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两相流理论的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强度及寿命
1
作者 秦建国 孙志 +3 位作者 弓海霞 崔朝霞 巩勇智 郭思佳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60,共6页
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中,针对水下采油井口的突然开启和关闭、油气输送的非连续性造成管道内油气输送速度剧烈变化,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压力波动,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造成压力冲击的问题,通过分层流模型确定气液参数,借助Fluent中的VOF模... 在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中,针对水下采油井口的突然开启和关闭、油气输送的非连续性造成管道内油气输送速度剧烈变化,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压力波动,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造成压力冲击的问题,通过分层流模型确定气液参数,借助Fluent中的VOF模型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部分内的气液两相流介质进行模拟,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部分油气流动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及模拟求解,分析了不同输送速度连接器部分内油气对外压力的分布。结果显示,最大压力冲击的增量与油气输送速度平方的增量近似成正比关系,在考虑油气输送速度对水下法兰连接器透镜垫内壁最大压力冲击后,透镜垫最大等效应力增大9.36%,疲劳寿命下降5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法兰连接器 气液两相流 vof模型 流体压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的泵站压力管道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磊 姚青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126,130,共4页
针对某泵站水泵并联运行空管开机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气-液(水)两相瞬态流动为研究对象,采用VOF模型对管内的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充水过程中管内存在着泡状流、塞状流、分层流、波状流以及弹状流;管内液相体积分数经历... 针对某泵站水泵并联运行空管开机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气-液(水)两相瞬态流动为研究对象,采用VOF模型对管内的气液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充水过程中管内存在着泡状流、塞状流、分层流、波状流以及弹状流;管内液相体积分数经历了线性增长、无规律增长直至不再增长这3个时期;气液两相流造成的能量损失大于单相流。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解释了该泵站空管开机造成出水管口喷水现象的原因,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现场喷水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 vof模型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法的长距离无压引水隧洞充水过程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于跃 王晨晨 +2 位作者 安娟 李涛 段琦琦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0,共5页
结合长距离无压引水隧洞充水过程,建立了水气两相流耦合VOF(Volume of Fluid)法的k-ε紊流模型,近壁面采用考虑糙率影响的壁面函数,结合实际工程对长距离无压引水隧洞水气两相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隧洞内水位随充水时间的增加逐... 结合长距离无压引水隧洞充水过程,建立了水气两相流耦合VOF(Volume of Fluid)法的k-ε紊流模型,近壁面采用考虑糙率影响的壁面函数,结合实际工程对长距离无压引水隧洞水气两相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隧洞内水位随充水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对隧洞充水过程中沿程典型断面的水气两相流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流量为65 m3/s时水流能顺利通过隧洞;对某水库放水兼放空洞水深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无压引水隧洞 水气两相流 vof K-Ε紊流模型 充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的PEMFC流道亲疏水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弦 黄豪中 雷涵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16-1618,1633,共4页
水管理是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工作性能以及工作效率的关键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热点。PEMFC中的阴极流道存在较为复杂的水淹问题,需要从机理层面分析解决。利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对液态水在电池流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动问题进... 水管理是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工作性能以及工作效率的关键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热点。PEMFC中的阴极流道存在较为复杂的水淹问题,需要从机理层面分析解决。利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对液态水在电池流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动问题进行深入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性壁面由于附着力小,更适合作为气体扩散层(GDL)表面;侧壁需要比GDL表面更为亲水的壁面材料,以加快生成的液态水脱离GDL表面,但是过于亲水的壁面反而会形成环状流,阻碍反应气的输运。GDL表面使用疏水性较强的材料、流道侧壁使用亲水性材料能够提高燃料电池水管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 水管理 vof模型 两相流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船形堵块阴极流场的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永华 胡健平 罗子贤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建立流体体积(VOF)两相流模型,研究船形堵块流道的排水性能。建立不同开孔率的船形堵块流道三维模型,研究船形堵块及开孔率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影响。船形堵块流道峰值净功率密度相较于传统直流道可提升9.4%,相较于同堵... 建立流体体积(VOF)两相流模型,研究船形堵块流道的排水性能。建立不同开孔率的船形堵块流道三维模型,研究船形堵块及开孔率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影响。船形堵块流道峰值净功率密度相较于传统直流道可提升9.4%,相较于同堵塞率下的梯形堵块流道可提高2.9%,具有较好的强化传质作用。通过提高船形堵块流道的开孔率,PEMFC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在相同开孔率下,船形堵块流道的氧气摩尔浓度较直流道和梯形堵块流道分别提高28.6%和14.0%。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直流道,船形堵块流道可降低排水周期和流道内平均水含量,具有更好的排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流道 排水性能 阴极流场 船形堵块 流体体积(vof)两相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上升通道内气泡–液态金属MHD流动与传热的数值研究
6
作者 王军 鹿鹏 +3 位作者 黄护林 王彦利 王少政 陈田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8-1069,I0017,共13页
在聚变堆的冷却系统中,由于强磁场的影响,液态金属流动受到抑制,通过掺入气泡到液态金属中可减小磁流体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效应,提升传热速率。该文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在不同的磁场强度(0~1.3 T)和不同的气泡雷诺数(1.3×... 在聚变堆的冷却系统中,由于强磁场的影响,液态金属流动受到抑制,通过掺入气泡到液态金属中可减小磁流体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MHD)效应,提升传热速率。该文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在不同的磁场强度(0~1.3 T)和不同的气泡雷诺数(1.3×10^(4)~6.76×10^(4))范围内,对横向磁场作用下垂直上升通道中气泡-液态金属两相流动传热特性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无磁场时气体呈柱状流,而在磁场作用下,由于MHD箍缩效应的影响,气柱破裂、分离,形成了气泡流;随着磁场增大,其分离点由入口逐渐向上移动,且气泡运动速度随之增加。与液态金属单相流相比,气泡-液态金属两相流动的平均换热系数随磁场强度和气泡雷诺数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但因两相流动显著减小由MHD效应引起的压降,从而提升通道内综合换热因子,且在磁场较小时,提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vof模型 MHD效应 换热系数 综合换热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内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徐让书 王娟娟 +1 位作者 刘立博 牛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7,共5页
主轴承腔作为航空发动机润滑系统油气两相流的重要区域,腔内的高温高压及其回油特性对润滑系统的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利用VOF数值计算模型对某航空发动机轴承腔简化模型内油气两相流进行数值计算,将两相之间表面张力作为源项添加到动量... 主轴承腔作为航空发动机润滑系统油气两相流的重要区域,腔内的高温高压及其回油特性对润滑系统的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利用VOF数值计算模型对某航空发动机轴承腔简化模型内油气两相流进行数值计算,将两相之间表面张力作为源项添加到动量方程中,并依据实际情况添加壁面黏附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良好。分析几种工作参数下润滑油相界面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腔压及回油油气体积比随转子转速及润滑油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腔内的压力沿周向在出口处附近较低,并且随着转子转速或润滑油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回油孔出口处油气体积比随润滑油进口流量增加而增大;当润滑油进口流量一定时转子转速增大不利于回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轴承腔 气液两相流 vof模型 相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曲型挑坎挑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日东 刘顺东 +1 位作者 周晓泉 黄尔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2,共5页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与VOF多相模型对扭曲型挑坎挑流进行水气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模拟了挑坎里的自由水面与挑流的空中轨迹线,得到计算域的速度、压强、湍动能K与湍动能耗散率ε的分布、内外挑距与水舌宽度,并与物理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与VOF多相模型对扭曲型挑坎挑流进行水气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模拟了挑坎里的自由水面与挑流的空中轨迹线,得到计算域的速度、压强、湍动能K与湍动能耗散率ε的分布、内外挑距与水舌宽度,并与物理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曲型挑坎 挑流 水气两相流 vof多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内汽液两相流流型及换热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书磊 蔡伟华 李凤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4,共8页
为研究水平管内相变汽液两相流动流型变化,使用VOF模型和RSM湍流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管内对流换热、压降及流型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VOF模型和RSM湍流模型可用于模拟两相流流型中的泡状流、分层流、波状流、弹状流以及环... 为研究水平管内相变汽液两相流动流型变化,使用VOF模型和RSM湍流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管内对流换热、压降及流型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VOF模型和RSM湍流模型可用于模拟两相流流型中的泡状流、分层流、波状流、弹状流以及环状流;模拟结果与Mandhane流型图基本吻合;对流换热系数及压降与已有关联式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两相流 流型 vof 雷诺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充气排液工况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俊泽 张伟明 李正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3-388,共6页
为了获得管道充气排液过程的两相流动状态,采用VOF模型对管道充气排液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型考虑了液体表面张力、壁面粘附力,流体粘度,管壁粗糙度以及气体可压缩性效应,并采用结构化网格和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对两相界面进行了... 为了获得管道充气排液过程的两相流动状态,采用VOF模型对管道充气排液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型考虑了液体表面张力、壁面粘附力,流体粘度,管壁粗糙度以及气体可压缩性效应,并采用结构化网格和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对两相界面进行了跟踪,观察了这一工况下的气液两相混合及界面变化过程,分析了充气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管道内压力分布、气相体积分数、管流摩阻和能量交换情况,得到了这一工况下气液两相的流动特征。模拟结果也表明,在进行适当的网格划分和参数设置,VOF模型可以用于非自由表面的有压流动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充气排液 气液两相流 vof模型 瞬态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滚动轴承内油气两相流动与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让书 李骏 +1 位作者 牛玲 常柱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95,共5页
基于VOF方法和滑移网格技术,研究喷射润滑下主轴承内部压力、温度场及油气体积比随转子转速及滑油流量的变化规律。给出滑油在轴承内的相界面分布,描述轴承内油膜分布及运动。结果表明:轴承内压力和油气两相在轴承内分布不均匀;油液体... 基于VOF方法和滑移网格技术,研究喷射润滑下主轴承内部压力、温度场及油气体积比随转子转速及滑油流量的变化规律。给出滑油在轴承内的相界面分布,描述轴承内油膜分布及运动。结果表明:轴承内压力和油气两相在轴承内分布不均匀;油液体积分数随转速的升高而降低,随供油量的增加而增加,呈非线性关系;轴承内最高工作温度随主轴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轴承润滑效果与供油量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转速下对应不同的最佳供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滚动轴承 气液两相流 温度分布 vo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泵站水泵吸水池中流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树红 耿福明 +2 位作者 吴玉林 罗先武 许洪元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对于大型泵站水泵吸水池稳定性的研究,开展了两项工作。首先是防涡装置为了防止或减少漩涡在水泵吸水池内部的发生,在吸入口的下方,安装了一个"T"型的漩涡阻止器,并应用PIV测量了安装漩涡阻止器前、后吸水池内部的流场分布。... 对于大型泵站水泵吸水池稳定性的研究,开展了两项工作。首先是防涡装置为了防止或减少漩涡在水泵吸水池内部的发生,在吸入口的下方,安装了一个"T"型的漩涡阻止器,并应用PIV测量了安装漩涡阻止器前、后吸水池内部的流场分布。通过对其流动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阻止器能够有效地减小漩涡的发生。其次,应用试验手段对进水口前空气吸入涡的流态及其控制进行了研究;同时以计算方法为辅,对进水口前的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包括对进水口前自由表面的流态的相应的研究,即在计算中,使用VOF两相流动模型,对进水口前的流态进行了三维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进水口自由表面及内部流动的规律和空气吸入涡的完整吸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漩涡阻止器 PIV 吸水池 吸入涡vof两相流动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体积方法的燃油液滴蒸发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鹏 李国岫 +1 位作者 张涛 贾涛鸣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9-1365,共7页
建立了基于气液两相流流体体积(VOF)方法的燃油液滴蒸发的数学计算模型,研究了燃油液滴蒸发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及强制对流流场对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燃油液滴在蒸发过程中,液滴内部并不是均匀加热,而是热点区域加热较快,其... 建立了基于气液两相流流体体积(VOF)方法的燃油液滴蒸发的数学计算模型,研究了燃油液滴蒸发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及强制对流流场对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燃油液滴在蒸发过程中,液滴内部并不是均匀加热,而是热点区域加热较快,其他区域缓慢加热。在初始时刻时,燃油液滴相界面处的蒸气与周围气体之间的浓度梯度较大,因此初期的蒸发速率较快,其谢伍德数Sh也较大。不同气液相温度差能促进液滴的蒸发过程,随着气液相温度差增大,液滴蒸发速率逐渐增大。随着雷诺数的增大,高温热点区域的分界线逐渐模糊,液滴内部加热逐渐趋于均匀。雷诺数越大,液滴的温度越高,但液滴温度差别较小。不同雷诺数能有效促进液滴的蒸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气液两相流 vof模型 液滴蒸发 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动与固壁相互作用耦合求解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云超 宁智 王春海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1-268,共8页
气液两相流动与固壁相互作用的研究是液滴撞击壁面运动研究的重要基础。以结合了VOF和Level Set两种方法优点的用于气液相界面追踪的复合Level Set-VOF方法和利用唯象分析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接触角滞后性及壁面性质对润湿过程影响的壁... 气液两相流动与固壁相互作用的研究是液滴撞击壁面运动研究的重要基础。以结合了VOF和Level Set两种方法优点的用于气液相界面追踪的复合Level Set-VOF方法和利用唯象分析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接触角滞后性及壁面性质对润湿过程影响的壁面润湿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气液两相流动与固壁相互作用耦合求解流程,给出了气液两相流动与固壁相互作用耦合求解过程中接触线速度的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通过与已有实验结果的对比,对提出的气液两相流动与固壁相互作用耦合求解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Level Set-vof方法 壁面润湿模型 气液两相流动 耦合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充水工况下气液两相流瞬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15
作者 袁文麒 刘遂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9-715,共7页
结合k-ε湍流模型,对三维管道充水过程的气液两相流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建立了管道充水过程液相体积分数与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对两相流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能量损耗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充水过程中存在分层、段塞、气团、气泡流;气体... 结合k-ε湍流模型,对三维管道充水过程的气液两相流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建立了管道充水过程液相体积分数与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对两相流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能量损耗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充水过程中存在分层、段塞、气团、气泡流;气体在管道中以气团、气泡流流型向下游管网流动;气液两相流造成的能量损耗大于单相流,两相流能量消耗增大的原因是存在气液相间相互作用以及流体与管壁摩擦系数的增大;倾斜下降管道剖面水平方向轴向流速对称分布;垂直方向靠近管道顶部与底部分别出现气、液相轴向流速峰值,气液交界处轴向流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水管道 气液两相流 vof模型 瞬态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高速风扇液黏离合器流体传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寿文 林博 +1 位作者 冯姗姗 崔红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7,共7页
为精确预测高速工况的流场特性,运用自由表面(VOF)模型,对摩擦副流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相流区域分布及其演变规律,预测了全转速范围的转矩。研究表明:两相流区域主要受流体动压效应、流体静压效应影响;输入转速越高,摩擦副流体空... 为精确预测高速工况的流场特性,运用自由表面(VOF)模型,对摩擦副流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相流区域分布及其演变规律,预测了全转速范围的转矩。研究表明:两相流区域主要受流体动压效应、流体静压效应影响;输入转速越高,摩擦副流体空气体积分数越大,供油量越大,空气体积分数越小;流体转矩随着转速升高而增大,而过某临界值时,转矩下降。作者还构建了液黏调速离合器性能试验台架,对摩擦副的油膜转矩传递特性进行试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vof模型 两相流 数值模拟 流体剪切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喷嘴雾化特性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晋湘 张瑞 +2 位作者 徐越群 李自臻 祖佳红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5-1687,共3页
为研究气液两相流体在离心喷嘴中的流动机理和雾化特性,设计制作了6种可视化的双旋流槽离心喷嘴,采用高速摄像系统,研究喷嘴内部及外部的流动情况。建立了离心式喷嘴内部流动的VOF(Volume of Fluid)模型,基于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获... 为研究气液两相流体在离心喷嘴中的流动机理和雾化特性,设计制作了6种可视化的双旋流槽离心喷嘴,采用高速摄像系统,研究喷嘴内部及外部的流动情况。建立了离心式喷嘴内部流动的VOF(Volume of Fluid)模型,基于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喷嘴内部流动的密度场以及喷口处速度特性。结果表明,进口为纯水时喷嘴内部存在稳定的圆柱状空气核,且喷雾为空心雾锥;当进口为气液两相时喷嘴内部存在圆锥状气液混合区,且喷雾为实心雾锥;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喷嘴 vof模型 空气涡核 双流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电站集热管非均匀受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传钊 韩临武 +2 位作者 徐海卫 刘明义 裴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6,共5页
塔式太阳能电站吸热器中的集热管是光热转换的核心组件。集热管面向镜场的半圆周受热,且热流密度沿圆周和轴向不断变化,背向镜场的半圆周绝热,同时集热管内水-蒸汽工质的沸腾流动换热尤为复杂,研究其受热特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塔式电站吸... 塔式太阳能电站吸热器中的集热管是光热转换的核心组件。集热管面向镜场的半圆周受热,且热流密度沿圆周和轴向不断变化,背向镜场的半圆周绝热,同时集热管内水-蒸汽工质的沸腾流动换热尤为复杂,研究其受热特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塔式电站吸热器集热管的整体性能。为此,建立了轴向和周向不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水-蒸汽集热管内的数值模型。基于Fluent平台,计算三维、非稳态的汽液两相流动,通过模拟分析呈现了管内的汽液两相流动特性,同时揭示了在这种极不均匀热流条件下,集热管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其传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太阳能电站 集热管 不均匀热流 水-蒸汽 两相流 vof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生桥水电站溢洪道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9
作者 牛坤 把多铎 吴小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4,132,共4页
以天生桥水电站为例,采用Flunet软件、有限体积法、κ-ε紊流模型及VOF方法相结合处理自由水面,并对溢洪道泄洪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溢流堰泄流能力、水面线、底板压强分布、水流空化系数分布及典型断面流速分布。数值模拟结... 以天生桥水电站为例,采用Flunet软件、有限体积法、κ-ε紊流模型及VOF方法相结合处理自由水面,并对溢洪道泄洪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溢流堰泄流能力、水面线、底板压强分布、水流空化系数分布及典型断面流速分布。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较精确、稳定可靠,为同类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Ε紊流模型 vof方法 水气二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方形小通道内的冷凝换热数值模拟
20
作者 李盼盼 陈振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3-769,共7页
采用VOF模型对制冷剂R134a在水平放置的边长为1 mm、长度50 mm正方形小通道内的凝结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入口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和冷量施加方式对小通道内冷凝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凝液最先出现在通道拐角处,随后在表面... 采用VOF模型对制冷剂R134a在水平放置的边长为1 mm、长度50 mm正方形小通道内的凝结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入口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和冷量施加方式对小通道内冷凝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凝液最先出现在通道拐角处,随后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逐渐布满整个通道截面;沿程换热系数在入口处较大,然后沿流向急剧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在恒定热流密度条件下,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气液界面的剪切力逐渐增加,冷凝液膜随之变薄,从而导致换热系数变大;当入口质量流速恒定时,热流密度的改变对冷凝换热系数影响不明显;冷量均衡施加于通道边界比集中施加于某一边界液膜分布更均匀,更有利于冷凝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方形小通道 两相流 冷凝换热 数值模拟 vo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