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同步机的新能源制氢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袁铁江 张江飞 滕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4,I0013,共13页
针对传统控制策略下新能源制氢系统缺乏惯量响应特性,难以主动参与电网调节、系统频率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基于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新能源制氢系统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在建立新能源制氢系统模型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控制策略下新能源制氢系统缺乏惯量响应特性,难以主动参与电网调节、系统频率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基于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新能源制氢系统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在建立新能源制氢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通过变流器并网的制氢系统惯量缺失和电解槽低功率运行的安全约束,提出基于电解槽与蓄电池的VSG控制方案,建立系统网侧VSG控制模型;其次,为防止VSG过度响应导致系统平抑新能源波动能力下降,提出考虑系统状态的VSG自适应方法;然后,针对系统功率波动影响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问题,设计各单元控制策略,并在电解槽单元加入附加响应控制环节以缓解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最后,为实现能量合理分配,针对系统不同运行模式,提出考虑各单元运行状态的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充分发挥了电解槽调节能力,系统具备惯量与一次调频响应特性,频率稳定性增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制氢 虚拟同步机 协调控制 惯量响应 频率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机多轴同步驱动的虚拟轴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方法
2
作者 王勇 邢亮 +3 位作者 吴焱明 胡延平 胡火根 方唐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2-468,共7页
为实现多轴伺服驱动压力机的同步控制,文章基于传统偏差耦合控制提出一种虚拟轴改进型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法,并搭建同步控制实验平台进行现场验证。基于压力机结构和控制模型实现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 为实现多轴伺服驱动压力机的同步控制,文章基于传统偏差耦合控制提出一种虚拟轴改进型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法,并搭建同步控制实验平台进行现场验证。基于压力机结构和控制模型实现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位置跟踪控制;在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中添加评价误差模块,搭建一种改进型偏差耦合同步控制方法,提高同步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和同步精度;将虚拟轴引入改进型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中,从而解除多轴间的直接耦合关系,简化改进型同步位移补偿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压力机同步抗扰动能力和稳态同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压力机 多轴同步控制 偏差耦合 同步误差 虚拟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储并网虚拟同步控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与教学实验设计
3
作者 刘一欣 李霞林 +4 位作者 王中冠 宋关羽 周旭 李滨程 郭力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204,共8页
源储一体化并网是降低新能源扰动对电网的影响、促进能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传统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方法面临有功振荡和动态稳定性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前馈-频率补偿的VSG并网有功动态... 源储一体化并网是降低新能源扰动对电网的影响、促进能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传统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方法面临有功振荡和动态稳定性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前馈-频率补偿的VSG并网有功动态振荡抑制策略,通过融合一阶有功前馈环节与频率补偿环节以有效遏制振荡现象,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环节参数的调整能够提升VSG的并网动态性能。最后,该文搭建了RT-LAB硬件在环实验教学平台并设计了扰动实验,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实验平台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相结合,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相关课程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控制 有功前馈补偿 频率补偿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同步机型直驱风机接入LCC-HVDC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高本锋 张笑宁 +2 位作者 梁纪峰 张琦 戎士洋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16-3429,I0116,I0117,共16页
“沙戈荒”风电经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至负荷中心消纳场景中,风机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control,VSG)可自行构建输出电压和频率,为LCC-... “沙戈荒”风电经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至负荷中心消纳场景中,风机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control,VSG)可自行构建输出电压和频率,为LCC-HVDC提供换相电压。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的直驱风电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direct-drive wind farm,VSG-DDWF)接入LCC-HVDC送端换流站近区时,系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及机理尚未有定论。首先,文章采用模块化小信号建模方法建立了VSG-DDWF接入LCC-HVDC送端近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其次,基于特征值分析法分析了系统SSO特性;然后,通过阻尼路径法揭示VSG-DDWF与LCC-HVDC系统SSO交互作用机理,并分析了风机机侧动态对系统阻尼的影响;最后,分析了风机台数、短路比(Short Circuit Ratio,SCR)、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阻尼的影响。结果显示,VSG-DDWF同步控制环节主导的SSO模态具有失稳风险,VSG-DDWF与LCC-HVDC间存在SSO交互作用,加剧了系统发生的SSO风险;风机机侧动态会引入负阻尼,并使振荡频率发生偏移;风机网侧外环控制器比例系数减小,短路比增大时,系统SSO模态阻尼减小;VSG-DDWF中风机台数增多,系统SSO模态阻尼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控制 高压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阻尼路径法 特征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多矢量模型预测控制
5
作者 徐奇伟 易良武 +2 位作者 夏波 苗轶如 蔡华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06-4521,共16页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DTP-PMSM改进多矢量MPCC策略。首先采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观测集总扰动并更新预测模型,提高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然后采用αβ平面最外层基本电压矢量合成xy平面的虚拟电压矢量,在不引入额外电压矢量的前提下,实现对xy平面电流的闭环控制,并推导得到脉冲信号的开关序列以及各矢量的作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减少控制算法的计算时间,提升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还能抑制xy平面谐波电流。同时,该文所提出的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策略不影响αβ平面MPCC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谐波电流抑制 多虚拟电压矢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相PMSM单相开路故障下简化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6
作者 周华伟 李龙彪 +2 位作者 胡越 陶涛 颜黎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8-1967,I0029,共11页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定困难、迭代计算量大以及共模电压(commonmode voltage,CMV)高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简化FCS-MPTFC策略。首先,建立五相PMSM在单相开路故障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并分析CMV产生的机理。其次,以抑制3次谐波电流的原则合成等幅值虚拟电压矢量(virtual voltage vector,V^(3)),并将转矩和磁链价值函数等效转化为电压价值函数,同时采用无差拍控制思想计算出参考电压矢量,进而通过合理划分扇区,直接获得最优V^(3)。最后,选择方向相反的两个基电压矢量代替零矢量,以减小开路故障下的CMV。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能抑制单相开路故障导致的转矩脉动、降低计算负荷和CMV、抑制电流谐波,而且具有优良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虚拟电压矢量 开路故障 共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虚拟阻抗的虚拟同步机阻尼增强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航宇 庄可好 +3 位作者 王子骏 黄林彬 殷波 辛焕海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0-580,I0005,I0006,共13页
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模拟同步机摇摆特性的同时也引入了低频振荡问题。通常,较小的阻尼系数能为同步机提供有效的阻尼,VSG则需要设定较大的阻尼系数才能维持稳定,而这种较大的阻尼系数将带来不期望的下垂... 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模拟同步机摇摆特性的同时也引入了低频振荡问题。通常,较小的阻尼系数能为同步机提供有效的阻尼,VSG则需要设定较大的阻尼系数才能维持稳定,而这种较大的阻尼系数将带来不期望的下垂特性。为此,首先对比了同步机和VSG的阻抗模型与阻尼转矩方程,揭示了同步机暂态/次暂态电抗提供正阻尼、VSG电压外环产生负阻尼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模拟同步机的正阻尼机制提出了基于动态虚拟阻抗的虚拟同步机阻尼增强控制(damping ehancement control,DEC),并利用H_(∞)控制理论对参数进行整定。最后,通过基于Matlab/Simulink的数字仿真和基于RT-LAB的硬件在环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DEC在不改变VSG下垂特性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低频振荡,且在强/弱电网下都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同步机 低频振荡 阻尼增强控制 动态虚拟阻抗 H_(∞)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虚拟同步构网控制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极限提升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帅 姚良忠 +4 位作者 徐箭 程帆 喻恒凝 邓靖雷 潘尚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11-2924,I0005,共15页
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其电源特性与同步发电机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其高比例接入将使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特征发生重大改变,给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控制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虚拟同步... 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其电源特性与同步发电机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其高比例接入将使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特征发生重大改变,给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控制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虚拟同步构网特性及灵活切换控制功能,提出一种提升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构网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器虚拟同步构网控制的典型控制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并给出变换器与同步机并联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模型。然后,基于虚拟同步构网控制变换器有功输出占比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给出通过灵活控制变换器有功输出提升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以电压跌落深度为判据,设计基于虚拟同步构网控制反馈模式自适应切换的变换器有功灵活控制方法,实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极限的提升。最后,通过对电力电子变换器并网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暂态稳定极限提升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换器 构网控制 虚拟同步控制 高渗透率 暂态稳定极限提升 相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虚拟同步化光储并网系统的频率支撑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洋 林英明 +3 位作者 余达 李丰能 环加飞 朱红路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准确评估系统调频需求,缓解光储并网机组的稳态输出与动态调节矛盾,是构网型虚拟同步化光储并网系统实现快速频率支撑的关键。首先建立构网型虚拟同步化光储并网系统模型,分析其多控制目标间的耦合特性。其次,基于阻尼补偿原理改进传统... 准确评估系统调频需求,缓解光储并网机组的稳态输出与动态调节矛盾,是构网型虚拟同步化光储并网系统实现快速频率支撑的关键。首先建立构网型虚拟同步化光储并网系统模型,分析其多控制目标间的耦合特性。其次,基于阻尼补偿原理改进传统构网控制,提高光储机组的稳态控制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频率安全预警与控制器动态性能约束量化评估构网控制参数,提出构网型虚拟同步化光储并网系统的频率支撑策略。最后,搭建仿真系统,验证光储并网机组在所提控制策略下可快速支撑系统频率,可显著提升系统频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支撑 虚拟同步化 阻尼补偿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调速控制的大型孤岛新能源基地LCC直流送出方案
10
作者 王凯伦 宋强 +3 位作者 赵彪 刘文华 余占清 曾嵘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65,共12页
基于构网型新能源的电网换相换流器(LCC)高压直流输电是实现无常规电源支撑的大型新能源基地经济高效送出的一种可能方案。然而,构网型新能源和LCC的功能定位,以及系统的惯量和强度支撑能力是实现这一方案的关键。为此,提出了基于LCC高... 基于构网型新能源的电网换相换流器(LCC)高压直流输电是实现无常规电源支撑的大型新能源基地经济高效送出的一种可能方案。然而,构网型新能源和LCC的功能定位,以及系统的惯量和强度支撑能力是实现这一方案的关键。为此,提出了基于LCC高压直流输电虚拟调速控制的虚拟同步系统方案。利用LCC的触发角控制自由度实现送端孤岛的有功功率控制与交流电压幅值解耦,使风电机组变流器能够运行于基于P/f特性的虚拟同步机(VSG)模式。提出了基于负向功率流等价的虚拟同步系统构建方法,将风力发电机等价为VSG的负向功率虚拟负荷,并将LCC功能等价为负向功率虚拟原动机。基于此设计了LCC虚拟调速控制,实现了送端孤岛的有功平衡和频率控制。从虚拟调速器反馈控制的角度,揭示了系统稳定运行对VSG虚拟惯量的要求和系统关键参数的影响,并给出了设计方法。最后,利用时域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系统方案的稳定运行和暂态故障穿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电网换相换流器 构网型控制 虚拟调速控制 虚拟同步机 惯量 频率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变流器控制技术及原理综述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辉 于思奇 +3 位作者 孙大卫 吴林林 李蕴红 王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7-296,I0023,共21页
近年来,电网中新增的大量新能源机组多采用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控制方式,削弱了系统的交流同步机制,已导致多次由于频率、电压支撑能力不足而发生的稳定问题。构网型(grid-forming,GFM)控制技术可实现变流器作为等效电压源并网,... 近年来,电网中新增的大量新能源机组多采用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控制方式,削弱了系统的交流同步机制,已导致多次由于频率、电压支撑能力不足而发生的稳定问题。构网型(grid-forming,GFM)控制技术可实现变流器作为等效电压源并网,能够有效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并提升电网的惯量和阻尼特性。该文总结了4种常见构网型技术方案的发展历程,并对下垂控制、虚拟同步控制和匹配控制构网型变流器的各环节控制原理及其与跟网型控制方式的本质区别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对比。进一步,借助电磁暂态仿真工具对比了多类型构网型/跟网型控制方式在系统中的暂态响应特性,指出了构网型控制在实现主动支撑功能上的优越性。最后,总结了构网型控制技术的难点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 新能源 频率响应 虚拟同步机 匹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相角补偿的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轴系扭振阻尼控制
12
作者 郭子腾 张宇 +2 位作者 张琛 宗皓翔 蔡旭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8-1328,I0004,共12页
风电做构网型控制是缓解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目前针对风电机组的构网型控制大多关注机组的网侧特性,而对构网型控制下机组潜在的机电耦合交互特性解析不足,具体地:构网型控制增强了电网与风机前端... 风电做构网型控制是缓解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目前针对风电机组的构网型控制大多关注机组的网侧特性,而对构网型控制下机组潜在的机电耦合交互特性解析不足,具体地:构网型控制增强了电网与风机前端的动态交互作用,导致电网侧扰动更易激发机组轴系扭振。为探究构网型控制下机组轴系的扭振特性,对其进行阻尼控制,建立了计及机电耦合特性的构网型风电机组状态空间模型;通过特征值轨迹分析,论证了对构网型机组引入额外扭振阻尼控制的必要性;阐明了经典轴系扭振阻尼策略在构网型控制下的阻尼能力受限机理;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同步相角补偿的轴系扭振阻尼策略,在不影响构网型机组惯量响应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构网型风电机组轴系的欠阻尼甚至振荡发散问题,最后在基于Bladed+NovaCor的联合实时仿真平台上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及所提阻尼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虚拟同步机控制 双馈风电机组 轴系扭振特性 阻尼控制 虚拟同步相角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重分数阶的构网型虚拟同步机并网改进策略
13
作者 石荣亮 张磊 +2 位作者 李军徽 于雁南 张玉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89,224,共8页
构网型虚拟同步机(GFVSG)在引入虚拟惯量控制的同时,增加了并网系统的控制阶数与并网有功动态振荡的风险。为此,提出2种基于三重分数阶的GFVSG(TFO-GFVSG)改进策略,即TFO-GFVSG将GFVSG中的虚拟惯量环节替换为三重分数阶虚拟惯量环节,以... 构网型虚拟同步机(GFVSG)在引入虚拟惯量控制的同时,增加了并网系统的控制阶数与并网有功动态振荡的风险。为此,提出2种基于三重分数阶的GFVSG(TFO-GFVSG)改进策略,即TFO-GFVSG将GFVSG中的虚拟惯量环节替换为三重分数阶虚拟惯量环节,以达到降低GFVSG并网系统控制阶数、增加系统可调参数、抑制并网有功动态振荡、降低输出频率过冲幅值的效果。利用MATLAB仿真以及实验对比结果共同验证了所提TFO-GFVSG策略在应对有功指令与电网频率阶跃扰动下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虚拟同步机 虚拟惯量 动态振荡 三重分数阶 控制阶数 可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激励的自适应VSG光伏逆变控制策略
14
作者 张路锋 马家庆 +2 位作者 陈昌盛 何志琴 吴钦木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9,共10页
为解决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下光伏并网时出现的功率和频率的波动和输出电压中谐波含量的问题,在并网中引入了VSG转动惯量自适应控制方法和一种随机激励的调制方案。在VSG控制中引入了带虚拟阻抗的电压控制环路,并结合基于准比例谐振... 为解决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下光伏并网时出现的功率和频率的波动和输出电压中谐波含量的问题,在并网中引入了VSG转动惯量自适应控制方法和一种随机激励的调制方案。在VSG控制中引入了带虚拟阻抗的电压控制环路,并结合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电流控制环路,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的VSG控制策略。该策略下,仿真结果A、B、C三相电压的THD分别下降了15.17%、15.37%、13.10%,有功功率超调量下降了7.42%,实验结果A、B、C三相电压的THD分别降低了1.92%、4.61%、2.44%,频率稳定在50.07 Hz。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能有效抑制功率和频率的震荡和降低输出电压的THD,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自适应控制 虚拟同步发电机 随机激励 准比例谐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虚拟同步补偿器对新能源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永平 陈俊儒 刘牧阳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7-1357,共11页
虚拟同步补偿器(virtual synchronous compensator,VSCOM)通过将虚拟同步机控制结合到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中,能够实现对电网电压的主动支撑,改善SVG的弱电网适应性。然而,基于构网型控制的VSCOM作为无功补偿与采... 虚拟同步补偿器(virtual synchronous compensator,VSCOM)通过将虚拟同步机控制结合到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中,能够实现对电网电压的主动支撑,改善SVG的弱电网适应性。然而,基于构网型控制的VSCOM作为无功补偿与采用跟网型控制的新能源并网变换器(renewable energy grid-connected converter,REGC)的交互特性更为复杂,因此为研究电网大扰动下VSCOM对REGC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根据VSCOM的特性提出了VSCOM的恒电压限流控制。其次,基于该控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VSCOM对REGC的静态稳定极限的改善效果。然后,通过构建VSCOM与REGC的暂态模型,考虑短路比、控制参数、无功容量,研究VSCOM对REGC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补偿器 新能源并网变换器 限流策略 暂态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虚拟同步发电机主导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提高措施综述
16
作者 胡秦然 巫绍辉 +5 位作者 韩汝帅 张旺 钱涛 全相军 侯凯 吴在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30,共20页
电网中电力电子设备的占比不断增加,其转动惯量的缺失以及与电网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电力系统,特别是几乎全电力电子化的微电网系统面临严峻的频率安全挑战。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通过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为电网提供了有效的... 电网中电力电子设备的占比不断增加,其转动惯量的缺失以及与电网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电力系统,特别是几乎全电力电子化的微电网系统面临严峻的频率安全挑战。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通过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为电网提供了有效的虚拟惯性支撑,未来将出现多VSG协同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场景。确保VSG技术引入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该技术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故需要重点研究VSG技术的稳定性问题。文中首先综述了主配电网中的VSG稳定性研究进展,介绍了VSG技术原理,梳理了电流源型VSG和电压源型VSG的拓扑结构和特性。接着,针对VSG单机本体到多机协同,详细介绍了小信号稳定和暂态稳定的主流分析方法和稳定性提升措施。然后,聚焦于微电网应用中VSG技术的稳定性问题,从微电网初建阶段到常态化调度阶段,从设备层面到系统层面,全时序多层次分析了VSG技术在其中面临的稳定性难点。最后,给出了VSG技术稳定性研究后续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虚拟同步发电机 小信号稳定性 暂态稳定性 微电网 黑启动 集群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同步发电机暂态功率均分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刚 宋佩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6,共5页
船舶电力系统出现突发性负载时,发电机功率分配不均,会导致某些发电机承担过多的电流负载,出现过载现象,为解决此问题,研究船舶同步发电机暂态功率均分控制方法。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建立虚拟同步发电机,利用虚拟同步发电机... 船舶电力系统出现突发性负载时,发电机功率分配不均,会导致某些发电机承担过多的电流负载,出现过载现象,为解决此问题,研究船舶同步发电机暂态功率均分控制方法。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建立虚拟同步发电机,利用虚拟同步发电机通过下垂控制方法,按照每个虚拟同步发电机容量状态,设定等效下垂系数,调节各个发电机输出功率,便可完成暂态功率均分控制,为避免出现功率过冲,为虚拟同步发电机增设相同标幺值的虚拟电感,调整各发电机之间的阻抗匹配关系,保证船舶同步发电机暂态功率合理的均分控制。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暂态功率均分控制时,同步发电机功率分配均衡,未出现发电机过载情况,且并联同步发电机之间的并联环流数值波动平稳、输出电压稳定,暂态功率均分控制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同步发电机 暂态功率 均分控制 虚拟同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G-AVDG的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系统控制策略
18
作者 王振浩 杜成林 +4 位作者 庞丹 葛津铭 王志鹏 李国庆 王鹤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7,共9页
为了提升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交直流配电网柔性互联时端口的惯性和阻尼,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同步机和自适应虚拟直流电机控制(VSG-AVDG)的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系统控制策略。传统虚拟电机控制仅将VSG控制和虚拟直流电机控制(VDG)控制简单组合... 为了提升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交直流配电网柔性互联时端口的惯性和阻尼,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同步机和自适应虚拟直流电机控制(VSG-AVDG)的多端柔性互联配电系统控制策略。传统虚拟电机控制仅将VSG控制和虚拟直流电机控制(VDG)控制简单组合,难以同时抑制母线电压波动和提升动态性能。为此,分析了虚拟电机控制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基于交流侧功率偏差与直流侧电压偏差关联的融合机制,提出了基于VSGAVDG的协调控制策略。交流侧采用直流外环电压补偿的改进VSG控制,降低模式切换对电网的冲击,实现负载均衡;直流侧采用一种适用于柔性互联系统的AVDG控制策略,在抑制母线电压波动同时提升动态性能。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 虚拟同步控制 自适应虚拟直流电机控制 直流母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与构网型变流器混合系统中扰动功率的分阶段分配
19
作者 纪昊含 张扬帆 +2 位作者 陈磊 刘京波 闵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7,共9页
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设备广泛参与频率调节,包括附加频率控制的跟网型变流器与构网型变流器,其扰动后承担扰动功率的过程对系统频率动态至关重要。基于传统同步发电机功率分配三阶段理论,通过分析构网型、无附加控制跟网型、附加频... 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设备广泛参与频率调节,包括附加频率控制的跟网型变流器与构网型变流器,其扰动后承担扰动功率的过程对系统频率动态至关重要。基于传统同步发电机功率分配三阶段理论,通过分析构网型、无附加控制跟网型、附加频率控制跟网型变流器与同步发电机在扰动功率分配过程、频率支撑过程方面的异同,推导了考虑暂态频率空间分布的混合系统有功-频率闭环响应过程,提出了混合系统扰动功率分阶段分配理论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延时情况下带附加综合惯量控制的跟网型与构网型变流器混合系统功率分配存在4个阶段,跟网型变流器惯量响应开始时混合系统进入闭环过程,该阶段系统功率分配受电力网络和各设备虚拟惯量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变流器 构网型变流器 附加频率控制 虚拟同步机 扰动功率分配 频率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中功率同步环与端电压环相互作用分析
20
作者 姚兴 占萌 刘琦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75-186,共12页
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在强网下表现出反常失稳,而其功率同步控制环节与端电压控制环节间相互作用机制并不清晰。为此,文中从控制环节的振荡频率(控制环节带宽)角度,分析系统在不同强、弱网条件(线路电抗变化)下环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 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在强网下表现出反常失稳,而其功率同步控制环节与端电压控制环节间相互作用机制并不清晰。为此,文中从控制环节的振荡频率(控制环节带宽)角度,分析系统在不同强、弱网条件(线路电抗变化)下环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稳定性结果。首先,建立系统线性化模型,并基于自动控制理论,求取虚拟同步机与端电压控制环节子系统的带宽,发现二者带宽随线路电抗变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然后,通过奇异摄动理论,分别以虚拟同步机、端电压控制为主体展开不同网络条件下的环节间相互作用分析。再者,通过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幅相特性衡量稳定性,并得到导致强网失稳的临界线路电抗。最后,研究揭示了虚拟同步机、端电压控制的参数影响,以及控制环路带宽分离法与主流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构网型变流器 虚拟同步机 功率同步控制 端电压控制 小信号稳定性 控制环节带宽 奇异摄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