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冰 古洵清 +3 位作者 黄丽娜 张国明 赵铁英 曾键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9例16眼VKH患者早期行OCT检查,并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复查OCT 1~2次.结果9例16眼VKH患...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9例16眼VKH患者早期行OCT检查,并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复查OCT 1~2次.结果9例16眼VKH患者早期OCT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隆起呈泡状或多囊状,其脱离高度176~1 209μm,平均高度(864.0±234.4)μm.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浆液性渗出迅速吸收,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下降至141~220 μm,平均(170.6±31.0)μm,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结论在VKH早期,患眼视网膜神经上皮显著增厚、浆液性视网膜脱离,OCT在VKH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三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龙飞 许国英 童秋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6-58,共3页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义称葡萄膜大脑炎,为一特异性侵犯含有黑色素组织的全身性疾病.该病由Vogt于1906年首次报告,临床较为少见。笔者对我院2003—2006年诊断治疗的3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义称葡萄膜大脑炎,为一特异性侵犯含有黑色素组织的全身性疾病.该病由Vogt于1906年首次报告,临床较为少见。笔者对我院2003—2006年诊断治疗的3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大脑炎 临床资料 全身性疾病 诊断治疗 黑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聪慧 郑燕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认为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与遗传因素有关。Fas/FasL表达异常、自身应答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异常,参与了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ogt-小柳原田...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认为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与遗传因素有关。Fas/FasL表达异常、自身应答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异常,参与了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发病机制 FA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赛芳芳 苗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5-1508,共4页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又称葡萄膜大脑炎,是一种以攻击黑色素细胞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眼、耳、脑膜、皮肤等多个系统。文章报道3例VKHS病例,3例患者均有葡萄膜炎及眼外症状、体征,均采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激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药疹一例
5
作者 李燕 李国栋 +1 位作者 廖琳 付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2-662,共1页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首发表现 黄斑区水肿 药疹 视力骤降 入院体检 黄斑中心凹 视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7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培茹 杨华静 +2 位作者 刘羊钰 李水 陈建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首诊17例(33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8例,男9...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首诊17例(33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8例,男9例,1例为单眼,16例双眼,平均年龄为(42.65±3.8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口服TAC联合静脉用GC治疗,GC初始剂量为1.5~2.5 mg·kg^(-1)·d^(-1),减量至40~60 mg·d^(-1)后改为口服用药,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并适度缩短GC总使用时长;TAC初始剂量为2 mg·d^(-1),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使TAC血药谷浓度维持在5~10 ng·mL^(-1),且随访时间≥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视力、眼前节和眼后节炎症、GC使用时间及OCT所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或脱离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时,患眼视力明显提高(0.22±0.08 vs.1.06±0.03,P<0.01);治疗3个月时,角膜后沉积物(KP)、前房闪辉、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水肿/渗出性脱离阳性的患眼vs.例较治疗前已明显降低(9.09%vs.48.88%、15.15%vs.69.7%、0.00%vs.51.2%、3.33%vs.78.79%,P<0.01);治疗6个月时,发生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广泛或多发局灶性脱离、黄斑区部分神经上皮层脱离的患眼比例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0.00%vs.66.67%、9.09%vs.33.33%,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临床意义。结论使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首次就诊的VKH综合征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选择,可作为VKH综合征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糖皮质激素 vogt-小柳原田综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兰惠 韩梅 +3 位作者 李岩 韩颖 宋秋颖 孙丰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首诊VKH患者71例(142眼)治疗前视力、病程、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进行分析;25例(50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71例(142眼)眼底有3种...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首诊VKH患者71例(142眼)治疗前视力、病程、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进行分析;25例(50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71例(142眼)眼底有3种表现:32眼(22.5%)视盘水肿较重,视网膜脱离较轻(视盘型);47眼(33.1%)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无水肿,仅表现为轻度充血(脉络膜型);63眼(44.4%)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水肿亦较重(混合型)。3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7,P=0.084);3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1,P=0.407);治疗前视力:视盘型与脉络膜型及混合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1;t=3.38,P=0.001),脉络膜型与混合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971)。结论VKH葡萄膜炎期的眼底表现可有3种类型。脉络膜炎性渗出及视网膜脱离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因素,而视盘水肿视力损害较轻。3种类型的表现形式与年龄和病程间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视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万程 候俭 +1 位作者 刘敬 崔凡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对26例(52只眼)患者的眼部表现及FFA等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双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多发性渗漏,46只眼形成...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对26例(52只眼)患者的眼部表现及FFA等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双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多发性渗漏,46只眼形成多囊样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8只眼视盘表面辐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渗漏,6只眼视盘及周围有条状出血遮蔽荧光,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未见受累。结论VKH的FFA特征为RPE的多发性渗漏,多有囊样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诊断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VK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史雪辉 杨丽红 +2 位作者 丁宁 田蓓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资料,比较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22眼中,FFA检查8眼(36.36%)后极部多处脉络膜充盈迟缓;9眼(40.91%)视盘渗漏水肿;22眼(100.00%)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密集针尖状高荧光渗漏,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部位FFA晚期形成多囊样或多湖状荧光积存;13眼(59.09%)静脉期散在、均匀脉络膜炎性病灶,呈斑点状低荧光。ICGA检查15眼(68.18%)脉络膜充盈迟缓;14眼(63.64%)脉络膜血管扩张;16眼(72.73%)播散状分布、斑点状脉络膜炎性低荧光病灶;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区大多呈现持续低荧光,晚期部分囊样病灶呈中强荧光;9眼(40.91%)视盘水肿晚期显示视盘及盘周低荧光。FFA和ICGA同步检查结果:FFA检查100.00%患眼静脉期视盘周及后极部密集点状高荧光渗漏,而在ICGA上无此征象;FFA检查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比ICGA显示更明显;ICGA检查脉络膜充盈迟缓15眼(68.18%)及斑点状炎性病灶16眼(72.73%),均高于FFA检查结果的8眼(36.36%)和13眼(59.09%),而且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扩张显示更清晰;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病灶在FFA静脉期表现为低荧光,晚期形成荧光积存,而病变区域ICGA检查相应部位多为持续低荧光。结论 VKH葡萄膜炎期FFA清晰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特征以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的程度和范围;ICGA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循环改变及脉络膜炎症的活动性和范围。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VKH诊断及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君 雷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7-779,共3页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前节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等检查确诊。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6个月、12个月后应用SD-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进行深度加强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测量SFCT。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进行比较。结果患眼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287.85±27.70)μm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患眼SFCT厚度(437.46±30.1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治疗2周后,患眼SFCT厚度为(352.50±60.37)μ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眼SFCT厚度分别为(299.32±20.12)μm、(297.61±21.89)μm,与正常人群SF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2、1.272,均为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SFCT较正常同龄人群明显增厚,恢复期与同龄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建民 石超 傅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374,共2页
报告1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男,61岁。因头痛、发热、视力及听力下降3个月就诊,检查发现双眼急性色素膜炎。1个月后面部出现色素脱失斑以及部分头发变白。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宪锐 王兰惠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急性葡萄膜炎期视网膜脱离与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VKH10例20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同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对UBM检查测量的...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急性葡萄膜炎期视网膜脱离与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VKH10例20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同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对UBM检查测量的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的高度与OCT测量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FA检查20眼均有多湖样视网膜脱离,UBM检查20眼均有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脱离的高度均值为(185.2±209.0)μm,OCT检查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RPE)脱离,脱离的高度为215~967μm,平均(557.07±268.96)μm。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7,P=0.001)。结论VKH急性葡萄膜炎期脉络膜炎性渗出液向内通过受损的RPE蓄积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产生视网膜脱离,向外也可蓄积在脉络膜上腔并前行至睫状体上腔而产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二者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超声生物显微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报告
13
作者 苏净 刘风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视力障碍 听力障碍 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误诊1例报告
14
作者 刘雪松 王施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0-630,共1页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误诊 诊断 葡萄膜炎 近视网膜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观察下的Vogt-小柳原田病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海萍 迟玮 +5 位作者 袁进 叶晓圆 苏丽施 李凡 田烨 华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8-424,共7页
【目的】观察静止期Vogt-小柳原田(VKH)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血管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静止期的Vogt-小柳原田患者12人,共20眼,正常对照13人,共21眼。所有患者与健康人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 【目的】观察静止期Vogt-小柳原田(VKH)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血管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静止期的Vogt-小柳原田患者12人,共20眼,正常对照13人,共21眼。所有患者与健康人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查。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的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非圆参数(AI)、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的血管密度、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DCP)的血管密度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的血管密度均使用ImageJ软件进行定量计算,同时用仪器内置软件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与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VKH静止期患者的FAZ面积明显低于健康人(P=0.004)。VKH组的SCP(6 mm)、SCP(3 mm)与DCP(6 mm)的血管密度(48.14±3.65)%、(47.73±3.23)%和(48.53±1.89)%也低于正常对照组(49.84±1.56)%、(48.23±2.41)%和(50.31±1.58)%,其中只有VKH组的DCP(6 mm)的血管密度与正常对照组的血管密度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然而,VKH组的SCP(1 mm)的血管密度(29.82±7.0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59±5.44)%,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7)。SFCT(408.70±66.97)μm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4.00±54.48)μm(P=0.000),另一方面,VKH组的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血管密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95)。【结论】SS-OCTA检查可以发现静止期VKH患者的视网膜浅层毛细的血管层的FAZ面积由于黄斑中心凹周围1mm内的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的血管发生代偿性增加而出现减少的现象,而静止期VKH患者DCP的血管密度降低,说明静止期VKH患者的视网膜的深层毛细血管层的血供并未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OCT在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杜生 张贵华 +2 位作者 陈浩宇 岑令平 陈伟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鉴别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急性VKH和急性C...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鉴别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急性VKH和急性CSCR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详细的病史采集以及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眼底检查、频域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运用频域OCT(SD-OCT)的5线光栅扫描和黄斑三维扫描进行SD-OCT黄斑区扫描,计算各种OCT形态特征对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入选急性VKH患者40例(40眼),急性CSCR患者32例(32眼);急性VKH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急性CSCR组差(P<0.001);急性VKH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771.6±419.2)μm,而急性CSCR组为(451.7±157.9)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所有患者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而膜样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皱褶和内界膜波浪样改变仅见于急性VKH组,它们对鉴别急性CSCR的敏感性分别是85.0%、62.5%和55.0%,膜样结构对鉴别两种疾病的敏感性最高,且其特异性为100.0%,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15.0%。结论 SD-OCT可以有效区分急性VKH和急性CSCR,膜样结构是鉴别两者敏感性最高的OCT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为主治疗葡萄膜大脑炎的研究述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霞 陈晨 +1 位作者 刘玲 郭承伟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4期591-592,共2页
关键词 葡萄膜大脑炎 中医药治疗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科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文峰 吉宇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常见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典型特征,但部分患者可存在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纤维素性渗出等不典型表现.由于不典型CSC的表现和症状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常见病,以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典型特征,但部分患者可存在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纤维素性渗出等不典型表现.由于不典型CSC的表现和症状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可累及后极的炎症类疾病(如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类似,一些其他全身及眼部疾病也可引起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及不典型CSC表现,临床上常造成误诊或漏诊,而上述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差别,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充分了解CSC的表现特征,尤其是不典型表现,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包括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做到准确诊断,合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 鉴别 不典型表现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