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特征增强处理与描述研究
1
作者 龚伟 吕海涛 +2 位作者 林新 李弘艳 张荣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走滑断裂带由于纵向断距小,超深层地震信号弱,常规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难以满足超深层断裂带精细描述需求。为提高断裂带成像精度,指导走滑断裂带解释描述和评价部署,以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区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建立了一套以提高地... 走滑断裂带由于纵向断距小,超深层地震信号弱,常规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难以满足超深层断裂带精细描述需求。为提高断裂带成像精度,指导走滑断裂带解释描述和评价部署,以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区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建立了一套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保真保幅优化处理、频谱恢复提高分辨率处理、频谱分解处理、频率域多尺度断裂检测等技术为主的走滑断裂带地震特征增强处理与描述技术,该技术组合有效拓宽了地震数据频带,提高了地震数据分辨率,使超深走滑断裂带成像精度更高,为超深走滑断裂带的精细解释、描述评价、三维雕刻提供了高品质资料基础。结合顺北地区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利用频谱恢复提高分辨率处理、频谱分解处理、频率域断裂检测数据,不同尺度断裂带特征及断储关系预测效果更好,为进一步评价断裂带和部署井位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走滑断裂带 保真保幅优化处理 频谱恢复提高分辨率处理 频谱分解处理 断裂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加窗下卫星直序扩频通信干扰非线性抑制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鹏 陈晔 曹德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0,共5页
由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是通过对整个窗口内的信号进行频域变换,如果信号在窗口的两端产生不连续性,会导致频谱泄漏。而重叠加窗技术能够通过窗口的重叠部分来平滑信号,在不同时间窗口之间实现平滑过渡,减小频率泄漏和旁瓣效应的影响。因此... 由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是通过对整个窗口内的信号进行频域变换,如果信号在窗口的两端产生不连续性,会导致频谱泄漏。而重叠加窗技术能够通过窗口的重叠部分来平滑信号,在不同时间窗口之间实现平滑过渡,减小频率泄漏和旁瓣效应的影响。因此,为提高通信性能,文中研究重叠加窗下卫星直序扩频通信干扰非线性抑制方法。将卫星直序扩频通信信号分成两路,通过改进升余弦窗函数,分别进行1/2重叠加窗处理;利用调制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变换加窗后的两路扩频通信时域信号,得到频域信号;采用自适应门限干扰检测算法非线性干扰抑制两路频域信号;由改进自适应幅度恢复非对称算法还原抑制后的频域信号,并对其进行逆变换处理,得到时域信号;按照1/2重叠加窗思想,融合两路时域信号,完成通信干扰非线性抑制。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重叠加窗处理卫星直序扩频通信时域信号,避免了旁瓣效应的影响,准确地抑制了卫星直序扩频通信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加窗 卫星直序 扩频通信干扰 非线性抑制 窗函数 傅里叶变换 门限干扰 幅度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频率补偿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圣亮 王晓明 王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对地震记录道进行微分,相当于用一个频率特性为iω的滤波器进行滤波。这种滤波器的振幅特性与其圆频率ω成正比,可用以补偿地震波在介质中傅播时高频成分衰减快的缺欠。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这种振幅恢复方法可使处理前、... 对地震记录道进行微分,相当于用一个频率特性为iω的滤波器进行滤波。这种滤波器的振幅特性与其圆频率ω成正比,可用以补偿地震波在介质中傅播时高频成分衰减快的缺欠。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这种振幅恢复方法可使处理前、后各层的能量基本上保持一致。用上述方法对大港油田FHD油藏的部分三线地震剖面进行处理后,下第三系以下各反射层的分辨率均有显著的提高,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 频率补偿 振幅 地震数据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域球面发散和吸收补偿 被引量:58
4
作者 高军 凌云 +1 位作者 周兴元 牟永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56-866,905,共12页
根据地震波振幅衰减随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不同的吸收衰减特点,本文基于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时频域球面发散和吸收补偿的处理方法。首先分析了振幅衰减的物理机制,将吸收因子分解为地表一致性吸收项和大地吸收项。然后利用小波分解的特... 根据地震波振幅衰减随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不同的吸收衰减特点,本文基于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时频域球面发散和吸收补偿的处理方法。首先分析了振幅衰减的物理机制,将吸收因子分解为地表一致性吸收项和大地吸收项。然后利用小波分解的特性将地震记录分解成不同的频道(尺度),拟合出各个频道随时间和炮检距变化的低频吸收能量曲线,对相应的频道进行补偿,再将各个频道重构为经过补偿后的地震记录,以消除大地吸收项对振幅的影响。而地表一致性吸收项留待后续处理去解决,如地表一致性及褶积。经过理论试算和实际处理表明,本方法能较好地消除球面发散和大地吸收对振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 球面发散 小波变换 地震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East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兴 曾庆才 +3 位作者 陈猛 曾同生 崔永福 胡新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1-16,1,共6页
为落实塔里木盆地ZG地区的储层发育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实施高效开发,急需改进地震处理方法,提高该区地震资料品质。本文结合GeoEast软件特点,在ZG地区应用VSP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包括井控真振幅恢复、井控反褶积、井控反Q滤波等。井... 为落实塔里木盆地ZG地区的储层发育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实施高效开发,急需改进地震处理方法,提高该区地震资料品质。本文结合GeoEast软件特点,在ZG地区应用VSP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包括井控真振幅恢复、井控反褶积、井控反Q滤波等。井控处理的成果表明:目的层奥陶系鹰山组顶面反射连续性有较大提高,保幅性好,分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恢复 井控反褶积 井控反Q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能快速恢复舱恢复过程中肌氧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万 田诗彬 +3 位作者 张晓辉 刘振宇 黄超 李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同一疲劳模式下,不同方式恢复过程中肌肉氧含量变化特点及特征指标的关联性,探讨下肢负压-常压体能快速恢复舱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快速有效性。方法:运动员通过设计的运动训练疲劳模式运动后,分别采用进舱恢复、传统恢复(15 mi... 目的:研究同一疲劳模式下,不同方式恢复过程中肌肉氧含量变化特点及特征指标的关联性,探讨下肢负压-常压体能快速恢复舱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快速有效性。方法:运动员通过设计的运动训练疲劳模式运动后,分别采用进舱恢复、传统恢复(15 min慢跑和15min人工按摩)和自然恢复(静止休息)三种恢复方式(30 min)进行运动性疲劳恢复。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监测受试者在不同方式恢复过程中股外侧肌组织肌氧参数变化,计算并分析肌氧恢复幅度(H)、半恢复时(TR),肌氧半恢复速率(RHb O2);同时记录受试者的主观感觉疲劳程度和心率等参数。结果:1)30 min恢复期的第10 min时,进舱恢复组肌组织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增量(ΔCHb O2)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且5 min至10 min之间ΔCHb O2呈上升趋势,而此时传统恢复组肌组织ΔCHb O2和自然恢复组无差异(P>0.05)。2)恢复过程后期肌氧的变化:进舱恢复组的恢复效果与传统恢复组基本相同,且明显好于自然恢复组(P<0.01)。3)恢复后即刻相关指标变化:心率和主观疲劳感觉无明显差异。结论:1)在恢复初期,快速恢复舱这种早期的快速恢复肌肉氧含量的优势可以较好地运用于实战比赛,如举重等的短时间休息间隙。2)体能快速恢复恢复舱在整个恢复过程中具有加速血液和淋巴系统循环,改善毛细血管功能,促进肌氧含量快速恢复的作用,为运动员的体能快速恢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恢复方式 肌肉氧含量 肌氧恢复幅度( H) 半恢复时( TR) 半恢复速率( RHbO2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层压力恢复时间的注采比数值模拟优化方法——以肯基亚克某亏空油藏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曹勋臣 喻高明 +2 位作者 邓亚 万青山 王朝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96,共4页
针对肯基亚克某边底水油藏地层压力下降过快、能量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物质平衡法研究了亏空油藏压力恢复速度与注采比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优化亏空油藏注采比。首先优选最佳地层压力恢复时间,然后优化油藏提液幅度,... 针对肯基亚克某边底水油藏地层压力下降过快、能量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物质平衡法研究了亏空油藏压力恢复速度与注采比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优化亏空油藏注采比。首先优选最佳地层压力恢复时间,然后优化油藏提液幅度,最终优选合理注采比。结果表明:反九点井网下,该油藏最佳压力恢复时间为2 a;最佳恢复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的90%;最佳提液幅度为25%;最佳注采比为1.63。按此注采比进行生产,有效提高了该亏空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地层压力 提液幅度 注采比 采收率 亏空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静 蒲春生 +1 位作者 刘涛 吴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9,8,共4页
通过对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在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结合波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方程.假设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速度是地层流体原来的流速与n次脉冲波作用下振动速度的叠加,得到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 通过对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在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结合波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方程.假设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速度是地层流体原来的流速与n次脉冲波作用下振动速度的叠加,得到了脉冲波作用下地层流体的流速方程.结合实例分析了距离、时间、脉冲频率和脉冲振幅对渗流速度的影响.随着距离增大,渗流速度的振幅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随着频率的增大,渗流速度的振幅开始逐渐减小,而后又变大;随着脉冲振幅的增大,各点的流速振幅逐渐增大.建立波动条件下的渗流方程可以从理论上了解不同参数对渗流速度的影响,为脉冲波采油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波采油 地层流体 渗流速度 脉冲频率 脉冲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廖家汉 孙利 +2 位作者 姜淑霞 梁成蔚 艳杰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5期47-49,共3页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作为三次采油的新技术 ,以其技术含量高、投入少、产出高、工艺简单、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通过对人工地震采油的研究 ,剖析了人工地震采油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研究并总结了人工地震采油的...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作为三次采油的新技术 ,以其技术含量高、投入少、产出高、工艺简单、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通过对人工地震采油的研究 ,剖析了人工地震采油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研究并总结了人工地震采油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具体阐述了人工地震采油的施工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 采油技术 三次采油 扫描激振 幅频特性 采收率 采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极化雷达的空域零相移干扰抑制极化滤波器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幻尧 李永祯 +2 位作者 刘勇 常宇亮 王雪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0-295,共6页
单极化雷达不具备极化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这对极化域抗干扰造成了根本性的困难。利用天线在空域扫描时对来波的空域极化调制效应,研究了单极化雷达回波信号的极化分解与极化参数等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种空域零相移干扰抑制... 单极化雷达不具备极化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这对极化域抗干扰造成了根本性的困难。利用天线在空域扫描时对来波的空域极化调制效应,研究了单极化雷达回波信号的极化分解与极化参数等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种空域零相移干扰抑制极化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法不仅能够有效抑制干扰,而且不会造成目标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失真,实现了雷达相参处理和极化信息处理的兼容工作。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化 空域极化 干扰抑制极化滤波器 零相移 幅相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饱和正弦信号中恢复原信号幅值与相位的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超 冯忠晴 +1 位作者 张智焕 屈稳太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1-877,共7页
面向电磁耦合传感系统,提出一种从饱和正弦信号中估计原信号幅值与相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正弦信号具有大小变化和过零的特性,在饱和信号中提取未饱和部分信号样本;然后用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线性矩阵计算,实现信号的正弦和余弦分量估... 面向电磁耦合传感系统,提出一种从饱和正弦信号中估计原信号幅值与相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正弦信号具有大小变化和过零的特性,在饱和信号中提取未饱和部分信号样本;然后用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线性矩阵计算,实现信号的正弦和余弦分量估计,计算得到信号幅值和相位。通过仿真考察饱和程度和噪声水平对恢复信号幅值和相位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满足足够的采样点数条件时,能在一定的噪声下完成大范围(十倍饱和界限)饱和信号的恢复,并能够保证较高的信号提取精确度和计算速度。这为大范围饱和情况下的信号准确提取和扩大测量量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信号处理 电磁耦合 饱和正弦信号 幅值与相位最小二乘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幅OTDM信号的全光时钟提取 被引量:6
12
作者 尹丽娜 曹灼 +2 位作者 刘国明 伍剑 林金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9-572,共4页
理论上推导了非等幅均匀复用的OTDM信号中时钟分量与各路脉冲幅度的关系式,并分别从频域和时域的角度给出了利用以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作为调制器的锁模光纤激光器进行时钟提取的物理机制,对时钟提取的物理过程给出了形象解释 实验上通... 理论上推导了非等幅均匀复用的OTDM信号中时钟分量与各路脉冲幅度的关系式,并分别从频域和时域的角度给出了利用以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作为调制器的锁模光纤激光器进行时钟提取的物理机制,对时钟提取的物理过程给出了形象解释 实验上通过利用锁模光纤激光器成功地从非等幅均匀复用的8×2. 5GHzOTDM信号中提取了2. 5GHz单路时钟和20GHz群路时钟光脉冲 利用该方案提取的时钟脉冲稳定性好,对偏振态不敏感,是较理想的时钟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时钟提取 非等幅复用 注入锁模光纤激光器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τ-p域AVO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云典 孙成禹 +2 位作者 曲良河 吕功训 王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3-422,共10页
利用技坐标τ-p变换可以实现点源地震记录的平面波分解。本文对合成理论球面波波场进行了柱坐标τ-p变换,验证了该变换对真振幅恢复的准确性。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的结果表明:τ-p域的振幅信息可信度较高,信噪比得到了改善。... 利用技坐标τ-p变换可以实现点源地震记录的平面波分解。本文对合成理论球面波波场进行了柱坐标τ-p变换,验证了该变换对真振幅恢复的准确性。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的结果表明:τ-p域的振幅信息可信度较高,信噪比得到了改善。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τ-p域内的振幅一射线参数关系分析,取得了令人满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Τ-P变换 AVO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处理技术在辽河油田曙一区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树生 张高 +2 位作者 刘文霞 宋宏文 赵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41-46,54,共7页
为识别薄储层、微幅构造和小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支撑油藏开发区精细油藏描述,本文基于GeoEast处理系统,研究了表层吸收补偿、井控真振幅恢复、井控Q补偿、井控速度建模和OVT(Offset Vector Tile)域处理等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 为识别薄储层、微幅构造和小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支撑油藏开发区精细油藏描述,本文基于GeoEast处理系统,研究了表层吸收补偿、井控真振幅恢复、井控Q补偿、井控速度建模和OVT(Offset Vector Tile)域处理等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精度。辽河油田曙一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成果剖面地震反射层次清晰、层间信息丰富、断层成像清楚、地质现象真实可靠,目的层段地震资料主频提高10Hz左右,提高了开发地震资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恢复 井控Q补偿 OVT域处理 高精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幅均匀复用OTDM信号的单路和群路时钟提取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丽娜 刘国明 +2 位作者 曹灼 伍剑 林金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5-899,共5页
提出了针对等幅均匀复用的光时分复用信号进行全光时钟提取的一种新方案,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各次谐波时钟频率分量大小的表达式.实验上利用该方案成功地从等幅均匀复用的8×2.5GHz信号中提取出了2.5GHz单路时钟和2... 提出了针对等幅均匀复用的光时分复用信号进行全光时钟提取的一种新方案,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各次谐波时钟频率分量大小的表达式.实验上利用该方案成功地从等幅均匀复用的8×2.5GHz信号中提取出了2.5GHz单路时钟和20GHz群路时钟光脉冲.此技术可应用于高速OTDM信号的时钟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时分复用 全光时钟提取 注入锁模光纤激光器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 等幅均匀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弦光栅调制的相位恢复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鸿 陈娅萍 +2 位作者 张成 沈川 韦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8,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正弦光栅调制的相位恢复方法.首先,在空间光调制器上加载两个不同方向的正弦光栅对光场复振幅进行调制;然后,推导强度信息和相位偏导数之间的关系式;最后由强度信息计算相位偏导数,进而恢复相位.实验分别测试了该方法对简... 提出一种基于正弦光栅调制的相位恢复方法.首先,在空间光调制器上加载两个不同方向的正弦光栅对光场复振幅进行调制;然后,推导强度信息和相位偏导数之间的关系式;最后由强度信息计算相位偏导数,进而恢复相位.实验分别测试了该方法对简单图像、复杂图像以及含噪声图像的恢复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方便地控制图像移动量来有效恢复相位信息,适用于不同尺度的相位物体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相位恢复 傅立里叶变换 空间光调制器 复振幅 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盲均衡载波同步联合架构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大龙 张健 +1 位作者 陈志强 陈大海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5-673,共9页
对于QAM体制信号,多模盲均衡算法(MMA)具有优于恒模算法(CMA)的性能,同时具有矫正固定相位偏差及一定载波频率偏差(CFO)的能力。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MMA对载波频偏的适应能力有限,当系统存在较大CFO时,MMA均衡算法稳态性能大幅下降。为... 对于QAM体制信号,多模盲均衡算法(MMA)具有优于恒模算法(CMA)的性能,同时具有矫正固定相位偏差及一定载波频率偏差(CFO)的能力。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MMA对载波频偏的适应能力有限,当系统存在较大CFO时,MMA均衡算法稳态性能大幅下降。为保证MMA算法的稳态性能,同时适应较大载波频率偏差,文中提出了一种均衡载波同步联合结构。该结构将均衡器置于载波同步环路中,在消除载波频偏对均衡器性能影响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载波频偏跟踪能力。文中对联合结构的载波环路跟踪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给出了环路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指出多模盲均衡载波同步联合算法能够在满足较大载波频偏跟踪性能的同时,实现接近无频偏时的均衡效果,很好的解决了大频偏下MMA算法性能损失严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均衡 载波同步 正交幅度调制 多模算法 数字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AM载波恢复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铭铭 夏文娟 窦建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6期21-23,共3页
针对高阶QAM调制解调系统对载波偏移的敏感性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导频、扫频环路和载波恢复环路的高阶QAM载波恢复方法。这里设计的扫频环路是由帧检测、扫频、频率校正三个模块组成,载波恢复环路由极性判决算法模块和判决导向模块组成。... 针对高阶QAM调制解调系统对载波偏移的敏感性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导频、扫频环路和载波恢复环路的高阶QAM载波恢复方法。这里设计的扫频环路是由帧检测、扫频、频率校正三个模块组成,载波恢复环路由极性判决算法模块和判决导向模块组成。扫频和极性判决算法都具有较大的频偏捕获能力。两者联合用于载波频偏的捕获阶段,既克服了一般扫频算法残留频偏大的困难,也解决了极性算法可用角点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幅度调制 扫频 极性判决 载波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QAM信号星座点判决域切换的混合正方形轮廓线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艳萍 郭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530-53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16QAM信号星座点判决域切换的混合正方形轮廓线算法.该算法通过判决输出信号是否在星座点判决域内,在正方形轮廓线算法和判决导引算法之间进行切换,不仅能够对输出信号进行相位恢复,而且可以得到更小的剩余码间干扰.水声... 提出了一种基于16QAM信号星座点判决域切换的混合正方形轮廓线算法.该算法通过判决输出信号是否在星座点判决域内,在正方形轮廓线算法和判决导引算法之间进行切换,不仅能够对输出信号进行相位恢复,而且可以得到更小的剩余码间干扰.水声信道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正方形轮廓线算法相比,混合正方形轮廓线算法的码间干扰更低,输出星座点更紧凑,对水声信道具有良好的均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均衡 正方形轮廓线 正交幅度调制 相位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换相失败影响的交流线路单相故障性质判据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凤婷 刘雨姗 +2 位作者 解超 刘建勋 黄飞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90,共9页
逆变侧交流线路电流幅值受直流换相失败影响在单相跳闸后出现短时波动,该波动范围会随着直流换相失败次数增加而增大,造成基于恢复电压幅值的传统单相故障性质判据发生误判。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搭建输电线路故障相等值模型,评估直流换相... 逆变侧交流线路电流幅值受直流换相失败影响在单相跳闸后出现短时波动,该波动范围会随着直流换相失败次数增加而增大,造成基于恢复电压幅值的传统单相故障性质判据发生误判。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搭建输电线路故障相等值模型,评估直流换相失败对健全相电压的影响,推导出不同故障性质下恢复电压阶段断开相电压时域表达式;其次根据断开相时域电压波形的差异性进行积分计算,提出基于时域电压积分的单相故障性质识别判据;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模型对所提判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的耐过渡电阻能力良好,具有一定的抗直流干扰能力,所提判据在直流换相失败条件下依然能够可靠判别故障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跳闸 换相失败 恢复电压幅值 健全相电压 时域电压 单相故障性质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