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Cu/S簇基超分子大环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1
作者 黄志文 刘琦 郎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以前驱簇[Et_(4)N][Tp*WS_(3)(CuCl)_(3)]与三氟甲烷磺酸银(AgOTf)及3个有机桥联配体2,5‑二(吡啶‑4‑基)噻吩(L1)、5,5'‑双(4‑吡啶基)‑2,2'‑双噻吩(L_(2))和2,7‑双(4‑吡啶基)芘(L_(3))分别反应,得到了3个阳离子型W/Cu/S簇基超分... 以前驱簇[Et_(4)N][Tp*WS_(3)(CuCl)_(3)]与三氟甲烷磺酸银(AgOTf)及3个有机桥联配体2,5‑二(吡啶‑4‑基)噻吩(L1)、5,5'‑双(4‑吡啶基)‑2,2'‑双噻吩(L_(2))和2,7‑双(4‑吡啶基)芘(L_(3))分别反应,得到了3个阳离子型W/Cu/S簇基超分子大环化合物[(Tp*WS_(3)Cu_(3))_(2)(μ‑Cl)_(2)(μ_(4)‑Cl)(L_(1))]_(2)(OTf)_(2)(1)、[(Tp*WS_(3)Cu_(3))_(2)(μ‑Cl)_(2)(μ_(4)‑Cl)(L_(2))]_(2)(OTf)_(2)·2CHCl_(3)(2·2CHCl_(3))和[(Tp*WS_(3)Cu_(3))_(2)(μ‑Cl)_(2)(μ_(4)‑Cl)(L_(3))]_(2)(OTf)_(2)·2DMF(3·2DMF),其中Tp*=hydridotris(3,5‑dimethylpyrazol‑1‑yl)borate。对3个化合物分别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核磁、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3个大环的主体均是由2个L1、L_(2)和L_(3)配体和3个氯桥连接的[(Tp*WS_(3)Cu_(3))_(2)(μ‑Cl)_(2)(μ_(4)‑Cl)]^(2+)阳离子簇核组成。3个大环通过不同方式堆叠形成三维结构。核磁氢谱(^(1)H NMR)和电喷雾飞行质谱(ESI‑TOF MS)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溶液中有较好的稳定性。Z扫描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的溶液有一定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s 组装 超分子大环 结构 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_(3)Cu_(2)]簇基超分子框的组装、结构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余蕙敏 王志康 +3 位作者 李洁 宋瑛林 杜明浩 郎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将二(4-吡啶)硫烷(L_(1))、4,4'-二(4-吡啶)二苯甲酮(L_(2))分别与(Et_(4)N)(Tp*WS_(3))(A)(Tp*=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和[Cu(Me CN)_(4)]PF_(6)进行反应,得到2个W/Cu/S簇基超分子化合物[Tp*WS_(3)Cu_(2)(L_(1))]_(2)(PF_(6... 将二(4-吡啶)硫烷(L_(1))、4,4'-二(4-吡啶)二苯甲酮(L_(2))分别与(Et_(4)N)(Tp*WS_(3))(A)(Tp*=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和[Cu(Me CN)_(4)]PF_(6)进行反应,得到2个W/Cu/S簇基超分子化合物[Tp*WS_(3)Cu_(2)(L_(1))]_(2)(PF_(6))_(2)·2Me CN·2CHCl_(3)(1·2Me CN·2CHCl_(3))和[Tp*WS_(3)Cu_(2)(L_(2))(Me CN)]_(2)(PF_(6))_(2)·4Me CN (2·4Me CN)。对配合物1·2Me CN·2CHCl_(3)和2·4Me CN分别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核磁、质谱、红外、紫外可见和元素分析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们是由2个L_(1)/L_(2)配体连接2个[Tp*WS_(3)Cu_(2)]~+簇核形成的阳离子型簇基超分子框。核磁氢谱和高分辨电喷雾离子化质谱(HRESI-MS)证明它们在溶液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利用Z扫描技术测试了超分子化合物1·2Me CN·2CHCl_(3)和2·4MeCN溶液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强于前驱体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s 超分子框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W)-Cu(Ag)-S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侯红卫 郎建平 +1 位作者 李纪国 忻新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本文在研究Mo(W)-Cu(Ag)-S原子簇化合物的低热固态合成化学基础上,详细地对该类簇合物进行了归纳,从中提出:1.(M=Mo,W;n=2,3,4)作为配体中心.2.氧原子在簇合物中仅作为端基,不参与同其他金属成... 本文在研究Mo(W)-Cu(Ag)-S原子簇化合物的低热固态合成化学基础上,详细地对该类簇合物进行了归纳,从中提出:1.(M=Mo,W;n=2,3,4)作为配体中心.2.氧原子在簇合物中仅作为端基,不参与同其他金属成键.3.单个MS4(M=Mo,W)基团最多只能键合六个Cu(Ag)原子,即最大核数为七.4.迄今为止所有Mo(W)-Cu-S原子簇化合物中Cu均为+1价.5.预计合低价态Mo(W)的这类簇合物将会有很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合物 Mo(w) cu(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W)-Cu(Ag)-S簇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龙德良 施舒 +2 位作者 侯红卫 陶荣达 忻新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5-233,共9页
本文介绍了非线性光学性测试中的Z-扫描方法。总结了Mo(W)-Cu(Ag)-S簇合物的光限制效应、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折射等光学性质。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性 光限制效应 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含簇聚合物{[WOS_3Cu_3(NCS)(ani)_2(4,4′-bipy)_(1.5)]·2(ani)}_n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金香 陈阳 +3 位作者 唐晓艳 郑爱霞 张勇 郎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933,共5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Mo(W)/Cu/S簇合物为前驱物进行含簇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一直让化学工作者对此怀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此类化合物不仅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而且在光学材料、吸附材料、生物化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用途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Mo(W)/Cu/S簇合物为前驱物进行含簇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一直让化学工作者对此怀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此类化合物不仅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而且在光学材料、吸附材料、生物化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用途肚121。例如,含簇三维聚合物{[WSCu4(4,4’-bipy)4][WS4Cu4I4,4'-bipy)2]}∞不仅具有漂亮的孔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硫簇合物 4 4-联吡啶 一维聚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含[MS_4Cu_4]簇核的一维配位聚合物{[MS_4Cu_4(bpe)_2(ani)_2I_2]·3.5ani}_n(M=Mo,W;ani=苯胺)的组装及其晶体结构(英文)
6
作者 刘泉 陈秋芳 +3 位作者 虞虹 赵鑫 张文华 郎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05-1810,共6页
前驱团簇[Et4N]4[MS4Cu4I6](M=Mo(1a);W(1b))与双齿桥连配体1,2-双(4-吡啶基)乙烷(bpe)在苯胺溶液中反应,生成2个结构相似的一维[MS4Cu4]团簇基配位聚合物{[MS4Cu4(bpe)2(ani)2I2]·3.5ani}n(M=Mo(2),W(3);ani=苯胺)。通过元素分析... 前驱团簇[Et4N]4[MS4Cu4I6](M=Mo(1a);W(1b))与双齿桥连配体1,2-双(4-吡啶基)乙烷(bpe)在苯胺溶液中反应,生成2个结构相似的一维[MS4Cu4]团簇基配位聚合物{[MS4Cu4(bpe)2(ani)2I2]·3.5ani}n(M=Mo(2),W(3);ani=苯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2和3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前驱团簇1a和1b中五核马鞍形[MS4Cu4]簇核分别在2和3中得以保留,2个桥连配体bpe连接相邻的簇核,在[111]方向延伸形成一维"Z"字形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w)-cu-s 苯胺 配位聚合物 组装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n-Bu)_4N]_2[MoOS_3(CuNCS)_3]的固相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郎建平 鲍时安 +5 位作者 朱慧珍 忻新泉 蔡进华 翁林红 胡永韩 康北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889-892,共4页
(NH4)2MoOS3、CuSCN、KSCN和(n-Bu)4NBr发生固相反应,产物经DMF/CH2Cl2处理,得暗红色标题化合物晶体[(n-Bu)4N]2[MoOS3(CuNCS)3].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6672(9)nm,b=1.6278(6)nm,c=1.9608(8)nm,β=110.05(4)°,Z=4.标题... (NH4)2MoOS3、CuSCN、KSCN和(n-Bu)4NBr发生固相反应,产物经DMF/CH2Cl2处理,得暗红色标题化合物晶体[(n-Bu)4N]2[MoOS3(CuNCS)3].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6672(9)nm,b=1.6278(6)nm,c=1.9608(8)nm,β=110.05(4)°,Z=4.标题化合物是具有网兜骨架的Mo-Cu-S杂核簇合物.Mo-Cu的平均键长为0.264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合成 晶体结构 钼铜硫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苯荒酸为配体的[Bu_4N]_2[W_2Ag_3S_8(C_6H_5CSS)]钨银硫簇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金祥林 倪海洪 +1 位作者 汤卡罗 唐有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24-726,共3页
标题化合物由(C_6H_5CSS)^-(Bu_4N)^+、AgNO_3和(NH_4)_2WS_4、Bu_4NBr反应制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
关键词 钨银硫簇合物 苯荒酸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功能性Mo(W)-S彩色簇合物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道华 忻新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0,共4页
 采用加速腐蚀实验、LSV、CV、FT IR、FT Raman、XPS和AES研究了Mo(W)S2-4在金属表面的成键特征和波谱变化,探讨了生成的彩色簇合物膜的组成、结构、性能、化学状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膜层中存在桥基Mo(W)-S-M键、端基Mo(W)=S和Mo(W...  采用加速腐蚀实验、LSV、CV、FT IR、FT Raman、XPS和AES研究了Mo(W)S2-4在金属表面的成键特征和波谱变化,探讨了生成的彩色簇合物膜的组成、结构、性能、化学状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膜层中存在桥基Mo(W)-S-M键、端基Mo(W)=S和Mo(W)=O键。膜为多分子层组成的复杂体系,属于功能性修饰层,其颜色是各组分统计分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 配位化学反应 Mo(w)-s 彩色簇合物膜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V NMR监测[VS_4Cu_n](n≤6)簇合物自兜反应过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忠 叶剑良 +4 位作者 蔡淑惠 周兴旺 万惠霖 郑发鲲 黄锦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6-430,共5页
采用 51VNMR监测在核磁管内模拟 (NH4 ) 3VS4 /Et4 NBr/CuBr/PPh3体系在CH2 Cl2 中的反应过程 ,研究了反应条件如反应物不同配比对生成各种 [VS4 Cun](n≤ 6)簇合物的影响 ,提供了该反应体系在CH2 Cl2 溶液中成簇过程的一些信息 .该... 采用 51VNMR监测在核磁管内模拟 (NH4 ) 3VS4 /Et4 NBr/CuBr/PPh3体系在CH2 Cl2 中的反应过程 ,研究了反应条件如反应物不同配比对生成各种 [VS4 Cun](n≤ 6)簇合物的影响 ,提供了该反应体系在CH2 Cl2 溶液中成簇过程的一些信息 .该方法不仅可用来研究反应机理 ,而且可用于指导一些条件难以确定 (溶剂、温度、酸碱度等 )的簇合物如低核数及更高核数V 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VNMR 钒铜硫簇合物 自兜反应 反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铅同位素对江西紫云山岩体及其周边W-Cu-Mo-U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制约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勇 潘家永 +5 位作者 周强强 刘颖 马崇军 胡聪聪 钟福军 周文婷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0-526,共17页
为探讨研究区大规模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对紫云山岩体及其周边的W-Cu、Mo-Cu、Mo、U多金属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的多金属矿硫化物的δ34SCDT为1.2‰~21.1‰,分属1.0‰~3.0‰和21.1‰两个区间附近,分别对应W-Cu-M... 为探讨研究区大规模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对紫云山岩体及其周边的W-Cu、Mo-Cu、Mo、U多金属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的多金属矿硫化物的δ34SCDT为1.2‰~21.1‰,分属1.0‰~3.0‰和21.1‰两个区间附近,分别对应W-Cu-Mo矿化和U矿化,推测研究区的W-Cu-Mo成矿流体中硫以幔源为主,而铀成矿流体则可能是有围岩硫的加入。研究区的W-Cu-Mo多金属矿床的硫化物矿石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541~38.742,平均38.705;^(207)Pb/^(204)Pb=15.617~15.710,平均15.654;^(206)Pb/^(204)Pb=18.240~18.433,平均18.299。黑钨矿的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649~39.595,平均39.122;^(207)Pb/^(204)Pb=15.542~15.828,平均15.685;^(206)Pb/^(204)Pb=20.842~21.319,平均21.081。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7.683;^(207)Pb/^(204)Pb=15.602;^(206)Pb/^(204)Pb=20.442。紫云山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8.583~39.182,平均38.943;^(207)Pb/^(204)Pb=15.635~15.683,平均15.657;^(206)Pb/^(204)Pb=18.714~19.276,平均18.937。综合全方位对比法、三参数法和模式图解法,认为研究区成矿物质具有岩浆和地层混合铅的特征,也有部分幔源铅的加入。研究矿区发生的过大规模的双源成矿流体作用以及流体的多阶段演化,导致W-Cu-Mo-U成矿元素共生分异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w-cu-Mo-U成矿作用 物质来源 紫云山岩体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立方烷型簇合物[Bu_4N]_3[WAg_3S_4I_4]的固相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卡罗 倪海洪 +1 位作者 金祥林 唐有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由(NH4)2WS4、AgI和Bu4NBr用低热温固相反应合成了类立方烷簇合物[Bu4N]3·[WAg3S4I4]。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
关键词 钨银硫簇合物 类立方烷型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五核Mo/Cu/S簇合物[MoOS_3Cu_4(α-MePy)_6Br_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13
作者 张文华 李红喜 +2 位作者 陈金香 徐庆锋 郎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4-816,共3页
Reaction of(NH 4) 2MoOS 3 with CuBr and AgBr(molar ratio=1∶4∶1) in α-MePy produced dark red crystals of [MoOS 3Cu 4(α-MePy) 6Br 2].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X-ray diffraction. It... Reaction of(NH 4) 2MoOS 3 with CuBr and AgBr(molar ratio=1∶4∶1) in α-MePy produced dark red crystals of [MoOS 3Cu 4(α-MePy) 6Br 2].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X-ray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a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and unit cell parameters a=0.950 9(3) nm, b=1.066 8(2) nm, c=2.153 6(3) nm, α=94.846(9)°, β=92.054(7)°, γ=99.299(8)°, V=2.145 5(8) nm 3, Z=2, D c=1.828 g·cm -3, F(000)=1 168, μ=42.79 cm -1, R=0.049 and R w=0.051. The compound consists of a nido-shaped MoS 3Cu 3 cluster unit and a four-membered CuBrCuS ring by sharing the same Cu3—S3 bond. The Mo atom and the four Cu atoms adopt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geometry coordination. The Mo…Cu1, Mo…Cu2 and Mo…Cu3 distances are 0.271 1(3), 0 269 8(2), and 0.268 1(1) n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核金属含硫簇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五核钼/铜/硫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V_2M_6S_6O_2](M=Cu,Ag)簇骼单元的八核簇合物的分子结构和谱学性质
14
作者 郑发鲲 郭国聪 +2 位作者 张星 郑瑜 黄锦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5-787,共3页
报道了两个 [V2 M6S6O2 ](M =Cu ,Ag)八核簇合物的合成和分子结构 ,讨论它们的红外光谱 ,51VNMR和电子光谱 ,采用动态红外光谱跟踪技术探讨 [V2 Cu6S6O2 ]簇合物的成簇机理。
关键词 V-cu(Ag)-s簇合物 分子结构 光谱表征 成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炔/硫环加成反应构筑W/Cu/S簇基超分子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15
作者 王玉杰 王劳棒 +2 位作者 张政 刘琦 郎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2025年第10期2069-2077,共9页
以(Et_(4)N)[Tp*WS_(3)(CuCl)_(3)](A)(Tp*=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为前驱簇,经Ag(OTf)脱氯后,分别与2种含炔基双齿吡啶配体1,3-双[4-(吡啶-4-基乙炔基)苯基]丙烷(L_(1))和1,3-双[4-(吡啶-4-基乙炔基)苯基]丙-2-酮(L_(2))进行自... 以(Et_(4)N)[Tp*WS_(3)(CuCl)_(3)](A)(Tp*=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为前驱簇,经Ag(OTf)脱氯后,分别与2种含炔基双齿吡啶配体1,3-双[4-(吡啶-4-基乙炔基)苯基]丙烷(L_(1))和1,3-双[4-(吡啶-4-基乙炔基)苯基]丙-2-酮(L_(2))进行自组装,构筑了2个W/Cu/S簇基超分子矩形大环化合物[(Tp*WS_(3)Cu_(2)Cl)_(4)(L_(1))_(2)]·6CH_(2)Cl_(2)(1·6CH_(2)Cl_(2))和[(Tp*WS_(3)Cu_(2)Cl)_(4)(L_(2))_(2)]·6CH_(2)Cl_(2)(2·6CH_(2)Cl_(2))。在构筑这2个簇合物的过程中,L_(1)或L_(2)中的1个炔基与前驱簇A中2个S发生了不多见的环加成反应,从而形成了1和2簇基超分子矩形大环。在1·6CH_(2)Cl_(2)和2·6CH_(2)Cl_(2)的反应体系中引入吡啶(Py)作为第二配体,获得了新型簇合物[Tp*WS_(3)Cu_(3)(μ_(3)-Cl)(Py)_(3)](OTf)(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电喷雾电离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元素分析对3个簇合物进行了系统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1·6CH_(2)Cl_(2)和2·6CH_(2)Cl_(2)均是由2个双齿配体(L_(1)或L_(2))桥联4个[Tp*WS_(3)Cu_(2)Cl]簇单元形成的簇基超分子矩形大环。簇合物3含有3个吡啶分子配位的阳离子[Tp*WS_(3)Cu_(3)(μ_(3)-Cl)(Py)_(3)]^(+)类立方烷型结构。采用Z扫描法对簇合物1·6CH_(2)Cl_(2)、2·6CH_(2)Cl_(2)和3的溶液的三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三阶NLO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s 炔/硫环加成反应 超分子矩形大环 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南捞铜钨矿床S-Pb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智明 王大鹏 李山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6-204,共9页
南捞是近年来滇东南老君山西北部地区新发现的矽卡岩铜钨矿床,由田房、布忙和高井槽等矿段组成,已探明铜钨资源储量均达到中型。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开展了矿床地质和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田房矿段中硫化物以似层状毒砂、脉状黄... 南捞是近年来滇东南老君山西北部地区新发现的矽卡岩铜钨矿床,由田房、布忙和高井槽等矿段组成,已探明铜钨资源储量均达到中型。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开展了矿床地质和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田房矿段中硫化物以似层状毒砂、脉状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硫化物为主,其中,黄铜矿δ34SCDT值在4.05‰11.02‰之间,呈塔式分布,暗示矿石S以岩浆或深部热液为主,并可能受地壳混染。不同金属矿物Pb同位素差异显著,具多来源特征。田房、布忙矿段中各矿石单矿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白钨矿,18.41218.761、15.60015.789、38.50439.094;黄铜矿,18.30118.345、15.65215.696、38.48838.564;黄铁矿,17.87118.972、15.41516.037、38.00839.769;毒砂,17.91718.093、15.52415.650、38.00438.283。对比研究表明,矿石与寒武系片岩和大理岩具有不同的Pb同位素组成,与加里东期南捞片麻岩或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有相似分布范围。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南捞Cu-W矿床的矿石Pb及其成矿金属物质可能起源于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其成矿作用与加里东期花岗岩作用更为密切,南捞片麻岩与寒武系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尤其是高温矿物组合部位可能是矿化的有利部位,该类矿化在该区找矿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捞铜钨矿床 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加里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大湖塘地区昆山钨-钼-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明玉 丰成友 +4 位作者 武广 王辉 吴玉 韩梅梅 武文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15-2631,共17页
昆山矿床位于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的南部,产出石英细脉带型W-Mo-Cu矿体。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黑钨矿-石英阶段(Ⅰ)、辉钼矿-石英阶段(Ⅱ)、黄铜矿-石英阶段(Ⅲ)及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 昆山矿床位于大湖塘钨多金属矿田的南部,产出石英细脉带型W-Mo-Cu矿体。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黑钨矿-石英阶段(Ⅰ)、辉钼矿-石英阶段(Ⅱ)、黄铜矿-石英阶段(Ⅲ)及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昆山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昆山矿床发育纯气相型(PG)、纯液相型(PL)、富液两相水溶液型(WL)三类包裹体。Ⅰ阶段主要发育WL型流体包裹体,并有少量PG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6~388℃,盐度为0. 5%~13. 8%NaCleqv,密度为0. 54~0. 90g/cm^3;Ⅱ阶段亦主要发育WL型和少量PG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21~390℃,盐度为0. 5%~12. 7%Na Cleqv,密度为0. 51~0. 93g/cm^3;Ⅲ阶段主要发育W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8~376℃,盐度为0. 7%~11. 2%NaCleqv,密度为0. 57~0. 91g/cm^3;Ⅳ阶段主要发育WL型包裹体,并有少量的P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73~288℃,盐度为0. 4%~11. 8%NaCleqv,密度为0. 76~0. 97g/cm^3。主成矿阶段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流体,成矿晚阶段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中高密度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是H_2O,亦有少量CH_4和CO_2,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H_2O-NaCl-(CH_4-CO_2)体系。Ⅰ、Ⅱ和Ⅲ阶段成矿流体的δD值为-92‰~-56‰,计算获得的δ^(18)O水值为3. 8‰~6. 4‰;石英-方解石阶段的δD值为-68‰~-58‰,δ^(18)O水值为0. 5‰~0. 7‰。H-O同位素结果表明,昆山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晚阶段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加入。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集中,其值为-1. 5‰~3. 0‰,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深源岩浆。辉钼矿-石英阶段的石英包裹体中CO_2的δ^(13)CV-PDB值为-6. 6‰和-5. 9‰,平均-6. 3‰;晚阶段石英-方解石脉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值为-12. 3‰~-10. 2‰,平均-11. 0‰,表明昆山矿床主成矿阶段流体中的碳主要由花岗岩浆提供,且受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而晚阶段方解石脉中的碳还受到了双桥山群沉积有机物质的影响。成矿流体的冷却作用是导致昆山矿床钨、钼和铜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C-s同位素 昆山w-Mo-cu矿床 大湖塘矿田 赣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