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力学模拟和小波包变换的行人头部碰撞频响特性
1
作者 李桂兵 王新禹 +2 位作者 徐盛康 李奎 邱金龙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1,共8页
目的 探索车辆碰撞中的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频域特性及其与时域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基于人体模型的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过程,采用小波包信号分析方法处理获得仿真中的行人头部频域响应。结果 ... 目的 探索车辆碰撞中的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频域特性及其与时域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基于人体模型的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过程,采用小波包信号分析方法处理获得仿真中的行人头部频域响应。结果 发罩区域碰撞的行人头部能量主要分散在0~300 Hz频带,风挡区域碰撞头部能量则主要集中在0~5 Hz频带;行人头部碰撞频带能量峰值随其线性和旋转速度增大呈上升趋势,且线性速度较高时旋转速度对频带能量峰值的影响更显著;发罩和风挡区域碰撞的头部频带能量峰值与颅骨损伤评价时域指标的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85和0.61,但其与脑损伤评价时域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低(R~2<0.5)。结论 行人头部频域响应特征受碰撞速度和位置影响,频带能量峰值可潜在表征颅骨损伤风险,但频带能量峰值所在频段及集中程度与头部损伤风险不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结合时频响应的头部钝性冲击损伤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碰撞 行人头部 头部损伤 频响特性 人体模型 小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坐姿乘员在自动驾驶汽车碰撞中的损伤仿真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和全 李羿辉 +1 位作者 刘瑾 张申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4-491,共8页
为研究不同坐姿乘员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碰撞安全性,筛选了7种具有代表性的乘员姿态(包括头部、上肢和躯干的变化)进行正面碰撞的仿真实验,对其乘员运动学和所受载荷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其姿态对乘员碰撞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面碰... 为研究不同坐姿乘员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碰撞安全性,筛选了7种具有代表性的乘员姿态(包括头部、上肢和躯干的变化)进行正面碰撞的仿真实验,对其乘员运动学和所受载荷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其姿态对乘员碰撞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面碰撞仿真实验中,倚靠姿态乘员的综合损伤风险与其他姿态相比更高,较交谈姿态,倚靠姿态乘员胸部压缩量增大了45.5%,肋骨骨折严重,内脏器官应变提高了48.8%,左倾姿态乘员损伤风险则明显降低,其头部损伤风险减少了49.1%,胸部损伤降低了14.4%。基于此,提出乘员在碰撞前可通过调整自身姿态来规避部分损伤的策略,以提高乘员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碰撞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正面碰撞 仿真实验 乘员损伤风险 乘员非标坐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权重MPC的AEB-P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颖 陈烨 +2 位作者 杨鹏 树爱兵 柏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50,共10页
为进一步优化面向行人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P)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驾驶舒适性和行人损伤风险的AEB-P分层控制策略。针对C-NCAP的AEB-P评价标准,设计了考虑制动时驾驶员舒适感的制动安全距离模型;通过引入模糊规则综合考... 为进一步优化面向行人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P)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驾驶舒适性和行人损伤风险的AEB-P分层控制策略。针对C-NCAP的AEB-P评价标准,设计了考虑制动时驾驶员舒适感的制动安全距离模型;通过引入模糊规则综合考虑行人损伤风险和场景工况得到权重系数调整策略,并基于此设计自适应权重系数MPC上层控制器,采用PID下层控制器对自车实际减速度进行修正;建立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并通过CarSim与Matlab/Simulink搭建测试场景和控制算法,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对本文方法和固定TTC阈值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算法能够在93.75%的测试工况中有效避撞,而固定TTC阈值算法避障成功率仅有43.75%。相较于传统控制策略,该方法能使自车和前方行人保持较稳定的最小间距,鲁棒性更好,可为AEB-P控制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自动紧急制动 模型预测控制 行人损伤 行人避撞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扰动对一种先前的车辆制动控制和防护方法的影响
4
作者 邹铁方 江碟 +1 位作者 周靖 袁湘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7-483,共7页
探究了作者早先提出的一种车辆制动控制防护方法在参数扰动下的防护效果。用MADYMO虚拟仿真软件,对4种形状的典型车头开展了仿真,分析了以下参数:人体头部与车体首次接触时间、制动系统协调时间、路面附着因数:扰动时,对该制动控制防护... 探究了作者早先提出的一种车辆制动控制防护方法在参数扰动下的防护效果。用MADYMO虚拟仿真软件,对4种形状的典型车头开展了仿真,分析了以下参数:人体头部与车体首次接触时间、制动系统协调时间、路面附着因数:扰动时,对该制动控制防护方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人体头部与车体首次接触时间时为80~100 ms时,对加权伤害费用(WIC)降幅的影响最显著,但不同车型下的参数敏感性排序存在差异。在路面附着因数扰动为0.45~0.80时,人车碰撞损伤未增加;但地面所致WIC降幅均大于零,可有效降低人地碰撞损伤。在制动系统协调时间参数扰动区间为80~350 ms时,该车辆制动控制防护方法仍然保持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事故 人地碰撞损伤 车辆制动控制 参数扰动 路面附着因数 制动系统协调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摩托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头部损伤仿真分析
5
作者 张丙虹 来志成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8期63-67,共5页
首先利用交通事故模拟再现分析软件PC-Crash,对汽车与摩托车碰撞运动过程、摩托车驾车人碰撞后运动状态、头部伤害状况开展仿真试验研究,考察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等典型因素对摩托车驾车人头部损伤指标HIC的影响,总结出碰撞事故中摩托车... 首先利用交通事故模拟再现分析软件PC-Crash,对汽车与摩托车碰撞运动过程、摩托车驾车人碰撞后运动状态、头部伤害状况开展仿真试验研究,考察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等典型因素对摩托车驾车人头部损伤指标HIC的影响,总结出碰撞事故中摩托车驾驶者头部受到伤害的规律;其次,选取真实事故案例进行仿真再现分析,对采用的碰撞仿真方法用于汽车-摩托车事故模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碰撞角度较小、摩托车车速较低、轿车车速较高时,摩托车驾车人头部与轿车车身碰撞造成头骨骨折伤害的概率增大,且伤害风险随轿车车速增高而增大。可为摩托车与车辆碰撞机理和摩托车驾车人保护措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摩托车事故 碰撞形态 骑车人头部损伤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车速与车辆类型对行人运动和损伤耦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岩 徐晓庆 +2 位作者 刘博涵 许骏 李一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3,共8页
根据相关文献对行人受伤特征的统计结果,选择3例涉及不同车辆类型的典型事故案例,利用MADYMO软件分别对其进行事故再现,并根据真实交通事故采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从而建立了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研究不同车辆类型... 根据相关文献对行人受伤特征的统计结果,选择3例涉及不同车辆类型的典型事故案例,利用MADYMO软件分别对其进行事故再现,并根据真实交通事故采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从而建立了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研究不同车辆类型和碰撞车速对行人头部-车辆相对速度、行人抛距和行人头部、胸部与小腿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碰撞车速对行人运动规律和各部位损伤具有高度相关性外,车辆类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同碰撞车速下:1厢式客车的行人抛距约为微型轿车和普通轿车的1.25倍;2碰撞车速在38~60km/h范围时,厢式客车的头部HIC值约为微型轿车和普通轿车的1.3~2.2倍;3厢式客车的行人胸部损伤程度约为微型轿车和普通轿车的1.7~4.5倍;4厢式客车的小腿损伤程度比微型轿车和普通轿车低2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事故 车辆类型 行人损伤 MADYM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碰撞中乘员损伤成因分析与计算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邹冬华 刘宁国 +3 位作者 申杰 张晓云 金先龙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1-263,267,共4页
目的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汽车碰撞过程,为法医学鉴定及交通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汽车碰撞中乘员损伤成因分析及车辆痕迹检验,建立有效的人体、车辆仿真模型,利用动量冲量法与多刚体动力学结合仿真求解乘员运动模式,客观... 目的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汽车碰撞过程,为法医学鉴定及交通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汽车碰撞中乘员损伤成因分析及车辆痕迹检验,建立有效的人体、车辆仿真模型,利用动量冲量法与多刚体动力学结合仿真求解乘员运动模式,客观再现乘员交通伤特点。结果计算机仿真汽车碰撞过程中,人体模型上碰撞部位的分布符合法医学检验所得结果。结论计算机仿真求解乘员交通伤的方法在法医学鉴定和事故责任认定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计算机仿真 乘员运动 交通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类型对行人碰撞伤害的影响分析及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乔维高 朱西产 王仲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2-45,共4页
对我国南方某地区的行人与车辆碰撞事故中车辆类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得出车辆类型对行人伤害的原因和规律,从而为行人与车辆碰撞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和行人保护措施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车辆 行人 碰撞 伤害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奇 张道文 +1 位作者 王鑫 唐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138,共5页
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 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2种车型不同车速和碰撞角度对碰撞后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型和车速是影响行人抛距和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而碰撞角度对行人碰撞后的运动姿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Madymo模拟 车辆类型 运动形态 人体损伤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与厢式客车碰撞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奇 张道文 王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8,共6页
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 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为评价标准,研究不同车速和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速和行人朝向是影响行人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影响较大;此外,行人先与厢式客车碰撞一侧的小腿损伤值明显大于后碰一侧,行人与地面二次碰撞造成的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Madymo模拟 厢式客车 运动形态 人体损伤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行人碰撞接触中行人运动学规律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范艳辉 许洪国 董金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于交通事故模拟分析PC-Crash软件及其内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MADYMO模块,建立并验证了车辆多体模型和行人多体模型;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的行人运动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展开广泛分析,并构建汽车行人碰撞仿真试验方案;通过选取对... 基于交通事故模拟分析PC-Crash软件及其内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MADYMO模块,建立并验证了车辆多体模型和行人多体模型;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的行人运动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展开广泛分析,并构建汽车行人碰撞仿真试验方案;通过选取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作为仿真试验的自变量,对不同碰撞环境下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过程中的行人运动学规律(包括运动姿态和对应的碰撞车速阈值)进行深入研究;汽车行人碰撞仿真与真实事故以及碰撞试验对比具有较好的规律吻合性和一致性。研究表明,笔者采用的计算机建模仿真方法在汽车行人碰撞运动学研究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人碰撞 碰撞接触阶段 运动学规律 影响因素 车速阈值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行人避撞策略及仿真验证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为 赵胡屹 舒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提高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对行人保护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采用上层模糊控制和下层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的分层控制行人避撞策略。以某款E级SUV车辆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在国内外真实行人测试场景下,... 为提高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对行人保护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采用上层模糊控制和下层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的分层控制行人避撞策略。以某款E级SUV车辆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在国内外真实行人测试场景下,构建了基于TTC(time to collision)碰撞时间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Matlab和CarSim软件的联合仿真,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行人避撞策略能满足国内行人测试工况标准,与行人最小安全距离为0.9m;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模糊控制可自动调节制动强度,输出减速度范围控制在4.8~6.1m/s2,有较好的舒适性;TTC风险评估模型正确发出了行人碰撞预警,无漏警和误警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自动紧急制动 模糊控制 行人避撞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损伤特征信息的人车碰撞事故车速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泉 李一兵 郭榕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9-983,共5页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实验、仿真与统计研究进展,基于人体损伤与碰撞速度之间的关系特点,对人车碰撞事故的车速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人体损伤的特点,构建了人体损伤特征参数及其描述模型,将损伤分为脏器损伤和骨折两部分进行描述...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实验、仿真与统计研究进展,基于人体损伤与碰撞速度之间的关系特点,对人车碰撞事故的车速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人体损伤的特点,构建了人体损伤特征参数及其描述模型,将损伤分为脏器损伤和骨折两部分进行描述及评分。利用统计、再现等方法探寻头部的MAIS值、HIC值与车辆碰撞速度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构建了MAIS-HIC-v综合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车速分析模型,开发了人车碰撞事故车速分析模块,可根据事故现场信息特点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结合人体损伤信息进行车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损伤 人车碰撞事故 撞击车速分析 交通事故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与不同车型车碰撞事故中头部损伤来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华 李岳林 +2 位作者 肖璟 蔡铭 邹铁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86,共6页
为更好地了解行人与不同车型车碰撞事故中头部损伤来源,选取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及客车3种典型车型,以车速为变量设计仿真试验。首先借助一个真实案例验证Pc-Crash软件,然后利用该软件开展仿真试验,并用已有模型验证轿车事故中的... 为更好地了解行人与不同车型车碰撞事故中头部损伤来源,选取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及客车3种典型车型,以车速为变量设计仿真试验。首先借助一个真实案例验证Pc-Crash软件,然后利用该软件开展仿真试验,并用已有模型验证轿车事故中的行人抛距值,最后通过做图分析可知:3种车型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程度均随车速的提升而加重;在相同车速下,SUV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最严重;不同车型事故中,车辆所致损伤最高的是SUV型车,而地面所致损伤最高的是客车;轿车与SUV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主要来源于车辆撞击,而客车事故中行人头部损伤来源较为复杂,但多数情况下来源于地面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事故 损伤来源 车型 仿真 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车碰撞中行人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蒋阳 黄海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99,共5页
为降低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探讨碰撞中的多元因素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机制,搭建人车碰撞仿真平台,建立人车碰撞数学模型,利用真实事故案例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借助该仿真平台,计算在不同多元关联因素影响后的行人的运... 为降低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探讨碰撞中的多元因素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机制,搭建人车碰撞仿真平台,建立人车碰撞数学模型,利用真实事故案例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借助该仿真平台,计算在不同多元关联因素影响后的行人的运动学响应及损伤程度。研究表明:二次碰撞中行人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保险杠高度越接近胫骨高度,胫骨加速度和膝关节的弯曲角度越大;减小保险杠倾角能降低行人腿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 运动学响应 行人损伤 多元因素 仿真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盖改进对行人碰撞伤害的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希诚 乔维高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4,共3页
研究了汽车与行人碰撞的动态响应及伤害程度。基于多刚体力学理论建立行人数学模型,模拟碰撞事故中行人的动态响应;对行人模型的运动学响应与真实事故进行了比较,并计算了头、胸、下肢等人体各部分与损伤相关的参数。将汽车发动机盖自... 研究了汽车与行人碰撞的动态响应及伤害程度。基于多刚体力学理论建立行人数学模型,模拟碰撞事故中行人的动态响应;对行人模型的运动学响应与真实事故进行了比较,并计算了头、胸、下肢等人体各部分与损伤相关的参数。将汽车发动机盖自动升高,为减轻对行人的伤害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行人 碰撞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对行人头部伤害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地 李幼德 +1 位作者 赵航 朱西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5,共4页
通过计算机仿真模型再现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 :发生碰撞时车辆的行驶速度对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的相对碰撞速度有高度显著影响 (α=0 .0 1) ,发生碰撞时行人的行进速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α=0 .0 2 5 ) ,而... 通过计算机仿真模型再现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 :发生碰撞时车辆的行驶速度对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的相对碰撞速度有高度显著影响 (α=0 .0 1) ,发生碰撞时行人的行进速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α=0 .0 2 5 ) ,而发生碰撞时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行人的行进速度的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因此 ,为了使头部模块试验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实际事故中行人头部的伤害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行人安全 头部伤害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装传统AEB后的未避免事故典型碰撞场景与事故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铁方 刘前程 魏亮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2-1072,共11页
为了解车辆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后的典型人车碰撞场景及事故特征,在再现187例事故并采集碰撞前参数后,运用联合仿真技术评估传统AEB系统的效果,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未避免的73例事故(39%),获得6类典型的未避免人车碰撞场景。研究发... 为了解车辆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后的典型人车碰撞场景及事故特征,在再现187例事故并采集碰撞前参数后,运用联合仿真技术评估传统AEB系统的效果,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未避免的73例事故(39%),获得6类典型的未避免人车碰撞场景。研究发现,未避免事故中:事故主要发生在照明条件良好、路面干燥的非路口,且95.88%案例中碰撞速度低于40 km/h;人车碰撞损伤均显著降低,但不同场景中降幅有差异;人地碰撞损伤降低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典型场景中61.9%的案例中人地碰撞损伤有增加风险,损伤增加比例随碰撞场景变化而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地碰撞损伤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EB降低车速后行人落地顺序改变、人体下肢与车辆前端再次接触、人车碰撞位置改变等。研究成果不仅能为智能车主、被动安全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提供边界条件,还能为设计更安全的AEB系统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事故再现 事故场景 人地碰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扰动下基于制动控制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风险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铁方 周靖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23,共11页
为了解首次松开制动时刻(t1)扰动下基于制动控制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方法的使用风险,基于一个包括3种速度、4种行人尺寸和2个行人步态的虚拟仿真系统,设计并用MADYMO开展1920次仿真。对比分析后发现:车辆制动控制方法在无参数扰动时能有... 为了解首次松开制动时刻(t1)扰动下基于制动控制的人地碰撞损伤防护方法的使用风险,基于一个包括3种速度、4种行人尺寸和2个行人步态的虚拟仿真系统,设计并用MADYMO开展1920次仿真。对比分析后发现:车辆制动控制方法在无参数扰动时能有效降低人地碰撞损伤且不增大车辆所致损伤;t1扰动下,WIC降低、车辆所致HIC15不变、地面所致HIC15降低、落地姿态不变的案例占比分别为86.1%、98.61%、90.16%和90.97%,表明车辆制动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抗扰能力;t1越早越可能增大车辆所致损伤,而t1越晚越可能降低头地碰撞损伤防护效果。进一步分析发现,t1扰动下人地碰撞损伤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人车长时间不分离、人体从车体边缘掉落、落地姿态改变、完全制动组中伤害已经极低等;而保险杠长度、发动机罩盖倾斜角等参数显著影响制动控制方法的抗扰能力,其中保险杠长度越小、发动机罩盖倾斜角越大,制动控制方法的抗扰动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碰撞损伤 车辆制动控制 首次松开制动时间 扰动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车碰撞事故的行人初始状态研究
20
作者 申杰 金先龙 +1 位作者 郭磊 张晓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1,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人车碰撞再现的逼真度,研究碰撞前行人初始状态及相应的仿真实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行走的行人假人的事故再现方法.该方法利用行人多刚体仿真模型,计算行人行走过程的动态响应,并以此确定事故再现所需的行人姿态、速度等参数... 为进一步提高人车碰撞再现的逼真度,研究碰撞前行人初始状态及相应的仿真实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行走的行人假人的事故再现方法.该方法利用行人多刚体仿真模型,计算行人行走过程的动态响应,并以此确定事故再现所需的行人姿态、速度等参数.通过对一起真实事故的研究,应用不同的行人初始状态确定方法进行人车碰撞仿真,分析了不同方法对再现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再现 人车碰撞 行走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