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掺杂VO2(B)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世昌 邹正光 +2 位作者 吕婷婷 吴星宇 杨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41-1748,共8页
以V_2O_5、C_(12)H_(22)O_(11)和AgNO_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Ag掺杂VO_2(B)正极材料,通过XRD、FESEM、XPS、EDS、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表征手段,研究掺Ag对VO_2(B)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掺杂量为0.... 以V_2O_5、C_(12)H_(22)O_(11)和AgNO_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Ag掺杂VO_2(B)正极材料,通过XRD、FESEM、XPS、EDS、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表征手段,研究掺Ag对VO_2(B)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掺杂量为0.43%(atom)时,样品(Ag_1)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40.5 m A·h·g^(-1),较未掺杂样品(Ag_0)提高了80.5%。当掺杂量为1.28%(atom)时,样品(Ag_3)表现出最好的循环稳定性,首次放电容量为213.6 m A·h·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正极材料 vo2(B) 银掺杂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掺杂VO2(B)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忠良 邹正光 +2 位作者 吴一 万振东 韩世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91-1701,共11页
采用水热反应法,在合成过程中通过向反应体系中添加Cr(NO_3)_3·9H_2O,制备出了Cr掺杂的VO_2(B)。结合XRD、XPS、FESEM、EDS和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目标产物物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当掺杂量(原... 采用水热反应法,在合成过程中通过向反应体系中添加Cr(NO_3)_3·9H_2O,制备出了Cr掺杂的VO_2(B)。结合XRD、XPS、FESEM、EDS和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目标产物物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当掺杂量(原子百分比,下同)为0.49%时,VO_2(B)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其在电流倍率为0.1C时,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2 mA·h·g^(-1),较未掺杂样品高出36 mA·h·g^(-1),5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89 mA·h·g^(-1),容量保持率为67%,明显优于未掺杂样品(60.6%)。EIS和CV研究显示,当掺杂量为0.49%时,VO_2(B)电荷转移电阻和电化学反应极化明显降低,此进一步诠释了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vo2(B) 铬掺杂 水热 化学反应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Spectroscopic of Vanadyl(Ⅱ) Vitamin D3 Amino Acid Mixed Complexes as Insulin Mimetic Drug
3
作者 Enas Aljuhani Amnah M.A.Alsuhaibani +3 位作者 A.M.El-Di damony N.Hassan Sameh Abo Taleb Moamen S.Refa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16-2324,共9页
A new six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nsulin-mimetic vanadyl(Ⅱ) compounds [(VD3^-1)(VO^+2)(AAn^-1)](where(n=1~6);AA1=isoleucine, AA2=threonine, AA3=proline, AA4=phenylalanine, AA5=lysine and AA6=glutamine) were synthe... A new six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nsulin-mimetic vanadyl(Ⅱ) compounds [(VD3^-1)(VO^+2)(AAn^-1)](where(n=1~6);AA1=isoleucine, AA2=threonine, AA3=proline, AA4=phenylalanine, AA5=lysine and AA6=glutamine)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vitamin D3(VD3), VOSO4 and amino acids(AAn) with equal molar ratio 1∶1∶1 in neutralized media.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like, infrared and soli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es. Magnetic moments and electronic spectra reveal square pyramid geometric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es. The infrared spectra assignments of these complexes revealed that the chelation towards vanadyl(Ⅳ) ions existed via deprotonation of the hydroxyl group of VD3 drug ligand and so amino acids act as bidentate ligand via N-amino and O-carboxylate groups. The anti-diabetic efficiency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streptozotocin induced diabetic male albino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 alternative Diabetes DRUG VO^2+ ion VITAMIN D3 Amino acid SPECTROSCOP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VO_2薄膜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透过率的改善 被引量:24
4
作者 沈楠 李毅 易新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9-202,共4页
阐述了一种纳米VO2薄膜材料新型结构的制备方法.先用反应离子束溅射和退火工艺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具有相变特性的薄膜.HRTEM及XRD显示这种薄膜含有纳米量级的VO2颗粒,四探针测试电阻温度关系表明该类材料相变温度已经靠近室温,变化温度... 阐述了一种纳米VO2薄膜材料新型结构的制备方法.先用反应离子束溅射和退火工艺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具有相变特性的薄膜.HRTEM及XRD显示这种薄膜含有纳米量级的VO2颗粒,四探针测试电阻温度关系表明该类材料相变温度已经靠近室温,变化温度下测得的红外透过曲线表明该材料在相变前后具有良好的红外光开关特性.再针对该薄膜材料较低的可见光透过率,提出S iO2减反膜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为开展VO2薄膜材料在智能窗类光电产品的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薄膜 相变 离子束溅射 智能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磷酸盐玻璃掺杂VO^(2+)吸收光谱和EPR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超英 黄先恺 +2 位作者 涂虬 王伟杨 郑雪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08-1811,共4页
3d1离子(如VO2+,V4+)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离子,其掺杂电子顺磁共振谱已有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利用3d1离子在四角压缩八面体对称中EPR参量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锌磷酸盐玻璃晶体中掺杂VO2+的EPR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 3d1离子(如VO2+,V4+)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离子,其掺杂电子顺磁共振谱已有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利用3d1离子在四角压缩八面体对称中EPR参量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锌磷酸盐玻璃晶体中掺杂VO2+的EPR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A⊥)和光吸收谱。由于锌磷酸盐玻璃晶体中掺杂VO2+中配体O2-的自旋-轨道耦合参量ζ0p(≈150cm-1)与中心过渡金属3d1离子V4+的ζ0d(≈248cm-1)相差不太大,故来自配体的自旋-轨道耦合参量ζ0p对EPR参量和光吸收谱的贡献必须予以考虑。采用重叠模型建立了杂质中心结构参数与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以及光吸收谱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拟合锌磷酸盐玻璃中V4+中心的EPR参量和光吸收谱理论与试验符合,获得了杂质中心[VO6]8-基团的局域结构;研究发现,[VO6]8-基团的平行和垂直于C4轴的键长分别为:R‖≈0.175nm,R⊥≈0.197nm,即[VO6]8-基团的局域结构为沿C4轴方向呈压缩的八面体结构;所得EPR参量和光吸收谱的理论值与实验符合很好,并对上述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这说明微扰法可以用来研究材料中掺杂3d1过渡金属离子的EPR参量和光吸收谱。此外,对超精细结构常数(A‖和A⊥)的研究发现,较大的芯区极化常数κ值说明VO2+中未配对的s电子对超精细结构常数有较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 重叠模型 双旋-轨耦合参量模型 V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VO_2(B)纳米带阵列的可控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秦牡兰 刘万民 +1 位作者 张志成 徐星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1-1158,共8页
以V_2O_5作为钒源,乙二醇作为结构导向剂和还原剂,在不使用模板的情况下,通过水热法制备VO_2(B)纳米带阵列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乙二醇的含... 以V_2O_5作为钒源,乙二醇作为结构导向剂和还原剂,在不使用模板的情况下,通过水热法制备VO_2(B)纳米带阵列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乙二醇的含量和水热反应时间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水热反应时间和充放电电压范围对VO_2(B)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二醇含量为10 m L时,在180℃水热反应6 h所合成的VO_2(B)纳米带阵列在1.5~4 V的电压范围内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VO(B) 纳米带阵列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离子对多孔VO_2薄膜微观形貌及热致相变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敏 徐元杰 +1 位作者 黄婉霞 王姗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046-24049,共4页
以云母(001)为衬底,采用无机溶胶-凝胶法,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三甲基溴化铵(CTAB),以及加入同一元素族、不同粒径的无机盐离子Li+、Na+、K+和同一周期、不同价态的Na+、Mg2+、Al3+制备多孔VO2薄膜。采用SEM、FT-IR等手段分析薄膜... 以云母(001)为衬底,采用无机溶胶-凝胶法,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三甲基溴化铵(CTAB),以及加入同一元素族、不同粒径的无机盐离子Li+、Na+、K+和同一周期、不同价态的Na+、Mg2+、Al3+制备多孔VO2薄膜。采用SEM、FT-IR等手段分析薄膜的微观形貌特征和热致相变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化合价、不同粒径的无机盐离子对多孔VO2薄膜的颗粒尺寸分布、微观形貌以及热致相变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vo2薄膜 无机盐离子 形貌 热致相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_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作为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仲星 彭志光 +1 位作者 王海燕 唐有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11-9017,共7页
采用简易的一步水热法实现了VO_2和rGO的有效复合,通过XRD、SEM、Raman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评估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VO_2为片状形貌,氧化石墨烯在水热反应中被还原,与VO_2片形成了... 采用简易的一步水热法实现了VO_2和rGO的有效复合,通过XRD、SEM、Raman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评估了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VO_2为片状形貌,氧化石墨烯在水热反应中被还原,与VO_2片形成了良好的复合结构。电化学数据显示,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VO_2/rGO复合材料可逆容量高达621.8mAh/g,远高于石墨的理论容量(372mAh/g)。在300mA/g电流密度下,该材料在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384mAh/g。更重要的是,在2 000mA/g电流密度下,300次循环后容量仍维持在256mAh/g,容量保持率接近100%。基于rGO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VO_2与rGO的协同作用,制备的VO_2/rGO复合材料体现了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和良好的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能,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水热法 vo2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掺杂对二氧化钒多晶薄膜相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付学成 李金华 +1 位作者 谢建生 袁宁一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将Ta2O5与V2O5均匀混合,压制成溅射靶,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在二氧化硅衬底上沉积掺Ta氧化钒薄膜。在氮气中适当退火,形成掺杂二氧化钒多晶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薄膜具有单一的(002)取向。XPS测试表明,膜中V为+4价,Ta以替位方式存... 将Ta2O5与V2O5均匀混合,压制成溅射靶,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在二氧化硅衬底上沉积掺Ta氧化钒薄膜。在氮气中适当退火,形成掺杂二氧化钒多晶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薄膜具有单一的(002)取向。XPS测试表明,膜中V为+4价,Ta以替位方式存在。温度-电阻率测试表明,薄膜具有明显的相变行为,原子比为3%的Ta掺杂后,二氧化钒多晶薄膜相变温度降低到约48℃。Ta原子的半径大于V原子的半径,Ta的掺入在薄膜中引入了张应力;5价Ta替代4价V,在d轨道中引入多余电子,产生施主能级,这些是掺钽二氧化钒多晶薄膜相变温度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薄膜 Ta掺杂 离子束增强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