsion soluti on containing triton X-100, cyclohexane and n-pentanol. Transmission electro n microscopy (TEM) was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the shape and size of products a s-prepared, as well as electron diffraction (ED) pattern was obtained for desi gnated nanorods (wires). It is revealed that ù0 (molar ratio of water to surfa ctant),reactants concentration and aging tim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 ation of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size of synthesized CaSO4 nanocrys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表征 w/o微乳 纳米棒 纳米线 硫化钙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