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低视力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1
作者 邵毅 魏红 何良琪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0,共6页
低视力是一种视觉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而且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为帮助患者提高视功能、满足其生活需求,低视力康复至关重要。低视力康复主要根据导致低视力的病因开展,通过评估视觉功能、使用适当的... 低视力是一种视觉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而且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为帮助患者提高视功能、满足其生活需求,低视力康复至关重要。低视力康复主要根据导致低视力的病因开展,通过评估视觉功能、使用适当的视觉辅助设备、提供支持性服务等以充分利用残余视力。低视力康复是多学科的综合服务系统,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改进。本文将结合我国实际,对美国低视力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功能 低视力 诊断 评估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功能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锦玉 孙斌 +2 位作者 杨春华 齐东来 姜善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4-548,共5页
目的比较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IOL)后双眼视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3例(126眼)为研究对象,其中双眼均植入单焦点IOL患者22例(44眼... 目的比较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IOL)后双眼视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3例(126眼)为研究对象,其中双眼均植入单焦点IOL患者22例(44眼)为单焦点组,双眼分别植入单焦点和多焦点IOL患者21例(42眼)为混合组,双眼均植入多焦点IOL患者20例(40眼)为多焦点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生理性老视受试者22例(44眼)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并对比4组受试者双眼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近视力(UNVA)、离焦曲线、调节幅度(AMP)、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反应(BCC)、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集合近点(NPC)破裂点、远/近距离正融像性聚散(PFV)和负融像性聚散(NFV)破裂点以及立体视。结果随访3个月,4组受试者UD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组和混合组患者的UNVA优于对照组和单焦点组(均为P<0.05)。混合组和多焦点组患者离焦曲线呈双峰状。4组受试者的AMP、NRA、PRA和BC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受试者的AC/A和远距离NFV、PFV破裂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C破裂点和近距离NFV、PFV破裂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受试者间远距离立体视正常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患者近距离立体视正常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受试者(均为P<0.05)。结论多焦点IOL能够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UDVA和UNVA,双眼植入多焦点IOL有利于白内障患者术后在远距离和近距离条件下双眼视功能的重建,双眼混合植入单焦点和多焦点IOL短期内可影响患者近距离立体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功能 离焦曲线 双眼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印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23年12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90)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研究组(n=90)佩戴...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23年12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90)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研究组(n=90)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视力矫正。比较两组矫治效果。结果:矫治前,两组远距融合范围、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远距融合范围缩小,屈光度降低,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矫治前,两组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缩小,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两组眼轴长度延长,但研究组短于常规组(P<0.05)。矫治前,两组远距立体视功能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远距立体视功能正常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视力、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性屈光参差 双眼视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训练改善儿童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梁娇娇 林萍 +1 位作者 么大勇 张莎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86-1490,共5页
目的:分析视觉训练对儿童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的临床疗方效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2-01/2023-04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视光中心行视觉训练的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患者57例114眼,年龄8.25±1.94岁。记录患者训练前后的屈光度、视... 目的:分析视觉训练对儿童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的临床疗方效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2-01/2023-04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视光中心行视觉训练的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患者57例114眼,年龄8.25±1.94岁。记录患者训练前后的屈光度、视疲劳量表问卷及视功能检查,视功能主要包括Worth 4点灯检查双眼视,Von-Graefe法测量远、近隐斜视,梯度法检查AC/A,移近法测量集合近点,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交叉柱镜测量调节反应,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活度。根据患者视功能及视疲劳情况制定训练方案。训练1 mo分别与训练前及训练3 mo比较。结果:训练前,训练1 mo时31例患者视疲劳量表得分分别为26.00±6.77、19.57±8.90分(P<0.05)。训练前与训练1 mo时比较,近距离隐斜度数,集合近点,左、右眼调节幅度,NRA及PRA,左、右眼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均显著改善(均P<0.05),远距离隐斜度数及调节反应比较无差异(均P>0.05)。训练3 mo与训练1 mo左、右眼调节幅度,NRA、PRA及近隐斜视比较无差异(均P>0.05)。训练前及训练1 mo,低度近视患者30例(SE:-1.99±1.22 D),低度远视患者3例(SE:+1.01±0.13 D)及正视患者24例(SE:+0.25±0.11 D)的视功能参数无差异(均P>0.05)。训练1 mo后部分视功能大幅提高,训练3 mo时大部分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视觉训练可有效提高视功能异常伴视疲劳儿童的双眼视功能,改善视疲劳症状,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能有效缓解儿童视疲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疲劳 调节 集合 视功能异常 视觉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组合系统的在线校准方法
5
作者 朱蒙 马其华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针对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振动发生漂移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系统的在线校准方法。基于激光点云和图像的边缘匹配原理进行数据实时检测,检测到融合的传感器数据不准确时对其采取紧急措施,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针对... 针对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振动发生漂移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系统的在线校准方法。基于激光点云和图像的边缘匹配原理进行数据实时检测,检测到融合的传感器数据不准确时对其采取紧急措施,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针对未检测出错误的校准参数,采用梯度下降法优化成本函数,获取新的校准参数,实现传感器数据校正。通过数据集KITTI进行多次参数偏差实验,测试表明,算法可以检测较大的错误校准且能校正较小范围内的平移和旋转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 成本函数 检测和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视力测量系统的应用实践
6
作者 胡睿麟 孙丹 +1 位作者 石桂莲 潘安鹏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4期380-384,391,共6页
为了全面评估临床干眼患者的真实视觉功能以及瞬目特征对人眼功能性视力的综合影响,设计开发了一种从侧面检测与分析受检者瞬目的智能视力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关键点识别技术从侧面分析眼睑特征,对识别的上下眼睑关键点数据以... 为了全面评估临床干眼患者的真实视觉功能以及瞬目特征对人眼功能性视力的综合影响,设计开发了一种从侧面检测与分析受检者瞬目的智能视力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关键点识别技术从侧面分析眼睑特征,对识别的上下眼睑关键点数据以折线图形式展示,并标记每次瞬目的波谷,通过基准值的设定,自动统计受检者完全瞬目与不完全瞬目的比例。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测量准确,成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可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侧面瞬目检测 视力波动 视觉功能 瞬目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berts算子的激光夜视图像自动分割方法
7
作者 李星军 邵志伟 梁嘉怡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激光夜视图像分辨率较低,边缘信息难以检测,导致图像分割过程存在效率低、精度较差等问题,为此设计基于Roberts算子的激光夜视图像自动分割方法。使用相机采集夜间场景色彩信息,采用加权平均法重构图像数据,输出完整的激光夜视图像。拟... 激光夜视图像分辨率较低,边缘信息难以检测,导致图像分割过程存在效率低、精度较差等问题,为此设计基于Roberts算子的激光夜视图像自动分割方法。使用相机采集夜间场景色彩信息,采用加权平均法重构图像数据,输出完整的激光夜视图像。拟合图像周边相邻像素,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平滑处理图像,运用Roberts算子计算图像梯度,实现激光夜视图像边缘检测,得到图像插值后的平滑信息,提升夜视图像分辨率。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明确聚类范围,引入混沌粒子群算法实现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分割差异率在3%以下,图像分割Dice相似性系数在0.97以上,图像分割平均耗时为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S算子 三次样条插值函数 激光夜视图像 图像分割 模糊C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
8
作者 杨威 杨俊 许聪源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1-1680,共10页
针对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精度低和检测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内容感知特征重组CARAFE作为多尺度特征融合的上采样算子,构建具有通道缩放的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CS-ASFF结构,以... 针对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精度低和检测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内容感知特征重组CARAFE作为多尺度特征融合的上采样算子,构建具有通道缩放的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CS-ASFF结构,以增强多尺度特征融合并控制模型复杂度。其次,在模型的卷积层和跨层级结构引入GSConv和VoVGSCSP模块,以减小计算量并提高检测精度。最后,采用Focal-GIOU Loss作为损失函数来解决带钢缺陷图像中难易样本不平衡的问题,并提升模型对复杂数据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NEU-DET数据集上该方法达到了80.6%的均值平均精度(P_(mAP)),计算量为14.8 GFLOPs。与YOLOv5相比,P_(mAP)提高了4.3%且计算量减少了6.33%。与当前主流目标检测网络相比,在更低的计算量下该方法具有最高的检测精度,能够满足真实工业场景下的带钢表面缺陷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带钢表面缺陷检测 YOLOv5 多尺度融合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石化火灾智能监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雪婷 傅钰江 +2 位作者 林堂茂 王涵 陈博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8期51-55,共5页
针对火灾现场干扰因素复杂、传统火灾报警方式相对滞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改进的火灾识别算法。首先,通过改进激活函数提升模型非线性表达及泛化能力,改进损失函数,减少模型对非必要特征的学习;然后,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 针对火灾现场干扰因素复杂、传统火灾报警方式相对滞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改进的火灾识别算法。首先,通过改进激活函数提升模型非线性表达及泛化能力,改进损失函数,减少模型对非必要特征的学习;然后,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增强模型在通道和空间的双向感知力;最后,设计改进YOLOv5算法与其他识别算法对比实验。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证明改进算法的有效性,与原YOLOv5算法相比,模型平均精准率AP提高了5.85%,整体网络性能有了较明显的提升,满足了火灾图像检测准确度、实时性的需求,测试结果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以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石化企业 火灾智能监测 网络结构 激活函数 损失函数 评价指标 消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视觉训练对儿童功能性视力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杜芬 吴九菊 +2 位作者 许鑫 郭燕 杨莹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1-883,共3页
目的:观察双眼视觉训练对功能性视力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01/06我科就诊的患儿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7.5±0.8岁,完善眼部常规检查及屈光、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对屈光度数为球镜在±1.00D以内... 目的:观察双眼视觉训练对功能性视力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01/06我科就诊的患儿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7.5±0.8岁,完善眼部常规检查及屈光、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对屈光度数为球镜在±1.00D以内之间、伴有低于1.00D散光或不伴散光者,根据结果行针对性视觉功能训练。观察训练前后视力、屈光度及双眼视功能。结果:训练后22例患儿视力均有提升,训练前后平均屈光度分别为-0.011±0.573、-0.057±0.338D(P=0.633)。远距离水平隐斜量训练前后的平均值分别为-3~△±2.97~△和-1.18~△±1.6~△(P=0.089)。训练前后近距离水平隐斜量平均值分别为-6.27~△±4.56~△及-2.82~△±2.56~△;集合近点平均值分别为7.73±2.15、3.05±0.69cm;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平均值分别为2.00±1.55、3.64±0.5 (均P<0.05)。训练前双眼视觉的负相对调节及正相对调节的平均值分别为1.61±0.41、-1.98±0.71D,训练后为2.09±0.23、-3.89±0.71 D;训练前后调节反应由0.09±0.38D提升至0.39±0.13D;调节幅度由9.55±2.54D到11.55±1.13D;双眼调节灵敏度由3.36±2.73cpm到9.64±1.5cpm(均P<0.05)。结论:儿童功能性视力不良者,在屈光检查的前提下,进行双眼视觉功能检查是必要的;针对性视觉训练治疗,可以提高视力及改善双眼调节及集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觉训练 儿童 功能性视力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高危眼中高度近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和传统视觉电生理改变 被引量:10
11
作者 石一宁 陈建华 +1 位作者 郑红 常宝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观察视网膜脱离高危眼中的高度近视眼的视觉电生理改变,了解视功能损害程度。方法回顾我院门诊高度近视患者24例48眼,分别与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20眼、正常人48眼对照组进行传统视觉电生理F-ERG、F-VEP、M-ERG(一阶反应,f... 目的 观察视网膜脱离高危眼中的高度近视眼的视觉电生理改变,了解视功能损害程度。方法回顾我院门诊高度近视患者24例48眼,分别与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20眼、正常人48眼对照组进行传统视觉电生理F-ERG、F-VEP、M-ERG(一阶反应,first order kernel,FOK)联合检测。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的各项F-ERG a、b波表现为振幅下降明显(P〈0.05),同时潜伏期下降(P〈0.05),F-VEP P100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度近视的各项RERG a、b波振幅下降程度没有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明显(P〈0.05),F-VEP P100与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M-ERG高度近视眼1-6环中心凹振幅密度下降、a。b波振幅下降介于对侧视网膜脱离眼和正常人眼之间(P〈0.05),高度近视眼b波潜伏期延长在3~6环介于对侧视网膜脱离眼和正常人眼之间(P〈0.05)。结论 联合应用传统视觉电生理、M-ERG,为观察视网膜脱离高危眼的高度近视视功能受损提供了敏感客观依据,能定量、定性评价黄斑部后极部视网膜、视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功能 视觉电生理 多焦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视网膜脱离的高度近视眼m-ERG和传统视觉电生理改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石一宁 郑红 +2 位作者 陈建华 常宝琴 曹燕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前的视觉电生理改变 ,了解视功能损害程度。方法 回顾我院住院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 2 9例 ,与对侧高度近视眼、正常人 4 8只眼对照组进行 A/B超、传统视觉电生理 F- ERG、F- VEP、多焦视...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前的视觉电生理改变 ,了解视功能损害程度。方法 回顾我院住院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 2 9例 ,与对侧高度近视眼、正常人 4 8只眼对照组进行 A/B超、传统视觉电生理 F- ERG、F- VEP、多焦视网膜电图 (一阶反应 ,firstorderkernel,FOK)联合检测。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眼轴比正常对照组眼眼轴长 ;F- ERG表现为振幅下降明显 ,同时潜伏期下降 ,甚至呈熄灭型 ,F- VEP P1 0 0 改变无明显差异。m- ERG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眼及对侧眼中心凹振幅密度下降 ,a、b波振幅下降 ,但对侧高度近视眼潜伏期无改变。结论 联合应用 A/B超、传统视觉电生理、多焦视网膜电图 ,为观察其眼轴变化 ,视功能受损提供了敏感客观依据 ,能定量、定性评价黄斑部后极部视网膜、视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G 视网膜脱离 改变 视觉电生理 高度近视眼 患者 对照组 振幅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和传统视觉电生理改变与中低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石一宁 郑红 陈建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视网膜脱离高危眼的高度、中低度近视的视觉电生理改变,了解视功能损害程度。方法:回顾我院门诊高度近视的24例48眼,与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20眼、中低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11眼、正常人48眼对照组进行传统...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视网膜脱离高危眼的高度、中低度近视的视觉电生理改变,了解视功能损害程度。方法:回顾我院门诊高度近视的24例48眼,与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20眼、中低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11眼、正常人48眼对照组进行传统视觉电生理F-ERG、F-VEP、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firstorderkernel,FOK)联合检测。结果:传统视觉电生理检查,与中低度近视相比,高度近视眼各项F-ERG中,仅最大反应a波,单次视锥、30Hz闪烁b波表现为振幅下降明显,而高度近视眼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的F-ERGb波各值下降明显(P<0.05)。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中低度近视眼与高度近视眼在3-6环a波潜伏期延长、b波4环振幅和6环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3-6环中心凹振幅密度、a波潜伏期和b波振幅及潜伏期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低度近视眼对侧伴视网膜脱离的在FERG、FVEP尚无改变的情况下,MERG已有多项变化,而这些变化依次轻于高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伴对侧视网膜脱离眼组;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时,MERG潜伏期延长,特别是周边潜伏期的指标敏感,该指标的监控有利于视功能损害的亚临床诊断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中低度近视 视功能 视觉电生理 多焦E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婴儿眼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瑜琳 王曦琅 +3 位作者 熊丹 李芬 谢琳辉 陶利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婴儿眼部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06/2018-06在我院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眼部血管瘤患儿54例54眼,随访6mo以上,观察患儿血管瘤外观,通过血管瘤彩超或眼眶核磁共振...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婴儿眼部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06/2018-06在我院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眼部血管瘤患儿54例54眼,随访6mo以上,观察患儿血管瘤外观,通过血管瘤彩超或眼眶核磁共振评估血管瘤体积及瘤体变化,通过散瞳检影检测患眼散光度,并记录患儿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患儿51例51眼,治疗1wk后所有患儿眼部血管瘤均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变浅或质地变软。治疗后1、3、6mo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6%、98%,治愈率分别为25%、35%、67%。治疗前伴随眼部功能障碍的患儿,治疗后随着血管瘤体缩小,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及眼球突出逐渐改善并在停药时均表现为正常。治疗前,本组患儿检影验光确诊患眼散光者36眼,治疗前血管瘤体积为3254.00(2016.00,7600.00)mm3,停药时缩小至150.00(0.00,378.00)mm3(P<0.001);治疗前散光度数为2.25(1.00,3.50)D,停药时降低至0.75(0.50,1.44)D(P<0.001)。所有患儿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详尽评估患儿全身情况后,口服推荐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威胁视功能的婴儿巨大眼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婴儿 眼部血管瘤 视功能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联合MI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晨 章玉群 +1 位作者 岑洁 华佩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019-2021,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同轴3.0mm切口与2.2mm切口联合MI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超声乳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为两组,传统3.0mm切口组50...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同轴3.0mm切口与2.2mm切口联合MI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超声乳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为两组,传统3.0mm切口组50例50眼,2.2mm切口组50例50眼。观察患者术后1wk,3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比敏感度(CS)及手术源性散光(SIA)。并由2位工作人员在末次随访完成VF和QOL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wk,3mo,两组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6、-1.688,P=0.148、0.107)。2.2mm切口组在夜视(3、6c/d)及夜视加周边眩光(1.5、3、6c/d)条件下,术后1wk对比敏感度值优于3.0mm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3mo,2.2mm切口组SIA分别为0.46±0.29、0.43±0.26D;3.0mm切口组SIA分别为1.55±0.59、0.89±0.28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48、-3.788,P=0.000、0.000)。两组病例平均VF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视觉适应一项得分2.2mm切口组优于3.0mm切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8,P<0.05)。结论:同轴2.2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较同轴3.0mm切口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相比,能有效减少SIA,且视觉适应性更优,具有更佳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杰为 许京京 何明光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功能的提高和维持。方法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116例 ,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 1周、1月、3月和 6月作眼科检查并完成视功能问卷。结果 视功能得...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功能的提高和维持。方法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116例 ,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 1周、1月、3月和 6月作眼科检查并完成视功能问卷。结果 视功能得分及与视力有关的日常活动限制、周边视野、感觉适应和立体觉四个指标的得分在手术后 1周、1月、3月和 6月四个时点之间比较 ,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但均高于手术前得分。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1周 ,视功能即快速提高 ,从术后 1周至 6个月 ,视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障碍与视觉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烨宇 侯立杰 吕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509-512,共4页
一百多年来对于阅读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学者意见不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阅读障碍是由于人类早期对于视觉及语音信息的认知和加工能力的发育障碍所致,即以下两种神经行为学假说:语音加工缺陷假说;基本感知觉加工缺陷假说。同... 一百多年来对于阅读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学者意见不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阅读障碍是由于人类早期对于视觉及语音信息的认知和加工能力的发育障碍所致,即以下两种神经行为学假说:语音加工缺陷假说;基本感知觉加工缺陷假说。同时患者还伴随一定程度的神经结构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视觉大细胞系统上。本文就目前阅读障碍在视觉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障碍 视觉功能 儿童 神经行为学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曾思明 闫玉梅 +2 位作者 陈琦 李敏 赖云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观察术后7,30,180,540d的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并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同视机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观察术后7,30,180,540d的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融合功能恢复率达88%,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组训练前后融合范围恢复比较,训练后融合范围明显提高;同视机检查治疗组立体视恢复率达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P<0.05);Titmus立体图检查治疗组立体视恢复率达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同视机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的患者进行融合功能训练对提高融合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的重建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视机 外斜视 融合 双眼视功能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功能 功能训练 术后患者 视功能重建 同视机检查 价值 融合功能 Titm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彦芳 林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3/2017-03本院收治的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脑力组患者给予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常规组患者... 目的:探讨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3/2017-03本院收治的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脑力组患者给予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常规组患者不进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双眼视觉功能、近立体视锐度、眼位情况。结果:在同视机视觉功能Ⅰ级、Ⅱ级、Ⅲ级占比方面,脑力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脑力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itmus近立体视锐度无立体视占比方面,脑力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脑力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Titmus近立体视锐度中心凹、黄斑孔、周边立体视占比方面,脑力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脑力组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mo后,脑力组眼位维持正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可有效促进共同性斜视术后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有利于维持眼位正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影像网络训练 共同性斜视术 双眼视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明工程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及生存质量调查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敏 王志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9-781,共3页
目的评价复明工程中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vision function,VF)及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改善状况。方法采用VF-QOL问卷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行免费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VF及QOL评估。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视力进行分级... 目的评价复明工程中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vision function,VF)及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改善状况。方法采用VF-QOL问卷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行免费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VF及QOL评估。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视力进行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视力损伤组、单眼盲组、中度盲组和严重盲组;根据年龄分为60岁及以下组、61~70岁组、71~80岁组和81岁及以上组。结果在接受完整调查的204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6个月VF为80.73±14.68、81.41±13.85,均较术前44.86±23.38显著提高(均为P<0.01)。术后1个月、6个月QOL为90.27±13.68、90.09±13.66,均较术前66.50±23.13显著提高(均为P<0.01);术后1个月VF及QOL与6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严重盲组VF的提高值为51.52±21.20,较单眼盲组31.73±21.77明显增加(P<0.05);严重盲组、中度盲组QOL的提高值为35.07±26.35、43.69±20.39,较视力损伤组19.38±17.25明显增加(均为P<0.05)。术后1个月,81岁以上组VF提高值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OL提高值与60岁以下组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结论复明工程术后患者的VF及QOL显著提高且效果稳定,但视力组间及年龄组间的VF及QOL提高程度不同。问卷调查不仅可以让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存状态,而且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重点人群进行特殊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视功能量表 生存质量表 复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