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Objective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 for Video Conferencing Coding 被引量:2
1
作者 Zhenyu Guan Hanzheng Lv +1 位作者 Yuan Ma Jingze Zha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89-104,共16页
Most recently, due to the demand of immersive communication, region-of-interest-based(ROI)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 approaches in conferencing scenario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However, there exi... Most recently, due to the demand of immersive communication, region-of-interest-based(ROI)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 approaches in conferencing scenario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However, there exists no objective metric, specially developed for efficiently evaluating the perceived visual quality of video conferencing cod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objective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 namely Gaussian mixture model based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GMM-PSNR), for the perceptual video conferencing coding. First, eye tracking experiments, together with a real-time technique of face and facial feature extrac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e experiments, importance of background, face, and facial feature regions is identified, and it is then quantified based on eye fixation points over test videos. Next, assuming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ye fixation points obeys Gaussian mixture model, we utilize 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 algorithm to generate an importance weight map for each frame of video conferencing coding, in light of a new term eye fixation points/pixel(efp/p). According to the generated weight map, GMM-PSNR is develope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by assigning different weights to the distortion of each pixel in the video frame. Finally, we utilize some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proposed GMM-PSNR and other conventional objective metrics with subjective quality metric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GMM-P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quality assessment perceptual CONFERENCING video CODING IMMERSIVE COMMUN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of Visual Signal Quality Assessment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林 邓宸伟 +1 位作者 颜庆义 林维斯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5期62-78,共17页
While quality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for testing, optimizing, benchmarking, monitoring, and inspecting related systems and services, it also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sign of virtually all visual signal proces... While quality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for testing, optimizing, benchmarking, monitoring, and inspecting related systems and services, it also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design of virtually all visu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algorithms, as well as various relate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provide an overview of recently derived quality assessment approaches for traditional visual signals (i.e., 2D images/videos), with highlights for new trends (such as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devices and multimedia services, newly emerged visual signals (e.g., mobile/3D video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is work focuses on recent progresses of quality metrics, which have been reviewed for the newly emerged forms of visual signals, which include scalable and mobile videos, High Dynamic Range (HDR) images, image segmentation results, 3D images/videos, and retargeted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jective quality assessment 2D images and videos human perception newly emerged visual signals Human Visual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yond Video Quality:Evaluation of Spatial Presence in 360-Degree Videos
3
作者 ZOU Wenjie GU Chengming +2 位作者 FAN Jiawei HUANG Cheng BAI Yaxian 《ZTE Communications》 2023年第4期91-103,共13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mmersive multimedia technologies,360-degree video services have quickly gained popularity and how to ensure sufficient spatial presence of end users when viewing 360-degree videos becom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mmersive multimedia technologies,360-degree video services have quickly gained popularity and how to ensure sufficient spatial presence of end users when viewing 360-degree videos becomes a new challenge.In this regard,accurately acquiring users’sense of spatial presence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video service providers to improve their service quality.Unfortunately,there is no efficient evaluation model so far for measuring the sense of spatial presence for 360-degree videos.In this paper,we first design an assessment framework to clarif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tial presence.Related parameters of 360-degree videos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s are both considered in this framework.Well-designed subjective experiments are then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sense of presence.Based on the subjective ratings,we propose a spatial presence assessment model that can be easily deployed in 360-degree video applications.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in literature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spatial presence assessment model by using technical parameters that are easily extracted.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reliably predict the sense of spatial pres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 reality quality assessment omnidirectional video spatial pres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重建和运动轨迹偏移的视频重定向质量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卢铭胜 唐振华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3期660-669,共10页
随着视频重定向方法的日渐发展,对视频重定向质量客观评价算法的要求愈高。现存的视频重定向质量客观评价算法均以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flow(SIFT-flow)稠密匹配为基础。当原始帧与重定向帧尺寸不一致时,SIFT-flow稠密匹... 随着视频重定向方法的日渐发展,对视频重定向质量客观评价算法的要求愈高。现存的视频重定向质量客观评价算法均以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flow(SIFT-flow)稠密匹配为基础。当原始帧与重定向帧尺寸不一致时,SIFT-flow稠密匹配会产生错误,客观评价算法性能下降。在匹配过程中,逆向重建网格存在未匹配区域。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逆向重建和运动轨迹偏移的视频重定向质量客观评价算法。该算法通过减小目标函数平滑项的权重和删除黑边减少了错误匹配的情况,并提出网格损失率(Grid Loss Ratio,GLR)衡量未匹配区域的空间失真,且使用网格运动轨迹偏移量减少对SIFT-flow稠密匹配的依赖。与Multimedia Lab(ML)主观数据库的肯德尔相关系数达到0.593,其标准差为0.295。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更好地评估重定向过程的失真,更符合人们的主观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重定向质量评价 客观评价 逆向重建网格 运动轨迹偏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报文检测的合成视频质量评估方法
5
作者 李灵慧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4年第3期42-51,共10页
移动视频业务快速发展,用户感知与网络KPI指标发生偏离,传统视频运维支撑手段存在端到端问题定界难的问题。本文对国内电信运营商移动视频业务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报文检测的视频合成算法,将事务级的DPI单据进行关联,以一个... 移动视频业务快速发展,用户感知与网络KPI指标发生偏离,传统视频运维支撑手段存在端到端问题定界难的问题。本文对国内电信运营商移动视频业务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报文检测的视频合成算法,将事务级的DPI单据进行关联,以一个完整的视频业务为单位输出相关体验评估信息,进而研究以业务级为基础的DPI指标,用于评估用户观看完整视频的全过程感知,提升用户感知保障。此方法能够覆盖主流的视频网站资源,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经过实际应用验证,可真实评估视频质量及用户感知体验,助力实现国内电信运营商通信网络问题定界与网络自动驾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报文检测 手机视频 大数据 流量识别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质量的主客观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新岱 杨付正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1-84,共4页
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各种视频质量的主、客观评估方法,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最后展望了视频质量评估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视频质量 视觉系统 质量评估 数字视频压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网络丢包的无参考视频质量评估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河潮 常义林 +1 位作者 元辉 杨家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4,共6页
针对网络视频质量评估需要满足实时性高、资源开销小等要求,在研究不同类型帧的丢包对视频质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不需要对视频解码的无参考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模型.该方法不必对接收到的码流解码,只通过码流的包头分析即可得到视频的... 针对网络视频质量评估需要满足实时性高、资源开销小等要求,在研究不同类型帧的丢包对视频质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不需要对视频解码的无参考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模型.该方法不必对接收到的码流解码,只通过码流的包头分析即可得到视频的时域复杂度;并通过研究不同帧类型的丢失对视频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无参考的网络视频质量评价模型来预测网络失真视频质量.该方法不仅考虑到人眼视觉系统的空域掩盖效应和时域掩盖效应对视频质量的影响,而且也考虑了不同类型的帧的丢包对视频质量的影响.提出的模型不需要对视频进行完全解码,具有资源开销小、实时性好的特点,适合对实时传输的视频流进行质量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视频质量评估方法测得的视频丢包失真质量评分与其主观质量评分有很好的一致性,相比于国际标准G.1070中的丢包视频质量评价模型,无参考的网络视频质量评价模型与主观质量评价的相关性平均提高了6.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参考视频质量评估 网络丢包 网络视频 时域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水印的无参考视频质量评估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新岱 杨付正 常义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提出了一种无参考视频质量评估的新方法,该方法在解码端无需原始参考视频序列,通过提取事先嵌入到压缩视频中的水印与收端本地存储的原始水印拷贝比较,从而实现对视频质量的评估.该方法不需要传送独立的测试视频序列,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提出了一种无参考视频质量评估的新方法,该方法在解码端无需原始参考视频序列,通过提取事先嵌入到压缩视频中的水印与收端本地存储的原始水印拷贝比较,从而实现对视频质量的评估.该方法不需要传送独立的测试视频序列,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又保证视频质量评估的实时性.实验表明,评估的恢复视频的PSNR与实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可应用于无线和IP等视频业务的质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无参考模型 视频质量评估 视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QoE评价方法及其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延伟 刘金霞 +3 位作者 慈松 要瑞霄 赵平华 王遵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8-576,共9页
随着3D视频技术的逐步发展,3D视频网络服务的用户体验质量(3DQoE)评价逐步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端到端的3DQoE影响因素,总结基于3D视频与图像质量的3DQoE评价方法,综述3DQoE模型的研究进展.通过3DQo... 随着3D视频技术的逐步发展,3D视频网络服务的用户体验质量(3DQoE)评价逐步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端到端的3DQoE影响因素,总结基于3D视频与图像质量的3DQoE评价方法,综述3DQoE模型的研究进展.通过3DQoE评价与模型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给出了目前3DQoE评价与模型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精确性,可靠性以及通用性问题,并指出针对大规模网络服务的3DQoE建模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QoE模型 3D视频/图像质量评价 3D视频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付正 万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14,共8页
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是保证网络视频业务质量的关键技术。依据对网络视频码流的介入程度,客观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模型可分为参数规划模型、分组层评价模型、比特流层评价模型、媒体层评价模型及混合评价模型5大类。首先介绍了网络视频质量评... 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是保证网络视频业务质量的关键技术。依据对网络视频码流的介入程度,客观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模型可分为参数规划模型、分组层评价模型、比特流层评价模型、媒体层评价模型及混合评价模型5大类。首先介绍了网络视频质量评估方法的各种分类及应用场景,并基于影响网络视频质量的重要因素,分别详细综述了各模型的特点、关键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及标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视频 视频质量评估 视频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质量客观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飞 黄联芬 姚彦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4,共4页
针对无线网络上的视频质量客观评价的应用,从客观评价技术所属的“体系”、所基的“方法”和所用的“算法”层面,对当前繁多的客观评价算法进行分类,重点探讨各算法的分类依据、方法思路、优缺点和技术演进趋势。
关键词 视频质量 客观评价 人眼视觉系统(HVS)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内容失真的全参考视频质量评估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付正 常义林 +1 位作者 万帅 罗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9-872,共4页
利用图像梯度可反映图像的空间结果及图像相关系数能够反映人眼的空间复杂度掩盖特性的性质,提出根据失真图像梯度与参考图像梯度间的相关系数来反映图像的内容失真,然后结合图像的亮度失真来评价图像质量的方法.使用该质量评估方法测... 利用图像梯度可反映图像的空间结果及图像相关系数能够反映人眼的空间复杂度掩盖特性的性质,提出根据失真图像梯度与参考图像梯度间的相关系数来反映图像的内容失真,然后结合图像的亮度失真来评价图像质量的方法.使用该质量评估方法测得的失真视频客观质量评分与其主观质量评分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质量评估 图像梯度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视频质量评价方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耀都 谢湘 +1 位作者 匡镜明 黄丽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3,共7页
移动视频的质量评价已经成为3G时代网络建设与运营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传输对视频质量的影响,然后分别对现有的移动视频主/客观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最后对移动视频质量评价方法的发展趋... 移动视频的质量评价已经成为3G时代网络建设与运营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传输对视频质量的影响,然后分别对现有的移动视频主/客观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最后对移动视频质量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视频 质量评价 主观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PTV的H.264高清编码视频质量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斯青 肖晴 胡源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86,共4页
高清晰度视频质量能够有效提升IPTV的业务体验,但是高清视频对编码速率和网络条件的要求都很高。本文在IPTV环境下,基于H.264编码技术,对不同码率下的高清编码视频进行了主观质量评测,为在现阶段IPTV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清视频业务提供有... 高清晰度视频质量能够有效提升IPTV的业务体验,但是高清视频对编码速率和网络条件的要求都很高。本文在IPTV环境下,基于H.264编码技术,对不同码率下的高清编码视频进行了主观质量评测,为在现阶段IPTV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清视频业务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TV 高清电视 视频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终端的视频通信业务服务质量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建亭 张夙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2,共6页
运营商正在发展基于智能终端的视频通信业务,分析了视频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特点以及影响视频通信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视频主客观质量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视频通信业务服务质量的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室优化验证,为... 运营商正在发展基于智能终端的视频通信业务,分析了视频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特点以及影响视频通信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视频主客观质量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视频通信业务服务质量的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室优化验证,为运营商有针对性地提升视频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提供了终端产品测试依据和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通信 视频质量评估 智能终端 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视频传输拥塞控制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波 杨宜民 蔡述庭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4-161,共8页
针对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的拥塞控制算法未能满足视频传输质量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半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视频传输拥塞控制算法。首先,为克服目前基于峰值信噪比的视频质量评估方法实时性低的缺点,设... 针对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的拥塞控制算法未能满足视频传输质量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半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视频传输拥塞控制算法。首先,为克服目前基于峰值信噪比的视频质量评估方法实时性低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可在线运行的无参考视频质量评估方法。其次,根据接收端视频质量的反馈,采用半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对拥塞控制进行建模,并通过求解此模型得到拥塞控制参数的调整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典型的拥塞控制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但具备更好的TCP友好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解码后视频序列的主观和客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视频传输 视频质量评估 半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块编码视频的无参考质量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付正 常义林 万帅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8-731,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基于块编码视频的无参考质量评估方法。首先结合人类视觉的亮度掩盖和对比度掩盖特性提出了一个符合主观视觉感知的方块效应测度,然后根据滤波对方块效应的影响,给出了一种适合于使用不同压缩和处理算法的基于块编...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基于块编码视频的无参考质量评估方法。首先结合人类视觉的亮度掩盖和对比度掩盖特性提出了一个符合主观视觉感知的方块效应测度,然后根据滤波对方块效应的影响,给出了一种适合于使用不同压缩和处理算法的基于块编码重构视频的质量评估方法。实验表明该质量评估测度与主观质量评估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质量评估 方块效应 视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V测试仪测试指标提取方案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玉花 张治中 杜西亚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介绍了IPTV测试仪的整体设计框架、IPTV视频质量评定指标中测试指标的算法设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IPTV测试仪中IP包的处理及从中提取各项测试指标参数的方法,目的是对测试仪中FPGA模块的硬件实现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已应用于IPTV测试仪中... 介绍了IPTV测试仪的整体设计框架、IPTV视频质量评定指标中测试指标的算法设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IPTV测试仪中IP包的处理及从中提取各项测试指标参数的方法,目的是对测试仪中FPGA模块的硬件实现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已应用于IPTV测试仪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质量评定指标 算法设计 测试指标参数 IPTV测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差异的虚拟视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艳 安平 +1 位作者 尤志翔 张兆杨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94-1900,共7页
为了降低多视视频中的传输数据量,可适当减少包含纹理图及其对应深度图的多视数量,而在自由立体视频系统的终端采用基于深度图的绘制技术,生成新的虚拟视点。由于不准确的深度图估计、遮挡及合成算法等原因,合成虚拟视的边缘会出现高频... 为了降低多视视频中的传输数据量,可适当减少包含纹理图及其对应深度图的多视数量,而在自由立体视频系统的终端采用基于深度图的绘制技术,生成新的虚拟视点。由于不准确的深度图估计、遮挡及合成算法等原因,合成虚拟视的边缘会出现高频噪声。对于这种特有的失真,用一般的评价方法并不能准确反映人眼的视觉感知。该文在分析失真虚拟视与原始视像素差异基础上,对各差异像素进行分类,并分配权重,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加权的边缘差异质量评价方法,对边缘像素施加较高权重。经多视视频序列实验证明,该文方法相比于其它评价方法,能更好地预测人类视觉对虚拟视图像的主观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图像 质量评价 边缘差异 虚拟视点 视觉加权 基于深度图像绘制(DI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目立体视频最小可辨失真模型及其在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艳 安平 +1 位作者 张秋闻 张兆杨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8-703,共6页
该文针对目前最小可辨失真(JND)模型只能应用于评价单视点视频的问题,探索一种以双眼亮度关系为基本出发点的双目立体视频的JND模型。首先根据立体视频特性引入双眼亮度关系模型,然后考虑了背景亮度掩盖、纹理掩盖、帧间掩盖、空间时间... 该文针对目前最小可辨失真(JND)模型只能应用于评价单视点视频的问题,探索一种以双眼亮度关系为基本出发点的双目立体视频的JND模型。首先根据立体视频特性引入双眼亮度关系模型,然后考虑了背景亮度掩盖、纹理掩盖、帧间掩盖、空间时间对比灵敏度、眼睛运动等因素,提出了双目JND模型,最后将该双目JND模型应用到立体视频质量评价方法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质量评价方法符合人类的视觉感知特性,更接近于主观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双目立体视频 最小可辨失真模型 质量评价 人类视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