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伍小云 张嘉杰 吴曙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对28个氨基吡唑并吡啶二芳基脲类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所得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681,回归系数r2=0.958,统计方差比F=64.964,影响药效的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65.7%和34...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对28个氨基吡唑并吡啶二芳基脲类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所得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0.681,回归系数r2=0.958,统计方差比F=64.964,影响药效的立体场和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65.7%和34.3%。CoMFA模型的三维等值图为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基吡唑并吡啶二芳基脲类 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衍生物类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从头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康从民 赵绪浩 +1 位作者 于玉琪 吕英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0-554,共5页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从头药物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系列吲哚类化合物,并用类药性和分子对接进行了筛选,最后得到10个对接能量较低的化合物分子,对具有最低结合能的化合物与VEGFR-2酪氨酸激...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从头药物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系列吲哚类化合物,并用类药性和分子对接进行了筛选,最后得到10个对接能量较低的化合物分子,对具有最低结合能的化合物与VEGFR-2酪氨酸激酶的复合物进行了1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并对其结合模式进行了分析.这些化合物结构新颖,可能作为抗肿瘤的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本文结果为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进一步改造、设计及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有助于开发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激酶抑制 从头药物设计 类药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史健 王亚静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段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83-1394,共12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物和探索延长或逆转继发性耐药的优化治疗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目的依据国内外文献数据系统评价EGFR-TKI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发布的有关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单药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3级不良反应等数据收集和分析。基于基线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使用RevMan 5.4.1版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10项研究,共2029例患者,其中EGFR-TKI联合化疗组1049例患者,单纯EGFR-TKI组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54,95%CI=0.49~0.60,P<0.00001)和OS(HR=0.69,95%CI=0.59~0.79,P<0.00001)。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OR=1.95,95%CI=1.57~2.42,P<0.00001)和DCR(OR=1.76,95%CI=1.13~2.74,P=0.01)。在伴随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42,95%CI=0.34~0.52,P<0.00001)和OS(HR=0.69,95%CI=0.51~0.94,P=0.02)。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62,95%CI=0.53~0.72,P<0.00001)。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EGFR-TKI治疗(OR=4.25,95%CI=2.74~6.61,P<0.00001)。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PFS及OS,尤其是基线脑转移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是≥3级血液学相关毒副作用发生率,整体是安全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 联合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性腹泻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
4
作者 田劭丹 罗美 +2 位作者 郑智 侯丽 陈信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相关性腹泻是TKIs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TKIs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而且会影响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和用药依从性,亦是临床常见导致药物剂量降低,用药时间延迟甚...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相关性腹泻是TKIs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TKIs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而且会影响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和用药依从性,亦是临床常见导致药物剂量降低,用药时间延迟甚至中断治疗的重要原因。基于中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基本治疗原则,以及中医药干预TKIs相关性腹泻具有较显著临床疗效的临床实践,专家组通过德尔菲法就TKIs相关性腹泻中医药治疗规范相关问题反复征询、归纳、修改、讨论并形成共识,旨在扩大TKIs可能临床获益人群、推广中医药诊疗措施在TKIs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以改善腹泻相关症状、提高抗肿瘤疗效及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 腹泻 靶向治疗药物 不良反应 中医药 专家共识 德尔菲法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邓晟明 孔繁聪(综述) 李菲(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88-592,共5页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BTKi)是被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类药物,通过阻断B细胞的信号传递进而影响B细胞相关肿瘤的发育和增殖。研究发现,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BTKi)是被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类药物,通过阻断B细胞的信号传递进而影响B细胞相关肿瘤的发育和增殖。研究发现,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也表达于其他细胞中,包括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巨噬细胞等;此外,BTK的下游信号通路如磷脂酶Cγ2(phospholipase C gamma 2,PLCγ2)的激活、Fc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与多种疾病相关。上述机制为BTKi治疗B细胞相关肿瘤之外的其他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针对BTKi在非B细胞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顿激酶抑制 非血液肿瘤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系统评价
6
作者 陈娅 李超 +3 位作者 马雪 余婷 邱悦 李娜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6,共8页
目的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系统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 目的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系统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对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或统计性分析。结果纳入26项研究(22个病例报告和4个病例系列),共计75例患者使用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主要涉及的作用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多靶点。大部分患者换药后安全性良好,肝功能正常或无严重肝损伤,仅1例患者报告严重肝脏不良反应(3级总胆红素升高);临床疗效方面,大部分患者对换用的TKIs应答良好,在随访时间内治疗结局评估为稳定或无疾病进展,仅2例吉非替尼替换为厄洛替尼患者因发生非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而减量后疾病进展、1例厄洛替尼替换为阿法替尼患者出现肿瘤症状加重。结论已发表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证据表明,靶向EGFR、ALK和多靶点的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继续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实践性,可作为TKIs肝损伤停药后的应对策略之一。但目前尚无指南共识在替换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和剂量方案等方面作出明确推荐,亟待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多靶点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何俊霞 蒋溪媛 席亚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05,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预后,停止TKI治疗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是CML患者追求的新目标。多种停药方法正在不断探索中,成功停药与TKI的治疗时间、深度分子学反应(DMR)持续时间、转录本类型、免疫学因素等影响因素有关。早期转换TKI、联合其他疗法以及靶向白血病干细胞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TFR率。本文就TKI停药的探索、影响TFR的因素、停药患者的选择、提高TFR的策略、停药后的监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CML患者实现TFR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停药 激酶抑制 无治疗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梁丹 易颖 +1 位作者 黄为福 农先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研究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治疗对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个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了MT... 目的研究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治疗对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个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了MTKIs联合ICIs的治疗方案,回顾性研究该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截至2023年3月1日,整体人群ORR为38%,DCR为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mOS)为15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肺炎、口腔溃疡等。结论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MTKIs和ICIs联合治疗方法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探索出最有可能从这种治疗方法中获益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小分子激酶抑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 实体肿瘤 标准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路皓 杨奕 +4 位作者 张精文 刘琦 卢俊蓉 侯英文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HCC患者101例,其中50例患者接受TACE+TKI+ICI治疗,51例患者接受HAIC+TKI+ICI治疗。比较两组的OS、PFS,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评估方案的安全性。结果TACE+TKI+ICI组中位PFS为12.0个月,HAIC+TKI+ICI组为11.0个月(P=0.030)。TACE+TKI+ICI组中位OS未达到,HAIC+TKI+ICI组为14.6个月(P=0.005)。TACE+TKI+ICI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总胆红素升高(46.0%)及肝功能损伤(26.0%),HAIC+TKI+ICI组则为白蛋白降低(62.7%)、乏力(39.2%)及胃肠道反应(31.4%)。结论TACE+TKI+ICI方案有着更佳的远期生存获益,而HAIC+TKI+ICI方案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肝功能储备,两种方案均未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术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激酶抑制 免疫治疗 联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热点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檀紫瑞 申青 +2 位作者 刘俊英 陈砚凝 姚继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26-4434,共9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比较EGFR非热点...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比较EGFR非热点突变型NSCLC一线应用EGFR-TKIs及化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患者,并确认为EGFR非热点突变型患者共90例。以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一线EGFR-TKIs治疗组和一线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所有患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或复查住院及门诊病例获得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03-31。观察并比较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90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52例,一线化疗组38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16例,初诊分期为ⅢB~Ⅳ期患者74例。EGFR非热点突变患者中,单基因突变51例,复合突变39例。一线EGFR-TKIs治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8例,二线化疗患者9例。一线化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8例,二线化疗患者16例,免疫治疗患者1例。EGFR非热点突变不同亚型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的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P<0.001)。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突变亚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位点突变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线化疗进展后的患者中,二线EGFR-TKIs治疗(8例)与化疗(16例)的中位PFS分别为11.3个月和5.6个月,二线EGFR-TKIs治疗与化疗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0.006)。结论在EGFR非热点突变型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中,EGFR ex20ins和E20 S768I突变患者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后的生存期存在差异。而在各突变亚型中,与一线化疗相比,一线EGFR-TKIs治疗均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非热点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联合PD-1抑制剂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MSS型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宇轩 郭沥泞 +1 位作者 沈佳怡 王丽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微卫星稳定(MSS)型或错配修复正常(pMMR)型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25例MSS型CCLM患...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微卫星稳定(MSS)型或错配修复正常(pMMR)型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25例MSS型CCLM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3)。观察组给予放疗联合PD-1抑制剂及TKI治疗,对照组给予TKI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放疗联合PD-1抑制剂及TKI药物的治疗方案与单用TKI对比,提高了MSS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值得进一步验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放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激酶抑制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耐药K562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帆 张琼 +2 位作者 刘洪英 李松 王莉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3-569,共7页
目的建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STI-571)耐药K562细胞系并研究其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含递增浓度伊马替尼的培养基培养K562细胞,诱导耐伊马替尼K562细胞系(K562R)。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分析确定耐药细胞是否形成;采... 目的建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STI-571)耐药K562细胞系并研究其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含递增浓度伊马替尼的培养基培养K562细胞,诱导耐伊马替尼K562细胞系(K562R)。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分析确定耐药细胞是否形成;采用MTT法观察耐药细胞的耐药谱;通过半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并通过基因测序分析K562R细胞B细胞受体-c-Abelson(BCR-ABL)激酶区基因序列。结果成功地将伊马替尼高敏感的K562细胞诱导成K562R,伊马替尼抑制K562和K562R细胞存活的IC50值分别为0.01±0.00和(2.35±0.01)μmol·L-1,耐药倍数为235.0倍。K562R具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对高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和对柔红霉素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3.2,63.2和11.8倍。K562R可对抗伊马替尼诱导的细胞凋亡,伊马替尼1.0μmol·L-1培养24 h K562和K562R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2.1%和18.2%。耐药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与K562细胞相比,K562R细胞BCR-ABL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DR)和p-糖蛋白基因(p-GP)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此外,K562R细胞BCR-ABL基因的第696位发生A→C点突变,该位点突变导致激酶区第231位氨基酸由赖氨酸取代原有的天冬酰胺。结论成功建立了耐伊马替尼细胞系K562R。K562R细胞具有交叉耐药性和对抗伊马替尼诱导的细胞凋亡等特征。K562R细胞BCR-ABL基因序列发生点突变,MDR和p-GP等基因表达亦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激酶抑制 K562细胞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77-1726阻断IL-13介导STAT6磷酸化和c-fos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小玉 龚妍春 +4 位作者 李文林 熊丽霞 周莹 蔡伟 赵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6-910,共5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77-1726对IL-13介导Dami细胞STAT6磷酸化和c-fos表达的影响,为A77-1726的临床应用和IL-13的信号通路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提取Dami细胞总RNA,RT-PCR检测c-fos mRNA表达。提取Dami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77-1726对IL-13介导Dami细胞STAT6磷酸化和c-fos表达的影响,为A77-1726的临床应用和IL-13的信号通路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提取Dami细胞总RNA,RT-PCR检测c-fos mRNA表达。提取Dami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TAT6和c-fos蛋白表达。凝胶定量软件Quantity One检测电泳条带光密度,统计学分析。结果100μg·L-1IL-13作用Dami细胞,可见STAT6磷酸化,50μmol·L-1A77-1726可阻断IL-13诱导的Dami细胞STAT6磷酸化。IL-13作用Dami细胞,c-fos mRNA表达增高(P<0.05),50μmol·L-1A77-1726阻断了IL-13诱导的Dami细胞c-fos mRNA的表达(P<0.05)。IL-13促进Dami细胞c-fos蛋白表达(P<0.05),50μmol·L-1A77-1726作用Dami细胞,阻断了IL-13诱导的c-fos蛋白表达(P<0.05)。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77-1726阻断了IL-13介导的白血病Dami细胞STAT6磷酸化和c-fos表达,JAK/STAT6通路是IL-13信号通路之一,IL-13诱导的c-fos表达与STAT6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 白细胞介素-13 细胞系 Dami STAT6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PTEN介导的K562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成志勇 梁文同 +6 位作者 颜晓燕 万建设 卞永生 白萍 梁丽青 揭俊卿 李爱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PTEN信号转导的调控,以及对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不同时间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PTEN、FAK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PTEN信号转导的调控,以及对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不同时间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PTEN、FAK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FAK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K562细胞侵袭功能。结果:2μg/mL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在36 h内,随着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减低,PTEN mRNA表达上调,FAK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K562细胞侵袭功能明显减弱。作用48 h后,随着BCR/ABL融合基因的抑制减弱,PTEN表达进而减低,而FAK表达升高。BCR/ABL mRNA与PTEN mRNA呈负相关趋势,与FAK mRNA呈正相关趋势。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通过抑制BCR/ABL融合基因调控PTEN/FA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侵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 BCR ABL融合基因 PTEN FAK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单学赟 陈宝安 +12 位作者 夏国华 许文林 丁家华 高冲 孙耘玉 王骏 程坚 赵刚 鲍文 宋慧慧 高峰 王飞 王雪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0-95,共6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尼洛替尼(Nilotinib)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用RT-PCR法检测各组mdr-1mRNA、bcr-abl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gp、P210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 本研究旨在比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尼洛替尼(Nilotinib)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用RT-PCR法检测各组mdr-1mRNA、bcr-abl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gp、P210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柔红霉素(DNR)的蓄积。结果表明:0.0625μmol/L伊马替尼、5nmol/L尼洛替尼对K562/A0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上述剂量单独作用48小时均下调mdr-1mRNA、bcr-abl mRNA、P-gp、P210蛋白的表达,且尼洛替尼较伊马替尼作用更强。荧光强度检测显示,K562/A02细胞经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单独处理48小时后,其细胞内DNR浓度分别为K562细胞中的7.85%、12.02%。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很好的逆转细胞耐药作用,且尼洛替尼较伊马替尼逆转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 伊马替尼 尼洛替尼 MDR1基因 BCR-ABL基因 P-gp P21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Tyrphostin AG114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新光 梁念慈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 为了观察TyrphostinAG114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直接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机理。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克隆 ,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蛋白激酶CK2α和 β亚基 ,在体外等摩尔数混合构成有最大生物活性的重组CK2全酶 ,在不同条件下测定CK... 目的 为了观察TyrphostinAG114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直接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机理。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克隆 ,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蛋白激酶CK2α和 β亚基 ,在体外等摩尔数混合构成有最大生物活性的重组CK2全酶 ,在不同条件下测定CK2的活性。CK2活性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 [γ 32 P]ATP或 [γ 32 P]GTP的 [32 P]放射活度来检测。结果 重组人CK2是一种Ca2 +、cAMP和cGMP等第二信使非依赖性蛋白激酶 ,与天然CK2的性质一致。AG114对重组人CK2全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IC50 为 2 0 .8μmol·L- 1,抑制强度介于已知CK2抑制剂 5 ,6 二氯 1 β 呋喃糖苯并咪唑 (DRB)和N (2 氨乙基 ) 5 氯萘 1 硫胺 (A3)之间。AG114对重组人CK2的动力学研究表明 :它与GTP呈混合竞争性抑制作用 ,与酪蛋白呈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结论 AG114不仅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 ,而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抑制 TYRPHOSTIN AG114 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RPE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和Ca^(2+)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世杰 张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8-831,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和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和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IL-1β对RPE细胞进行刺激,RT-PCR法观察细胞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Genistein对RPE细胞培养进行干预,观察其对IL-1β诱导RPE细胞IL-8和MCP-1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Fura2/AM、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IL-1β和Genistein对RPE细胞内Ca2+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显示,0.1μg.L-1、1μg.L-1、10μg.L-1IL-1β刺激组IL-8 mRNA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446±0.133、0.727±0.054和0.523±0.106,对照组为0.272±0.088;1μg.L-1、10μg.L-1IL-1β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10μg.L-1IL-1β诱导的RPE细胞MCP-1 mRNA相对表达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10mg.L-1、50mg·L-1 Genistein对IL-1β诱导的IL-8和MCP-1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IL-1β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Genistein对细胞内Ca2+作用与之相反。结论 Genistein对IL-1β诱导的IL-8和MCP-1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IL-1β诱导的细胞内Ca2+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趋化因子 蛋白激酶抑制 白介素-1Β 细胞内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转染p15基因的K562细胞的作用
18
作者 王玮 孙秉中 +1 位作者 谢红 药立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研究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和p15基因克隆联合作用对K562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用RT-PCR扩增p15基因,胶纯化回收后连接到T载体测序,确认序列正确后构建p15-pcDNA3.1载体,将p15-pcDNA3.1与空载体... 本研究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和p15基因克隆联合作用对K562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用RT-PCR扩增p15基因,胶纯化回收后连接到T载体测序,确认序列正确后构建p15-pcDNA3.1载体,将p15-pcDNA3.1与空载体分别以脂质体转染入p15基因突变的K562细胞,经筛选得到G418抗性的K562细胞株;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P15蛋白的表达;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表明:从对照K562细胞中扩增的DNA片段,在第174-180位点有7个碱基缺失,这证实对照K562细胞中p15基因部位基因缺失。表达外源性P15蛋白的p15-pcDNA3.1-K562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K562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p15-pcDNA3.1-K562细胞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上升,MTT法显示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细胞明显下降。结论:表达外源P15蛋白联合应用伊马替尼对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促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基因 激酶抑制 伊马替尼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P230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雅沁 许娜 +7 位作者 刘晓力 王季石 袁钟 黄继贤 翁建宇 曹淑云 肖仕珊 朱红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52-1756,共5页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e19a2转录本(P230)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9年12月11例P230 CML慢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初诊时进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BCR-ABL定性和定量检测,接受TKI...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e19a2转录本(P230)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9年12月11例P230 CML慢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初诊时进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BCR-ABL定性和定量检测,接受TKI治疗后,定期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BCR-ABL(P230)/ABL评估分子学反应。结果:来自国内6家医院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为46(19-56)岁。11例患者均处于慢性期,4例先接受伊马替尼(400 mg,qd)治疗的患者,由于在规定的时间界点未达到最佳分子学反应或出现ABL激酶区突变,其中3例改为尼洛替尼(400 mg,bid)治疗,1例改为达沙替尼(100 mg,qd)治疗,之后均在1年内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另外5例使用尼洛替尼(300 mg,bid)、2例使用达沙替尼(100 mg,qd)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在6个月内获得了主要分子学反应。结论:对伊马替尼不耐受或疗效不佳的P230 CML患者,二代TKI可使其达到更深层次分子学反应,且能在更短时间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BCR-ABL e19a2转录本 激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M082对实验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危清泉 任成达 +7 位作者 时慧 刘晴雨 杜亚茹 何梦梅 刘俊伶 王倩怡 蔡雯婷 于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大鼠模型,观察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M082对CNV的影响。方法采用532 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法制备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CNV模型。将50只光凝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大鼠模型,观察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M082对CNV的影响。方法采用532 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法制备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CNV模型。将50只光凝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实验组(n=25)。造模7 d后给予实验组口服给药CM082 30 mg·kg-1·d-1,对照组造模后给予药物溶媒5 m L·kg-1·d-1。分别于造模后7 d及给药后7 d、14 d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组织病理学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脉络膜-巩膜铺片进行评估。结果 FFA结果显示,实验组给药后7 d、14 d光凝斑部位荧光渗漏强度(0.43±0.17、0.55±0.15)显著低于对照组(0.74±0.19、0.8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的CNV病理组织学显示,实验组中病变范围较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表明,CM082的治疗可以明显抑制p-VEGFR-2的表达。RPE-脉络膜-巩膜铺片显示,给药后7 d、14 d,实验组中CNV损伤区域为(4.26±0.93)×104μm2、(3.58±0.72)×104μm2,明显小于对照组(12.90±6.40)×104μm2、(17.81±5.34)×104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082口服给药30 mg·kg-1·d-1能有效抑制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激酶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