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草烯酸对犊牛血液生理生化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
作者 姜玲玲 冉江 +3 位作者 罗文菊 周景瑞 王鑫 余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18-121,128,共5页
为研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提取物缬草烯酸对犊牛体重、血液生理生化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犊牛,分为0.8%缬草烯酸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饲喂0.8%缬草烯酸对犊牛体重、血液生理指标... 为研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提取物缬草烯酸对犊牛体重、血液生理生化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犊牛,分为0.8%缬草烯酸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饲喂0.8%缬草烯酸对犊牛体重、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降低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肠道拟杆菌门含量,显著提高拟杆菌门丰度,可通过肠道微生物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 缬草烯酸 血液生理 血清生化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3种缬草SSR位点信息比较分析
2
作者 王鑫 武俊达 +10 位作者 姜玲玲 周景瑞 吕中允 罗文菊 艾蓉 舒福兴 许浩翔 冉江 雷露 钟学志 余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6-805,共10页
为研究3种缬草SSR分子标记的差异,开发相应的引物用于缬草的鉴定及分子育种。本研究采用Excel和MISA软件对3种缬草转录组中SSR位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Primer 3.0软件随机设计SSR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引物的有效性和SS... 为研究3种缬草SSR分子标记的差异,开发相应的引物用于缬草的鉴定及分子育种。本研究采用Excel和MISA软件对3种缬草转录组中SSR位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Primer 3.0软件随机设计SSR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引物的有效性和SSR的多态性。结果显示,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OL)、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iatifolia Miq.(VOI)及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officinalis Linn.(VOO)的转录组数据分别包含29 462、40 840和29 280个序列总数(Unigene),这些Unigene分别包含7 515、8 046和7 330个SSR位点。3种缬草的SSR位点的发生频率为25.50%、19.71%、25.05%,平均距离为4.16 kb、4.20 kb、4.22 kb。SSR单碱基重复基元的主要类型为A/T型,占SSR总数的41.76%、41.30%、38.50%。VOL、VOI、VOO 3种缬草的独有重复基元数量分别是44种、45种、25种。随机设计的引物扩增SSR的有效率为77.78%,具有SSR高多态性的引物占比55.56%。总之,3种缬草的SSR位点具有分布密度高、出现频率高、重复基元类型多等特点,多态性好,可为3种缬草后续的鉴定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SSR位点 转录组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与蜘蛛香挥发油的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兵 郝萍 +3 位作者 高昂 巩江 陈千良 倪士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37-1040,1066,共5页
通过对缬草和蜘蛛香挥发油抗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为开发天然高效的抗菌抗氧化药物提供新的选择。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对缬草和蜘蛛香挥发油进行抑菌圈大小及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缬草... 通过对缬草和蜘蛛香挥发油抗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为开发天然高效的抗菌抗氧化药物提供新的选择。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对缬草和蜘蛛香挥发油进行抑菌圈大小及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缬草和蜘蛛香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细菌试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最强,二者对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对真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其中蜘蛛香挥发油作用强于缬草挥发油。两者挥发油不同浓度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实验浓度范围内,最高清除率分别达65.35%和71.75%,均强于阳性对照品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蜘蛛香 挥发油 抗菌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龙 肜霖 +3 位作者 朱巍 邵兴伟 吴昭 陈一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492-4495,共4页
为了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挥发油的工艺,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并以该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挥发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 为了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挥发油的工艺,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并以该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挥发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时间2 h、CO2流量30 L/h,分离釜压力和温度分别为8 MPa和40℃;缬草挥发油共鉴定出50种成分,主要有乙酸龙脑酯、莰烯、α-蒎烯、β-蒎烯、乙酸桃金娘烯酯等;卷烟加香评价结果表明,缬草挥发油在丰富烟香、增加膏香和木香、柔和烟气、掩盖杂气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香味成分 卷烟加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醇提物和水提物萃取组分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丽辉 张一折 +2 位作者 韩德明 陈玉娟 周丽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缬草醇提物和水提物萃取组分的抗抑郁作用。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kg,阳性对照组给予安乐片20mg/kg,缬草醇提物Ⅰ、Ⅱ、Ⅲ、Ⅳ组分别给予缬草醇提物水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正... 目的:观察缬草醇提物和水提物萃取组分的抗抑郁作用。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kg,阳性对照组给予安乐片20mg/kg,缬草醇提物Ⅰ、Ⅱ、Ⅲ、Ⅳ组分别给予缬草醇提物水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200、5、10和25mg/kg),缬草水提物Ⅰ、Ⅱ、Ⅲ、Ⅳ组分别给予缬草水提物水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200、5、10和25mg/kg),灌胃给药,连续10d。给药第10天,用光电计数法测5min内小鼠自主活动;给药第11天,记录5min内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给药第12天,记录6min内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结果:10组小鼠自主活动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8,P=0.260),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670和106.564,P<0.001),且醇提物Ⅲ、Ⅳ组和水提物Ⅲ、Ⅳ组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均较阴性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缬草醇提物及缬草水提物的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抗抑郁 活性组分 萃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缬草油工艺 被引量:9
6
作者 谭云 胡铁 +2 位作者 贾媛 吴红 黎继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为了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缬草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45℃条件下... 为了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缬草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45℃条件下,萃取90 min,缬草油得率为(4.250±0.003)%,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所建回归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缬草油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在黔产宽叶缬草质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伍庆 余励 +2 位作者 周宁 张明时 洪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1-103,共3页
  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tcinalis L. var.latifolia Miq.)系败酱科植物.主产贵州,我国从东北至华北也有分布.具有镇静、镇痛、降压、解痉等作用.目前,对其挥发油研究较多,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对药材质量进行研究较少.……
关键词 GC - MS valeriana officinalis l. var. latifolia Miq. Quality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总黄酮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德智 郑强 +2 位作者 李安 王宇宇 吴地尧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167,共6页
以缬草为原料,缬草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超声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缬草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优化,并与回流提取所得的总黄酮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能力比较... 以缬草为原料,缬草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超声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缬草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优化,并与回流提取所得的总黄酮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能力比较。结果表明:缬草总黄酮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5 min、硫酸铵用量0.20g/mL、超声温度51℃、液料比为241(mL/g),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6.37±0.08)%。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缬草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和较高的还原力,且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的缬草总黄酮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一般回流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总黄酮 超声波 双水相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邓芹英 黄维德 李考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报道了湖南花垣县产的缬草根的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和波谱技术鉴定了缬草根中的44个组分,其中乙酸里哪醇酯、2-蒈烯、马兜铃烯、瓦伦烯、香橙烯、愈创木烯、异莰尼醇、乙酸金合欢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本文报道了湖南花垣县产的缬草根的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和波谱技术鉴定了缬草根中的44个组分,其中乙酸里哪醇酯、2-蒈烯、马兜铃烯、瓦伦烯、香橙烯、愈创木烯、异莰尼醇、乙酸金合欢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6,13二甲基-十四烷酸和2-甲基十六烷酸甲酯等化合物是在缬草根中首次发现的。对缬草根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也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精油 气相色谱 质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节缬草抗抑郁和抗肿瘤活性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丽辉 张一折 +3 位作者 杜娟 韩德明 田坚 孙秀平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对毛节缬草乙醇渗漉提取的浓缩物和药材蒸馏获得的水提液中的活性组分进行了分析.分别加水混悬后,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检测了抗抑郁活性组分;醇提浓缩物加水混悬后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浓缩,各萃取组分通过MTT比色法测定了... 对毛节缬草乙醇渗漉提取的浓缩物和药材蒸馏获得的水提液中的活性组分进行了分析.分别加水混悬后,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检测了抗抑郁活性组分;醇提浓缩物加水混悬后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浓缩,各萃取组分通过MTT比色法测定了体外培养的Hella细胞、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缬草水提取物具有抗抑郁的活性,缬草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及萃取后水相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均不明显;而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相抗肿瘤作用明显,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抗肿瘤 抗抑郁 活性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精油对夏黑葡萄保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还甫 吴德智 +1 位作者 柳宁 阮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以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精油对夏黑葡萄常温保鲜效果中风味品质(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货架品质(好果率、呼吸强度、失重率)及质构品质(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缬草精油处理能... 以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精油对夏黑葡萄常温保鲜效果中风味品质(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货架品质(好果率、呼吸强度、失重率)及质构品质(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缬草精油处理能显著延缓夏黑葡萄中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速度,提高好果率,保持可滴定酸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长果实保鲜期,其中以0.50%的缬草精油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精油 夏黑葡萄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产缬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千良 石张燕 +5 位作者 赵婷 高扬 赵磊 倪士峰 蔡霞 刘文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6-970,共5页
目的制订陕西产缬草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浸出物测定、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及挥发油含量测定对陕西不同产地的缬草药材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陕西产缬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建立了以活性成分缬草素为... 目的制订陕西产缬草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浸出物测定、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及挥发油含量测定对陕西不同产地的缬草药材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陕西产缬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建立了以活性成分缬草素为对照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制订了陕西缬草药材挥发油不少于0.4%(mL/g),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14.0%(质量分数),总灰分不得过15.0%(质量分数),酸不溶灰分不得过9.0%(质量分数),水分不得过12.0%的质量标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对陕西产缬草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质量标准 挥发油 缬草素 T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中一个新的酰胺类生物碱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东东 孙玉 +6 位作者 樊浩 张子龙 张化为 姜祎 李玉泽 王薇 宋小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67-3871,共5页
目的研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2-氨... 目的研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2-氨基丁酰基)-2-羟基-3-甲基丁酰胺(1)、8-羟基松脂醇(2)、(-)-丁香脂素(3)、valeriananoid B(4)、8-乙酰广藿香醇(5)、valeriananoid F(6)、hedyoiridoidside A(7)、4-氨基苯甲醛(8)、金合欢素(9)、3,4-二羟基苯甲酸(10)、对羟基苯甲酸(11)、香草醛(12)、正十五烷酸(1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首次从缬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酰胺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精油的化学成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友地 谷臣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9-64,共6页
缬草系山区多年生草本天然芳香植物,其根含精油1.5—3%。利用GC/MS和GC仪器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测定,共检出32个化学成分,已确定了其中28个化合物,其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96%。主成分为乙酸龙脑酯和莰烯等,适用于医药、食品、化... 缬草系山区多年生草本天然芳香植物,其根含精油1.5—3%。利用GC/MS和GC仪器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测定,共检出32个化学成分,已确定了其中28个化合物,其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96%。主成分为乙酸龙脑酯和莰烯等,适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和日用品工业配制多种药品、香精和香水等。乙酸龙脑酯含量为46.22%,可单离制取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精油 乙酸龙脑酯 成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缬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雪华 朱荣华 +2 位作者 周颖 方颖 刘焱文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探讨缬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缬草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提取缬草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鉴定了51个化合物,占缬草油总量的78.4%。结论该法分离效果良好,可对缬草的开发应用研... 目的探讨缬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缬草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提取缬草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鉴定了51个化合物,占缬草油总量的78.4%。结论该法分离效果良好,可对缬草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叶缬草的离体培养及不定芽发生 被引量:2
16
作者 危兆安 张乍如 +2 位作者 彭晓英 周凤莺 周双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F0003,共5页
以盆栽宽叶缬草野生苗为材料,切取其嫩叶、叶柄、地下幼嫩根状茎和不定根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方式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嫩叶和叶柄外植体的消毒方式以70%酒精浸泡30s,再用0.1%升汞浸泡6... 以盆栽宽叶缬草野生苗为材料,切取其嫩叶、叶柄、地下幼嫩根状茎和不定根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方式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嫩叶和叶柄外植体的消毒方式以70%酒精浸泡30s,再用0.1%升汞浸泡6min效果较好;地下部外植体因受污染比较严重,消毒困难,死亡率为100%.叶片和叶柄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且产生具香味的毛状根.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2mg/L+6-BA0.5mg/L,以叶为外植体的诱导率较高,可达80%.愈伤组织在供试培养基中分化困难,最高分化率仅为25%,培养基为MS+6-BA4mg/L+NAA0.5mg/L.以具芽点分化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石蜡切片,显微观察显示,不定芽的发生起源于愈伤组织表皮细胞的分裂,属于外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缬草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不定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欧洲缬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霍可以 罗充 +4 位作者 高洁静 张金霞 莫远琪 张浩 谭金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2,共8页
为了探究外源激素吲哚丁酸(IBA)和脱落酸(ABA)对欧洲缬草种子适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本试验通过室内不同浓度(0、5、10、50、100、200 mg/L)IBA、ABA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欧洲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0、10%、15%、20%、25%)PEG-6... 为了探究外源激素吲哚丁酸(IBA)和脱落酸(ABA)对欧洲缬草种子适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本试验通过室内不同浓度(0、5、10、50、100、200 mg/L)IBA、ABA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欧洲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0、10%、15%、20%、2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其对欧洲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其半致死浓度;继而研究半致死浓度干旱胁迫下外源添加IBA和ABA对欧洲缬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其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 IBA和100 mg/L ABA处理可显著促进欧洲缬草种子萌发,提高其发芽率。20%PEG-6000胁迫对欧洲缬草种子萌发造成较大程度抑制,可作为欧洲缬草种子干旱胁迫的半致死浓度。外源添加5 mg/L IBA和100 mg/L ABA可显著改善半致死浓度干旱胁迫下欧洲缬草种子的萌发效率,提高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适宜浓度的IBA和ABA能增加干旱胁迫下欧洲缬草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其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还可提高体内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及时清除体内过量的活性氧和自由基,降低MDA含量,进而缓解干旱胁迫对欧洲缬草种子造成的氧化伤害。综之,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添加适宜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和脱落酸(ABA)能够提高欧洲缬草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外源激素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草提取物8-羟基松脂醇苷对Kv1.5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颖 段雪云 +2 位作者 王宏飞 范恒 刘焱文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0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探讨缬草提取物8-羟基松脂醇苷对Kv1.5钾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以转基因Kv1.5HEK293细胞为受试对象,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10,30μmol.L-18-羟基松脂醇苷对转基因Kv1.5HEK293细胞电流的影响。结果 8-羟基松脂醇苷浓度依赖性减少Kv1.5HEK... 目的探讨缬草提取物8-羟基松脂醇苷对Kv1.5钾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以转基因Kv1.5HEK293细胞为受试对象,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10,30μmol.L-18-羟基松脂醇苷对转基因Kv1.5HEK293细胞电流的影响。结果 8-羟基松脂醇苷浓度依赖性减少Kv1.5HEK293细胞电流,电流值从(148.3±13.0)PA/PF分别降至(109.4±4.4)PA/PF和(78.6±11.3)PA/PF,抑制率分别为28.5%和37.1%。结论 8-羟基松脂醇苷对转基因Kv1.5 HEK293细胞电流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可以部分解释缬草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松脂醇苷 缬草 Kv1.5HEK293细胞 Kv1.5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地区缬草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由金文 艾伦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0期89-89,92,共2页
介绍恩施地区缬草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为药农栽培缬草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缬草 栽培技术 湖北恩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叶缬草短缩茎的结构及石细胞的分布与发育?
20
作者 张乍如 危兆安 +2 位作者 彭晓英 谭斌 周双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2-394,F0002,共4页
对宽叶缬草短缩茎的结构及其石细胞分布和发育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宽叶缬草短缩茎具有茎尖、腋芽、叶迹和根迹维管束等组织和器官,是完整的营养繁殖体.茎尖明显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为初生结构,所占比例最大,成... 对宽叶缬草短缩茎的结构及其石细胞分布和发育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宽叶缬草短缩茎具有茎尖、腋芽、叶迹和根迹维管束等组织和器官,是完整的营养繁殖体.茎尖明显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为初生结构,所占比例最大,成熟区的上、下部结构组成成分上有所不同.短缩茎的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白色体、造油体,少数有橙黄色橙皮苷针簇状结晶,是缬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贮藏器官.短缩茎内茎节的髓部有堆状或带状分布的石细胞,由石细胞原基细胞快速侵入式生长,细胞壁木质化增厚,周围薄壁细胞随之继续增厚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缬草 短缩茎 初生结构 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