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DIS-EVI的四川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影响因子探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林富 杨华 +2 位作者 谢世友 夏军 杨金燕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56,共9页
以四川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5年MODIS-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分布指数和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地形、生态及人为因子对不同地貌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植被覆盖度以中覆盖度为主,主要分布在盆地丘陵、山地和巫... 以四川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5年MODIS-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分布指数和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地形、生态及人为因子对不同地貌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植被覆盖度以中覆盖度为主,主要分布在盆地丘陵、山地和巫山、大娄山,低覆盖度主要分布在西昌和雅砻江,高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盆西平原、米仓山、大巴山、峨眉山、凉山、龙门山和若尔盖,劣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石渠色达、沙鲁里山和金沙江东岸,无植被覆盖主要分布在岷山、邛崃山和贡嘎山。盆地平原及周围丘陵、低山区域植被覆盖度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GDP和人口密度影响,盆地周围中高山区域植被覆盖度主要受高程和年均气温影响,川西南区域植被覆盖度主要受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空间分布 影响因子 MODIS-evi 地理探测器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中国森林植被E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铭鑫 李俊 +4 位作者 同小娟 于裴洋 王雅婷 史倩 王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850-10863,共14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持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优化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MODIS-EVI数据及气象数据,利用趋势...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持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优化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MODIS-EVI数据及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长季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20年中国森林植被EVI以0.028/10a的速率增长,显著改善区占总面积的39.63%。生长季,植被指数与气温、降水量、太阳辐射和土壤湿度均呈正相关,其中土壤湿度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在中南地区尤为突出。EVI对各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效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六个区域EVI对气温的响应均不存在时滞效应;对太阳辐射响应的滞后期均为3个月;西北地区、西南地区EVI对降水量响应的滞后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华东地区EVI对土壤湿度的响应滞后期为6个月,其余地区EVI对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响应均不存在时滞效应。整体上看,土壤湿度是影响生长季植被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长季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气候因子 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模型的柴窝堡湖面积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彦 毛东雷 +3 位作者 姚卢琛 董正武 王雪梅 马玉娇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0,共9页
湖泊面积变化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指标。柴窝堡湖作为乌鲁木齐市周边最大的淡水湖,研究其面积变化对揭示生态恢复成效、指导水资源合理配置等具有深远意义。结合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NDVI、人口数量、植被覆盖面积等要... 湖泊面积变化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指标。柴窝堡湖作为乌鲁木齐市周边最大的淡水湖,研究其面积变化对揭示生态恢复成效、指导水资源合理配置等具有深远意义。结合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NDVI、人口数量、植被覆盖面积等要素,采用NDWI、Mann-Kendall检验、结构方程模型(SEM)等方法,对柴窝堡湖面积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年际变化上,湖泊面积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1987-2008年为稳定期,2008-2014年为萎缩期,2014-2023年为上升恢复期。在季节变化上,1987-2023年春夏秋季湖泊面积分别以0.27、0.34和0.29 km^(2)·a^(-1)的速率在萎缩,但从整体看,湖泊面积的变化受季节更替的影响较小。2)在空间变化上,1987-2008年各方位面积萎缩的幅度较小;2008-2014年除东南面外,其余方位均严重萎缩;2014-2023年各方位都有所增长。1987-2023年湖泊面积在湖西面萎缩的最多,湖东面萎缩的最少。3)中高植被覆盖的面积与湖泊面积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人口数量与湖泊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4)人口数量增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是湖泊面积萎缩的直接影响因素,而退耕补湖、压粮保水、引洪补湖等措施是湖泊面积恢复的主要推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窝堡湖 面积变化 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 结构方程模型(SEM) 人口 植被覆盖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信息的喀斯特地区植被EVI模拟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燕丽 莫伟华 +3 位作者 罗永明 莫建飞 黄永璘 丁美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7-194,共8页
该研究以喀斯特地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气候因子的植被EVI拟合模型,为定量分析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综合影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喀斯特地区植被EVI影响显著,植被EV... 该研究以喀斯特地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气候因子的植被EVI拟合模型,为定量分析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综合影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喀斯特地区植被EVI影响显著,植被EVI与水汽压、平均气温、露点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相关性均大于0.8且空间一致性好。除日照时数和风速外,该地区植被EVI对其他气候因子的响应均存在显著滞后性,滞后期约16 d。对植被EVI起直接作用的主要是温度类气候因子,水分类气候因子对植被EVI的直接作用不明显,但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了较强的间接作用。根据该地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建立了2个EVI拟合模型,其中基于同期气候因子的同期模型中入选的气候因子为水汽压(0期)、日照时数(0期)、露点温度(0期),基于同期、前期气候因子的混合模型入选气候因子为水汽压(-1期)、最高气温(-1期)、降水量(-1期)、露点温度(-1期)、日照时数(0期)。分别利用2001-2010年建模数据和2011年非建模数据对2个模型进行了单站点和片区两种尺度的精度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个模型对整个片区植被EVI的拟合精度高于单站点,且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同期模型。2001-2010年同期模型和混合模型的片区拟合R2分别为0.843、0.892,站点拟合R2分别为0.765±0.033、0.801±0.021。2011年2个模型的片区拟合R2分别为0.797、0.873,站点拟合R2分别为0.716±0.073、0.746±0.064。对大多数站点而言,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但是由于2个模型的建模气候因子不同及各个站点植被的EVI与气候因子的综合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期模型对部分站点植被EVI拟合精度高于混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模型 气候变化 喀斯特地区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指数研究进展:从AVHRR-NDVI到MODIS-EVI 被引量:524
5
作者 王正兴 刘闯 HUETE Alfredo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79-987,共9页
目前应用广泛的植被指数 AVHRR- NDVI仍有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 :(1 )在植被高覆盖区容易饱和 ,这除了红光通道就容易饱和外 ,主要是基于 NIR/Red比值的 NDVI算式本身存在容易饱和的缺陷 ;(2 )没有考虑树冠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3 ) N... 目前应用广泛的植被指数 AVHRR- NDVI仍有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 :(1 )在植被高覆盖区容易饱和 ,这除了红光通道就容易饱和外 ,主要是基于 NIR/Red比值的 NDVI算式本身存在容易饱和的缺陷 ;(2 )没有考虑树冠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3 ) NDVI的比值算式和最大值合成算法 (MVC)确实消除了某些内部和外部噪音 ,但最终的合成产品仍然有较多噪音 ;(4) MVC不能确保选择最小视角内的最佳像元。所有这些 AVHRR- NDVI的局限性 ,在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 (EVI)”产品中 ,都有不同程度改善。MODIS- EVI改善表现在 :(1 )大气校正包括大气分子、气溶胶、薄云、水汽和臭氧 ,而 AVHRR- NDVI仅对瑞利散射和臭氧吸收做了校正 ;这样 MODIS- EVI可以不采用基于比值的方法 ,因为比值算式是以植被指数饱和为代价来减少大气影响 ;(2 )根据蓝光和红光对气溶胶散射存在差异的原理 ,采用“抗大气植被指数 (ARVI)对残留气溶胶做进一步的处理 ;(3 )采用“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减弱了树冠背景土壤变化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4)综合 ARVI和 SAVI的理论基础 ,形成“增强型植被指数 (EVI)”,它可以同时减少来自大气和土壤噪音的影响 ;(5 )采用“限定视角内最大值合成法 (CV-M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AVHRR—NDVI MODIS—evi 覆盖程度 植被 植被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产品LST/NDVI/EVI的陕西旱情监测 被引量:34
6
作者 闫娜 李登科 +1 位作者 杜继稳 延军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8-182,共5页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年4月的MODIS月合成产品数据MODIS11C3和MO-DIS13C3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分别构建TS-NDVI和TS-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和旱情等级的空...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年4月的MODIS月合成产品数据MODIS11C3和MO-DIS13C3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分别构建TS-NDVI和TS-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和旱情等级的空间分布图,以监测评价陕西的旱情,同时将两者进行比较,最后结合94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距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进行陕西省旱情监测,能够较好反映当地旱情。根据地表温度以及增强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旱情监测模型与降水距平的线性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537,通过了0.05水平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型植被指数 陆地表面温度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与EVI的作物长势监测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白燕英 高聚林 张宝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161,共9页
基于2015年大气校正后的时间序列Landsat8影像,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二者监测低、中、高植被覆盖的差异,比较分析了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差异及时间序列曲线差异。结果表... 基于2015年大气校正后的时间序列Landsat8影像,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二者监测低、中、高植被覆盖的差异,比较分析了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差异及时间序列曲线差异。结果表明:地表刚出现植被时,NDVI和EVI的增加速度最快,随着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增加,NDVI与EVI的增加速度减缓。低植被覆盖下NDVI的增加速度大于EVI,中等植被覆盖下NDVI和EVI的增加速度接近,高植被覆盖下NDVI的增加速度小于EVI,不同植被覆盖下的NDVI值始终大于EVI值。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能描述不同植被覆盖度像元数量和随时间的变化。NDVI和EVI时间序列曲线能清晰反映一种作物的长势变化规律及不同作物在同一时期的长势差异。在作物生长初期或低植被覆盖下,NDVI、EVI都偏高估计植被覆盖度,NDVI估计值略高于EVI的估计值。在作物生育中期或中等植被覆盖下,二者对植被描述能力相似。在作物生育高峰期或高植被覆盖下,监测作物长势变化EVI比NDVI更敏感。综上所述,监测作物时可根据作物生育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点合理选取NDVI和EVI植被指数,也可同时选用NDVI和EVI两种植被指数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长势 Landsat8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型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 NDVI与MODIS EVI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4
8
作者 李文梅 覃志豪 +1 位作者 李文娟 杨强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6期73-78,共6页
MODIS NDVI与MODIS EVI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植被指数,MODIS EVI是对NDVI的发展和延续,从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和合成方法两方面做了改进。具体表现在:避免了MODIS NDVI在植被高覆盖区易饱和的问题,考虑了土壤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对气溶... MODIS NDVI与MODIS EVI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植被指数,MODIS EVI是对NDVI的发展和延续,从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和合成方法两方面做了改进。具体表现在:避免了MODIS NDVI在植被高覆盖区易饱和的问题,考虑了土壤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对气溶胶等残留做了进一步校正,采用BRDF/CV-MVC合成方法保证了合成采用最佳像元。EVI时间序列相较于NDVI时间序列季节性更明显,能够更好地反映高植被覆盖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且很少有突降现象,时间序列曲线较平滑。EVI的这些优势为高覆盖植被物候特征的季节性变化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MODIS-evi 时间序列 植被指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青藏高原植被界限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石磊 苟志文 张东东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7-1448,共12页
青藏高原植被动态对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定量分析植被覆盖边界的位移及其气候驱动模式,是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的重要环节。利用2001-2020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 km分辨率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 青藏高原植被动态对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定量分析植被覆盖边界的位移及其气候驱动模式,是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的重要环节。利用2001-2020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1 km分辨率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等级分析青藏高原NDVI值、界限、面积的变化趋势及气候驱动条件。结果表明:1)近20年青藏高原地区生长季NDVI值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增幅为每10年0.011。2)最低气温持续升高使高寒地区对温带植物的限制力降低,青藏高原不同类型植被界限正向西、向北移动。在植被界限移动过程中,其覆盖面积也发生着较大变化,低、中植被覆盖区植被覆盖面积分别以3424.30、1197.70km^(2)·a^(-1)的速率退缩,中低、中高、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分别以2048.45、2406.49、1008.69 km^(2)·a^(-1)的速率扩张。3)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NDVI值和覆盖面积均产生了影响,中低、中高、高植被覆盖区面积扩张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季、非生长季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升高以及降水量的增多。中低、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扩张挤占了低、中植被覆盖区,使得低、中植被覆盖区面积退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青藏高原 边界迁移 面积变化 趋势分析 驱动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VI的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冰 张金钰 +1 位作者 孟勐 张秋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选取Landsat数据源,基于dNBR和EVI指数开展火烧迹地识别和植被恢复特征研究。[方法]以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在地类划分的基础上,以dNBR为基础数据,采用K-means方法识别并提取火烧迹地,并... [目的]选取Landsat数据源,基于dNBR和EVI指数开展火烧迹地识别和植被恢复特征研究。[方法]以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在地类划分的基础上,以dNBR为基础数据,采用K-means方法识别并提取火烧迹地,并进行轻、中、重火烈度等级划分;基于火烧迹地的EVI(增强型植被指数)值,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和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火烧迹地1987—2019年的植被恢复特征,探究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进程。[结果]基于dNBR得到研究区过火面积为1291.68 hm^(2),轻、中、重度火烧迹地面积占比分别为45.70%、32.16%和22.14%,重度过火区分布于火烧迹地中心,从中心向外,过火强度逐渐降低;林火对迹地EVI影响明显,轻、中和重度火烧迹地EVI值分别下降约30.0%、48.3%和68.8%;林火后,随着植被的恢复,迹地EVI值逐渐增加,与对照区的差异逐渐缩小。不同烈度林地火烧迹地EVI恢复速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灌草地火烧迹地的EVI值在林火发生后2 a即与对照持平;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林地EVI突变点较灌草地少,林地轻度火烧迹地EVI突变点较重、中度迹地少,对照区的突变时间点均滞后于火烧迹地。[结论]dNBR可用于研究区火烧迹地和火烈度提取研究。林火使迹地EVI值明显下降,下降程度随火烈度升高而增大。植被恢复过程中,迹地EVI值逐渐增加,林地轻度和中度火烧迹地在火后6~8 a,重度火烧迹地在火后14 a左右恢复为正常植被状态;而灌草地火烧迹地在林火发生后2 a即可恢复正常。火烈度和自然环境是影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火烧迹地 增强型植被指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和无人机影像的浮叶植被覆盖度反演
11
作者 罗奇斌 何亮 +4 位作者 郭诗园 谢钟书 王昭颖 葛刚 李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浮叶植被的覆盖度,文章以鄱阳湖中浮叶植被广泛分布的碟形湖和隔断湖汊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计算像元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指数,然后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计算对应像... 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浮叶植被的覆盖度,文章以鄱阳湖中浮叶植被广泛分布的碟形湖和隔断湖汊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计算像元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指数,然后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计算对应像元范围浮叶植被的实地覆盖度,并建立卫星影像NDVI指数和实地浮叶植被覆盖度的回归模型,最后以大伍湖为实验区,分别使用文章方法和传统的像元二分法,反演实验区的浮叶植被覆盖度,并对两种方法的反演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文章基于NDVI指数与浮叶植被实地覆盖度的回归模型具有非常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该回归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5.75%,平均相对误差MRE仅为9.0%;(2)用传统的阈值二分法反演浮叶植被的覆盖度时,当NDVI阈值为0.081时,均方根误差取得最小值20.25%,平均相对误差取得最小值53.68%,均远大于文章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3)相比于传统的像元二分法,该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演浮叶植被的覆盖度,特别是在浮叶植被稀疏的区域。文章基于无人机航拍数据和卫星影像NDVI指数构建回归模型的方法,可以为水生植物群落快速监测和定量反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浮叶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卫星影像 无人机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力
12
作者 金晓亮 孙慧兰 +3 位作者 叶茂 苏骅 杨涵 吴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5,共14页
伊犁河流域作为中亚保存最完好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之一,其植被覆盖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和像元二分模型、Hurst指数和BFAST模型对2001—2022年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和持续性进行分... 伊犁河流域作为中亚保存最完好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之一,其植被覆盖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和像元二分模型、Hurst指数和BFAST模型对2001—2022年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和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1)伊犁河流域近22年期间植被覆盖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18,以较低植被覆盖为主。植被分布具有很大的空间差异性,上游和中游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下游区域。2)BFAST模型分析表明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和退化分别占比47.3%和52.7%,植被退化趋势略微高于植被增长趋势;Hurst指数表明未来植被呈正向增加趋势和逆向减少趋势分别占比62.42%和16.84%。BFAST模型和Hurst指数耦合叠加17种结果分析得出植被覆盖未来趋势,总体上呈正向增加趋势(65.22%)占比大于逆向减少(15.07%)和占比19.71%的区域无法预测(不确定)。整体上未来植被呈正向增加趋势。3)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表明,整个流域降水和气温对植被覆盖影响最大,对于各个子区域而言,上游地区地形以河谷为主,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高低,中游地区以气温和GDP两个因素为主,下游地区以气温和降水为主。本文研究结果对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平衡和未来植被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像元二分模型 HURST指数 BFAST模型 伊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和EVI不同植被指数表征的粤港澳大湾区植被空间格局驱动因子影响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娴慧 曾芝琳 +2 位作者 景美兮 高克昌 肖毅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4,共9页
为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的表征差异是否会造成有关植被研究的结果差异,分别在采用2005—2020年MODISNDVI、MODIS-EVI 2种不同遥感植被指数... 为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的表征差异是否会造成有关植被研究的结果差异,分别在采用2005—2020年MODISNDVI、MODIS-EVI 2种不同遥感植被指数表征粤港澳大湾区植被空间特征的基础上,以同时期17个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作为驱动因子,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方法,计算各驱动因子对基于NDVI和EVI的植被空间特征的影响力。结果显示,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南亚热带-热带植被在NDVI和EVI的表征下,其结果存在差异,但在不同植被指数下,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方法计算各驱动因子影响力量化及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未受不同植被指数表征差异的影响。在驱动因子中,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均是最主要驱动因子,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力均超过50%。因子之间均表现出双因子增强作用。土地利用类型协同人口分布因子对NDVI表征下的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力最强;高程协同人口分布因子对EVI表征下的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力最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NDVI、EVI在表征植被覆盖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基于不同植被指数计算的驱动因子定量分析结果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植被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型参数结合的冬小麦拔节期SPAD值估算
14
作者 李阳 赵博 +3 位作者 周利明 伟利国 董鑫 苑严伟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3-521,共9页
冬小麦拔节期叶绿素状况估算对于冬小麦营养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冬小麦拔节期长势遥感信息,提取多光谱植被指数、RGB影像纹理特征及覆盖度信息,基于多元线性回归(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MLR)、随机森林回... 冬小麦拔节期叶绿素状况估算对于冬小麦营养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冬小麦拔节期长势遥感信息,提取多光谱植被指数、RGB影像纹理特征及覆盖度信息,基于多元线性回归(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MLR)、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构建了冬小麦SPAD值估算模型。分析多光谱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和覆盖度信息,以及相互结合对于冬小麦SPAD值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光谱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覆盖度的结合(2种类型或3种类型参数结合)可以用于冬小麦拔节期SPAD值的估算,而且相较于单类型参数或两类型参数结合,更多类型参数结合提高了冬小麦拔节期SPAD值的估算精度。而基于相同参数利用随机森林构建的冬小麦拔节期SPAD值估算模型精度均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构建的模型精度。其中,基于3种类型参数构建的冬小麦SPAD值估算模型精度最高,R^(2)为0.78,RMSE为2.08。各类型参数对冬小麦拔节期SPAD值估算精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多光谱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覆盖度。其中,多光谱植被指数构建的模型精度与纹理特征构建的模型精度相近(R^(2)和RMSE分别为0.71、2.36及0.70、2.45)。覆盖度虽然对于SPAD值的估算精度提升最小,但结合其他特征可提高冬小麦SPAD值估算精度(对于RFR模型,R^(2)提高0.02~0.03)。多光谱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覆盖度的结合提高了模型估算精度,为冬小麦拔节期SPAD值快速估算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SPAD值 多光谱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覆盖度 多类型参数结合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7年浙江省建德市森林植被动态变化
15
作者 商天其 刘学松 +1 位作者 朱振贤 汪锦辉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掌握建德市森林植被变化趋势,基于建德市2000年、2008年、2017年陆地影像数据和201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植被覆盖度和差值植被指数,分析了2000—2017年建德市市... 为掌握建德市森林植被变化趋势,基于建德市2000年、2008年、2017年陆地影像数据和201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植被覆盖度和差值植被指数,分析了2000—2017年建德市市区及所属乡镇的森林植被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建德市植被存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各乡镇的植被指数值保持在0.4以上,中高植被覆盖度区域达到82.63%;2000—2008年间,植被生长状况下降明显,但植被覆盖度降幅相对较小,植被变化表现为轻微下降,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主城区;2000—2017年间,植被生长状态下降趋缓,植被覆盖度降幅增大,植被变化依旧为轻微下降趋势,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乡镇建成区。人类活动是影响建德市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可重点加强建成区及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的绿化建设,为建德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绿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森林植被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建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1984-2023年30m年最大植被指数数据集
16
作者 曾珂 慈萌瑶 +4 位作者 朱泓恺 张淑怡 王玥 张艺玟 刘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555-568,共14页
植被生长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地表和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植被面积和绿度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造成压力。卫星遥感是对生态系统状况开展时空连续监测的有效工具,... 植被生长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地表和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植被面积和绿度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造成压力。卫星遥感是对生态系统状况开展时空连续监测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生成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84-2023年30 m分辨率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ernel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k NDVI)数据集,以反映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及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为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采用线性插值和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波段进行平滑处理,有效去除光谱域中的噪音;此外,借助稳定长时间序列的影像产品MODIS13Q1对3个植被指数年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分别进行验证,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用性。本数据集的构建可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长江三角洲 NDVI evi kNDVI 1984-2023 遥感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的郑州市热岛效应与植被关系研究
17
作者 周迪 冯祯 +2 位作者 何瑞珍 代静怡 闫菲泽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近些年来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改善城市热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利用不同季节的Landsat-8遥感数据,采用ENVI、ArcGIS和SPSS等软件分析郑州市市区地表温度(LST)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研究郑州市城... 近些年来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改善城市热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利用不同季节的Landsat-8遥感数据,采用ENVI、ArcGIS和SPSS等软件分析郑州市市区地表温度(LST)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研究郑州市城区不同区位的城市热岛效应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进一步丰富城市热岛与城市布局、城市规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市区植被覆盖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夏季植被覆盖度最大,且高植被覆盖度区域最多;夏季热岛效应最为显著,具体呈现距市中心越近热岛效应越显著的趋势;市区不同季节的地表温度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全年温度变化范围和标准差最大值出现在三环内,除夏季外,年均温最大值出现在三环,较低温度在二环内;LST与NDVI在春夏秋三季呈负相关性,冬季呈正相关性,夏季的相关性最强,同时LST与NDVI在高温区负相关性更强,表明植被可有效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 植被覆盖度 NDVI LST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及周边地区春夏EVI反演特征
18
作者 张婕 王天义 +1 位作者 冯建东 刘海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94,共5页
利用MODIS卫星资料通过暗像元法,对成都及周边地区1万km2范围内的光学厚度进行反演,进而得到该区域内大气订正后的地表反射率以计算增强植被指数EVI,讨论了其在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反演区域内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 利用MODIS卫星资料通过暗像元法,对成都及周边地区1万km2范围内的光学厚度进行反演,进而得到该区域内大气订正后的地表反射率以计算增强植被指数EVI,讨论了其在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反演区域内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成都市及周边区域污染较重,加之扩散条件差,气溶胶光学厚度约为0.8~1.0,西岭雪山和青城山等林地地区光学厚度约为0.2~0.4.大气订正后计算的EVI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城市、耕地、草地、森林以及它们交界地带的过渡特征,以及不同地表覆盖类型条件下植被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暗像元法 气溶胶光学厚度 增强型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地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马思怡 展秀丽 +1 位作者 张维福 张呈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9,共8页
沙地植被变化能够指示其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研究沙地植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于维持沙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指导意义。以宁夏黄河东部沙地为研究区,根据2000—2022年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采用... 沙地植被变化能够指示其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研究沙地植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于维持沙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指导意义。以宁夏黄河东部沙地为研究区,根据2000—2022年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9个影响因子以及任意两个不同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2年,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66.10%的地区呈上升趋势,33.90%的地区呈下降趋势;(2)自然因子对于植被覆盖空间分异的影响高于人为因子,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和蒸散发量为研究区植被覆盖空间分布总体格局差异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3)影响因子中,任意两个因子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度的贡献程度比单因子更高,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提高区域植被覆盖度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 地理探测器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植被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作用的滞后响应分析
20
作者 许颖 张润泽 郭兵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266,共13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植被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中国不同生态子区、不同历史时期植被生态演变机制如何,有何差异,亟须深入探索。该研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采用重心模...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植被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中国不同生态子区、不同历史时期植被生态演变机制如何,有何差异,亟须深入探索。该研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采用重心模型、时滞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中国6大生态子区进行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间,中国内地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②6大生态子区植被覆盖度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中南地区增幅(变化斜率)最高,为0.0039,华东地区增幅(变化斜率)最低,为0.002;③2000—2010年间,植被覆盖等级升高的面积占比为92%,2010—2020年间植被覆盖等级升高的面积占比为71%;④在全国范围内,栽培植被、灌丛与降水滞后性普遍为前1—3月,栽培植被、针叶林与气温滞后性普遍为当前月,阔叶林与气温滞后性普遍为前1—2月,不同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滞后时间存在异质性;⑤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植被演变主导影响因子均为降水,华东地区植被演变主导影响因子为土地利用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而中南地区植被演变主导影响因子为降水、土地利用。研究成果可为不同生态区植被的修复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度 时滞效应 重心 地理探测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