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微乳液体系稳定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潘庆谊 陆晴 +2 位作者 程知萱 张剑平 董晓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The stabilizing conditions of W/O microemulsion of Tx 6~C 4H 9OH/c C 6H 12 /H 2O system were studied by visual observati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ance.The result shows that when the weight ratio of Tx 6 and C 4H 9OH i... The stabilizing conditions of W/O microemulsion of Tx 6~C 4H 9OH/c C 6H 12 /H 2O system were studied by visual observati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ance.The result shows that when the weight ratio of Tx 6 and C 4H 9OH is 4∶1,the W/O microemulsion sytem has stabilizing and extensive regions,and the system is insensitive to the values of pH at room temperature.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HLB,the suitable value of HLB for Tx 6 and C 4H 9OH to compose microemulsion is greater than 9,less than or equal to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区域 稳定性 w/o微乳液 丁醇 溶水量 Tx-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W多重乳液中水传递的控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红晶 贺高红 +2 位作者 林畅 赵薇 肖公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5-939,共5页
建立了简化的W/O/W(水/油/水)多重乳液乳珠模型——统计平均半径模型,预测出当W/O/W多重乳液内水相水滴之间以及内外水相之间均达到水传递平衡时的内外水相中盐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水传递的控制,以维持W/O/W多重乳液的稳定.按理论预测制... 建立了简化的W/O/W(水/油/水)多重乳液乳珠模型——统计平均半径模型,预测出当W/O/W多重乳液内水相水滴之间以及内外水相之间均达到水传递平衡时的内外水相中盐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水传递的控制,以维持W/O/W多重乳液的稳定.按理论预测制备出了不同稳定态的W/O/W多重乳液,利用差分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了多重乳液中水的传递过程,确定体系在实验状态下的稳定程度,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多重乳液 水传递 化学势 稳定性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W/O/W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光水 邵国泉 +2 位作者 雍国平 方智勇 林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研究了W/O/W多重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W/O/W多重乳状液制备的较佳工艺操作条件为乳化温度40℃,pH值2.5,W/O/W搅拌时间25min,第一相体积比0.48,第二相体积比0.66。
关键词 w/o/w多重乳状液 稳定性 工艺参数 分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乳化酸体系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红军 郭建春 +2 位作者 赵金洲 李春福 郭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从多个角度对柴油-盐酸形成的W/O型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的亲油基中引入双键、长度变短、支链结构增多时,乳化酸体系的稳定性会下降;随着酸内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化酸粘度随之增加,乳化酸的稳定性增强;在高... 从多个角度对柴油-盐酸形成的W/O型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的亲油基中引入双键、长度变短、支链结构增多时,乳化酸体系的稳定性会下降;随着酸内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化酸粘度随之增加,乳化酸的稳定性增强;在高温条件下,密度调节剂会降低乳化酸的稳定性,与玻尔兹曼理论相悖;乳化酸的稳定性还取决于整个体系分散特性,使用脂肪醇增效剂、增加搅拌速度能减小乳液液滴的平均尺寸,增加乳化酸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稳定性 乳化酸 相体积分数 密度调节剂 乳液体系 w/o 支链结构 高温条件 分散特性 平均尺寸 搅拌速度 亲油基 乳化剂 增效剂 脂肪醇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微乳法制备淀粉基纳米粒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洪斌 姚日生 +2 位作者 何葆芳 尤亚华 邓胜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34-1037,共4页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 在正己烷、Span60和NaOH水溶液的W/O型淀粉微乳液中,进行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交联反应制备淀粉微球,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水浆液制备出微球的流体力学半径Rh为708~113nm,其中粒径不超过100nm的纳米粒在整个微粒体系中占69%,平均粒径为922nm。TEM和DLS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粒呈圆球形,且微粒的流体力学半径随淀粉水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分布变宽,淀粉水浆液的浓度低有利于淀粉基纳米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纳米粒 w/o型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乳化液在矩形流道中的静电聚结破乳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丁艺 陈家庆 +1 位作者 尚超 张宝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1-16,共6页
分析了带绝缘层矩形流道电场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散相水颗粒在均匀交流电场下的聚结机理,设计了矩形流道连续流动静电聚结实验装置。以矩形波高压/高频脉冲交流电源为基础,研究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宽比、流动速度等参数对不同W/O型... 分析了带绝缘层矩形流道电场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散相水颗粒在均匀交流电场下的聚结机理,设计了矩形流道连续流动静电聚结实验装置。以矩形波高压/高频脉冲交流电源为基础,研究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宽比、流动速度等参数对不同W/O型乳化液中分散相水颗粒静电聚结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率为5%、电场强度为1.69kV/cm、流动速度为0.17m/s、脉宽比为40%、脉冲频率为1000Hz,水颗粒粒径能增长24倍,聚结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型乳化液 静电破乳 高压高频交流电源 电场参数 流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O微乳液制备具有规则介孔结构的单分散球形纳米SiO_2 被引量:10
7
作者 薛伟 张敬畅 +1 位作者 王延吉 赵新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共7页
用氨水、环己烷、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和正构醇制备了稳定的W/O微乳液.在该微乳液中,使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得到了纳米级SiO2.SiO2粒径为60~90 nm,并且为单分散的球形颗粒;其粒径随微乳液中H2O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的增加而... 用氨水、环己烷、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和正构醇制备了稳定的W/O微乳液.在该微乳液中,使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得到了纳米级SiO2.SiO2粒径为60~90 nm,并且为单分散的球形颗粒;其粒径随微乳液中H2O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考察了影响SiO2孔径分布的因素,当W/O微乳液中H2O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5以及采用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可以制得孔分布较窄且主要位于介孔范围的纳米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液 纳米SIo2 单分散 介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对W/O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常玉霞 袁存光 方洪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8,共3页
根据孤岛聚合物驱现场采出液特征,室内模拟配制了W/O乳状液,研究了聚合物对乳状液表观黏度、液滴直径及油水界面黏弹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出液中的残留聚合物可显著提高乳状液的表观黏度,当聚合物浓度为400 mg/L时,乳状液黏度达... 根据孤岛聚合物驱现场采出液特征,室内模拟配制了W/O乳状液,研究了聚合物对乳状液表观黏度、液滴直径及油水界面黏弹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出液中的残留聚合物可显著提高乳状液的表观黏度,当聚合物浓度为400 mg/L时,乳状液黏度达到极大值;大于400 mg/L时,乳状液的黏度不再增大。聚合物浓度增大使W/O乳状液的水珠粒径减小、分布集中;聚合物浓度大于300 mg/L时,水珠粒径基本不变。聚合物可改变油水界面膜的流变性,增强油/水界面的黏弹性模量和复数黏度,增大界面膜的强度,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以上效应导致含聚合物的采出液乳化更加稳定,破乳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w/o乳状液 稳定性 表观黏度 液滴直径 界面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微乳状液迁移和富集痕量金属离子Cd^(2+)、Cr^(3+)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韩立新 李克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236-1238,共3页
利用各种分离技术分离和富集金属离子,无论是在环境保护还是在湿法冶金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油包水型微乳状液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上[1~6].Ovejero-Escudero等... 利用各种分离技术分离和富集金属离子,无论是在环境保护还是在湿法冶金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油包水型微乳状液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上[1~6].Ovejero-Escudero等[7]对利用微乳分离金属离子Ni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 迁移率 富集 微乳液 镉离子 铬离子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微乳液法制备铂纳米粒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章莉娟 古国榜 邵庆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3,共5页
采用TritonX_10 0 /正戊醇 (质量比 1:1) /环己烷 /水W /O微乳液体系 ,成功制备了粒径为 10nm左右的Pt纳米粒子 .文中详细研究了影响Pt纳米粒子大小的各种因素 ,如表面活性剂种类、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x0 、表面活性剂浓度、氯铂酸... 采用TritonX_10 0 /正戊醇 (质量比 1:1) /环己烷 /水W /O微乳液体系 ,成功制备了粒径为 10nm左右的Pt纳米粒子 .文中详细研究了影响Pt纳米粒子大小的各种因素 ,如表面活性剂种类、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x0 、表面活性剂浓度、氯铂酸浓度、还原剂浓度以及 pH值等 .实验结果显示 ,Pt纳米粒子粒度随x0 、氯铂酸浓度增大而增大 ,而表面活性剂浓度 (大于临界胶团浓度cmc时 )、还原剂浓度 (过量很多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微乳液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盐酸环丙沙星聚L-乳酸纤维膜及表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浩 温梦 +2 位作者 康卫民 郭珩 程博闻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6-433,437,共9页
目的制备一种能够缓释盐酸环丙沙星的局部用纤维膜。方法以药物水溶液为水相,聚L-乳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Poloxamer188为乳化剂,探头超声制备W/O乳液后静电纺丝将体系拉制成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采用广角-X射线衍... 目的制备一种能够缓释盐酸环丙沙星的局部用纤维膜。方法以药物水溶液为水相,聚L-乳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Poloxamer188为乳化剂,探头超声制备W/O乳液后静电纺丝将体系拉制成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扫描法观察纤维表面有无药物结晶析出,采用差示热分析评价药物在高分子纤维中的结合状态。采用碘-碘化钾络合显色法测定Poloxamer188的释放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蛋白酶K存在下纤维中环丙沙星的释放量。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备得到直径较为均一的纤维膜,乳液静电纺丝所得纤维直径大于均相溶液纺丝,乳液纺丝所得纤维表面有微小孔状结构。广角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纤维表面无药物结晶析出,差示热分析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纤维亦为非结晶状态存在。随着Poloxamer188添加量的增多,其本身从纤维中的释放量逐渐增大,纤维中药物释放速率加快,蛋白酶K亦能够加快药物的释放。结论 W/O乳液静电纺丝法能够制备得到对水溶性药物有缓释作用的纤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纤维 盐酸环丙沙星 w/o乳液 聚乳酸 泊洛沙姆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W型复乳的制备优化及包埋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丽 孙楚楚 +1 位作者 党庆玲 高瑞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2-280,共9页
研究制备方法和乳化剂对W/O/W型复乳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并研究体系包埋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side,C-3-G)的效果。得到优化条件:初乳搅拌速率15 500 r/min、复乳搅拌速率7 000 r/min、油相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酯... 研究制备方法和乳化剂对W/O/W型复乳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并研究体系包埋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side,C-3-G)的效果。得到优化条件:初乳搅拌速率15 500 r/min、复乳搅拌速率7 000 r/min、油相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酯添加量16%、亲水性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10、亲水性乳化剂添加量10%,优化后离心保留率达到80.25%。利用优化得到的复乳体系包裹C-3-G,发现复乳对C-3-G有良好的包裹能力,复乳对C-3-G的载药量为1 500 mg/L,包封率为98.08%,且C-3-G的包埋提高内水相渗透压和复乳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复乳 工艺优化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 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相体积比对W/O/W复合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魏慧贤 钟芳 麻建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8,47,共5页
目的:研究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时,第一相体积比(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第二相体积比(初乳与外水相的体积比)对W/O/W型复合乳状液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固定制备工艺条件,改变第一相体... 目的:研究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时,第一相体积比(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第二相体积比(初乳与外水相的体积比)对W/O/W型复合乳状液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固定制备工艺条件,改变第一相体积比和第二相体积比的数值制备初乳和复乳,用离心分层稳定性评价复乳的稳定性,初乳的离心稳定性、黏度和复乳的粒度分布被测定;结果:随着第一相体积分数增大,初乳黏度增大,初乳和复乳的离心稳定性都提高,但是内水相的体积分数达到65%时,初乳表现出凝胶的外观,所制备的复乳的稳定性反而降低,当内水相的体积分数增加到70%的时候,初乳转相形成O/W型乳状液,不能进一步制备复乳;随着第二相体积分数的增大,复乳黏度线性增大,复乳滴的体积平均粒径减小,复乳的离心稳定性提高。初乳中内水相与油相的适宜的体积比及复乳中初乳和外水相的适宜体积比皆为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复乳 第一相体积比 第二相体积比 黏度 粒径 离心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W乳液的渗透溶胀与夹带溶胀 被引量:8
14
作者 严年喜 施亚钧 苏元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733-738,共6页
研究了W/O/W乳液的溶胀,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溶胀随内外相溶液间的渗透压差、表面活性剂及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随膜粘度的增加而降低,渗透压差较高时,水渗透的影响大于夹带的影响;膜相中含氧化合物对溶胀的影响大于含氮化合物,采用Spa... 研究了W/O/W乳液的溶胀,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溶胀随内外相溶液间的渗透压差、表面活性剂及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随膜粘度的增加而降低,渗透压差较高时,水渗透的影响大于夹带的影响;膜相中含氧化合物对溶胀的影响大于含氮化合物,采用Span 80作乳化剂时,比采用E 644渗透溶胀约高6倍,夹带溶胀也较高;重复聚结再分散使夹带溶胀急剧增加,因而多级混合澄清槽对液膜操作似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 w/o/w乳液 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对W/O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任芳 李克华 楚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6-369,共4页
本文研究了若干种无机盐对W/O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于内相(水相)的无机离子能显著降低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盐浓度越高,稳定性降低程度越大;各种盐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感温性不尽相同。
关键词 w/o 原油 乳浊液 稳定性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B/C_4H_9OH/C_7H_(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导电活化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莫春生 童永芬 甘贵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14,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时CTAB/C4H9OH/C7H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体系的导电活化能。研究了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微乳液出现渗滤现象有关。讨论了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起始...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时CTAB/C4H9OH/C7H16/H2O体系中w/o型微乳液的电导率计算了体系的导电活化能。研究了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发现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变化与微乳液出现渗滤现象有关。讨论了表面活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起始含油量R对峰值活化能Ea,max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型微乳液 导电活化能 表面活性剂 活化能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脂性乳化剂的性质和用量对W/O/W型复合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慧贤 钟芳 麻建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21,共6页
研究了亲脂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用量对W/O/W型复合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两种类型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新型的聚合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ArlacelP135)和传统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的混合物(质... 研究了亲脂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用量对W/O/W型复合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两种类型的亲脂性表面活性剂:新型的聚合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ArlacelP135)和传统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的混合物(质量比9∶1,HLB=5.4)制备复乳。采用离心保留率、光学显微镜和黏度等方法评价初乳和复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Span80和Tween80的混合物相比,大分子聚合表面活性剂ArlacelP135可以显著地提高复合乳状液的稳定性,在优化的条件下复乳的稳定性可以达到2000r/min离心15min不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复乳 小分子亲脂性表面活性剂 大分子亲脂性表面活性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步乳化工艺参数对W/O/W型复乳稳定性和胰岛素包埋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慧贤 钟芳 麻建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8,共6页
研究了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乳时,第二步乳化的乳化工艺参数对复乳的稳定性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规律。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乳,用离心后的乳层保留率评价复乳的稳定性,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胰岛素在复乳中的包... 研究了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乳时,第二步乳化的乳化工艺参数对复乳的稳定性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规律。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乳,用离心后的乳层保留率评价复乳的稳定性,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胰岛素在复乳中的包埋率,用激光光散射法测定复乳的粒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第二步乳化过程中乳化强度的提高,复乳滴的粒径减小,复乳的离心稳定性提高而胰岛素包埋率降低。胰岛素包埋率与复乳的粒度分布的关系分为两个区域:当乳化强度较小时,复乳滴的粒径较大,比表面积较小,胰岛素包埋率与体积平均粒径成正比;当乳化强度增大时,复乳滴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胰岛素包埋率与比表面积成反比。在本研究中使胰岛素包埋率最高的第二步乳化过程工艺参数为:VirTishear高速分散均质机分散速度2 000 r/min,分散时间3 min,此工艺下胰岛素的包埋率达到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复乳 两步乳化法 乳化工艺参数 离心稳定性 胰岛素包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型乳胶粒子表面电性的近代测试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剑宇 田凯 张晓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取近代表面电学测试技术对乳胶粒子表面电性进行微观测量 ,取得了一系列反映胶粒表面双电层结构的特征参量 ,证明表面扩散双电层的存在。为完善W
关键词 w/o型乳胶粒子 表面电性 显微电泳 测试技术 稳定性 胶体 表面扩散双电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W多重乳状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光水 雍国平 +2 位作者 许萍 方智勇 杨承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6,共2页
研究了W O W多重乳状液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通过正交试验选出较佳的工艺参数 ,获得了较稳定的W O
关键词 w/o/w多重乳状液 稳定性 制备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