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及其运行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振 张彬彬 +3 位作者 向衡 樊霆 杜宇能 李定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94-2502,共9页
在净化猪场沼液中开展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过程及其运行效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堵塞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填料层中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积累所致.不可滤过性物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且大部分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粒径均超过5.00μm... 在净化猪场沼液中开展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过程及其运行效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堵塞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填料层中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积累所致.不可滤过性物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且大部分不可滤过性物质的粒径均超过5.00μm.填料层的孔隙率和水力传导系数均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填料层中被截留物质的含量则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空间变化特征均受到了系统中水力流态的影响;当系统HLR为0.02m3/(m2·d)时,VSSF在运行1380d后对猪场沼液的净化开始恶化,系统对COD、TSS、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降至37.31%、57.82%、20.80%、32.13%和5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堵塞 不可滤物质 猪场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与潜流人工湿地沿程脱氮除磷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栾晓丽 王晓 +1 位作者 赵钰 强艳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29,34,共5页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m对COD、TP、NH4+-N和TN都有快速降解的过程。对于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0~40cm主要是COD和TP的快速降解沉淀,之后硝化作用逐渐加强,潜流人工湿地沿程均会发生反硝化作用,TN浓度基本呈均匀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COD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净化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德星 海热提 +2 位作者 丁文明 张雷 郑丙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4-168,共5页
对比了四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化粪池出水COD、TP、NH3-N和SS的净化效果,试验系统均采用间歇式进水,时间间隔为1d。为期7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其中潜流(水平... 对比了四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化粪池出水COD、TP、NH3-N和SS的净化效果,试验系统均采用间歇式进水,时间间隔为1d。为期7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其中潜流(水平流)+垂直流(上行流)湿地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最好;垂直流(下行流)+垂直流(上行流)湿地系统对TP、NH3-N、SS去除效果最好;选用含钙石灰石和含铁矿粉做填料、采用间歇式的运行方式可以提高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人工湿地 间歇式 潜流 垂直流 化粪池出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村镇生活污水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丽 王全金 +1 位作者 胡常福 刘占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开展水力负荷对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人工湿地对村镇生活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随水力负荷升高,两种人工湿地除碳、脱氮率不同程度降低。潜流人工湿地除碳效果优于复合垂直流... 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开展水力负荷对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人工湿地对村镇生活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随水力负荷升高,两种人工湿地除碳、脱氮率不同程度降低。潜流人工湿地除碳效果优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更佳;水力负荷≤0.25 m3/(m2·d),两种人工湿地对COD去除率均大于90%,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NH3-N、TN去除率保持在60%以上,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动力学研究表明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拟合两种人工湿地的COD、NH3-N、TN去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水力负荷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人工湿地及其在小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强 万杰 +1 位作者 翟俊 梁建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126,共5页
针对中国小城镇的水污染特点,开发了1种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该工艺由处于厌氧环境的竖向折流湿地滤池和处于兼氧环境的侧向潜流湿地床组成,通过设置内回流系统、自然复氧区以及粒径为叩8~30mm的碎石填料,实现了系统内溶解... 针对中国小城镇的水污染特点,开发了1种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该工艺由处于厌氧环境的竖向折流湿地滤池和处于兼氧环境的侧向潜流湿地床组成,通过设置内回流系统、自然复氧区以及粒径为叩8~30mm的碎石填料,实现了系统内溶解氧的合理分区,并优化了污水流态,显著提高了处理效率。低温和常温条件下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在进水流量300~450m^3/a,COD、NHg—N及TP分别为60~250mg/L、4.5~23mg/L、1.5~8mg/L条件下,低温出水中COD、NH4+N及TP的浓度分别为20~30mg/L、2~4mg/L、0.3~0.5mg/L,常温出水中的浓度分别在30mg/L、4mg/L、0.43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竖向折流湿地 侧向潜流湿地 小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线高度对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振 刘超翔 +4 位作者 李鹏宇 董健 刘琳 黄栩 朱葛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23-1828,共6页
针对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猪场沼液,开展了不同浸润线高度下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浸润线可改变湿地填料层中的溶解氧分布和水力流态,从而造成了3种类型湿地系统对猪场沼液处理效果的差异;在不同水力负荷下,中... 针对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猪场沼液,开展了不同浸润线高度下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浸润线可改变湿地填料层中的溶解氧分布和水力流态,从而造成了3种类型湿地系统对猪场沼液处理效果的差异;在不同水力负荷下,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VSSF-M)对猪场沼液中各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好于低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VSSF-L)和高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VSSF-H);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利用溶解氧梯度在填料层内实现了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的共存,从而使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在同一系统内完成,提高了系统的脱氮能力;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系统还可适当增大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并可优化水力流态,从而进一步改善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因此,结合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的稳定性,中浸润线垂直潜流湿地对浓度较高的猪场沼液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沼液 浸润线 垂直潜流湿地 处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人工湿地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袁云松 龙腾锐 翟俊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人工湿地是投资低、能耗低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对于小城镇污水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介绍了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的运行情况、处理效果及重庆地区一部分水生植物对湿地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着重要的... 人工湿地是投资低、能耗低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对于小城镇污水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介绍了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的运行情况、处理效果及重庆地区一部分水生植物对湿地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36 h的水力停留时下,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类标准的要求,并为西部地区的人工湿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潜流 垂直流 湿地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秦爱国 蹇兴超 +1 位作者 冯庆革 刘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66,70,共4页
研究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的影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以间歇进水方式运行,进水水力负荷为0.125m3/(m2.d),进水来自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有显著影响。与底部出水相... 研究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的影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以间歇进水方式运行,进水水力负荷为0.125m3/(m2.d),进水来自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有显著影响。与底部出水相比,中部出水的TN、SS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01%、8.48%、7.99%,出水NO-3-N质量浓度降低了9.38 mg/L;但NH+4-N去除率则降低了26.25%,TP去除率降低了2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出水口位置 饱和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人工湿地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脱氮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龙丽珠 阮晓红 赵振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77,100,共4页
将复合垂直流、表面流、潜流3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串联起来,研究每种人工湿地的脱氮微生物及其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各种人工湿地池填料表面微生物数量丰富,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形成两个串联的A/O单元,脱氮效果良好,其中总氮去除率达82.61%。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表面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微生物空间分布 脱氮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人工湿地对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志平 李国婉 +3 位作者 范家豪 黄睦凯 朱太涛 崔理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872-5874,5953,共4页
[目的]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建设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接收新农村生活污水及雨污的池塘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在春、夏、秋三季,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废水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 [目的]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建设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接收新农村生活污水及雨污的池塘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在春、夏、秋三季,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废水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稳定。在整个运行期内,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Cr、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4.71%、64.81%、40.21%、54.26%以上,且出水平均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二级湿地单元出水水质明显优于一级湿地单元,但第一级的处理效果高于第二级。[结论]该研究可为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水平潜流 人工湿地 生活污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技术及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健 杜少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9-84,共6页
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成本、运行简单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处理城镇污水、富营养化水体、河道生态整治、工农业废水治理等方面。本文就人工湿地的概念、分类、国内外对3种类型人工湿地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北方地区人... 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成本、运行简单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处理城镇污水、富营养化水体、河道生态整治、工农业废水治理等方面。本文就人工湿地的概念、分类、国内外对3种类型人工湿地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北方地区人工湿地应用进展、冬季防寒措施、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本实验室对几种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效果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 冬季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在垂直流湿地中的去除行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海燕 杨博 +2 位作者 陈义华 孙广东 金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41-348,共8页
以北京清河为研究背景,在广谱抗生素中选取常用的磺胺甲恶唑(SMX)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垂直流式湿地系统中的去除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HRT),分析HRT对SMX去除效果的影响,确立出本试验最佳的HRT为16 h。改变SMX负荷率后发现,... 以北京清河为研究背景,在广谱抗生素中选取常用的磺胺甲恶唑(SMX)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垂直流式湿地系统中的去除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HRT),分析HRT对SMX去除效果的影响,确立出本试验最佳的HRT为16 h。改变SMX负荷率后发现,SMX的去除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SMX去除率范围是81.73%~99.74%,平均值为92.80%。在SMX从液相向固体组合基质(沸石、陶粒和炉渣)的迁移过程中,炉渣基质层对SMX的吸附作用最好,其次是沸石、陶粒,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76%、25.6%和18.85%。沸石层的SMX的降解作用最好,其次是陶粒、炉渣,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0%、2.49%和1.86%。通过SMX去除率与常规污染指标的相关系数分析,发现SMX的去除效率与COD、TN的去除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SMX通过好氧生物降解作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垂直流湿地 基质吸附 微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及耐污染负荷冲击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建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43,共5页
依托建立在新沂河河漫滩上的人工湿地中试工程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潜流和垂直流2种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及其耐污染负荷冲击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水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条件下,垂直流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潜流;... 依托建立在新沂河河漫滩上的人工湿地中试工程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潜流和垂直流2种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及其耐污染负荷冲击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水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条件下,垂直流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潜流;2种人工湿地对NH4+-N的去除率均比较高(平均去除率均高于80%),且没有明显差异;2种人工湿地构造不同引起的水流运行方式及截留、过滤作用的差异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影响较大,而对NH4+-N去除的影响较小;进水污染负荷变化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的影响显著,垂直流耐高锰酸盐指数污染负荷冲击能力明显强于潜流,而对NH4+-N污染负荷变化,两者都表现出了较强的耐受能力,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潜流 垂直流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浓度的沿程变化及垂向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彩莹 王岩 王妍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1-1116,共6页
构建4个潜流人工湿地(改进波形潜流人工湿地(IW-SFCW)、波形潜流人工湿地(W-SFCW)、传统潜流人工湿地(SFCW)及不栽种植物的对照湿地(CK-CW))处理厌氧消化后的猪场废水,考察各湿地单元中污染物的沿程变化及垂向分布。结果表明:(1)总体上... 构建4个潜流人工湿地(改进波形潜流人工湿地(IW-SFCW)、波形潜流人工湿地(W-SFCW)、传统潜流人工湿地(SFCW)及不栽种植物的对照湿地(CK-CW))处理厌氧消化后的猪场废水,考察各湿地单元中污染物的沿程变化及垂向分布。结果表明:(1)总体上,污染物浓度在栽种植物的IW-SFCW、W-SFCW、SFCW中沿程逐渐降低,栽培植物、改变湿地结构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显著性差异;(2)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湿地的进水端被去除,这种现象在CK-CW中尤为突出,因此后期在设计湿地时可调整合适的长宽比以提高湿地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3)4个湿地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待提高,后期应着重解决湿地后端碳源不足的问题以提高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猪场废水 垂向分布 沿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力负荷下两类湿地脱氮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栾晓丽 王晓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比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NH_4^+-N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P<0.05),但是两类湿地系统对TN的去除能力差异并不... 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比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NH_4^+-N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P<0.05),但是两类湿地系统对TN的去除能力差异并不显著(P>0.05)。水力负荷越低,两类湿地系统对NH_4^+-N、TN去除率的差距越明显。以脱氮为主要目标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最佳的水力负荷为0.6~0.8 m/d,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水力负荷可取低值0.4~0.6 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水力负荷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东阳江流域制药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智锋 裘知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针对浙江省东阳江流域存在的污染问题,结合东阳江流域水环境状况,在适宜地区建设A/O预处理、高效垂直潜流(二级)、表流串联人工湿地系统对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该湿地系统进水量16 000t/d,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对影响东阳江水质的主要... 针对浙江省东阳江流域存在的污染问题,结合东阳江流域水环境状况,在适宜地区建设A/O预处理、高效垂直潜流(二级)、表流串联人工湿地系统对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该湿地系统进水量16 000t/d,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对影响东阳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COD和NH3-N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4%、62.3%,出水COD、NH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2.5mg/L、3.77mg/L,从而能有效改善东阳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同时在经济和运行管理上也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表流人工湿地系统 制药废水 深度处理 水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的机理研究
17
作者 王锦 Hans Brix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55,共5页
湿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水化学循环能力对污水有着很好的净化作用,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构建人工湿地,以处理水污染。从自由表面流、垂直潜流、自由漂浮的大型植物3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角度介绍了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湿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和水化学循环能力对污水有着很好的净化作用,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构建人工湿地,以处理水污染。从自由表面流、垂直潜流、自由漂浮的大型植物3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角度介绍了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特别阐述了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表面流 垂直潜流 大型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格厌氧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灰水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金刚 王海燕 +3 位作者 周岳溪 杨利伟 高俊发 魏继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85-91,共7页
采用三格厌氧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长沙县农村灰水进行试验研究,考察该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灰水的可行性及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从2011年11月22日—2012年6月9日,连续运行192d,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283~684... 采用三格厌氧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长沙县农村灰水进行试验研究,考察该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灰水的可行性及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从2011年11月22日—2012年6月9日,连续运行192d,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283~684、3.2~19.5、13.2~37.4和1.2~6.3mgL,三格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75h,垂直流人工湿地的HRT为30h时,系统对CODCr、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73.9%、69.8%和73.9%,出水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2、2.1、5.1和0.7mgL,均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灰水 三格厌氧池 垂直流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长虹 李伟斯 +1 位作者 徐斌 李修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97-2703,共7页
【目的】针对富营养化水质,在同等条件下分别对表面流、潜流、垂直流3种人工湿地的净化作用进行对比,探索不同湿地类型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效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原位观测和室内化验的方法测定了人工湿地不同季节水质状况(TN... 【目的】针对富营养化水质,在同等条件下分别对表面流、潜流、垂直流3种人工湿地的净化作用进行对比,探索不同湿地类型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效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原位观测和室内化验的方法测定了人工湿地不同季节水质状况(TN、NH_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_5和COD_(Cr)),研究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结果】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对水体的营养成分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具体的净化效果不尽相同,但3种类型的湿地对TN、NH_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_5和COD_(Cr)去除率均体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均呈倒"V"形的变化趋势,并在夏季达到最大水平的去除率,同样的月份,垂直流对水质各指标的去除效果最佳,其次是潜流、表面流,其中对BOD_5和COD_(Cr)的去除效果相对更佳,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NH_4^+-N、TN的去除率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明显的差异,对高锰酸钾指数净化效果相差不大;垂直流和表面流对BOD_5和COD_(Cr)去除率差异并不显著。与潜流和表面流湿地相比,垂直流湿地植被N含量、P含量、N积累量和P积累量均为最高,而潜流和表面流差异不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就这3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而言,其对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与湿地植物N、P含量及累计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以此达到去除水质中N、P等元素的目的。【结论】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富营养化 水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潜流湿地低碳脱氮过程中的分层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曦冉 高桂兰 +3 位作者 陈帅 郭耀广 梁波 关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104,共6页
在栽种有芦苇、菖蒲、伞草和美人蕉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进行NH4^+-N净化实验,研究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上下层中氮素形态转化的时空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的贫碳进水情况下,各类型人工湿地中均存在NH4^+-N... 在栽种有芦苇、菖蒲、伞草和美人蕉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进行NH4^+-N净化实验,研究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上下层中氮素形态转化的时空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的贫碳进水情况下,各类型人工湿地中均存在NH4^+-N和TN的快速消除期,分别为4 d和6 d。快速消除期内,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NH4^+-N和TN的去除负荷分别可达到后续实验持续时间内的5.28~7.05倍和4.15~15.91倍。除美人蕉湿地外,芦苇、菖蒲和伞草湿地均发生了NO3^--N的积累,积累期均集中在实验开始的第1 d至第12 d,积累程度分别为芦苇>菖蒲>伞草,积累质量浓度最大值为0.70~2.6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