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21a区神经元眼优势改变 被引量:18
1
作者 史学锋 赵堪兴 +1 位作者 刘虎 钱学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从细胞功能水平检测斜视性弱视猫纹外视皮层 2 1a区神经元眼优势的变化 ,探讨斜视性弱视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市购幼猫 9只 ,随机分成 2组 :斜视性弱视组 5只、对照组 4只。斜视组于 4周龄时行右眼外直肌断腱术 ,经图形视觉诱... 目的 从细胞功能水平检测斜视性弱视猫纹外视皮层 2 1a区神经元眼优势的变化 ,探讨斜视性弱视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 市购幼猫 9只 ,随机分成 2组 :斜视性弱视组 5只、对照组 4只。斜视组于 4周龄时行右眼外直肌断腱术 ,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确定形成弱视后行细胞电生理检测。给予正弦光栅刺激 ,微电极记录 2 1a区神经元的放电水平 ,比较 2组动物视皮层神经元的双眼性和眼优势。结果 斜视性弱视组 2 1a区双眼细胞比例较正常组下降 (P <0 .0 0 1) ,神经元眼优势分布向非偏斜眼转移 (P <0 .0 0 1) ,非偏斜眼驱动的单眼细胞比例达到 70 % ,而斜视眼驱动的单眼细胞比在 5 %左右。结论 斜视性弱视的病理缺陷在纹外视皮层表现更为严重 ,2 1a区较初级视皮层发生了神经元眼优势分布的转移。这为斜视性弱视神经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发育 纹外视皮层 弱视 斜视 眼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多巴对形觉剥夺性弱视猫视皮层17区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煜 黎晓新 +2 位作者 牛兰俊 于文贞 董建强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8-991,共4页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猫形觉剥夺性弱视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视皮层17区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4周龄幼猫分为正常组、单眼剥夺组、左旋多巴组,每组6只。通过单眼眼睑缝合制备形觉剥夺弱视模型,观察不同干预条件下各组视觉诱...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猫形觉剥夺性弱视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视皮层17区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4周龄幼猫分为正常组、单眼剥夺组、左旋多巴组,每组6只。通过单眼眼睑缝合制备形觉剥夺弱视模型,观察不同干预条件下各组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P1隐含值及波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视皮层17区NGF的差异。结果单眼剥夺组剥夺眼P100波隐含值延长,波幅降低,与正常组及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旋多巴组双眼P-VEP各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夺组视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密度为80.23±9.54,正常组为111.83±7.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旋多巴组为118.06±12.37,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结论敏感期内剥夺性弱视幼猫视皮层17区NGF的表达减弱。左旋多巴干预治疗后,NGF表达明显增加,弱视眼P-VEP明显改善,左旋多巴能促进实验猫弱视眼的视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形觉剥夺性弱视 神经生长因子 视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17区神经元眼优势及空间特性的改变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虎 赵堪兴 +2 位作者 史学锋 钱学翰 郭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 从单细胞功能角度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扫描正弦光栅刺激 ,应用微电极检测 8只正常猫组、9只斜视性弱视猫组纹状皮层细胞的放电水平 ,研究斜视性弱视猫皮层细胞的双眼性、眼优势及其空间特性的改变。结果 斜视性... 目的 从单细胞功能角度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扫描正弦光栅刺激 ,应用微电极检测 8只正常猫组、9只斜视性弱视猫组纹状皮层细胞的放电水平 ,研究斜视性弱视猫皮层细胞的双眼性、眼优势及其空间特性的改变。结果 斜视性弱视组细胞数为 76 ,正常组为 83,斜视性弱视组皮层双眼细胞较正常组减少 (P <0 .0 5 ) ,眼优势未发生转移。与对侧眼相比 ,斜视性弱视弱视眼驱使皮层细胞的最优空间频率 (正常2 4 9± 0 .4 5 ,斜视组 0 .90± 0 .12 )、高端截止空间频率 (分别为 6 .19± 1.0 7,3.4 9± 0 .5 1)下降 (P <0 .0 0 1) ,两眼时间频率调谐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斜视性弱视可能与两眼间异常相互作用以及弱视眼驱使皮层细胞的空间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发育 视皮层 弱视 斜视 感受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2c)受体在正常发育和斜视猫视皮层17区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虎 赵堪兴 +2 位作者 赵凤云 史学峰 钱学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在发育不同时限视皮层17区神经元5-HT2c受体(5HT2cR)的表达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以5-HT2cR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发育不同时限8只正常发育猫、8只斜视猫视皮层17区5-HT2cR的表达。定量比较正常发育猫与... 目的观察在发育不同时限视皮层17区神经元5-HT2c受体(5HT2cR)的表达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以5-HT2cR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发育不同时限8只正常发育猫、8只斜视猫视皮层17区5-HT2cR的表达。定量比较正常发育猫与斜视猫视皮层17区5-HT2cR在生后第3周、6周、9周和6月龄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发育猫视皮层各层均可见5-HT2cR染色阳性细胞。其中,II^I V层信号相对较强,V^VI层表达信号较弱。5-HT2cR的表达在生后第6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6月龄猫5-HT2cR表达与9周龄猫接近。与正常猫相比,斜视猫5-HT2cR表达水平下降,6周、9周和6月龄斜视猫5-HT2cR表达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HT2cR是调控视觉发育敏感期及其可塑性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发育 视皮层 弱视 斜视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初级视皮质含Calbindin神经元的发育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松林 郑德枢 +2 位作者 颜焱华 孙卫文 郭秋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5-240,共6页
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6~38周人胎儿初级树皮质含Calbindin神经元的发育.16周时,含Calbindin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室带、脑室下带和中间带深部,其他皮质带散在存在。脑室带和脑室下带的细胞大多跑体较大,胞浆和胞核均含阳... 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6~38周人胎儿初级树皮质含Calbindin神经元的发育.16周时,含Calbindin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室带、脑室下带和中间带深部,其他皮质带散在存在。脑室带和脑室下带的细胞大多跑体较大,胞浆和胞核均含阳性产物,而其它皮质带细胞胞核常不染色。19周时,脑室带和脑室下带的含Cal-bindin神经元明显减少,仅存在极少量,其它皮质带含Calbindin神经元的状况类似16周。21周时大多数含Cal-bindin神经元位于Ⅴ、Ⅵ层。以后,随着服龄增大,较多的含Calbindin神经元逐渐依次出现于Ⅳ、Ⅲ和Ⅱ层,遵循皮质神经元从深至浅的发育规律。这些神经元的形态也由以双极细胞为主发育成以多极细胞为主,染色逐渐加深,突起逐渐增长。在19~28周,皮质Ⅰ层的一些Cajal-Retzius细胞和水平纤维亦表达Calbindin。本实验中较多的含Calbindin神经元于发育早期在皮质增殖带的出现,提示Calbindin在皮质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钙结合素 神经元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N_(145)与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仕军 阴正勤 +1 位作者 余延基 姚军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不同年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正常人90例,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30人。第1组为儿童组,年龄6-12岁;第2组为少年组,年龄13~18岁;第3组为成人组,年龄19-35岁。采用AVES2000电生理仪,行图形视... 目的 研究正常人不同年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正常人90例,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30人。第1组为儿童组,年龄6-12岁;第2组为少年组,年龄13~18岁;第3组为成人组,年龄19-35岁。采用AVES2000电生理仪,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 ①P100波潜伏时问在儿童组与成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145波潜伏时问在三组问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P100波和N145波的幅值在三组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者与年龄皆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图形诱发电位的潜伏时间逐渐缩短,振幅值逐渐降低,至成年后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尤其以N145波变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图形视诱发电位 视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电流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秦伟 阴正勤 +3 位作者 王仕军 赵妍君 范慧民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出生后 14、2 1、2 8d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 目的 探讨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的发育变化。方法 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出生后 14、2 1、2 8d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然后在人工脑脊液中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 ,记录谷氨酸受体电流 ;接着在人工脑脊液中同时加入荷包牡丹碱 ( 2 0 μmol/L)和 6 氰基 7 硝基喹啉 2 ,3 二酮 ( 2 0 μmol/L) ,记录NMDA受体电流 ,并计算NMD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的峰电流的比率。结果 大鼠睁眼后 ,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下降时间显著变短 (P <0 0 5 ) ,而上升时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NMDA受体电流和谷氨酸受体电流比率逐渐变小 (P <0 0 5 )。结论 随着视觉输入的增加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NMDA受体电流的时程变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视皮层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发育敏感期及其可塑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虎 赵堪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生后视觉发育存在“敏感期” ,在此期间视觉神经系统具有经验依赖的可塑性。复习文献 ,对视皮层NMDAR、NTs及相关基因在发育敏感期不同时限的表达规律以及视觉经验对皮层神经元突触进行修饰、重建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视觉发育 敏感期 视皮层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场电位在发育过程中及LTP形成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潘斌 谢雯 +1 位作者 杨东伟 韩太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537,541,共4页
目的 探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场电位的变化规律及长时程增强 (LTP)形成前后场电位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视皮层脑片电生理技术 ,在大鼠视皮层脑片Ⅳ层刺激而在Ⅱ /Ⅲ层记录场电位 ,比较出生后第 2、3、5周场电位的变化。在第 3周龄的大... 目的 探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场电位的变化规律及长时程增强 (LTP)形成前后场电位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视皮层脑片电生理技术 ,在大鼠视皮层脑片Ⅳ层刺激而在Ⅱ /Ⅲ层记录场电位 ,比较出生后第 2、3、5周场电位的变化。在第 3周龄的大鼠脑片中诱导LTP ,场电位稳定后以一组强直刺激诱导LTP ,并比较强直刺激前后场电位幅值、潜伏期以及斜率的变化。结果 第 3周诱导场电位的阈刺激强度较第 2及第 5周低。在第 3周龄大鼠的实验中 ,强直刺激后斜率增大与幅值升高呈正相关 ,潜伏期的缩短与斜率和幅值变化率的差值呈正相关。结论 发育过程中场电位的变化可反映皮层的发育。斜率综合了幅度及潜伏期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皮层 场电位 LTP 长时程增强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和视觉经验对大鼠视皮层突触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朋芬 阴正勤 +2 位作者 刘应兵 王仕军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20-192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的电学特性变化及其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索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和细胞机制.方法制备0~25 d龄大鼠视皮层脑片,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Ⅱ-Ⅲ层神经元的... 目的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的电学特性变化及其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索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和细胞机制.方法制备0~25 d龄大鼠视皮层脑片,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Ⅱ-Ⅲ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Post synaptic currents, PSCs).结果①随着大鼠天龄增大,无反应型PSCs迅速减少,P0~5d组、P6~10d组与P11~25d组之间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各组内无显著差异.多突触型PSCs随天龄增大逐渐增多.②细胞的静息电位、输入阻抗、PSCs峰值、10%~90%上升及下降时间、半波宽随大鼠天龄增大呈规律性变化,各组差异主要体现在P0~5d组与其它组之间(P<0.05),而P11~14d组与P15~25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①视皮层细胞的静息电位、输入阻抗、PSCs反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突触功能特性.②视皮层突触的形成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年龄和视觉经验共同参与突触成熟,但在正常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年龄可能是决定性因素,而睁眼后形觉刺激参与突触修饰、稳定和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发育 突触 全细胞记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形觉剥夺性弱视猫大脑视皮层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智 何湘珍 +2 位作者 肖启国 费志刚 李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0-804,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够增强多种神经元的存活能力,影响神经元的分化,参与视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并在视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CNTF与视觉发育期弱视形成问关系的研究尚少。目的检测CNTF在形觉剥夺... 背景研究证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够增强多种神经元的存活能力,影响神经元的分化,参与视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并在视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CNTF与视觉发育期弱视形成问关系的研究尚少。目的检测CNTF在形觉剥夺性弱视猫大脑视皮层中的表达及其与弱视眼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4周龄清洁级健康家猫12只,按配对比较法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猫采用单眼(右眼)上下睑缘缝合法建立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眼睑缝合16周后利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鉴定弱视造模是否成功。然后在猫过度麻醉下沿垂直脑矢状轴切取两侧视皮层组织块制备成标本,用Nissl染色法观察视皮质中神经元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个组猫大脑视皮层17区CNTF在视皮层I~Ⅵ层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P—VEP结果显示,与正常猫相比,剥夺眼P—VEP检查P1波振幅明显下降[(6.11±1.56)μV vs.(11.42±1.92)μV,隐含时明显延长[(75.77±9.83)ms vs.(58.56±7.17)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2、3.464,P〈0.05),证实剥夺眼已产生弱视。Nissl染色表明,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视皮层神经元数目较正常组减少,细胞变圆、体积变小、细胞质突起变短,部分细胞核变小、变暗,Nissl小体的表达不如正常组清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正常组和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视皮层17区Ⅰ~Ⅵ层均可见CNTF免疫阳性神经元存在,而以Ⅱ~Ⅳ层表达量较多。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视皮层17区Ⅱ~Ⅳ层的CNTF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Ⅱ层:(95.93±8.24)个vs.(116.25±6.52)个;Ⅲ层:(102.65±7.45)个vs.(125.23±8.21)个;Ⅳ层:(110.65±6.85)个vs.(139.54±4.26)个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7、4.989、8.773,P〈0.05);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视皮层17区Ⅱ~Ⅳ层的CNTF阳性细胞灰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Ⅱ层:106.98±8.86vs.138.65±6.38;Ⅲ层:109.56±8.69vs.149.59±8.55;Ⅳ层:116.65±9.52vs.155.76±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05、8.043、6.986,P〈0.05),而2个组视皮质17区Ⅰ、Ⅴ、Ⅵ层CNTF阳性细胞数和细胞灰度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TF在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猫大脑视皮层17区表达下降,可能参与弱视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形觉剥夺性弱视 视皮层 视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两类神经元的NMDA及GABA_A受体介导的突触后电流电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伟 阴正勤 +2 位作者 翁传煌 赵研君 高朋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4-716,共3页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类型与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反应的关系。方法对出生后14—28d龄正常大鼠进行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分别采用神经药理学方法分离和记录谷氨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类型与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反应的关系。方法对出生后14—28d龄正常大鼠进行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分别采用神经药理学方法分离和记录谷氨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以及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IPSCs),并进行神经元细胞内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NMDA受体介导的EPSCs峰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及NMDA/谷氨酸电流比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锥体细胞GABAA受体介导的IPSCs下降时间较颗粒细胞的短(P〈0.05),而峰值和上升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GABAA受体在大鼠视皮层不同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而NMDA受体在不同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具有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神经元 电生理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itin基因在单眼剥夺成年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春慧 陈霞 +1 位作者 陈静 王玉川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研究单眼剥夺(MD)视皮层neuritin mRNA的表达。方法3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D组和反缝合(RS)组,缝合14日龄大鼠右眼睑建立MD模型,RS组大鼠缝合单眼至90日龄时进行反缝合,并持续暴露于灯光中6、12、24、48 h和1周,其余2组大... 目的研究单眼剥夺(MD)视皮层neuritin mRNA的表达。方法3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D组和反缝合(RS)组,缝合14日龄大鼠右眼睑建立MD模型,RS组大鼠缝合单眼至90日龄时进行反缝合,并持续暴露于灯光中6、12、24、48 h和1周,其余2组大鼠至90日龄时直接取左侧大脑视皮层,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所有大鼠视皮层neurit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组大鼠视皮层中neuritin mRNA表达量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35,P<0.05)。MD组大鼠视皮层中neuritin mRNA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97,P<0.05);RS 6 h组大鼠视皮层中neuritin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28,P<0.05)。RS12、24、48 h组大鼠视皮层中neuritin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46,t=-0.064,t=-0.065;P<0.05)。Neuritin mRNA的表达在实验24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但RS1周组与MD组neuritin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7,P<0.05)。结论Neuritin mRNA在MD成年大鼠和RS不同时间大鼠视皮质表达呈动态变化,提示年龄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MD成年大鼠的视皮层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itin基因 视皮质可塑性 单眼形觉剥夺 视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仕军 范慧民 +1 位作者 秦伟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95-697,共3页
目的 揭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和发育不同步性。方法 对出生后 14、2 8d龄大鼠视皮层进行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神经元标记 ,并根据输入阻抗对神经元分类及电生理特性分析。结果 当视皮层神经元的输入阻抗 (Inpu... 目的 揭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和发育不同步性。方法 对出生后 14、2 8d龄大鼠视皮层进行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神经元标记 ,并根据输入阻抗对神经元分类及电生理特性分析。结果 当视皮层神经元的输入阻抗 (Inputresistance ,IR)减小时 ,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 ,PSCs)的峰值增大 ,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延长。在出生后 14d(睁眼前 ) ,以中间型为主 ( 5 9.2 % ) ,成熟型为 14 .9% ;2 8d(睁眼后 2周 )以成熟型为主 ( 5 6.3 % ) ,幼稚型为 12 .5 %。结论 在大鼠生后的发育过程中 ,视皮层神经元的电学特性逐渐成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皮层 发育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后不同鼠龄大鼠视皮质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瞿远珍 李岱 +1 位作者 吴开力 杨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2-687,共6页
背景哺乳动物视觉适应机制与其视皮质发育密切相关,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视皮质中,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多种基因参与视觉发育的调控。研究大鼠视皮质发育不同阶段视皮质中差异基因的表达对视觉发育的研究可提供理论依据。目的应用基因芯片... 背景哺乳动物视觉适应机制与其视皮质发育密切相关,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视皮质中,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多种基因参与视觉发育的调控。研究大鼠视皮质发育不同阶段视皮质中差异基因的表达对视觉发育的研究可提供理论依据。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SD(Sprague-Dawley)大鼠出生后不同时间点视皮质中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6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分为刚出生组(0d,20只)、睁眼前组(生后10d,15只)和视皮质发育关键期前组(生后20d,15只)、视皮质发育完成后组(生后45d,10只)。所有大鼠在相对应的时间点处死并取出新鲜大脑视皮质,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差异基因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验证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出的差异表达比率≥2.0的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对相邻鼠龄12个基因进行了36组时间点配对,即每个基因3组配对,分别为P45/P0、P20/P0、P10/P0,用基因芯片技术和RT-PCR法分析大鼠视皮质差异基因表达与鼠龄的关联性。结果在上述不同时间点,基因芯片技术检出的差异表达比率≥2.0倍的基因包括Akap7、Asam、Casp3、Cxcr4、Egr1、Ennp2、Fabp7、印r88、Inpp5d、Rpsa、Stk32c和Vampl共12个基因,real—timePCR验证结果表明,26个探针的24个基因(其中有2对探针代表相同的基因)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其中20个探针表现为正向调控,6个探针为负向调控。Akap7、Asam、Casp3、Cxcr4、Egrl、Ennp2、Fabp7、lnpp5d、Rpsa和Vampl基因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Gpr88和Stk32c基因在P45/P0中显示为相反的变化。在基因芯片中为正向调控,而在RT—PCR中为负向调控。RT-PCR检测结果表明,12个基因的36组不同时间点配对中34个配对表达出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同向的调控,一致率为94.44%。不同鼠龄大鼠视皮质表达的不同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发育、(金属)离子连接/运输、新陈代谢、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调节等。结论确定了SD大鼠鼠龄相关性视皮质发育的相关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谱 大鼠 视皮质 生长和发育 寡核苷酸阵列序列分析 神经元可塑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A受体α_1亚单位在正常发育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艳红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穿刺至升主动脉灌注固定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GABAARα1在出生后不同天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的表达情况。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分6层,各层神经元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GABAARα1阳性反应产物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部位主要在神经元细胞膜、树突或轴突,其中视皮层第Ⅱ/Ⅲ层细胞染色最密集。图像分析结果提示,GABAARα1在出生时的大鼠视皮层中即已存在,但表达量很少,大鼠睁眼前表达量上升缓慢,睁眼后迅速上升,在出生时GABAARα1的吸光度(A)值为4.79±1.51,至35d峰值达231.52±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维持高水平至出生后90d,为231.52±21.65,与出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视皮层中GABAARα1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的起始和终止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提示GABAARα1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可能是视觉可塑性调节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受体 视皮层 视觉可塑性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猫视皮质胼胝体神经元的DiI示踪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松林 郑德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DiI示踪法研究了新生猫视皮质的胼胝体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DiI标记的胼胝体神经元普遍分布于视皮质各区,包括在成年时缺乏胼胝体联系的17区内侧部.这些标记的神经元位于除Ⅰ层外的皮质各层中,但大部分位于Ⅲ展并有成簇... 采用DiI示踪法研究了新生猫视皮质的胼胝体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DiI标记的胼胝体神经元普遍分布于视皮质各区,包括在成年时缺乏胼胝体联系的17区内侧部.这些标记的神经元位于除Ⅰ层外的皮质各层中,但大部分位于Ⅲ展并有成簇分布的倾向.DiI标记的胼胝体神经元,特别是位于Ⅱ/Ⅲ层者大多呈“Golgi样”标记,其树突走行和各级分支,甚至树突棘均清晰易辨.上述结果除证实以往用其他方法证明的新生猫视皮质胼胝体神经元的分布外,还显示了标记神经元的详细形态特点,表明DiI示踪法是研究发育中的神经通路起源细胞及其突起形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神经元 视皮质 DiI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形觉剥夺大鼠反缝治疗前后视皮层nNOS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亚娟 苏鸣 +1 位作者 刘丽 陈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关键期内剥夺性弱视治疗前后视皮层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改变,论证NO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及剥夺性弱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接受左眼睑缝合术造成剥夺性弱视模型,术后2周打开左眼并行对侧眼眼睑缝合遮盖治疗。应... 目的探讨关键期内剥夺性弱视治疗前后视皮层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改变,论证NO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及剥夺性弱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接受左眼睑缝合术造成剥夺性弱视模型,术后2周打开左眼并行对侧眼眼睑缝合遮盖治疗。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视皮层17区切片nNOS阳性神经元在反缝治疗前后的表达;应用Td2000真彩色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视皮层17区nNOS阳性神经元胞体截面积和树突总长度测量。结果反缝治疗前(术后2周)单纯剥夺组较同龄正常对照组视皮层17区nNOS免疫阳性细胞密度(Ⅳ层除外)明显降低(P<0.05);胞体截面积和树突总长度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术后4周)除剥夺组视皮层17区胞体截面积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减少外(P<0.05),其余各层nNOS阳性神经元密度、胞体截面积和树突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OS在大鼠视觉中枢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说明NO在敏感期的早期及中期参与视皮层的可塑性变化,在敏感期后期,NO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影响视皮层的可塑性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单眼剥夺 反缝治疗 视皮层17区 视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硫化软骨素粘多糖降解对闪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明明 秦伟 +1 位作者 谢汉平 余延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观察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降解LongEvans大鼠视皮层硫化软骨素粘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变...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观察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降解LongEvans大鼠视皮层硫化软骨素粘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变化。方法对出生后21、35、49d正常组及同时间点ChABC酶视皮层灌注组大鼠进行F-VEP检查。结果正常组大鼠21、35、49d,F-VEP主波的潜时逐渐缩短,分别为[(63.5±10.1),(50.8±6.4),(44.9±6.3)ms,P<0.05],波峰值由21d的(15.7±3.8)ms增加至35d的(26.6±4.0)ms(P<0.05),49d较35d稍降低。35、49dChABC酶视皮层灌注组大鼠F-VEP主波的潜时分别为(62.5±8.0),(58.4±7.6)ms,较同时间点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主波振幅两组间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降解大鼠视皮层CSPGs影响了F-VEP的发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软骨素粘多糖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视皮层 视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双眼形觉剥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NR1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伟 阴正勤 +2 位作者 王仕军 曾玉晓 赵妍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24-1926,共3页
目的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R1)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14、21和28 d龄正常、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大鼠视皮层脑片进行免疫细... 目的 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探讨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R1)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14、21和28 d龄正常、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大鼠视皮层脑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组大鼠睁眼后,视皮层NR1阳性神经元的相对密度随天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双眼形觉剥夺和去除剥夺组大鼠视皮层的这一相对密度亦随天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结论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大鼠视皮层神经元NR1的表达呈年龄依赖性变化,不受双眼形觉剥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视皮层 发育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