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诊断和提高迁移学习模型鲁棒性的可视分析方法
1
作者 刘真 颜菁 +2 位作者 吴兆国 林菲 吴向阳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3-1087,共15页
虽然迁移学习可以使开发人员根据复杂的预训练模型(教师模型)构建符合目标任务的自定义模型(学生模型),但是迁移学习中的学生模型可能会继承教师模型中的缺陷,而模型鲁棒性是作为衡量模型缺陷继承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迁移学习领域中,通常... 虽然迁移学习可以使开发人员根据复杂的预训练模型(教师模型)构建符合目标任务的自定义模型(学生模型),但是迁移学习中的学生模型可能会继承教师模型中的缺陷,而模型鲁棒性是作为衡量模型缺陷继承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迁移学习领域中,通常会运用缺陷缓解或学生模型和教师模型联合训练的方法,达到减少继承教师模型的缺陷知识目的.因此,文中提出一种用于探索迁移学习过程中模型鲁棒性变化情况的可视分析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原型系统——TLMRVis.该方法首先计算了学生模型的鲁棒性能指标;其次在数据实例层面展示模型各类别的表现性能;然后在实例特征层面通过模型抽象化方式去揭示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之间继承的重用知识;最后结合模型切片方法改善模型的缺陷继承用以提高模型鲁棒性.同时, TLMRVis系统不仅结合多种可视化方法展示多种学生模型和教师模型之间的异同点,而且通过引入缺陷缓解技术来查看和诊断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的性能变化和底层预测行为机制. 2个案例的实验结果表明, TLMRVis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分析迁移学习中模型的鲁棒性、模型继承的缺陷知识和模型缺陷改善后的性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可视分析 模型鲁棒性 缺陷继承 缺陷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在TFT-LCD面板中实现多背景视觉细微缺陷检测的YOLO-DSM方法
2
作者 孔祥飞 王森 +1 位作者 赵林 陈明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DSM深度学习图像检测模型。首先,在每个Dark模块后引入HMU模块,以提高TFT-LCD面板上目标缺陷的检测精度。将原始SPP替换为SSMA,使得网络更加关注背景低对比度目标。其次,引入DSM模块以帮助网络增强有用特征且抑制无... 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DSM深度学习图像检测模型。首先,在每个Dark模块后引入HMU模块,以提高TFT-LCD面板上目标缺陷的检测精度。将原始SPP替换为SSMA,使得网络更加关注背景低对比度目标。其次,引入DSM模块以帮助网络增强有用特征且抑制无用特征,增强语义信息的集成。最后,用ODConv模块替换原始网络的下采样卷积,细化局部特征映射,实现局部缺陷特征的充分提取。在自制的TFT-LCD缺陷数据集中,与当前较为先进的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YOLO-DSM网络在mAP精度方面达到了97.40%,且FPS达到了77.42帧,可满足TFT-LCD缺陷任务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细微缺陷 YOLO-DSM 全维动态卷积 SCSE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缺陷识别的可解释视觉问答方法
3
作者 左戴悦 蒋文波 +1 位作者 郑杭彬 鲍劲松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84-2097,共14页
针对光伏板缺陷识别任务中深度学习方法的可解释性,提出一种数据和知识融合驱动的可解释光伏缺陷视觉问答框架。首先采用串联的深度学习模型执行光伏板缺陷识别任务;然后微调图文多模态模型以学习专家知识对检测模型的热注意力图的评价... 针对光伏板缺陷识别任务中深度学习方法的可解释性,提出一种数据和知识融合驱动的可解释光伏缺陷视觉问答框架。首先采用串联的深度学习模型执行光伏板缺陷识别任务;然后微调图文多模态模型以学习专家知识对检测模型的热注意力图的评价;最后设计专用提示词模板,将来自多个层级的信息整合到自然语言对话的形式中,基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解释光伏板缺陷识别模型,拓展了检测结果的工业场景适用性,增强了缺陷检测模型的可解释性,实现了准确可靠的视觉问答,提升了光伏板缺陷识别任务的效率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板 缺陷识别 多模态 可解释性 视觉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C++的单板表面缺陷图像检测软件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程玉柱 李赵春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44,共4页
针对单板中的死节与裂缝缺陷,利用VisualC++2017(VC++)与OpenCV编写缺陷图像检测程序。先将RGB图像进行分数阶主成份(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转换,再对得到的三通道灰度图像进行Chan-Vese (CV)分割;最后对二值图像面积滤波,... 针对单板中的死节与裂缝缺陷,利用VisualC++2017(VC++)与OpenCV编写缺陷图像检测程序。先将RGB图像进行分数阶主成份(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转换,再对得到的三通道灰度图像进行Chan-Vese (CV)分割;最后对二值图像面积滤波,根据长宽比检测出死节与裂缝。结果显示:此程序可去除大部分噪声,很好地实现单板表面死节和裂缝缺陷的提取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 表面缺陷 死节 裂缝 visualC++ 分数阶 主成份分析 C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金属双极板质量缺陷自动检测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畅辉 李鑫 +2 位作者 杜详永 蒋成红 周振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针对金属双极板的质量缺陷目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误检率高及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金属双极板质量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给出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检测系统的工序流程以及关键部... 针对金属双极板的质量缺陷目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误检率高及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金属双极板质量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给出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检测系统的工序流程以及关键部件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检测系统的控制方式。检测系统相机采用16K线阵CMOS相机,成像方式采用垂直成像与侧边成像相组合的方式,检测工序分两步进行:先检测正面,再检测反面。此检测系统检测精度高,采样结果清晰,能为后续的视觉算法研究提供优质的缺陷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系统 金属双极板 表面质量缺陷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光组合测量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翔 汪进超 +2 位作者 刘厚成 宋万鹏 李姝祺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准确掌握水下构筑物表面的缺陷特征信息,能够为构筑物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水下狭小空间环境中,测试设备尺寸受限、与声光数据同步利用和融合难的技术瓶颈,提出基于声光组合测量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方... 准确掌握水下构筑物表面的缺陷特征信息,能够为构筑物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水下狭小空间环境中,测试设备尺寸受限、与声光数据同步利用和融合难的技术瓶颈,提出基于声光组合测量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方法。首先,在利用声光组合测量技术捕获有效数据的基础上,构建能够反映缺陷目标典型特征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随后,提出综合考虑典型目标特征的声光特征数据匹配方法,以局部单幅光学纹理图像中的缺陷特征为搜索目标,提高声光数据的匹配程度,丰富全局拼接纹理图像中的细节信息;最后,通过构建纹理特征图像增强算法,形成同步利用声光组合数据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技术体系,并结合实例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与优越性。结果表明,声光组合测量技术能够提高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同步利用声波扫描数据和光学纹理信息突显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的3维可视化特征,为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的3维可视化及定量描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构筑物 声光组合测量 缺陷可视化 声波扫描 表面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耦合超声波法的原木缺陷检测及可视化系统研发应用
7
作者 欧阳静宇 付代鹏 +5 位作者 王军 朱昊 张荣卓 杨小军 王正 李迎超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提升木材内部品质检测与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利用超声波干耦合剂法,研发了一套原木内部缺陷检测及可视化系统,并通过原木试件试验实现了对原木内部缺陷的检测及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原木试件内部缺... 为提升木材内部品质检测与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利用超声波干耦合剂法,研发了一套原木内部缺陷检测及可视化系统,并通过原木试件试验实现了对原木内部缺陷的检测及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原木试件内部缺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工作得到有效验证。此外,该系统通过插值算法可使检测图像的边缘更加圆滑,并利用边缘检测算法可精确检测与反映原木内部缺陷的位置等信息。研究结果对于满足市场对木材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木材无损检测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法 原木缺陷检测 可视化系统 干耦合 B扫描脉冲透射法 双线性图像插值算法 边缘检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的草莓缺陷检测及可视化
8
作者 赵路路 周松斌 +3 位作者 刘忆森 庞锟锟 殷泽轩 陈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0-1318,共9页
草莓在采摘、运输、贮藏、包装和销售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与缺陷,如淤伤、冻伤,真菌感染等,给果农和销售商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高光谱技术是光谱传感与视觉技术的结合,可实现水果各类品质缺陷的无损检测。然而,目前高光谱水果... 草莓在采摘、运输、贮藏、包装和销售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与缺陷,如淤伤、冻伤,真菌感染等,给果农和销售商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高光谱技术是光谱传感与视觉技术的结合,可实现水果各类品质缺陷的无损检测。然而,目前高光谱水果检测的建模方法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输入信息主要采用平均光谱为主,对高光谱的图像信息利用不足;其次,目前卷积网络已成为高光谱信息处理的发展趋势,但卷积网络存在感知域较小,难以获得谱段或图像信息的长程关系。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多种草莓缺陷的准确检测与识别,提出空间光谱变换网络(SSTN)对四类(健康、瘀伤、冻伤、感染)草莓的近红外高光谱数据(900~1700 nm)进行分类。SSTN以Vision Transformer(ViT)网络为主体,将高光谱数据块进行位置编码作为输入信息,从而实现“图谱联合”建模,其内部的多头注意力机制还可捕获长距离谱段/图像关系。实验方面,以128个健康、128个淤伤、128个冻伤、118个感染,共计502个草莓作为样本,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分类建模实验。结果显示,SSTN模型的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99.20%,相比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CNN)和注意力卷积网络(CBAM-CNN),精度分别提升了3.8%、3.3%及1.5%。为了能够进一步可视化各类草莓缺陷的具体位置,将训练好的2D-CNN、CBAM-CNN和SSTN模型分别与Score-CAM结合进行可视化。缺陷可视化结果显示,CBAM-CNN模型中的卷积注意力机制能够提升缺陷定位的准确性,而具有多头注意力机制的SSTN模型结合Score-CAM获得最佳的可视化效果,能够准确的显示出缺陷的位置和缺陷形状轮廓。该研究为建立一种快速、无损、自动化的草莓缺陷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缺陷 高光谱 Score-CAM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轴承生产线的视觉检测光源系统
9
作者 黄振宇 金京 钱淼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为降低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轴承端面块状瑕疵的漏检率和误检率,对视觉检测常用的光源类型进行了对比试验,在工业环境下采用不同光源获取图像并使用不同的图像增强算法进行优化处理,通过像素点检测的方式检测轴承端面块状瑕疵,以工厂的... 为降低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轴承端面块状瑕疵的漏检率和误检率,对视觉检测常用的光源类型进行了对比试验,在工业环境下采用不同光源获取图像并使用不同的图像增强算法进行优化处理,通过像素点检测的方式检测轴承端面块状瑕疵,以工厂的检测标准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同轴光源作为视觉光源时所采集图像在各种图像增强算法处理下的检测效果均好于其他光源;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对轴承端面瑕疵的总体检测效果较好,Gamma变换则对降低漏检率有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机器视觉 光源 表面缺陷 检测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CP的高速铁路声屏障差动位移检测技术
10
作者 韩立 支洋 +5 位作者 伍向阳 刘兰华 王翀宇 陈兴 贾同颖 陈迎庆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1,共7页
声屏障作为降低列车运行过程中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铁路运输合理、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声屏障现有静态检测无法反映行驶过程声屏障的实际状态的问题,基于高速铁路运营列车以及3D视觉检测系统实现高速铁路声屏... 声屏障作为降低列车运行过程中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铁路运输合理、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声屏障现有静态检测无法反映行驶过程声屏障的实际状态的问题,基于高速铁路运营列车以及3D视觉检测系统实现高速铁路声屏障的动态检测,提出基于P-ICP的高速铁路声屏障差动位移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测量声屏障的高速动态位移,实现在300 km/h以内的动态位移有效检测以及93.5%的检测识别精度,实现对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声屏障形变的有效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声屏障 差动位移 缺陷检测 P-ICP 3D视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断层扫描的木质家具与原木内部缺损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桂玲 邓宗极 +1 位作者 藏加宇 邱兆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研究木质家具与原木试件内部缺损三维可视化,有助于木质文物精准干预性保护与木材高效规划利用。凸显三维成像技术可视化优势,对木质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philips16排CT——A机型Brilliace16对试件三维断层扫描。通过对CT扫... 研究木质家具与原木试件内部缺损三维可视化,有助于木质文物精准干预性保护与木材高效规划利用。凸显三维成像技术可视化优势,对木质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philips16排CT——A机型Brilliace16对试件三维断层扫描。通过对CT扫描后原始图像的分割,获取品质较佳的三维数字模型。继而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切面与断面两个维度的手工着色,随后通过三维重建可得到开裂、虫洞、朽坏等不同形式缺损的三维形态,并可得到与之对应的精准三维模型。试验证明:通过三维重建,可获取木质试件内部不同类型三维缺损形态的可视化分析,可对缺损形态进行360°观察,并可获取三维缺损形态的表面积、体积等精准物理参数。本技术可为木质文物修复提供三维缺损形态的精准参数及直观可视化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品 CT扫描 着色 可视化分析 内部缺损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特征提取和渐进特征融合的计算机主板装配缺陷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俊英 李朝阳 +1 位作者 黄汉涛 董戌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2-1637,共16页
针对计算机主板装配缺陷检测中的元器件位置分布复杂、缺陷目标不显著及多尺度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并行特征提取和互交叉渐进特征融合的端到端的缺陷检测算法。首先,结合部分卷积和视觉Transformer提出了一种并行残差特征提取网络,利... 针对计算机主板装配缺陷检测中的元器件位置分布复杂、缺陷目标不显著及多尺度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并行特征提取和互交叉渐进特征融合的端到端的缺陷检测算法。首先,结合部分卷积和视觉Transformer提出了一种并行残差特征提取网络,利用部分卷积的低计算复杂度的优势提取局部特征,同时利用视觉Transformer的长距离建模能力扩大模型的感受野,增强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引入注意力机制和特征渐进融合机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注意力互交叉的渐进特征融合网络,增强检测模型的特征融合能力。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了94.63%,相较于基线模型YOLOv5提升了4.62%,并优于其他几种先进模型,检测速度达到了25 FPS。实现了较好的检测精度与速度的平衡,为实际工业环境下计算机主板表面装配缺陷检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主板装配缺陷检测 并行特征提取 渐进特征融合 视觉Transformer 部分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追踪的视觉交互式裂缝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梦成 龚政 +2 位作者 鲁挺松 朱合翌 罗国亮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3-1672,共10页
定期检测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对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能够起到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针对人工检测混凝土效率不高,计算机视觉方法在复杂场景中易出现误判的问题,将基于眼动追踪的视觉交互方法引入损伤检测,提出一种智能裂缝检测方法.首先... 定期检测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对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能够起到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针对人工检测混凝土效率不高,计算机视觉方法在复杂场景中易出现误判的问题,将基于眼动追踪的视觉交互方法引入损伤检测,提出一种智能裂缝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眼动跟踪技术提取人眼信息,实现对疑似裂缝特征信息的定位交互;然后结合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疑似裂缝区域进行精细化识别和分割,实现复杂场景图像下裂缝识别和提取.在桥梁损伤数据集CODEBRIM中的裂缝类集上进行眼动交互定位实验和裂缝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定位精度为90.6%,判别精度为83.1%,与其他方法相比精度更高,且定位识别效率和准确率高,可用于结构健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分析 人机交互 眼动追踪 智能识别 混凝土裂缝缺陷 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缺陷分类的交互式易混淆缺陷分离方法研究
14
作者 罗月童 李超 +1 位作者 周波 张延孔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3-470,共8页
在工业生产中会根据严重程度对缺陷做不同处理,所以需要对缺陷进行分类。但是,实际生产中经常因为存在一些易混淆缺陷而导致分类精度不够,使得在生产实践中只能对所有缺陷进行保守处理,带来很大人力成本和经济代价。为解决该问题,提出... 在工业生产中会根据严重程度对缺陷做不同处理,所以需要对缺陷进行分类。但是,实际生产中经常因为存在一些易混淆缺陷而导致分类精度不够,使得在生产实践中只能对所有缺陷进行保守处理,带来很大人力成本和经济代价。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交互式易混淆缺陷分离方法,将少量易混淆缺陷从其他缺陷中分离出来,从而保证剩下的绝大部分缺陷的分类结果能被直接使用。首先,将训练数据中的易混淆缺陷挑选出来作为一个或多个新缺陷类别,称之为虚缺陷,从而使得训练所得网络能区分虚缺陷和其它类缺陷。其中,还设计了一套可视化界面辅助用户交互地挑选易混淆缺陷以构建虚类别。使用实际工业现场的CMOS缺陷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快速分类出易混淆缺陷,并保证剩余缺陷的分类精度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缺陷分类 易混淆缺陷 深度学习 可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NN边缘滤波算法的陶瓷绝缘子表面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梓清 刘小峰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高压线上陶瓷绝缘子全表面检测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一环,由于其表面复杂,目前主流是人工检测,漏检、错检无法避免。用带有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装置来检测陶瓷绝缘子是近年来的趋势,本文针对绝缘子的气泡、裂纹等主要缺陷进行识别,提出最优... 高压线上陶瓷绝缘子全表面检测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一环,由于其表面复杂,目前主流是人工检测,漏检、错检无法避免。用带有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装置来检测陶瓷绝缘子是近年来的趋势,本文针对绝缘子的气泡、裂纹等主要缺陷进行识别,提出最优滤波器方法加大气泡缺陷对比度,对气泡ROI进行定位和提取,通过改进KNN边缘滤波来预处理图片,对裂纹进行定位识别,最后通过特征进行筛选。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陶瓷表面缺陷特征,识别效率在200 ms以内,识别率达到了98.2%,满足高压线陶瓷行业的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检测 陶瓷绝缘子 表面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技术的高压绝缘子缺陷智能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岸峰 白杨 +1 位作者 代鑫波 张志伟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264,共5页
为提高对高压绝缘子缺陷智能检测的智能化和可视化水平,提出基于红外技术的高压绝缘子缺陷智能检测方法。采用红外视觉图像检测技术提取高压绝缘子运行过程中的视觉特征信息。在获取的高压绝缘子图像中,采用图像中存在的模式、图像纹理... 为提高对高压绝缘子缺陷智能检测的智能化和可视化水平,提出基于红外技术的高压绝缘子缺陷智能检测方法。采用红外视觉图像检测技术提取高压绝缘子运行过程中的视觉特征信息。在获取的高压绝缘子图像中,采用图像中存在的模式、图像纹理以及设备异常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和融合,设计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将地理信息特征量与检测系统相结合,实现高压绝缘子缺陷定位。同时,通过红外图像的视觉特征点和异常特征点标定技术,标定高压绝缘子存在的故障、缺陷等位置信息;在图像导入及管理、缺陷识别审核、人工标注等各模块的基础上,实现基于红外技术视觉特征识别的高压绝缘子缺陷智能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高压绝缘子缺陷智能检测方法能准确标定高压绝缘子异常状态信息特征量,对缺陷部位检测的均方根误差最低为0.061,对高压绝缘子缺陷目标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技术 高压绝缘子 特征点标定 视觉特征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风机塔架结构安全性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张俊俊 甄理 +3 位作者 黄昊 孙林远 刘志鹏 陈改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06,130,共6页
预应力混凝土塔架较钢制塔架具有更高的抗疲劳特性及稳定性,能够满足复杂地形的建设需求。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利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塔架结构进行全尺寸建模,通过对比监测数据与数值仿真结果,研究了预应力损失、混凝土劣化及表观缺陷... 预应力混凝土塔架较钢制塔架具有更高的抗疲劳特性及稳定性,能够满足复杂地形的建设需求。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利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塔架结构进行全尺寸建模,通过对比监测数据与数值仿真结果,研究了预应力损失、混凝土劣化及表观缺陷等因素对塔架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塔架结构安全受多种因素影响,随着结构的劣化塔架刚度逐渐软化,低阶振型对结构共振的影响较大,塔架结构损伤形式趋向于受拉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塔架 预应力损失 混凝土劣化 表观缺陷 塑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症眼底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时雪静 郑天烁 王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420,共6页
高度近视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病理性近视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一大病因。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灌注减少,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高度近视对眼底造成了不可逆性的损害,导致青光眼易感性增加及近视... 高度近视患病率逐年升高,并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病理性近视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一大病因。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灌注减少,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高度近视对眼底造成了不可逆性的损害,导致青光眼易感性增加及近视性黄斑病变等的发生发展。因此,深入了解高度近视眼底及并发症的特点对于减缓高度近视进展、遏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本文将从高度近视眼底灌注、视野缺损以及高度近视并发症等方面详细介绍高度近视的危害性,指导临床医师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从而减少高度近视患病率及致盲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觉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眼底微循环 视野缺损 高度近视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马尾松缺陷及其图像解译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晨君 杨淑敏 +4 位作者 薛紫荞 尚莉莉 刘杏娥 王卿平 赵德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2,共9页
【目的】通过解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获取马尾松原木的缺陷类型、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实现目标缺陷的三维重建,为CT技术在木质材料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合理的扫描参数快速完成马尾松原木扫描。针对CT扫描获取的马... 【目的】通过解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获取马尾松原木的缺陷类型、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实现目标缺陷的三维重建,为CT技术在木质材料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合理的扫描参数快速完成马尾松原木扫描。针对CT扫描获取的马尾松原木缺陷图像,采用曲率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去除噪声,选取合理阈值进行阈值分割,实现裂纹、虫眼的分割;采用参数形变模型算法,实现节子的分割。利用Mimics软件,通过三维区域生长法建立裂纹、虫眼的三维模型;基于MITK Workbench软件,通过VTK三维可视化面绘制中的移动立方体算法建立节子的三维模型。【结果】阈值分割法、参数形变模型法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原木内部缺陷并提取缺陷特征信息,具有较高的识别效率和精度,相对误差较小,在3.63%~10.36%范围内波动。三维区域生长法和移动立方体算法实现了原木内部裂纹、虫眼和节子的三维重建,能够快速获取缺陷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并量化特征信息。【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缺陷的图像分割和三维可视化,可以获取缺陷在马尾松原木中的空间分布位置与特征参数,缺陷检测准确率高。研究结果为木材保护和木材利用的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 断层扫描 节子 图像分割 三维 可视化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外观缺陷视觉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国锋 王守军 +2 位作者 陶荣颖 李南 罗自强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5,共8页
针对多根钢丝绳检测部署困难、钢丝绳图像采集质量较低、视觉检测法适应性差、准确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外观缺陷视觉识别方法。首先构建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在线监测系统;其次由地面移动巡... 针对多根钢丝绳检测部署困难、钢丝绳图像采集质量较低、视觉检测法适应性差、准确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外观缺陷视觉识别方法。首先构建矿井提升机钢丝绳在线监测系统;其次由地面移动巡检平台和井下本安高速相机采集钢丝绳图像,建立钢丝绳图像数据集;然后考虑井下粉尘影响、相机镜头易受污染、光照不均、钢丝绳高光反射等问题,采用基于Retinex算法的图像去噪方法和基于同态滤波的图像去噪方法对钢丝绳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处理结果表明,基于色彩增益加权的多尺度Retinex(AutoMSRCR)算法为较优方案;最后缺陷检测过程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YOLOv5s的缺陷检测模型,为降低人为因素影响、调参工作量,在YOLOv5s中加入Focus结构对其进行优化,并将改进的YOLOv5s模型作为钢丝绳缺陷检测的预训练模型,以进一步降低模型内存占用率,提高模型加载和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钢丝绳2处断丝的检测误差分别为1.61%,1.35%,对钢丝绳4处磨损的检测误差分别为2.43%,3.44%,2.11%,3.39%。针对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顾北煤矿主井提升机原有钢丝绳安全监测系统的检测精度无法满足现场需求的问题,采用所提方法对原系统进行改进,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钢丝绳断丝检测准确率由80%提升至96%,损伤定位误差由500 mm降低至300 mm范围内,损伤定位准确率由75%提升至98%,损伤实时检出率由76%提升至90%,尾绳畸变检出率由70%提升至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机 钢丝绳外观缺陷 断丝 表面磨损 视觉识别 图像去噪处理 RETINEX算法 改进YOLOv5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