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病毒性肝炎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与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永平 张世兰 +3 位作者 李亚洁 张伟 王成武 宋喜秀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阐明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脉血流速度(portal blood velocity, PBFVe)、门脉血流量(portal blood flow, PBFVo)和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1)PBFV... 目的阐明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脉血流速度(portal blood velocity, PBFVe)、门脉血流量(portal blood flow, PBFVo)和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1)PBFVe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密切,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水平呈负相关,且肝纤维化程度严重者PBFVo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程度轻者,当肝纤维化分期为S4时S1期减慢了29.82%(P<0.01);(2)而PBFVo与肝纤维化分期无关,受肝内炎症活动的影响,与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PBFVe与HA、Ⅳ-C相结合能够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PBFVo与血清PC Ⅲ相结合对判定肝内炎症活动度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血流速度 门脉血流量 肝纤维化 血清学纤维化指标 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在脑静脉系统血栓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欣 华扬 +2 位作者 贾建平 凌晨 段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静脉系统血栓(CVT)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TCD对经MRI以及DSA或MRV证实的35例CVT患者脑基底静脉(BVR)及其属支大脑中深静脉(DMCV)血流速度进行诊断性探测,并对其中13例经过溶栓治疗者进...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静脉系统血栓(CVT)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TCD对经MRI以及DSA或MRV证实的35例CVT患者脑基底静脉(BVR)及其属支大脑中深静脉(DMCV)血流速度进行诊断性探测,并对其中13例经过溶栓治疗者进行动态监测。结果BVR和DMCV流速分别为(64.1±21.9)cm/s和(70.1±27.4)cm/s,较正常值明显增高(P<0.01),但不受颅内压增高的影响(r=0.02,P>0.05)。经溶栓治疗后的两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TCD所显示的CVT患者BVR或DMCV血流速度的异常增高具有诊断意义,可为CVT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无创而又费用低廉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血栓形成 血流速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泵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吕晓颖 赵迎娱 孙永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0-271,282,共3页
目的观察动静脉泵对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SHS)的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岁以下脑卒中后合并SHS的偏瘫患者6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动静脉泵治疗。5个月后评定上肢疼痛、水肿及综... 目的观察动静脉泵对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SHS)的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岁以下脑卒中后合并SHS的偏瘫患者6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动静脉泵治疗。5个月后评定上肢疼痛、水肿及综合性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肘正中静脉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约85%的患者患肢局部水肿、疼痛及运动功能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后肘正中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加。结论对于脑卒中合并SHS的偏瘫患者,动静脉泵可以有效改善上肢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活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泵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静脉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压力与血流速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晤 李东野 +1 位作者 祖茂衡 夏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 研究Budd Chiari综合征 (BCS)患者介入治疗 (PTA)前后的压力与平均峰值速度 (APV )的变化关系。方法 使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 2 7例BCS患者PTA前后的下腔静脉和 /或肝静脉 (IVC/HV )的血流速度 ,同时测定压力。结果 PTA前 ,... 目的 研究Budd Chiari综合征 (BCS)患者介入治疗 (PTA)前后的压力与平均峰值速度 (APV )的变化关系。方法 使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 2 7例BCS患者PTA前后的下腔静脉和 /或肝静脉 (IVC/HV )的血流速度 ,同时测定压力。结果 PTA前 ,在狭窄和闭塞病变 ,压力和APV呈负相关 (狭窄 :IVC :r =-0 .82 ,P <0 .0 0 1;HV :r =-0 .83 ,P <0 .0 0 1。闭塞 :IVC :r =-0 .45 ,P <0 .0 5 ;HV :r =-0 .44 ,P <0 .0 5 )。PTA后 ,无这种相关关系。结论 PTA前 ,在狭窄和闭塞血管 ,其狭窄远心端的压力与血流速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而PTA后 ,这种相关关系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下腔静脉 肝静脉 血管速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药熨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志恒 周奎龙 +4 位作者 梁志杰 张慧婷 宋阳杰 杨晓敏 向栋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808-281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药熨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肿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针刺、药熨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上肢肿痛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针刺、药熨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上肢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测定上肢周径变化、上肢静脉血流速度、血清中相关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70%(39/43)、72.09%(31/43),以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肢疼痛减轻更明显,患侧上肢周径减少更明显,上肢MBI、FMA评分更高,肘正中静脉、桡静脉、腋静脉的PSV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径、血清中P物质、B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药熨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更利于缓解患者上肢肩、手关节的肿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原因可能与改善上肢静脉血流、调控血清中SP、CGRP、BK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药熨 悬吊运动疗法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上肢肿痛 功能恢复 上肢静脉血流速度 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70%肝切除后不同程度门静脉狭窄门静脉流速比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琳 杨蕗璐 +4 位作者 陈克霏 王红 卢强 凌文武 罗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2-816,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70%肝切除后不同程度门静脉狭窄(PVS)模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比值(PVVR)变化。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将10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无PVS组及轻、中、重度PVS组(每组各24只)。对无PVS组大鼠仅行70%肝脏切除而不结扎门静脉,... 目的观察大鼠70%肝切除后不同程度门静脉狭窄(PVS)模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比值(PVVR)变化。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将10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无PVS组及轻、中、重度PVS组(每组各24只)。对无PVS组大鼠仅行70%肝脏切除而不结扎门静脉,轻、中、重度PVS组则在部分肝脏切除基础上不同程度结扎门静脉。于术后1、3、7、14天超声检测PVV,PVS组测量并计算PVVR,结合术后3天核分裂指数(MI)和7天肝再生度(LRD),分析各组PVVR变化。结果无PVS组及中度PVS组MI高于轻度PVS组(P均<0.05),重度PVS组MI明显低于中度PVS组;重度PVS组LRD明显低于无PVS组和中度PVS组(P均<0.05)。无PVS组术后3天PVV降至最小,7、14天回升。不同程度PVS组大鼠术后7天PVVR下降至最小,14天时有所回升,且术后1天和3天重度组明显大于轻、中度组(P均<0.05),术后7天和14天各组间PV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可准确观察大鼠部分肝脏切除术后PVS血流改变;推测大鼠PVVR变化可能与肝细胞病理改变、核分裂状态、再生肝脏体积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切除术 门静脉 超声检查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永超 邓雪飞 +4 位作者 韩卉 罗福成 连娟 陈训 章仁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为脑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1年的患者,经术后骨窗彩超观测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结果:桥静脉呈节段性集中分布,分为前段组和后段组两... 目的:通过对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为脑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1年的患者,经术后骨窗彩超观测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结果:桥静脉呈节段性集中分布,分为前段组和后段组两组。前段组桥静脉数目为(3.1±1.4)支,直径为(2.7±0.7)mm,注入角度为(96±33)°,平均血流速度为(10.0±2.8)cm/s。后段组桥静脉数目为(5.8±1.0)支,直径为(3.2±1.2)mm,注入角度为(41±24)°,平均血流速度为(11.4±2.8)cm/s。与前段组相比较,后段组桥静脉的数目较多,直径较大,注入角度较小,血流速度较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术后骨窗能够观测到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的形态和血流速度,为脑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数据,并为神经外科术后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血流速度 多普勒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握力方式对前臂预行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殷莹 郑璇 +1 位作者 刘双玉 包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握力方式对前臂预行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终末期肾病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但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88例,随机将病人分为4组:A组为使用手握握力器强档组(用力15.1kg^20.0kg),B组为中档组(用力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握力方式对前臂预行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终末期肾病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但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88例,随机将病人分为4组:A组为使用手握握力器强档组(用力15.1kg^20.0kg),B组为中档组(用力10.1kg^15.0kg),C组为弱档组(用力5.0kg^10.0kg),D组为徒手握拳组;分别在锻炼前和锻炼后第2周、第4周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桡动脉血流速度和头静脉血管直径变化。[结果]4组病人在锻炼前及锻炼2周后桡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锻炼4周后桡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在锻炼前头静脉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锻炼2周后和4周后头静脉血管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行动静脉内瘘术但血管条件较差未能达到手术要求的病人,早期进行握力器功能锻炼,可一定程度改善头静脉血管直径和桡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方式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头静脉 桡动脉 血流速度 血管直径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运动方案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林珊 王萌 张国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3-45,79,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运动方案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7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84例和观察组1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上肢运动。结果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的组间... 目的探讨上肢运动方案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7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84例和观察组1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上肢运动。结果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具有显著性,置管后28 d内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上肢运动有利于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腋静脉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降低静脉血栓和导管异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运动 血流速度 静脉血栓 导管相关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在椎管内麻醉后容量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应海峰 王明仓 +1 位作者 曹东航 李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在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择期手术的椎管内麻醉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为34~66岁,ASAⅠ或Ⅱ级。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25 min... 目的探究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在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择期手术的椎管内麻醉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为34~66岁,ASAⅠ或Ⅱ级。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25 min左侧颈内静脉最大直径(Dmax)、最小直径(Dmin)、内径呼吸变异度(RVI)、中心静脉压(CVP)、血流速度最大值(BVmax)、血流速度最小值(BVmin)和血流速度变异度(BVI),取CVP=6 mmHg作为预测值,并通过绘制ROC曲线来评估Dmax、Dmin、RVI、BVmax、BVmin和BVI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 min时Dmax、Dmin和BVI明显降低(P<0.05),RVI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后5和15 min比较,麻醉后25 min,Dmax、Dmin和BVI明显升高(P<0.05),RVI明显降低(P<0.05)。麻醉前BVmin的AUC值最大为0.958,临界值6.86,敏感性82.6%,特异性95.2%;麻醉后5 min,Dmin的AUC值最大为0.944,临界值0.74,敏感性98.4%,特异性84.3%;麻醉后15 min,Dmin和BVmax的AUC值最大分别为0.949和0.945,临界值分别为0.72和7.99,敏感性分别为96.5%和89.8%,特异性分别为82.4%和82.1%;麻醉后25 min,BVmax的AUC值最大为0.981,临界值8.98,敏感性92.0%,特异性90.5%。结论超声测量患者颈内静脉的内径变异度和血流速度可作为预测椎管内麻醉后血容量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管内麻醉 颈内静脉内径 呼吸变异度 血流速度 血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握球运动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腋静脉血液流速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8
11
作者 丁月华 许俊芳 殷荣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规律握球运动对PICC置管患者腋静脉血液流速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PICC置管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握球运动,每日握球500次,分早、中、晚3次完成;观察组每日三餐后握球25~30次,每次握紧10 s后,再松开10 s... 目的探讨规律握球运动对PICC置管患者腋静脉血液流速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PICC置管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握球运动,每日握球500次,分早、中、晚3次完成;观察组每日三餐后握球25~30次,每次握紧10 s后,再松开10 s。结果观察组置管后21 d、28 d的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腋静脉单位时间平均血液流速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置管后28 d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规律握球可有效改善腋静脉血液流速,降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ICC置管 握球运动 腋静脉血液流速 上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 康复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压力波在预防高危孕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章霞 梁凤娟 朱泳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119-2123,共5页
目的研究空气压力波治疗对预防高危孕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00例高危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 目的研究空气压力波治疗对预防高危孕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00例高危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前及产后下肢肿胀情况,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及静脉血流速度,所有产妇均于产后随访1个月,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后3 d大腿周径显著低于产后1 d,产后7 d大、小腿周径都显著低于产前及产后1、3 d(P<0.05);观察组产后3、7 d大、小腿周径显著低于产前和产后1 d及对照组同时点(P<0.05)。对照组产后7 d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低于产前(P<0.05);观察组产后7 d PT、APTT、TT、PL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低于产前及对照组产后7 d(P<0.05)。观察组产后7 d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产前及对照组产后7 d(P<0.05)。两组产后均随访1个月,对照组出现3例(1.50%)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3,P=0.082)。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对预防高危孕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波 高危孕产妇 下肢深静脉 血栓 凝血酶原时间 血黏度 腘静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erger运动对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患肢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嘉 孙有伟 +1 位作者 王玉涛 孙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4398-4401,共4页
[目的]探讨Buerger运动对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肢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股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 [目的]探讨Buerger运动对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肢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股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Buerger运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踝肱指数、患侧足背经皮氧分压水平和支架内最大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6个月患侧足背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支架内最大血流速度分别为(37.21±3.15)mmHg、(0.80±0.05)、(78.70±6.71)cm/s,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侧足背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支架内最大血流速度分别为(34.04±2.38)mmHg、(0.69±0.04)、(74.78±4.97)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uerger运动联合常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股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并能维持术后患肢的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动脉支架置入术 Buerger运动 足背经皮氧分压 踝肱指数 血流速度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血流改变对晚期高位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贾文梅 徐雁苓 戴青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X期40-40,62,共2页
通过探讨正常人与高位胆管癌病人之间的门静脉血流改变,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所以门静脉血流改变在诊断高位胆管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门静脉血流 高位胆管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