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DI Agent技术的情感机器人语音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谷学静 石志国 王志良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6,共3页
介绍了BDIAgent技术在情感机器人实现中的应用。通过基于Agent技术的语音识别网络的构建,实现让机器人对外界语音输入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理解,这样才能为进一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奠定基础。主要讨论了如何在BDIAgent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识别... 介绍了BDIAgent技术在情感机器人实现中的应用。通过基于Agent技术的语音识别网络的构建,实现让机器人对外界语音输入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理解,这样才能为进一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奠定基础。主要讨论了如何在BDIAgent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识别器和解释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I agent 情感计算 人工心理 情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感计算和Q-learning的agent自主追逐行为过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木军 刘箴 +1 位作者 林君焕 于力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0-1713,1718,共5页
针对目前智能体间追逐过程中对智能体的情感因素考虑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情感建模将个性、情感融入以两个智能体为基元的追逐行为中,使其运动更有多样性;其次通过博弈论引导决策的选取;最后收集对方运动的轨迹点... 针对目前智能体间追逐过程中对智能体的情感因素考虑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情感建模将个性、情感融入以两个智能体为基元的追逐行为中,使其运动更有多样性;其次通过博弈论引导决策的选取;最后收集对方运动的轨迹点,用Q-learning加强学习方式学习归纳,以寻找最优追逐运动路径。在Visual Studio 2012编译环境下得到整个具有可信度的运动动画以及智能体的情感、体力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图像。演示结果表明,此解决方案对于智能体间高效的追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计算 Q学习 博弈论 多智能体 自主追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空间的实景视觉体验评价技术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筝 杨云 +2 位作者 邱明 罗烨 刘颂 《风景园林》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虽然环境体验在开放空间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准确的描述和测量环境体验却较为困难。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景(in situ)体验中的实时(real time)心理物理反馈数据的视觉及综合体验评价新技术,及其在规划设计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采... 虽然环境体验在开放空间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准确的描述和测量环境体验却较为困难。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景(in situ)体验中的实时(real time)心理物理反馈数据的视觉及综合体验评价新技术,及其在规划设计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采用实验手段,利用便携式生物反馈仪和GPS采集人在实景体验中的心理物理反馈和空间位置移动数据,并采用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技术对生理指标进行加工和体验预测。通过整合情感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情感制图(affective mapping)技术,实现对建成环境体验的实景视觉体验评价,识别激发负面体验的环境因素并进行改进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物理 视觉体验评价 情感计算 皮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情感分析及其在E-learning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解迎刚 王志良 +1 位作者 平安 永井正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8-172,共5页
基于模糊数学,本文提出了用模糊数学的评价集方法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评价,是模糊模式识别的一种新的扩展和应用,为拟人化和情感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本文设计了一个具有情绪反应的智能Agent助理。根据以上提出的模糊情感识别... 基于模糊数学,本文提出了用模糊数学的评价集方法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评价,是模糊模式识别的一种新的扩展和应用,为拟人化和情感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本文设计了一个具有情绪反应的智能Agent助理。根据以上提出的模糊情感识别,我们将模糊情感识别的结果应用于E-learning系统,从而实现了教学系统的人性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情感识别 E-LEARNING系统 情感计算 拟人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象Web的远程有限元仿真服务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武安波 王建华 +1 位作者 耿英三 王晓峰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Internet/Web的迅速发展为计算资源的远程共享和发布提供了开放而一致的平台,使得利用优秀的仿真软件提供远程仿真服务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从分析有限元计算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对象Web的远程有限元仿真服务框架R-FEAS,框架采用... Internet/Web的迅速发展为计算资源的远程共享和发布提供了开放而一致的平台,使得利用优秀的仿真软件提供远程仿真服务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从分析有限元计算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对象Web的远程有限元仿真服务框架R-FEAS,框架采用浏览器/计算服务代理/服务器三层结构,具体讨论了有限元分析任务的描述和管理、计算服务代理、通信机制、后台服务软件规范及可视化技术等问题。本文最后呈现了一个简单原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仿真 有限元分析 计算服务代理 对象 WEB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感学习智能体的交互式进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宿翀 李宏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7-625,共9页
为克服普通交互式进化计算方法局域搜索能力不强、过度依赖于人员主观偏好的问题,对智能体传统的信念、愿望、意图结构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类面向交互式进化计算的情感学习智能体,这种基于人机交互机制下的情感计算和学习行为,能够主动... 为克服普通交互式进化计算方法局域搜索能力不强、过度依赖于人员主观偏好的问题,对智能体传统的信念、愿望、意图结构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类面向交互式进化计算的情感学习智能体,这种基于人机交互机制下的情感计算和学习行为,能够主动学习人员的决策偏好,从而减轻人员在交互式进化计算中的疲劳程度。给出了智能体的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块,讨论了实现交互式进化计算的算法。通过数值实例以及工业过程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参数整定问题,说明了在一类交互式进化计算问题中的应用,验证了所提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情感学习 交互式进化计算 测试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教育中和谐人机情感交互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希荣 王志良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2-183,194,共3页
如何在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中实现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和谐情感交互,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描述了在软件Agent技术基础上,研究具有个性情感的和谐人机交互系统的思想方法、体系模型和... 如何在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中实现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和谐情感交互,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描述了在软件Agent技术基础上,研究具有个性情感的和谐人机交互系统的思想方法、体系模型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人工心理 情感计算 agent系统 和谐人机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景实时感受支持的城市街道景观视觉评价及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筝 何晓帆 +2 位作者 杨汶 董楠楠 丁茜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第4期35-40,共6页
文章选取凯文·林奇和唐纳德·阿普尔亚德20世纪60年代关于快速移动车辆中的环境认知研究为例,结合神经认知学原理,对其图式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重新解析。尽管该方法对其后的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特别是公路景观设计研究有... 文章选取凯文·林奇和唐纳德·阿普尔亚德20世纪60年代关于快速移动车辆中的环境认知研究为例,结合神经认知学原理,对其图式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重新解析。尽管该方法对其后的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特别是公路景观设计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此方法较为繁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成果在规划设计实践中的直接应用。文章的重新解读将其图式系统按照视觉、知觉2条皮质层通路的不同功能重新组织,有效简化了其逻辑结构,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手段为进一步通过神经生物反馈测量人们的环境感受提出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规划设计 线性景观设计 神经认知学 情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情感交互智能体及其在控制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宏光 宿翀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38-2446,共9页
在智能体的信念、愿望、意图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人机情感交互模型。根据隐马氏链模型的情感强度空间表达和个性OCC模型的结构框架,融合了一种人工心理应激模型的内涵,建立起一个刺激转移情感计算模型。详细给出了智能体的情感计算方... 在智能体的信念、愿望、意图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人机情感交互模型。根据隐马氏链模型的情感强度空间表达和个性OCC模型的结构框架,融合了一种人工心理应激模型的内涵,建立起一个刺激转移情感计算模型。详细给出了智能体的情感计算方法,并进一步将其加入到智能体的人机交互机制中,构造了人机交互学习模型,提出了人机交互目标完成程度指标及其计算和情感学习算法。以过程控制性能评价为应用实例,讨论了智能体人机情感交互模型的构建和相关算法,并针对具体的控制回路进行了仿真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Belief Desire Intention模型 情感计算 人机交互 控制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模式识别采摘机器人设计——基于图像聚类和情感模糊计算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凤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2-235,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情感计算对于智能设备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将情感计算能力与智能设备进行有机地整合不仅能够较好地整合人机交互,还可以使设备具有类人的作业能力。为了使采摘机器人可以对具体的作业环境做出反应,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情感计算对于智能设备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将情感计算能力与智能设备进行有机地整合不仅能够较好地整合人机交互,还可以使设备具有类人的作业能力。为了使采摘机器人可以对具体的作业环境做出反应,实现果实的定位和成熟度的判断,采用AML脚本语言,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设计了采摘机器人智能识别模式模型,并将算法嵌入到采摘机器人机器视觉及控制系统中,最后对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农作物颜色识别的准确率较高,并且相对于其他算法具有计算效率更快、计算准确率更高等优点,从而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为智能采摘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摘机器人 情感计算 模糊聚类 智能识别 视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教育空间站网真教室的设计及其核心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子石 金义富 吴涛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5年第4期106-112,共7页
网真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传送真实的情景和再现真实的环境,实现丰富的用户体验和创新的应用内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真技术与教育行业应用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并实现了超高清、真人大小和远程面对面互动沟通的远程教育模... 网真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传送真实的情景和再现真实的环境,实现丰富的用户体验和创新的应用内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真技术与教育行业应用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并实现了超高清、真人大小和远程面对面互动沟通的远程教育模式。根据未来教育空间站的应用需要,提出了网真教室的概念,梳理网真教室与智慧教室的关系,同时深入研究网真教室的关键技术,设计并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网真教室原型系统,总结归纳了网真教室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真技术 未来教育空间站 网真教室 智慧教室 学习分析 知识可视化 情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机器人的情感模型研究
12
作者 张雪元 王志良 +1 位作者 永井正武 郭栋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0-162,共3页
引入一种新的情感建模方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情感建模。首先抽象出影响机器人情感生成的各主要因素,并给出情感机器人系统的MAS结构,最后构造出情感模型并在现有的机器人平台中进行了实现。实验表明,基于GM(1,N)的情感模型能够很... 引入一种新的情感建模方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情感建模。首先抽象出影响机器人情感生成的各主要因素,并给出情感机器人系统的MAS结构,最后构造出情感模型并在现有的机器人平台中进行了实现。实验表明,基于GM(1,N)的情感模型能够很好地模仿人类简单情感的生成。情感机器人属于个人机器人范畴,所以情感模型的建立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模型 情感计算 灰色系统理论 MULTI—agent 人工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计算与工程理性
13
作者 黄云峰 王时龙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27-3231,共5页
通过对情感与理性的相容性分析以及情感在集成、适应、动力和交互等方面的功能研究,指出情感是人类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有效机制。在情感功能与工程需求的适配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围绕情感所展开的情感计算在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上潜力巨... 通过对情感与理性的相容性分析以及情感在集成、适应、动力和交互等方面的功能研究,指出情感是人类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有效机制。在情感功能与工程需求的适配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围绕情感所展开的情感计算在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上潜力巨大,具备有效性和一定的必要性。提出了情感计算在工程领域研究的本源性、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策略,指出情感计算的工程实现需要对研究的切入点、情感发生机制、情感效应机制、平台选择等关键环节予以关注,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计算 工程 理性 多智能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全科教师开发:基础、模型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芮杏 孙福海 黄甫全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0,共9页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所驱动的技术和设备开始进入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人工智能参与的这种新的协作教学形式,重新定义了学生和教师等行为者的相互角色,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需要借助技术为AI全科教师构建有意义的教学经验,...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所驱动的技术和设备开始进入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人工智能参与的这种新的协作教学形式,重新定义了学生和教师等行为者的相互角色,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需要借助技术为AI全科教师构建有意义的教学经验,从而解决教学专业技能不足、感知力欠缺和反馈性弱等问题。该研究首先采用教育学经典的知识论与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设计了对教学极为重要的AI全科教师知识体系以及双师课堂混合智能模式。其次,基于任务导向型技术构建了问答与对话系统,基于视觉代理技术感知学习者表情特征,精确计算有关教学互动和情绪状态的多模态数据。在此基础上,拥有在复杂、非结构性以及动态环境中作出判断能力的AI全科教师便可胜任重复性的知识传授任务,与人类教师一起形成新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全科教师 机器学习 对话代理 视觉代理(情感计算) 双师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Bottleneck Transformer的轻量级微表情识别架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嘉淏 刘峰 齐佳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70-377,共8页
微表情是一种能够体现人真实情感的自发面部动作,其持续时间较短,动作幅度轻微,识别难度较大,但是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解决微表情情感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轻量级微表情识别网络mini-AORCNN。该神经网络以顶点-起始点光流特征为输... 微表情是一种能够体现人真实情感的自发面部动作,其持续时间较短,动作幅度轻微,识别难度较大,但是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解决微表情情感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轻量级微表情识别网络mini-AORCNN。该神经网络以顶点-起始点光流特征为输入,结合残差卷积神经网络与视觉Transformer的相关架构,可以有效完成微表情识别任务。这一网络包含一种参数量更小的新型残差模块,并用自注意力算子替换了最后一个残差块中的卷积算子,从而实现了Bottleneck Transformer架构。这一新型微表情识别网络在中科院CASME系列数据集上经过“留一被试交叉验证”(LOSO)的检验,确定其在情感分类任务上取得了73.09%的平均召回率(UAR)以及72.25%的平均F1-Score(UF1),上述准确率评价指标与极低的参数量(39185)在与微表情领域的多种主流模型的比较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文中还包含了一组消融实验,确保了光学应变强度、自注意力机制和相对位置编码等设计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表情识别 视觉Transformer 自注意力机制 残差卷积神经网络 可计算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系统调试器IVD的系统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文渊 朱淼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介绍了一个自主式智能车辆系统 AL V的分布式测试床 IVD系统 .并对 IVD系统的设计时目标综合性、分布式、实时性、可视化及可重现性进行了讨论 ;然后在介绍 AL V结构的基础上 ,详细地分析了 IVD系统 ,按实时在线调试和离线重放两种情况... 介绍了一个自主式智能车辆系统 AL V的分布式测试床 IVD系统 .并对 IVD系统的设计时目标综合性、分布式、实时性、可视化及可重现性进行了讨论 ;然后在介绍 AL V结构的基础上 ,详细地分析了 IVD系统 ,按实时在线调试和离线重放两种情况进行一一讨论 .该系统已在智能车辆 AL V系统开发及调试实验中得到应用 ,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是进行在线实时观察和离线分析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床 虚拟环境 自主式智能车辆 智能机器人 分布式系统调试器 IVD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可视化技术在驱油剂评价中的适应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泰 罗健辉 +2 位作者 丁彬 彭宝亮 耿向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3,共5页
针对可视化技术在驱油剂评价中适用范围不明确的问题,对比了可视化微观物理驱替模型、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可视化技术的原理与功能,分析了它们在驱油剂评价中的应用范围与存在的问题。可视化微观物理驱替模型... 针对可视化技术在驱油剂评价中适用范围不明确的问题,对比了可视化微观物理驱替模型、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三种可视化技术的原理与功能,分析了它们在驱油剂评价中的应用范围与存在的问题。可视化微观物理驱替模型和CT适用于驱油剂驱油机理的研究,前者侧重于微观,后者侧重于宏观;CT和MRI适用于驱油剂驱油性能的评价,前者侧重于轻质油体系下剩余油饱和度的沿程分布,后者侧重于稀油体系下剩余油在不同孔径孔隙内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微观物理驱替模型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驱油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