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在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凌 谷艳超 +4 位作者 胡胜利 谢维 严浩 陈旺 杨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8-713,共6页
目的研究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Vesselplasty)在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经Vesselplasty治疗的3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 目的研究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Vesselplasty)在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经Vesselplasty治疗的3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目标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椎体后凸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1 d、1个月、6个月、1年的目标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椎体后凸角、VAS评分。通过观察术前与术后各检测时点椎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渗漏情况,评估Vesselplasty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结果 34例(34节椎体)患者给予Vesselplasty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目标椎体高度均得到有效恢复;VAS评分术前为(7.3±0.9)分,术后1 d(3.8±0.6)分、术后1个月(2.5±1.0)分、术后6个月(1.3±0.3)分、术后1年(1.3±0.1)分;椎体后凸角术前(18.8±2.9)°、术后1 d(8.5±0.9)°、术后1个月(8.7±0.7)°、术后6个月(8.7±0.9)°、术后1年(8.8±0.6)°,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45±15)min,出血量(17±7)mL,术后2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5.8%,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Vesselplasty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止痛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后凸畸形,同时具有较低的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胸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经皮椎体强化术的再认识 被引量:8
2
作者 金鹏 孙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3-468,共6页
多年来,以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为代表的椎体强化术(PVA)已成功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和肿瘤性椎体骨折。2009年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两篇文章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提出质疑。然而随后大量的反驳... 多年来,以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为代表的椎体强化术(PVA)已成功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和肿瘤性椎体骨折。2009年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两篇文章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提出质疑。然而随后大量的反驳文献陆续发表。PVA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的目的是在临床参数(疼痛,残疾,生活质量,新发骨折)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比较非手术治疗和PVA的治疗效果,讨论"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定义和PVA骨水泥渗漏等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证据,探讨治疗骨质疏松性和肿瘤性椎体骨折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系统评价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内固定、内窥镜下减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7
3
作者 陆奇峰 唐根林 +3 位作者 张文捷 郭曙光 刘红光 陈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4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Sextant)、内窥镜(METRx)辅助X-tube通道结合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障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选...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Sextant)、内窥镜(METRx)辅助X-tube通道结合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障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选择31例无神经系统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视及引导下,采用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内窥镜辅助X-tube通道完成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及跨伤椎的二椎体四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并经单侧或双侧伤椎椎弓根向复位的椎体内注入CPC。手术前后及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骨折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椎管横截面积等影像学指标情况。结果:本组31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5min,平均出血量210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3.5d。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凸畸形得到明显恢复(P<0.01);术后经过12~36个月随访,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伤椎内CPC充填量良好,未见有CPC椎管内和椎间孔内泄漏,无内固定置入及椎体成形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微创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内窥镜辅助X-tube通道结合CPC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障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腰骶肌肉剥离范围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能够有效、安全地恢复爆裂性骨折椎体的高度,复位椎管内骨块,且术中即时重建椎体强度,可满足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继发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 成形术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