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M和W/C对磷酸镁水泥强度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刘欣 赵友帅 +6 位作者 唐宇晗 李帅 张海霞 赵鑫 张晓平 辛自洁 岳雪涛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3期39-43,70,共6页
为探究磷镁比(P/M)及水灰比(W/C)对磷酸镁水泥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XRD、SEM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W/C=0.15时,磷酸二氢钾掺量的降低会使磷酸镁水泥的各... 为探究磷镁比(P/M)及水灰比(W/C)对磷酸镁水泥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XRD、SEM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W/C=0.15时,磷酸二氢钾掺量的降低会使磷酸镁水泥的各龄期抗压强度增强,P/M=1:4时其3 h强度超过30 MPa,而当掺量过高时,3 h强度低于20 MPa,其产物MgKPO_(4)·6H_(2)O(K-struvite)的生成量减少且试件存在开裂区域;W/C=0.25时,减少MgO的掺量可以提高磷酸镁水泥的强度,P/M=1:1.5时,3 h的抗压强度接近30 MPa,磷酸镁水泥的水化产物K-struvite形貌结晶完好且排列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w/c 磷酸镁水泥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u和W/C涂层的循环热负荷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翔 谌继明 +5 位作者 许增裕 邓颖 葛昌纯 李江涛 田树贤 吉田直亮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用等离子体喷涂和热压方法制作了W /Cu梯度功能材料和W /C涂层 ,其中W/C涂层具有多层的钨 (W )、铼 (Re)扩散阻挡势垒。为了试验这些复合材料能否经受聚变等离子体破裂时的高热负荷 ,用大功率ND :YAG激光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 1... 用等离子体喷涂和热压方法制作了W /Cu梯度功能材料和W /C涂层 ,其中W/C涂层具有多层的钨 (W )、铼 (Re)扩散阻挡势垒。为了试验这些复合材料能否经受聚变等离子体破裂时的高热负荷 ,用大功率ND :YAG激光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 1 0 0~ 4 0 0MW /m2 的瞬时 (脉冲宽度为 4ms)热负荷作用下 ,经过 2 0 0~ 70 0次热循环 ,未发现W /Cu复合体的开裂。其中在 1 2 3MW /m2 的功率密度下作用70 0次后 ,发现等离子体喷涂试样表面的再结晶现象和严重的晶界腐蚀 ,由于激光的冷效应 ,晶粒生长的趋势并不明显 ,再结晶层的晶粒呈垂直于表面的柱状结构。W/C试样的退火实验表明 ,钨涂层的再结晶温度稍高于 1 4 0 0℃。在更高的功率密度下 (3 98MW /m2 )出现了明显的腐蚀坑 ,坑内呈疏松的蜂窝结构 ,坑的边缘形成了沉积区 ,能谱分析表明沉积区集聚了大量的金属杂质。等离子体喷涂试样比热压试样更易产生晶界的断裂和裂纹。在同等的热负荷条件下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梯度功能材料 w/c涂层 循环热负荷实验 等离子体喷涂 热压 聚变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Ti,W)C增强镍基涂层的性能
3
作者 杨尚武 瞿海霞 +1 位作者 黎恒君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3-959,1019,共8页
为了提高热轧高速钢工作辊的耐磨性,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球墨铸铁基体上制备了(Ti,W)C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的Inconel 625合金涂层.研究了(Ti,W)C颗粒对涂层微观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Ti,W)C颗粒均匀分布在涂层中,并与Inco... 为了提高热轧高速钢工作辊的耐磨性,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球墨铸铁基体上制备了(Ti,W)C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的Inconel 625合金涂层.研究了(Ti,W)C颗粒对涂层微观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Ti,W)C颗粒均匀分布在涂层中,并与Inconel 625有良好的结合;涂层的硬度随着(Ti,W)C颗粒含量增加从HV0.2280提高到HV0.2424;在摩擦磨损过程中,(Ti,W)C颗粒作为硬质相抑制了磨损中基体材料的局部塑性变形,质量分数30%(Ti,W)C颗粒的Inconel 625合金涂层磨损量仅为0.015 mm^(3),平均摩擦系数为0.0616.证明添加适量的(Ti,W)C颗粒会显著提高Inconel 625合金涂层的硬度及耐磨性,并降低了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 w)c颗粒 Ni-(Ti w)c涂层 微观结构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i)C/石墨/镍基合金复合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滨 谭业发 +3 位作者 蒋国良 徐婷 谭华 周春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为了获得既具有自润滑减摩特性又有高耐磨性能的金属摩擦构件表面,提高高接触应力下金属摩擦副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运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W,Ti)C/石墨/镍基合金复合涂层。研究了室温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为了获得既具有自润滑减摩特性又有高耐磨性能的金属摩擦构件表面,提高高接触应力下金属摩擦副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运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W,Ti)C/石墨/镍基合金复合涂层。研究了室温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用SEM和EDX对磨损表面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与Si3N4和GCr15对摩时,摩擦系数分别较纯镍基合金涂层降低了35%和38%,耐磨性分别是后者的3倍和3.5倍;与Si3N4对摩时,复合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微观切削、疲劳剥落和硬质相脱落。与GCr15对摩时,其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多次塑变磨损和层脱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等离子喷涂 (w Ti)c 石墨 镍基合金 减摩 耐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P2W15V3/C催化绿色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小华 任杰 +3 位作者 刘朝霞 谢宝华 徐常龙 严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5-369,共5页
以活性碳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H9P2W15V3/C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Uv-Vis、FT-IR表征。以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磷钨钒杂多酸负载量、催化剂用量、醇酸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以活性碳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H9P2W15V3/C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Uv-Vis、FT-IR表征。以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磷钨钒杂多酸负载量、催化剂用量、醇酸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杂多酸负载量为30%,催化剂用量8.7%(按反应体系总质量计算),醇酸摩尔比2∶1,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25℃,酯化率可达91.30%。催化重复使用5次,酯化率仍可达7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P2w15V3/c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对羟基苯甲酸 正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W-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烧蚀性能(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结合溶液浸渍法制备3D-C/SiC-(W-C)多元基复合材料,利用XRD、SEM技术对材料烧蚀前后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讨论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3D-C/SiC-(W-C)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为WC、W、SiC和C,而烧...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结合溶液浸渍法制备3D-C/SiC-(W-C)多元基复合材料,利用XRD、SEM技术对材料烧蚀前后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讨论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3D-C/SiC-(W-C)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为WC、W、SiC和C,而烧蚀表面的主要成分为WO3、W和SiC。W-C不仅渗入纤维束间,还渗入到纤维束内。制得的C/SiC-(W-C)复合材料密度为3.3g/cm3,开气孔率为11%,其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4.3×10-2mm/s和7.2×10-3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 cVI 溶液浸渍 c/Sic-(w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基体上W-C:H溅射薄膜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军 周晖 +2 位作者 杨拉毛草 张延帅 翟广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40Cr、9Cr18、GCr15、TC4及LY12等5种金属基体上沉积了钨掺杂含氢类金刚石(W-C:H)薄膜.采用Raman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硬度计及纳米划痕仪分别测试了薄膜的微结构、厚度、硬度及附着力,采用球-盘摩...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40Cr、9Cr18、GCr15、TC4及LY12等5种金属基体上沉积了钨掺杂含氢类金刚石(W-C:H)薄膜.采用Raman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硬度计及纳米划痕仪分别测试了薄膜的微结构、厚度、硬度及附着力,采用球-盘摩擦试验机及光学轮廓仪分别在干摩擦和PFPE脂润滑条件下评价了5种金属材料基体上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薄膜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厚度为1μm的薄膜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结构,硬度与弹性模量分别为11.56和128.34 GPa,附着力为645 mN;摩擦试验结果显示,在干摩擦条件下几种金属基体表面W-C:H薄膜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差别比较显著,而在脂润滑条件下基体材料的影响较小;与干摩擦条件相比,脂润滑条件下薄膜的磨损可减少60% ~75%;在干摩擦与脂润滑条件下,9Cr18与40Cr基体上的W-C:H薄膜摩擦体系分别具有最小的磨损率1.71×10-7 mm3/(N·m)及4.55×10-8 mm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H薄膜 摩擦学 PEPE润滑脂 力学性能 非平衡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W节约算法在装配企业采购物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晓兰 赵一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20-1424,共5页
将通常用于配送领域路线优化的C-W算法,运用于采购物流领域.针对装配企业采购物流中所运输产品的特点,在线路规划中插入车辆载重量和容积的双重约束条件,以满足采购物流的特殊要求.用一个实例验证了修正的C-W算法对解决采购物流中车辆... 将通常用于配送领域路线优化的C-W算法,运用于采购物流领域.针对装配企业采购物流中所运输产品的特点,在线路规划中插入车辆载重量和容积的双重约束条件,以满足采购物流的特殊要求.用一个实例验证了修正的C-W算法对解决采购物流中车辆调度问题的适用性,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购物流 车辆调度问题 c-w节约算法 装配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编队飞行中C-W方程与轨道根数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9
作者 高云峰 宝音贺西 李俊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前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些研究的理论主要是基于描述卫星相对运动的Clohessy_Wiltshire(C_W)方程· 但根据特例及定性分析,表明C_W方程在初始条件的选取、解的周期性等方面与实际情况不符,从...  目前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些研究的理论主要是基于描述卫星相对运动的Clohessy_Wiltshire(C_W)方程· 但根据特例及定性分析,表明C_W方程在初始条件的选取、解的周期性等方面与实际情况不符,从星的能量也不守恒· 以卫星轨道根数为基础,提出了卫星编队飞行中的相对轨道根数法,克服了C_W方程的局限性,物理概念清楚,应用范围广,解的周期性成为自然结论· 在主星为小偏心率的情况下,得到了简化的相对运动方程· 最后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编队飞行 相对运动 c-w方程 相对轨道根数 周期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Cr_3C_2/(W,Ti)C复合材料化学相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德明 张勤河 +2 位作者 柴琦 张明勤 许崇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5-57,61,共4页
应用热力学原理计算分析了Al2O3/Cr3C2/(W,Ti)C复合陶瓷材料体系中各组分间化学反应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1800℃范围内各组分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并通过Al2O3/Cr3C2/(W,Ti)C复合陶瓷材料的热压烧结制备进行了实验验证。
关键词 化学相容性 AL2O3 cR3c2 (w Ti)c 热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i)C自蔓延高温合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劲风 郑子樵 +1 位作者 何国新 陶晓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6,共3页
研究了原料粉末中杂质、预热温度对(W,Ti)C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相组成、产物形貌和粒径的分析.结果表明:原料Ti粉中挥发性杂质能阻碍TiCWC的固溶,而预热则可强化TiCW... 研究了原料粉末中杂质、预热温度对(W,Ti)C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相组成、产物形貌和粒径的分析.结果表明:原料Ti粉中挥发性杂质能阻碍TiCWC的固溶,而预热则可强化TiCWC的固溶;当预热至600℃时,可使TiCWC充分固溶,合成的(W,Ti)C粉末粒径可达1~3μm.该研究对进一步生产(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 自蔓延高温合成 Tic-wc 金属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W-Ni-C触头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健全 谢治华 +1 位作者 黄和平 张贤其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研制了Cu-W—Ni—C触头材料,并对Cu-W—Ni—C与Ag-ZnO1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W—Ni—C触头材料的密度r≥8.87 g/cm3,硬度HB≥952 MPa,电阻率ρ≤2.45×10-8Ω·m;在相对密度...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研制了Cu-W—Ni—C触头材料,并对Cu-W—Ni—C与Ag-ZnO1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W—Ni—C触头材料的密度r≥8.87 g/cm3,硬度HB≥952 MPa,电阻率ρ≤2.45×10-8Ω·m;在相对密度相同时,Cu-w—Ni—C触头材料的电阻率与Ag-ZnO10材料的电阻率接近,而硬度高于Ag—ZnO10材料的硬度;Cu—W—Ni—C触头材料在电力机车电器上可替代Ag-ZnO10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触头材料 cu-w-Ni-c材料 Ag-ZnO10材料 性能 粉末冶金技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3C_2及(W,Ti)C对Al_2O_3/Cr_3C_2/(W,Ti)C复合陶瓷材料Vickers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德明 鹿晓阳 +4 位作者 李成美 薛仲舜 陈怀明 岳雪涛 孙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18,共3页
热压烧结制备了Al2O3/Cr3C2/(W,Ti)C复合陶瓷材料(以下简称ACW复合材料),对其Vickers硬度及组织形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Cr3C2及(W,Ti)C对Vickers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W,Ti)C和Cr3C2的添加利于阻止晶界迁移,抑制晶粒长大,Cr、W、Ti离子在... 热压烧结制备了Al2O3/Cr3C2/(W,Ti)C复合陶瓷材料(以下简称ACW复合材料),对其Vickers硬度及组织形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Cr3C2及(W,Ti)C对Vickers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W,Ti)C和Cr3C2的添加利于阻止晶界迁移,抑制晶粒长大,Cr、W、Ti离子在Al2O3基体晶粒中的固溶起强化作用.每一相的添加量在10%~20%(体积分数,下同)为宜,添加总量在30%左右ACW复合材料硬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kers硬度 AL2O3陶瓷 cR3c2 (w Ti)c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100)c(2×2)表面的STM图像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文斌 陶向明 +1 位作者 尚学府 谭明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85-2190,共6页
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W(100)c(2×2)再构表面的表面弛豫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像和衬底偏压的关系.计算所得到的表面原子沿[110]方向的畸变位移δ为0.027nm,畸变能△E为80.6meV·atom-1,表面原子的弛豫分别... 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W(100)c(2×2)再构表面的表面弛豫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像和衬底偏压的关系.计算所得到的表面原子沿[110]方向的畸变位移δ为0.027nm,畸变能△E为80.6meV·atom-1,表面原子的弛豫分别为-7.6%(△d12/d0)和+0.8%(△d23/d0),功函数Φ为4.55eV.STM图像模拟表明,由于表面原子沿[110]方向的位移,会导致出现平行于[110]方向的亮暗带状条纹.STM图像中突起所对应的并不是表面或次表面的钨原子,而是zig-zag型W原子链中线位置;而STM暗区对应于原子位置畸变形成的相邻zig-zag型W原子链中间区域.当衬底负偏压时,STM针尖典型起伏高度大约在0.008-0.013nm之间;而当衬底正偏压时,针尖起伏高度在0.019-0.024nm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00)c(2×2)表面 Zig-zag畸变 STM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W为中间层的C/W多层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迪春 蒋百灵 +1 位作者 时惠英 付杨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7,共5页
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钢基体上制备以W为中间层的C/W多层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组成及截面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测试镀层的膜基结合强度和摩擦性能。结果表明:C/W多... 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钢基体上制备以W为中间层的C/W多层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镀层的表面形貌,相组成及截面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测试镀层的膜基结合强度和摩擦性能。结果表明:C/W多层膜是由非晶碳和WC纳米晶组成的复合镀层,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周期厚度为6.5nm;镀层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能,摩擦因数随偏压的增大而降低,-90V偏压条件下沉积的镀层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0.14);镀层的膜基结合强度较差,W中间层的厚度为500nm,W中间层中存在较高的压应力,没有起到强化膜基结合强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c/w多层膜 微观结构 结合强度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C-W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殷剑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52-756,共5页
幂法是求矩阵最大特征值及最大特征向量的经典方法。依据 C- W函数及其理论 ,文章给出了求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及最大特征向量的有效迭代方法—— C- W方法。论证了其收敛性 ,给出了其误差估计 ,并与幂法进行了比较。C- W方法算法简单 ,... 幂法是求矩阵最大特征值及最大特征向量的经典方法。依据 C- W函数及其理论 ,文章给出了求非负矩阵最大特征值及最大特征向量的有效迭代方法—— C- W方法。论证了其收敛性 ,给出了其误差估计 ,并与幂法进行了比较。C- W方法算法简单 ,不必附加任何收敛条件。计算结果表明 ,C- W法的收敛速度比幂法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 最大特征值 不可约 c-w方法 特征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W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52-156,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结合溶液浸渍法制备C/S iC-W多元基复合材料,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W在复合材料中成颗粒团聚状,它不仅能渗入到复合材料的纤维束间,还...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结合溶液浸渍法制备C/S iC-W多元基复合材料,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制备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W在复合材料中成颗粒团聚状,它不仅能渗入到复合材料的纤维束间,还渗入到纤维束内。制得C/S iC-W复合材料的密度为4.1g/cm3,开气孔率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w复合材料 多元基体 溶液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W制导误差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艳红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2,47,共6页
以交会对接近程导引段为例,对C-W制导误差进行分析,包括非线性误差,摄动加速度误差和导航误差。利用摄动解理论,给出了在非线性误差和J2项摄动加速度作用下,摄动相对运动方程的解析形式,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仿真得到导航误差对制导误... 以交会对接近程导引段为例,对C-W制导误差进行分析,包括非线性误差,摄动加速度误差和导航误差。利用摄动解理论,给出了在非线性误差和J2项摄动加速度作用下,摄动相对运动方程的解析形式,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仿真得到导航误差对制导误差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误差和J2项摄动是追踪器距离目标器较远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随相对距离的减小而减小;而导航误差的影响只与转移时间有关,是相对距离较近时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制导 交会对接近程导引段 J2项摄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W-C)多元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9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6-49,共4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结合溶液浸渍法制备C/SiC-(W-C)多元基复合材料,利用XRD,EDS和SEM技术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W-C基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W-C不仅分散在纤维束间,还分散在纤维束内。C/SiC-(W-C...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结合溶液浸渍法制备C/SiC-(W-C)多元基复合材料,利用XRD,EDS和SEM技术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W-C基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W-C不仅分散在纤维束间,还分散在纤维束内。C/SiC-(W-C)复合材料的密度为3.4g/cm3,开气孔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wc)复合材料 多元基体 溶液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W制导的瞄准点修正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艳红 胡军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09年第5期52-55,共4页
在分析C-W冲量制导误差源的基础上,指出主要摄动为C-W方程的线性化误差,相对J2项摄动误差和发动机的冲量假设误差.在求解得到主要摄动作用下相对运动方程解析解的基础上,提出了瞄准点修正技术,在计算量增加不大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C-W... 在分析C-W冲量制导误差源的基础上,指出主要摄动为C-W方程的线性化误差,相对J2项摄动误差和发动机的冲量假设误差.在求解得到主要摄动作用下相对运动方程解析解的基础上,提出了瞄准点修正技术,在计算量增加不大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C-W制导精度,而且实际制导曲线趋近于最优交会轨迹,燃料消耗接近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制导 J2项摄动 瞄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