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罪案件诉讼制度的价值、理念及其适用
1
作者 王贞会 周梓睿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6,共9页
如何完善轻重有别的犯罪治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之一。轻罪案件诉讼制度的政策方案与改革举措包含“治罪”与“治理”并重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既符合繁简分流的基本司法规律,又是宽严相济刑... 如何完善轻重有别的犯罪治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之一。轻罪案件诉讼制度的政策方案与改革举措包含“治罪”与“治理”并重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既符合繁简分流的基本司法规律,又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落实,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然要求。被告人认罪自愿性不足、对公正的偏离以及对被害人的忽视是美国轻罪制度最为突出的三大问题,从美国轻罪制度的深刻教训来看,全面保障认罪认罚自愿性、坚守司法公正的基本立场、高度重视被害人权利保护应当成为我国轻罪案件诉讼制度构建的基本理念。轻罪案件诉讼制度的完善对于刑事司法具有重大价值,应当重点围绕强制措施、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简化、犯罪记录封存等方面对我国轻罪案件诉讼制度加以优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认罪认罚从宽 附条件不起诉 犯罪记录封存 辩诉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中侦查中心的表征、是非与应对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昌盛 任建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1,共12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充、完善,并未真正动摇侦查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形成检察中心或者审判中心。于此,认罪认罚与侦查中心交集的提升效率、庭前预断、要件审查、二审信任可以保留,但对实体和程序错误需要警惕。应当确保侦查机关对案件取证、定性的准确性,强化公安司法机关对疑点和争点的实质审查,将明知性、明智性、自愿性分列保障,保障被追诉人反悔后的对抗能力,以维持实体和程序的底线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侦查中心 检察中心 量刑建议 自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再审视 被引量:8
3
作者 孙长永 郭航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被追诉人是否自愿认罪认罚决定了程序从简的合法性及实体从宽的正当性。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意愿与行为形成了“身脑一致”的状态,其在主观上具有意志自主、内容明知和利益期待三项前提,在客观上体现为自愿供述、自愿... 被追诉人是否自愿认罪认罚决定了程序从简的合法性及实体从宽的正当性。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意愿与行为形成了“身脑一致”的状态,其在主观上具有意志自主、内容明知和利益期待三项前提,在客观上体现为自愿供述、自愿认罪、自愿认罚三种行为。虽然当前立法规定为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范依据,但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仍存在着立法疏漏、司法障碍以及整体运行环境限制等多重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不同诉讼阶段的特征,各有侧重地保障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依次加强对被追诉人在侦查阶段供述自愿性的保障、在审查起诉阶段认罚自愿性的保障、在审前阶段辩护权的保障以及在审判阶段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司法审查。与此同时,还应消除制度隐患,继续推进审判中心主义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使被追诉人享有充分的程序选择权,从根本上保障认罪认罚的自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自愿性 法律帮助 量刑协商 司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贿犯罪的刑法规制与完善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仁文 黄云波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5期70-79,共10页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现象,要纠正这一错误倾向,应当取消特别自首制度,明确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在立案过程中的平等地位。要实现刑法对行贿犯罪的有效规制,还需完善行贿犯罪的构成要件,将贿赂犯罪中的"财物...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现象,要纠正这一错误倾向,应当取消特别自首制度,明确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在立案过程中的平等地位。要实现刑法对行贿犯罪的有效规制,还需完善行贿犯罪的构成要件,将贿赂犯罪中的"财物"改为"不正当好处",将行贿犯罪中的"给予"改为"提议给予、许诺给予、实际给予";完善行贿犯罪的刑罚配置,为行贿犯罪全面配置罚金刑,并完善行贿犯罪的资格刑,对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实施同等处罚。与此同时,行贿犯罪的罪名体系也应作出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 特别自首制度 贿赂 资格刑 罪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从宽处理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29
5
作者 赵恒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93,共21页
规范严谨的从宽处理体系是维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合法性的基础条件之一。解读域外代表性国家的认罪案件从宽处罚规范,可分为美国的"无限制模式"和英国、德国的"比例模式",不同模式的界分与该国认罪案件快速处理... 规范严谨的从宽处理体系是维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合法性的基础条件之一。解读域外代表性国家的认罪案件从宽处罚规范,可分为美国的"无限制模式"和英国、德国的"比例模式",不同模式的界分与该国认罪案件快速处理程序的多样性特点紧密相连。在对比和借鉴的基础上,我国未来改革宜建立从宽处理的混合体系模式,以配合多元化繁简分流机制的适用,满足刑事司法领域优化职权配置、减轻办案负担的迫切需要。改革方案应当适当丰富从宽处罚的内涵与类型,在科学地设计从宽比例及其限度的同时,规范检察权与审判权在刑罚从宽自由裁量方面的互动影响,突显司法审查与监督的关键作用,平衡控辩双方和被害人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及其参与关系,既需调动认罪积极性又应保障刑罚威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宽 认罪认罚 量刑 量刑指南 刑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认罪认罚从宽的程序模式 被引量:46
6
作者 马静华 李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41,共11页
新刑诉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认罪从宽"制度扩展为"认罪从宽+认罚从宽"制度,实现"以认罪为中心"到"以认罚为中心"的诉讼模式的结构性变革。认罪认罚程序体现出三方面的模式特征:其一是... 新刑诉法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认罪从宽"制度扩展为"认罪从宽+认罚从宽"制度,实现"以认罪为中心"到"以认罚为中心"的诉讼模式的结构性变革。认罪认罚程序体现出三方面的模式特征:其一是职权主导,其二是以审查起诉为中心,其三是量刑建议的有效性。长远地看,认罪认罚程序应当成为检察机关、法院处理无争议案件的常规化程序性机制。只有当该项制度全面、有效地运行之后,立法上正式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条件才会真正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认罪认罚从宽 程序模式 以审判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的五个矛盾及其化解 被引量:75
7
作者 孙长永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0,共19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以下五个矛盾:一是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前提与压制型法之间的矛盾,二是认罪认罚从宽的合意基础与实体真实原则之间的矛盾,三是不规范的从宽处罚与刑事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四是“检察官司法”与法官中...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以下五个矛盾:一是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前提与压制型法之间的矛盾,二是认罪认罚从宽的合意基础与实体真实原则之间的矛盾,三是不规范的从宽处罚与刑事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四是“检察官司法”与法官中立裁判原则之间的矛盾,五是简化、速决的一审程序与续审制的上诉审构造之间的矛盾。出现这五个矛盾的原因在于,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环境的基础性诉讼制度不健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考虑,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要化解上述矛盾,必须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刑事程序正当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健全公正与效率总体平衡的制度规范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不因追求司法效率而损害司法的基本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自愿性 实体真实 检察官司法 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从宽的理论基础与体系类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0,共7页
从宽处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直接落脚点,也是维持该制度适用保有持续生命力的基础条件之一,因而理应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坚持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从宽"为切入点,集中围绕理论基础与体系类型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 从宽处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直接落脚点,也是维持该制度适用保有持续生命力的基础条件之一,因而理应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坚持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从宽"为切入点,集中围绕理论基础与体系类型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因节约资源而予以从宽的观点大行其道,但深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从宽的理论基础有其直接来源和深层次来源;第二,从宽体系包括量刑宽缓、程序简化、行刑从宽、记录封存(消灭)四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也对既有观点展开提炼、辨析,以期为设置合理的从宽处理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宽 认罪认罚 刑罚 量刑 程序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的内涵及表现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施静春 孙本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首先是政策,然后才是制度,其适用范围涉及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乃至行刑等各个刑事诉讼阶段。认罪认罚本质上是表达道歉的过程,其内涵符合道歉理论的意指。认罪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且详尽地陈述实施违反刑法规...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首先是政策,然后才是制度,其适用范围涉及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乃至行刑等各个刑事诉讼阶段。认罪认罚本质上是表达道歉的过程,其内涵符合道歉理论的意指。认罪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且详尽地陈述实施违反刑法规范行为的过程,对违反刑法规范行为及其造成的结果予以解释和赔偿,并承诺不再犯罪。认罚包括行为人接受和认可认罪带来的后果及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补偿两个方面。从宽包括适用较轻的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从简的诉讼程序、从程序上提前终结诉讼及实体上从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 认罪认罚 从宽 内涵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以量刑过重为由上诉引发的二审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旭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51-61,共11页
无论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办法”还是2018年刑诉法修改对二审程序并未予以关注,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并获得一审判决量刑“优惠”后的被告人以“量刑过重”为由提起上诉,检察机关因此抗诉并要求二审法院取消一审中的“优惠”,此类... 无论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办法”还是2018年刑诉法修改对二审程序并未予以关注,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并获得一审判决量刑“优惠”后的被告人以“量刑过重”为由提起上诉,检察机关因此抗诉并要求二审法院取消一审中的“优惠”,此类案件不在少数。由于规则不明,各地做法各异。为了减少二审程序启动的盲目性,值班律师“判后答疑”制度应予确立。对于一审法院适用速裁程序作出裁判的案件,二审应当开庭审理。在律师辩护“全覆盖”背景下,律师参与辩护应当从“有辩护”向“有效辩护”发展。二审审理的对象应是“原判决”,而非判后反悔或者上诉事实。对于检察机关抗诉的被告人上诉案件,二审法院原则上应驳回上诉、抗诉,维持原判。如此才能有效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上诉不加刑”原则才能得到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上诉 抗诉 二审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诉交易强迫认罪问题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警示 被引量:13
11
作者 夏菲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163,共12页
美国辩诉交易要求被告作有罪答辩必须是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但是,由于检察官在刑事司法中拥有绝对权力,律师作用有限,被告在决定是否接受控方提供的交易条件时几乎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种机制性强迫压力的存在为无辜被告认罪的现实和... 美国辩诉交易要求被告作有罪答辩必须是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但是,由于检察官在刑事司法中拥有绝对权力,律师作用有限,被告在决定是否接受控方提供的交易条件时几乎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种机制性强迫压力的存在为无辜被告认罪的现实和心理学实验研究所证实,并已经引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关注。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同样强调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但是由于"自愿性"标准不明确,且其也存在控审权力配置不当、律师作用更为有限等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同样存在强迫认罪甚至使无辜被告认罪的风险。为有效防控此种风险,需明确"自愿性"标准,整体性、系统性推进刑事司法改革,并注重制度推行中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辩诉交易 强迫认罪 控审权力分配 律师作用 自愿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的刑事实体内涵辨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单锋 姚杏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8-185,共8页
认罪认罚从宽并不仅仅是程序制度,其实体内涵也有待厘清。认罪并不必然构成自首或坦白,有自首或坦白情节也不一定成立认罪。"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与"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之间是并立关系。"认事"只能... 认罪认罚从宽并不仅仅是程序制度,其实体内涵也有待厘清。认罪并不必然构成自首或坦白,有自首或坦白情节也不一定成立认罪。"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与"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之间是并立关系。"认事"只能构成坦白,承认指控的罪名才能成立认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是认罚成立的前提条件,这就意味着认罚既要求愿意接受刑罚处罚,也要求积极履行赔礼道歉、退赃退赔、赔偿损失等义务。认罪认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定多功能从宽情节,并不一定取决于在刑事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中规定该制度,关键在于认罪认罚情节的类型化。应当将认罪认罚情节划分为自首型、坦白型与其他型,分别确定具体如何进行从宽处罚。对于不成立自首或坦白的其他型认罪认罚,可以从轻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 坦白 认罚 退赃退赔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杜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是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范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罪认罚自愿性包括实质认罪自愿性、形式认罪自愿性和认罚自愿性,三者密切相关,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并设置不同的判断标准。认罪认罚自愿性和供述自愿性不同,不... 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是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规范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罪认罚自愿性包括实质认罪自愿性、形式认罪自愿性和认罚自愿性,三者密切相关,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并设置不同的判断标准。认罪认罚自愿性和供述自愿性不同,不能采用自白任意性标准,宜参照非法言词证据规则所确立的标准,同时允许法官裁量判断认罪认罚的自愿性。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特性给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的适用带来了困难,需要从规则上明确不认罪认罚将面临严重刑罚、认罪认罚将获得较轻刑罚、许诺适用非羁押措施和缓刑措施、对第三人的宽容等情形是否违背了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以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范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认罪认罚自愿性 供述自愿性 判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被引量:27
14
作者 钱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60,149,共12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正在我国进行,对司法实践中呈现的问题时有争议,故学理上的深度探究依然具有必要性。如何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保障被追诉人协商时的自愿性,确保被追诉人具备充分的协商能力,并将协商结果最终体现在具有公法契约...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正在我国进行,对司法实践中呈现的问题时有争议,故学理上的深度探究依然具有必要性。如何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保障被追诉人协商时的自愿性,确保被追诉人具备充分的协商能力,并将协商结果最终体现在具有公法契约性质的具结书中,这三个基本问题能否解决共同决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是否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因此是相关制度改革与机制构建中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诉讼公正 自愿 协商 具结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调查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审查制度反思——从《监察法》第31条切入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之芳 刘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0,共6页
2018年颁布实施的《监察法》确立了监察调查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审查制度。审查制度的设置旨在化解职务犯罪案件中高效反腐与司法宽容理念之间的张力,有其现实逻辑和必要性。但审查制度的目的合理不能直接推导出其内容合理。具体而言,监察... 2018年颁布实施的《监察法》确立了监察调查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审查制度。审查制度的设置旨在化解职务犯罪案件中高效反腐与司法宽容理念之间的张力,有其现实逻辑和必要性。但审查制度的目的合理不能直接推导出其内容合理。具体而言,监察调查中认罪认罚从宽审查制度存在双重审查流于形式、审查内容不明、审查方式封闭、从宽建议形式效力各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鉴于此,有必要从审查主体、审查内容、审查方式等方面对监察调查中认罪认罚从宽审查制度进行针对性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调查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审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刑事司法保护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武晓雯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42,共9页
当前,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利用刑事手段侵犯民营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问题:一类是显性问题,即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当做犯罪处理;另一类是隐性问题,包括审前羁押常态化、查封扣押最大化、财物处置前置化。这些现象产生的症结在于有罪... 当前,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利用刑事手段侵犯民营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问题:一类是显性问题,即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当做犯罪处理;另一类是隐性问题,包括审前羁押常态化、查封扣押最大化、财物处置前置化。这些现象产生的症结在于有罪推定、严刑竣罚的司法观念以及不科学的司法机制设置。对此,一方面应当坚持无罪推定、司法为民的司法理念;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司法机制,如罚没收入实行中央统管,设置遵循司法规律的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 无罪推定 认罪认罚 罚没收入 考核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