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潘结南 孟召平 甘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是“数字地球”、“数字矿山”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现代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和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维地质构模和可视化技术 ;并针对我国矿山开采和工程...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是“数字地球”、“数字矿山”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现代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和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维地质构模和可视化技术 ;并针对我国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的特点 ,提出了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为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 空间插值 体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面DQG的矢量与地形数据无缝集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文彬 胡佰林 +2 位作者 王洪斌 王磊 吴亚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现有的全球大规模空间数据可视化系统主要侧重于影像和地形数据的综合表达,针对矢量与地形的集成可视化能力相对较弱。该文以球面退化四叉树格网(Degenerate Quad-tree Grids,DQG)为基础,通过DQG格网的三角化过程构建了地表DEM模型,并... 现有的全球大规模空间数据可视化系统主要侧重于影像和地形数据的综合表达,针对矢量与地形的集成可视化能力相对较弱。该文以球面退化四叉树格网(Degenerate Quad-tree Grids,DQG)为基础,通过DQG格网的三角化过程构建了地表DEM模型,并提出了从矢量线对象到地形格网表面的映射方法。采用GTOPO30数据集和国界矢量数据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矢量数据与多分辨率DEM的无缝集成,并能有效地避免矢量对象"悬浮"和"入地"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四叉树格网 矢量数据 地形数据 数据集成 全球空间格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栅一体化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芮小平 卢亚辉 +1 位作者 杨崇俊 张彦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6-18,共3页
三维地形可视化是三维GIS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由于传统的地形可视化仅仅考虑了三维地形的真实显示,因此忽略了GIS中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文章探讨了适合在三维地形上矢量栅格数据一体化显示的方法,使用空间插值的方法在栅格纹理上叠加... 三维地形可视化是三维GIS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由于传统的地形可视化仅仅考虑了三维地形的真实显示,因此忽略了GIS中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文章探讨了适合在三维地形上矢量栅格数据一体化显示的方法,使用空间插值的方法在栅格纹理上叠加矢量图形。矢量数据的加入为在三维地形上进行空间分析提供了可能性。笔者将该方法应用于荆江地区的三维地形显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栅一体化 三维地形可视化 空间插值 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量数据的时空三维地形构建与可视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宏健 傅桂霞 +1 位作者 王晶 李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01-2408,共8页
基于无人无缆自主水下航行器及其测量传感器开展海洋环境勘察与监测是未来海洋开发的重要应用领域,测量数据的矢量建模及其可视化显示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AUV的多波束声呐地形测量数据,开展了地形矢量模型构建与可视化研究,给出... 基于无人无缆自主水下航行器及其测量传感器开展海洋环境勘察与监测是未来海洋开发的重要应用领域,测量数据的矢量建模及其可视化显示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AUV的多波束声呐地形测量数据,开展了地形矢量模型构建与可视化研究,给出了传感器数据处理与时空配准、海底地形坐标变换等方法,设计了一种优化的Delaunay三角网建模算法,构建了三维海底地形矢量模型,提出了三维矢量模型真实感表达方法。基于海试测量的离散数据完成了具有真实感特点的三维海底地形矢量模型的构建与显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研究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克服了多波束声呐只能提供离散地形高程数据的缺点,其地形数据的连续矢量化处理与可视化显示的优点对于海洋环境立体化与可视化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测量数据 时空配准 矢量地形模型 可视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M的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曾绍炳 周世健 +1 位作者 洪中华 张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我国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其部件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的地域性分布特点,运用空间插值算法,提出一种基于...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我国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其部件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的地域性分布特点,运用空间插值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质量评价方案(以上海市为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更能准确的度量整体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面模型 空间插值 城市网格化 部件数据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数据插值算法的空间散乱数据体绘制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楠峰 莫建文 韩传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59-1760,1768,共3页
体绘制技术是一种能够真实地反映空间数据场内部信息的可视化技术。在体绘制研究领域中,非规则的空间散乱数据体绘制目前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文中采用空间数据插值算法对散乱的原始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然后使用光投影体绘制算法对规则... 体绘制技术是一种能够真实地反映空间数据场内部信息的可视化技术。在体绘制研究领域中,非规则的空间散乱数据体绘制目前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文中采用空间数据插值算法对散乱的原始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然后使用光投影体绘制算法对规则网格数据进行体绘制。最后,通过新方法实现了某油藏区地下流体压力和孔隙度分布结构的体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绘制 可视化 空间数据插值 光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无损的SVG空间矢量数据压缩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浩生 王云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2期8-10,15,共4页
现有基于可缩放矢量图形SVG的空间矢量数据网络发布往往存在着网络延时大、浏览器资源占用率高等问题。根据窗视变换原理,提出了视觉无损的SVG空间矢量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通过重新设定SVG的地图范围,根据新的范围对原始空间数据进行变... 现有基于可缩放矢量图形SVG的空间矢量数据网络发布往往存在着网络延时大、浏览器资源占用率高等问题。根据窗视变换原理,提出了视觉无损的SVG空间矢量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通过重新设定SVG的地图范围,根据新的范围对原始空间数据进行变换,从而实现空间数据的约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常用的Douglas-Peucker算法,在提高压缩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缩放矢量图形(SVG) 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空间矢量数据压缩 视觉无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量空间数据的实时地形视景仿真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海东 廖学军 汪荣峰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606-2609,共4页
随着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建立海量空间数据的实时地形视景仿真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立了多分辨率空间数据的四叉树结构模型,提出了基于屏幕分割的LOD数据装载算法和基于相同地理空间大小的LOD数据分割方法,实现了任... 随着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建立海量空间数据的实时地形视景仿真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立了多分辨率空间数据的四叉树结构模型,提出了基于屏幕分割的LOD数据装载算法和基于相同地理空间大小的LOD数据分割方法,实现了任意方向和分辨率数据块之间的无缝拼接,融合了视相关和地表特征的地形简化方法,同时综合运用了可视区数据的各种预处理手段,提出了可视区数据小量更新算法。通过原型系统开发,在微机平台上地形绘制速度可达每秒25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景仿真 多分辨率模型 空间数据 地形简化 实时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三维虚拟地球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5
9
作者 凌东伟 李欣 朱美正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4774-4777,4809,共5页
越来越多的三维应用需要绘制椭球大地,以体现真实的地理环境。要构建一个三维地球,首先需要有能力对全球海量数据进行高效访问与处理;其次为了实现对全球地形与地物的快速绘制,在构造场景时必须对地球表面进行层级分块,以便只载入需要... 越来越多的三维应用需要绘制椭球大地,以体现真实的地理环境。要构建一个三维地球,首先需要有能力对全球海量数据进行高效访问与处理;其次为了实现对全球地形与地物的快速绘制,在构造场景时必须对地球表面进行层级分块,以便只载入需要的地理数据并构造它们的场景;另外为了得到恒定帧速,构造新场景的工作应放进后台线程中。给出了一个基于GIS的三维虚拟地球的系统设计,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作了重点讨论,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TerraGlo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网格 全球地形绘制 空间数据可视化 层次细节 场景图管理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地形数据组织与可视化选取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殿称 卜宪海 +2 位作者 阳凡林 云天宇 艾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海洋测绘数据信息化是构建智慧海洋的基础,而海底地形数据是海洋测绘数据中的重要内容。为更加便捷和高效地管理与利用地形数据,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需求,研发了海底地形数据管理平台。首先,基于海底地形数据的特点,提出多分辨率海底地形... 海洋测绘数据信息化是构建智慧海洋的基础,而海底地形数据是海洋测绘数据中的重要内容。为更加便捷和高效地管理与利用地形数据,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需求,研发了海底地形数据管理平台。首先,基于海底地形数据的特点,提出多分辨率海底地形组织模型,对不规则区域的海底地形进行多分辨率模型构建,实现了对多波束实测数据的组织管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尺度海底地形分级渲染优化算法与海底地形数据空间截取算法,利用分级渲染与数据裁剪算法实现对海底地形数据的可视化表达预览和选取服务;最后,以典型的多波束测深数据为例,基于研发平台完成了数据从存储、组织管理到可视化预览选取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同时可为海底地形数据管理服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数据 地形数据组织 地形分级渲染 空间数据截取 可视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划分双因子耦合PDE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海东 张可能 +1 位作者 陈天伟 闫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6-452,共7页
为了计算格网划分的数目和间距,根据地形因子和数据密度提出了空间划分双因子耦合PDE模型算法.利用地形曲面偏微分方程与地形因子、样本数据密度的偏导函数关系,通过曲面方程作等价替代方程进行系统消参来减小系统误差,利用Laves划分标... 为了计算格网划分的数目和间距,根据地形因子和数据密度提出了空间划分双因子耦合PDE模型算法.利用地形曲面偏微分方程与地形因子、样本数据密度的偏导函数关系,通过曲面方程作等价替代方程进行系统消参来减小系统误差,利用Laves划分标识[63]和循环递归算法建立坡度和数据密度耦合模型.模型能够解算出每个区域单元格间距和数目,解决了非凸集合产生非法边界及多边形的问题.通过可视化验证和对比分析表明,算法运行时间随样本数据成倍增长时呈线性增加,程序运行时间约为其他算法的1/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数据密度 格网 空间划分 偏微分方程 耦合模型 非凸集合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规模地理矢量线数据的多层级实时可视化技术
12
作者 刘泽邦 陈荦 +3 位作者 马梦宇 杨岸然 钟志农 景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3-183,共11页
针对主流方法难以满足多层级实时可视化的需求,提出面向大规模地理矢量线数据的多层级实时可视化技术。建立面向多层级瓦片绘制的自适应可视化模型,设计像元四叉R(pixel quad R, PQR)树空间索引和基于PQR树的自适应可视化算法,分别用于... 针对主流方法难以满足多层级实时可视化的需求,提出面向大规模地理矢量线数据的多层级实时可视化技术。建立面向多层级瓦片绘制的自适应可视化模型,设计像元四叉R(pixel quad R, PQR)树空间索引和基于PQR树的自适应可视化算法,分别用于支撑模型的数据组织和可视绘制。在10亿规模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技术在0.57 s内可计算任一层级上的可视结果,并且计算耗时大幅小于主流方法。当数据规模急剧增长时,该技术在各显示层级上仍具有较好的可视性能,最低可视速率超过100张/s,大幅优于主流方法。该技术在单机条件下即可支撑大规模地理矢量线数据的多层级实时可视化,在空间大数据探索分析领域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地理矢量线数据 空间索引 多层级 实时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矢量空间数据可用性评估的可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换新 马超 +4 位作者 张吉才 陈长林 秦志强 马京振 汪亚群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4-76,77,78,共5页
本文将可视分析引入到多源矢量空间数据可用性评估中,为用户提供探索发现数据可用性的环境。在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了多源矢量空间数据可用性评估可视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反映多源空间数据的同时,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评估内容,触... 本文将可视分析引入到多源矢量空间数据可用性评估中,为用户提供探索发现数据可用性的环境。在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了多源矢量空间数据可用性评估可视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反映多源空间数据的同时,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评估内容,触发相应模型计算并可视化表达,将用户需求、人脑认知通过交互界面和计算机算法模型相结合,允许用户按照自身需求了解不同数据的各种信息,帮助用户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知识,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使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矢量空间数据 可用性 可视分析 人机交互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