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恢复函数的高墩独柱矮塔斜拉桥抗震韧性评估研究
1
作者 秦泗凤 马存多 文龙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8,共9页
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政府的有效协调以及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为桥梁在震后初期快速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相较于三角型恢复函数,直线型和指数型恢复函数更能适合桥梁震后的恢复动态,而直线型恢复函数未考虑恢复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 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政府的有效协调以及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为桥梁在震后初期快速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相较于三角型恢复函数,直线型和指数型恢复函数更能适合桥梁震后的恢复动态,而直线型恢复函数未考虑恢复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指数型恢复函数初始恢复速率过高,无法准确地评估桥梁的抗震韧性,针对直线型和指数型恢复函数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综合型恢复函数并对其进行验证。首先,以一座独柱式大跨度混凝土高墩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云图法获得桥梁构件的易损性曲线,采用一阶界限法来建立桥梁系统的易损性曲线,并通过该曲线来计算桥梁的破坏概率,并计算桥梁震后功能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其次,基于直线型、指数型和综合型恢复函数评估桥梁的抗震韧性并验证综合型恢复函数的适用性;最后,基于综合型恢复函数研究不同延迟恢复时间对桥梁抗震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综合型恢复函数的抗震韧性评估结果属于合理范围,综合型恢复函数既考虑了桥梁震后恢复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又较为合理地模拟桥梁震后恢复过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评估桥梁抗震韧性时,地震强度较低且延迟恢复时间较短时,可忽略延迟恢复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韧性 恢复函数 地震易损性 功能损失 恢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2
作者 任瑞国 曾金艳 +2 位作者 李宏伟 郝雪景 王雷雷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震害指数和损失期望作为区域抗震能力的评估指标,分析了这些地区的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高烈度区的农村砖混结构与国家标准下的未设防砖混结构具备相近的抗震能力;而大同、临汾和晋中三个地市的城市砖混结构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高烈度区 砖混结构 地震易损性 平均震害指数 损失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事件驱动的输电杆塔震害自动评估系统研究
3
作者 陈刚 李茂峰 +6 位作者 陈强 刘波 岑关 甘朝阳 李克华 申文豪 李强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84,共11页
输电杆塔是电网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震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自然灾害,对输电杆塔的安全造成巨大破坏。震后第一时间开展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可为输电杆塔巡查修复提供决策支撑。针对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响应效率低、... 输电杆塔是电网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震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的自然灾害,对输电杆塔的安全造成巨大破坏。震后第一时间开展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可为输电杆塔巡查修复提供决策支撑。针对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响应效率低、巡检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构建了基于地震灾害事件驱动的输电杆塔震害自动评估系统。本系统底层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形式,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自动获取地震发震信息;以地形和场地校正后的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为输入,结合输电杆塔地震易损性曲线,快速自动化地实现输电杆塔震害程度评估并实时发布。本系统满足了输电杆塔震害应急评估需求,为“是否巡查”提供决策参考,可有效提高电网应急决策的精准化程度和反应效率,优化输电线路杆塔震害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处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输电杆塔易损性 网络爬虫 地震应急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易损性和地震损失与地震加速度谱值的关系(上) 被引量:29
4
作者 尹之潜 赵直 杨淑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5-200,共6页
为与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接轨 ,克服目前以烈度为依据的震害预测方法中的缺陷 ,这项研究提出了以地震加速度谱值为输入参数的建筑物易损性分析和地震损失估计方法。这些内容分上、中、下三篇介绍。本文是其中的上篇 ,介绍了砖砌体结构... 为与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接轨 ,克服目前以烈度为依据的震害预测方法中的缺陷 ,这项研究提出了以地震加速度谱值为输入参数的建筑物易损性分析和地震损失估计方法。这些内容分上、中、下三篇介绍。本文是其中的上篇 ,介绍了砖砌体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方法 ;这一方法可以根据我国2 0 0 1年颁布的以峰值加速度为参数的新地震区划图给出的加速度和特征周期或根据地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估给出的反应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易损性 地震损失 地震反应谱 震害预测 砖砌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损失预测评估中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棋福 陈凌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5,共9页
代表着地震易损性中最坏情形的哥斯达黎加土坯房和中国老旧民房有着几乎相同的易损性,而表示地震易损性中最好情形的哥斯达黎加高质量楼房和中国钢筋混泥土结构楼房,由于采用了现代设计和建筑技术,也有着相同的易损性。陈等提出的... 代表着地震易损性中最坏情形的哥斯达黎加土坯房和中国老旧民房有着几乎相同的易损性,而表示地震易损性中最好情形的哥斯达黎加高质量楼房和中国钢筋混泥土结构楼房,由于采用了现代设计和建筑技术,也有着相同的易损性。陈等提出的宏观经济易损性位于常规易损性分类清单中的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因为宏观经济损失是各种建筑设施损失的总和,故宏观经济易损性差于最好的建筑情况,而优于最坏的情况。采用宏观经济易损性的地震损失分析方法简便和易于实行,但该易损性曲线实际上还较粗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 分类清单 地震损失 宏观经济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典型建筑的地震损失预测方法Ⅰ: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爽 郭安薪 +1 位作者 李惠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9,共6页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是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排架结构和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等3种城市典型建筑,首先给出了该类单体建筑的地震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然后对群体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易损性分析是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排架结构和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等3种城市典型建筑,首先给出了该类单体建筑的地震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然后对群体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及群体建筑的易损性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城市典型建筑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并为宁波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地震损失预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典型建筑 地震损失 灾害预测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震后损失快速评估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国栋 袁艺 +1 位作者 方伟华 史培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3.2°、东经96.6°,震源深度为14 km。在玉树地震发生后,基于经验模型的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方法,用较少的信息和数据,对玉树地震灾情进行了快速应急评估,绘...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3.2°、东经96.6°,震源深度为14 km。在玉树地震发生后,基于经验模型的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方法,用较少的信息和数据,对玉树地震灾情进行了快速应急评估,绘制了经验等震线图,给出了房屋损失的初步评估结果,与最终的损失调查统计结果相比,震后损失快速评估结果的合理程度比较令人满意。经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个地震的损失快速评估工作,作者认为还需在地震断裂统计模型、地震动强度衰减关系模型、承灾体易损性模型、人口伤亡预测模型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来提高基于经验模型的震后损失快速评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断层 承灾体 易损性 损失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过程中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变化研究——以唐山市区及城乡过渡乡镇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齐文华 苏桂武 +3 位作者 张素灵 刘新圣 魏本勇 孙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0-834,共15页
以1976年、1995年、2002年和2009年为代表时期,利用前期研究给出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唐山市区及城乡过渡乡镇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近30多年来的整体变化。结果表... 以1976年、1995年、2002年和2009年为代表时期,利用前期研究给出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唐山市区及城乡过渡乡镇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近30多年来的整体变化。结果表明:1976—2009年,研究区房屋暴露量显著增加、结构脆弱性逐渐降低;在设定遭受Ⅵ~Ⅺ度地震烈度条件下,房屋破坏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虽均显著增加,且随烈度增大两者增加量越来越大,但房屋破坏比例显著降低;遭受低、高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研究区震灾损失风险差异显著:遭受低地震烈度时,砖混和钢混房屋的增加有效降低了房屋的破坏率、破坏面积和破坏等级,利于降低震灾损失风险;但遭受高地震烈度时,这类房屋也出现了大面积和高等级的破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震灾损失风险;若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不同代表时期重现,房屋震灾损失风险显著增加。2009年房屋破坏面积是1976年的6倍,直接经济损失是1976年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脆弱性 震灾损失风险 城市化 唐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恢复指标的结构损伤机制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英民 杨龙 +1 位作者 刘烁宇 罗文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97-2206,共10页
为了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提出可恢复指标对结构不同损伤机制的安全、经济和可恢复性进行对比评价.以体系恢复力(resilience of system)为基础,阐述给定烈度区下单体结构可恢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对5种典型损伤机制... 为了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提出可恢复指标对结构不同损伤机制的安全、经济和可恢复性进行对比评价.以体系恢复力(resilience of system)为基础,阐述给定烈度区下单体结构可恢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对5种典型损伤机制的RC框架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和恢复力参数计算,得到结构可恢复指标;分析可恢复指标对各主要恢复力参数的敏感性,提出修正的给定烈度区下结构可恢复指标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可恢复指标能够较全面地涵盖结构地震损失相关因素,体现结构的恢复力(即安全、经济和可恢复性);修正的结构可恢复指标能够较好地区分各损伤机制的恢复力,符合已有研究对各损伤机制优劣的定性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失评估 恢复力 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震易损性分析 损伤机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减隔震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莉 王力 +1 位作者 樊燕燕 李子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69,共9页
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连续梁桥一般采用减隔震设计以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不同的减隔震方案亦决定着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初始成本。为了从抗震性能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评价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的合理性,以一座高烈度地震区... 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连续梁桥一般采用减隔震设计以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不同的减隔震方案亦决定着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初始成本。为了从抗震性能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评价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的合理性,以一座高烈度地震区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为背景,设计多种减隔震布置方案开展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并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准则探讨了该连续梁桥在全寿命期内各减隔震方案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全桥采用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和液体黏滞阻尼器配合使用方案是全寿命周期地震损失最小的方案,但高达622×104 元的减隔震措施费用引起桥梁初始成本过高,致使该方案经济性较差;全桥布置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边墩配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方案在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桥梁初始成本,实现了结构减隔震措施造价与损失期望的有机平衡,为本算例桥梁减隔震设计中的最优方案。作者提出的桥梁减隔震方案研究方法有效弥补了当前在减隔震设计中主要考虑桥梁抗震性能而忽略其经济效益的不足,实现了结构抗震性能与其经济效益的双目标评价,为利益相关者对桥梁减隔震方案的合理决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隔震 IDA分析 地震易损性 地震损失 全寿命周期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震性态的设防标准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谢礼立 马玉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0-209,223,共10页
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为出发点 ,并以我国为例 ,针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防标准的若干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三环节抗震设防方法 .将现有的设防内容改为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别、确定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建筑的... 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为出发点 ,并以我国为例 ,针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防标准的若干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三环节抗震设防方法 .将现有的设防内容改为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类别、确定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建筑的重要性等级 3个方面 ,并分别在每一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的原则、方法和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态 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标准 设防列度 地震危险性特征 地震易损性 地震经济损失估计 地震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梁震害预测及损失估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锐 苏小卒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从震害预测及损失估计入手,以桥梁为例,总结了经验统计法、规范校核法、理论计算法和定性评价法等桥梁震害预测方法,讨论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估计方法,并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对桥梁直接损失计算方法提出简便算法建议;结... 从震害预测及损失估计入手,以桥梁为例,总结了经验统计法、规范校核法、理论计算法和定性评价法等桥梁震害预测方法,讨论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估计方法,并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对桥梁直接损失计算方法提出简便算法建议;结合台湾九二一集集地震震害调查,统计了地震前后台湾地区的GDP曲线走势,并根据文献[9]中的方法,评价了间接损失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铁路间接损失计算方法建议;分别用经验统计法和定性评价法对集集地震中部分受损桥梁进行了震害预测,理论预测结果与震害基本相符;最后,作者提出了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及建议。本文工作可为铁路震害预测及重大铁道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预测 损失估计 铁路桥梁 集集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山锁 尚志刚 +2 位作者 贺金川 郑淏 董晋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科学评估对减少突发地震灾害损失和实现震后快速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易损性分类清单法提出考虑主体结构损失、建筑物装修损失及室内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并确定其主要参数取值;根据国内生产总...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科学评估对减少突发地震灾害损失和实现震后快速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易损性分类清单法提出考虑主体结构损失、建筑物装修损失及室内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并确定其主要参数取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各评估区震害程度及各生产部门直接经济损失占比,计算各生产部门停减产损失,进而采用投入产出法建立考虑停减产损失和产业关联损失的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最后将所提出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1556年华县地震为例在西安市灞桥区进行应用示范,将所建立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在四川省进行应用计算。结果表明,灞桥区在华县地震下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76.51亿元,与中国地震局评估结果相差约6.54%;四川省在汶川地震下的间接经济损失为11209.29亿元,与实际震害数据相差约8.83%,上述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易损性分类清单法 投入产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gue集的城市地震灾害综合脆弱性度量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增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共5页
为度量城市地震灾害综合脆弱性及灾害中生命及财产的可挽救性,将社会脆弱性、应急系统脆弱性引入城市综合脆弱性研究。利用Vague集的相似度量理论,构建基于Vague集的城市地震灾害综合脆弱性度量模型;扩展可挽救性的概念,建立基于综合脆... 为度量城市地震灾害综合脆弱性及灾害中生命及财产的可挽救性,将社会脆弱性、应急系统脆弱性引入城市综合脆弱性研究。利用Vague集的相似度量理论,构建基于Vague集的城市地震灾害综合脆弱性度量模型;扩展可挽救性的概念,建立基于综合脆弱性度量的城市地震灾害可挽救性度量模型。以2003年日本北海道地震损失为标准,通过上述2个模型,得到某城市地震灾害综合脆弱度为2.76×10-4,可挽救度分别为:死亡人数减少18人、重伤人数减少72人、直接经济损失减少0.2亿元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脆弱性 VAGUE集 地震损失率 可挽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生命的地震易损性概率矩阵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傅征祥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5-210,共6页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M_S=6.8)震害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损失程度遵从正态的概率分布,据此初步建立起土坯墙房的生命地震易损性概率矩阵P(D_0|I)。该矩阵将可应用在地震灾害生命损失的概率预测研究中。
关键词 地震 灾害 生命损失 概率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商住楼抗震设防投资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业军 程文瀼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针对不同结构多层商住楼的具体特征,运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各类房屋未来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震害损失与投资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为进行这类房屋的结构选型、设计及工程投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抗震设防 易损性分析 震灾损失 结构选型 投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铁路桥梁地震灾害生命年损失评估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伟 宋宁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94,共9页
灾害损失评估及对比分析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决策依据,传统铁路桥梁灾害损失评估方法没有统一指标对震害损失进行全面评估,造成应用上的困难。为了能够对铁路桥梁震害损失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损失对比研究,文中结合桥梁易损性提出基于“生... 灾害损失评估及对比分析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决策依据,传统铁路桥梁灾害损失评估方法没有统一指标对震害损失进行全面评估,造成应用上的困难。为了能够对铁路桥梁震害损失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损失对比研究,文中结合桥梁易损性提出基于“生命年”的高烈度区铁路桥梁震害损失评估方法。首先构建高烈度区铁路梁式桥易损性曲线,获得铁路梁式桥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各破坏等级的超越概率,然后结合改进生命年损失理论以及对相关参数取值分析,确定适用于我国高烈度区铁路梁式桥地震灾害生命年损失评估方法,建议了桥梁生命年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最后运用该方法对唐山地震京广线和汶川地震广岳线中各5座桥梁进行损失评估,较传统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该方法在损失结果对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生命年损失指标可应用于铁路桥梁地震灾害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的损失对比分析,为桥梁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铁路桥梁 生命年 易损性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于保险的桥梁施工阶段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红旭 黄勇 郭恩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9-556,共8页
为解决保险中建筑物施工阶段发生地震损失风险的出险概率、保险费率和赔付率难以准确厘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施工阶段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在保险精算中。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以悬臂浇筑施工桥梁为例,针对墩底截面抗震能力及... 为解决保险中建筑物施工阶段发生地震损失风险的出险概率、保险费率和赔付率难以准确厘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施工阶段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在保险精算中。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以悬臂浇筑施工桥梁为例,针对墩底截面抗震能力及地震需求开展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地震易损性的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保险防灾防损策略。研究表明:保险费率应随施工阶段浮动调整,为便于保险产品销售及风险管控,也可以采用各个施工阶段的工期权重算得的加权地震损失率作为保险费率估算依据;不同施工阶段的平均地震损失率差别较大,从大到小排序为:中跨合龙及整桥竣工的施工阶段、主梁悬臂施工阶段、下部结构施工阶段;二期恒载的施加,对桥梁地震易损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保险 易损性 施工阶段 地震 悬臂 易脆性 平均损失率 超越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西兰实际震害资料的地震损失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登科 王自法 +1 位作者 刘渊 仝文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5,共12页
描述地震作用与工程破坏之间关系的易损性曲线及其概率分布对于地震灾害损失的可靠评估至关重要。以对数正态分布为主体的现行易损性概率分布模型无法很好地描述完好无损和完全破坏这2种边界条件。文中基于新西兰近40万栋房屋的历史震... 描述地震作用与工程破坏之间关系的易损性曲线及其概率分布对于地震灾害损失的可靠评估至关重要。以对数正态分布为主体的现行易损性概率分布模型无法很好地描述完好无损和完全破坏这2种边界条件。文中基于新西兰近40万栋房屋的历史震害信息,确认了这2种边界条件的存在,并对各种给定地震动水平下结构的损失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考虑上述2种边界条件的易损性混合概率分布模型,即首先单独考虑完好无损和完全破坏2种边界情况,然后再利用分布函数拟合其他的地震损失分布。通过对混合概率分布模型的损失分布与实际损失分布进行比较,验证了文中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可以用于未来分析地震损失的不确定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损性 地震损失不确定性 混合概率分布 新西兰震害资料 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地震灾害损失估计精度的几点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自法 Sangjoon Park +1 位作者 Selina Lee 崔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地震灾害损失估计方法一般是通过对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断层参数,地震地面运动,结构的易损性三个方面的估计,然后结合建筑物的特性来系统地集成地震灾害损失的估计。本文基于这样的一个集成系统,分别从地震活动性,地震地面运动,结构易损性... 地震灾害损失估计方法一般是通过对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断层参数,地震地面运动,结构的易损性三个方面的估计,然后结合建筑物的特性来系统地集成地震灾害损失的估计。本文基于这样的一个集成系统,分别从地震活动性,地震地面运动,结构易损性和提高采样精度四个方面围绕着如何提高地震灾害损失估计精度开展了相关研究。对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日本2011年海啸地震之后的地震活动性的改变和考虑地震发生时间影响对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的改变。地震地面运动的研究主要是利用日本2011年海啸地震在1000多个地点观测到的地震动记录修正地震地面运动的估计方法。结构易损性的研究是利用日本2011年海啸地震收集到的超50万个损失样本,详细修正结构易损性的估算方法。最后,利用重点采样法提高传统的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用于模拟地震发生概率的采样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损失 地震活动性 地震地面运动 结构易损性 地震损失空间相关性 重点采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