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4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抗VEGF术后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方芳 于燕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MNV)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 目的探讨影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黄斑新生血管(MNV)患者近期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床资料。以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视力预后不良组和视力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眼部特征及相关生物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继发MNV患者抗VEGF治疗1个月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MNV面积,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Z=6.371,6.949,2.437,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CMT改善、MNV面积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和术前MNV面积是影响MNV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抗VEGF治疗高度近视继发MNV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术后视力与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CMT改善、MNV面积改善相关,其中,眼轴长度和术前MNV面积是影响视力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新生血管 vegf 视力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zurdex与抗VEGF药物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邱翠 方严 +1 位作者 谢驰 于燕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Ozurdex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进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DME患者23例(28只... 目的比较Ozurdex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进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DME患者23例(28只眼)。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及注药的规律性分为三组:抗VEGF1组: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0.05 ml,每月规律注射,连续注射3次,总治疗时间为12周,共7例(9只眼);抗VEGF2组: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0.05 ml),连续注射3次,注射不规律,两次注射之间间隔时间4~6周,总治疗时间在12~14周,共8例(10只眼);玻璃体内地塞米松植入(IDI)组:患者进行一次玻璃体内注射Ozurdex(0.7 mg),共8例(9只眼)。利用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监测三组患者16周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情况。结果IDI组与抗VEGF1组12周内CMT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相当,均值均小于300μm;抗VEGF2组CMT在12~14周内CMT处于波动中,且均值高于300μm;IDI组CMT在治疗后8周内持续下降,8周时达最低值,12周时CMT略回升;抗VEGF1组在治疗后12周内CMT持续下降,治疗16周后三组CMT均恢复至较高水平(高于300μm),均需再治疗。结论Ozurdex与抗VEGF药物均可明显改善DME患者黄斑中心凹的解剖形态,Ozurdex可在12周内稳定的维持黄斑部较正常的解剖学形态,抗VEGF药物疗效需依赖患者的依从性,按时复诊治疗的患者可在12周内维持较为良好的黄斑部解剖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urdex vegf药物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机制中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苏涵 张乐颖 +2 位作者 秦婷婷 王娇娇 宋宗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60-1265,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年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由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其机制虽尚未完全阐明,但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DR的关键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高度内皮特异的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视网膜病理性新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年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由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其机制虽尚未完全阐明,但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DR的关键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高度内皮特异的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的关键因子,因此全面地了解VEGF促进DR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病因病机,成为深入探索DR发病机制的关键。文章围绕DR探讨了VEGF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通透性、血管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以及内质网应激之间的相关机制,以期为VEGF在DR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视网膜屏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焕焕 聂志勇 +3 位作者 吴涛 袁冬冬 张悦姗 刘文会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符合条件的晚期肝癌患者,均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分别在治疗前、2周期治疗后...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符合条件的晚期肝癌患者,均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分别在治疗前、2周期治疗后检测血清AFP及VEGF水平的变化,同时按RECIST 1.1版判断近期疗效,直至疾病进展,分析近期疗效与血清VEGF、AFP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PR 19例,SD 40例,PD 21例,疾病有效率RR为23.75%,疾病控制率DCR为73.75%。无效组肿瘤分期IV期、多发性肿瘤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肿瘤直径>3cm较有效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VEGF及AFP的水平,PR患者显著降低(t=10.979,P=0.000;t=41.185,P=0.000),SD患者无明显差异(t=1.866,P=0.070;t=0.931,P=0.358),PD患者显著升高(t=-12.185,P=0.000;t=-8.001,P=0.000)。ROC曲线结果显示,VEGF、AFP及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以两者联合最大。结论血清VEGF和AFP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晚期肝癌患者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可作为预测联合治疗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贝伐珠单抗 vegf 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5
作者 汤娜 熊怡 刘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68-672,I0003,共6页
目的:探究黄芩苷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芩苷低剂量组(25 mg/kg)、黄芩苷高剂量组(100 mg/kg)、HIF-1α激活剂FG-... 目的:探究黄芩苷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芩苷低剂量组(25 mg/kg)、黄芩苷高剂量组(100 mg/kg)、HIF-1α激活剂FG-4592组(10 mg/kg)、黄芩苷高剂量+FG-4592组(100 mg/kg黄芩苷+10 mg/kg FG-4592),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4.25%葡萄糖腹膜透析溶液腹腔注射,建立腹膜透析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建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每天1次,共给予30 d,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 h腹膜平衡试验评估腹膜功能;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腹膜组织病理损伤、厚度及纤维化程度;腹膜血管新生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腹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EGF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腹膜组织HIF-1α、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超滤体积、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腹膜厚度、葡萄糖转运量、毛细血管密度、α-SMA水平及HIF-1α、VEGF表达显著升高,大鼠腹膜组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出现蓝染的胶原沉积(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大鼠超滤体积、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腹膜厚度、葡萄糖转运量、毛细血管密度、α-SMA水平及HIF-1α、VEGF表达显著降低,大鼠腹膜组织病理损伤及纤维化有所改善(P<0.05),FG-4592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FG-4592减弱了高剂量黄芩苷抑制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和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黄芩苷通过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HIF-1α/vegf 腹膜透析 纤维化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在肾癌不同分期分级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军 黄群 +5 位作者 梁庆祖 卢冬 黄勇平 黄华武 韦高猛 黄敏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589-590,共2页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及其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肾癌患者术前24 h及50例健康人晨起肘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标本VEGF、VEGF R-1、VEGF R-2的水平。结果:①观察组VEGF、VEGF R-1、VEGF R-2的水...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及其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肾癌患者术前24 h及50例健康人晨起肘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标本VEGF、VEGF R-1、VEGF R-2的水平。结果:①观察组VEGF、VEGF R-1、VEGF R-2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VEGF、VEGF R-1、VEGF R-2的水平与肿瘤分期、分级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血清VEGF、VEGFR-1、VEGFR-2可作为肾癌诊断及术前预判临床分期、分级,术后病情监测及判断复发的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血清 vegf vegfR-1 vegf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联合抗VEGF+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田翼 陈元芝 +6 位作者 郭登华 杨扬 王通 张庆辉 姚红宝 宋昌瑞 杨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抗VEGF+全视网膜光凝手术(PRP)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08/2022-09就诊于我院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根据治疗方案分为UCP+抗VEGF+PRP组16... 目的:评估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抗VEGF+全视网膜光凝手术(PRP)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08/2022-09就诊于我院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根据治疗方案分为UCP+抗VEGF+PRP组16例16眼、经巩膜睫状体光凝(TCP)+抗VEGF+PRP组20例20眼、单纯UCP组9例9眼。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 d,1 wk,1、3 mo眼压、疼痛评分、术后用药、有效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眼压、疼痛评分、术前用药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 d,1 wk,1、3 mo眼压、疼痛评分较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1)。术后1 mo单纯UCP组眼压(31.78±10.23 mmHg)高于UCP+抗VEGF+PRP组(19.44±8.23 mmHg)及TCP+抗VEGF+PRP组(20.80±10.27 mmHg)(均P<0.017)。术后1 d,1 wk TCP+抗VEGF+PRP组疼痛评分高于UCP+抗VEGF+PRP组及单纯UCP组(均P<0.017)。术后3 mo UCP+抗VEGF+PRP组、TCP+抗VEGF+PRP组、单纯UCP组有效率分别为81%(13/16)、75%(15/20)、67%(6/9)(P=0.675);成功率分别为69%(11/16)、50%(10/20)、0(0/9)(P=0.003)。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UCP+抗VEGF+PRP与TCP+抗VEGF+PRP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效果相当。UCP+抗VEGF+PRP术后患者疼痛更轻,且无严重并发症。单纯UCP手术可在术后早期有效控制眼压,减轻患者疼痛,但长期控制仍需联合抗VEGF+P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睫状体光凝术 vegf 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治疗白内障合并黄斑水肿的应用
8
作者 张静 张大传 +1 位作者 查明轩 程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眼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眼科住院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年龄相...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眼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眼科住院白内障合并各种黄斑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20例(2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10例)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联合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B组(1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前房及玻璃体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的差异。结果A组术后CMT及眼压较术前降低,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CVA都较术前提高,A组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化术联合玻璃体抗VEGF药物,治疗白内障合并黄斑水肿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玻璃体腔注射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内障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体液、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刘正 赵莉 孙天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44-1246,1252,共4页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体液、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体液、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建档编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服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弹性、神经体液、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 w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动脉震荡指数(C2)和大动脉顺应指数(C1)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醛固酮(Aldosterone,ALD)、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ANP、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ALD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HIF-1α、VEGF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可增强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及临床疗效,调节神经体液,这可能与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桃红四物汤 动脉弹性 神经体液 HIF-1α/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预后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吉秀娟 李晶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01/2023-06于我院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7例57眼,根据治疗后病灶消退及复发情况分组;对抗...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01/2023-06于我院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7例57眼,根据治疗后病灶消退及复发情况分组;对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及新生血管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及新生血管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构建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的临床预测模型。结果: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后病灶消退17眼(30%),复发13眼(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基线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及基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可能与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及新生血管复发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病程、基线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及基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与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复发无关(均P>0.05)。利用回归模型的影响因素以及P值预测概率对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83.00%、75.74%、45.47%、85.00%。结论: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与病程、基线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及基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密切相关,而复发风险尚未得到相应的影响因素;利用以上3个因素构建的数据模型对于患者的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预测显示出良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预后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下眼内注射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张晓光 于静 +1 位作者 袁月 周润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10/2022-10本院收治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60例160眼,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64眼(40.0%),息肉...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10/2022-10本院收治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60例160眼,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64眼(40.0%),息肉状脉络膜血管(PCV)17眼(10.6%),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45眼(28.1%)、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26眼(16.3%)、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8眼(5.0%)。所有患者均进行3+PRN抗VEGF治疗。根据患者第3次抗VEGF治疗后1 mo的应答情况分为应答有效组135眼(84.4%)和无应答组25眼(15.6%)。分析影响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治疗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BCVA、视网膜内高反射点(HRD)、PCV、视网膜下强反射物质(SHRM)、PM-CNV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术前BCVA差,年龄大,视网膜内HRD、SHRM、PCV、PM-CNV是影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因素。结论: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与年龄、基线视力、病理类型因素相关。需要对病例进行个体化分析,探索更适合的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 眼底血管性疾病 玻璃体腔内注射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肺平喘汤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杨畅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联合应用沙丁胺醇与宣肺平喘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磐石市医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35)予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n=35... 目的:分析与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联合应用沙丁胺醇与宣肺平喘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磐石市医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35)予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n=35)予以沙丁胺醇+宣肺平喘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较常规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沙丁胺醇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宣肺平喘汤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有着显著改善作用,同时能够使血清VEGF水平有效降低,值得进一步地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平喘汤 沙丁胺醇 支气管哮喘 疗效 血清vegf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VEGFR-3与LYVE-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武 关霞 +3 位作者 龙汉安 何延政 杨辉 李国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VEGF-C、VEGFR-3和LYVE-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甲状腺癌(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20例)VEGF-C、VEGFR-3和LYVE-1的表达水平,并对不同肿瘤的上述指标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甲状腺癌中VEGF-C... 目的:探讨VEGF-C、VEGFR-3和LYVE-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甲状腺癌(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20例)VEGF-C、VEGFR-3和LYVE-1的表达水平,并对不同肿瘤的上述指标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甲状腺癌中VEGF-C、VEGFR-3和LYVE-1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乳头状癌、未分化癌、滤泡状癌及髓样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较无转移的肿瘤表达升高;VEGF-C、VEGFR-3的表达与LYVE-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C、VEGFR-3与甲状腺癌淋巴管生成有关,从而推测甲状腺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淋巴管生成 vegf—C vegfR-3 LYV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4PAMAM/VEGFASODN抗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新汉 李丽 +2 位作者 王志宇 张灵小 安改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12-621,共10页
目的:探讨G4PAMAM/VEGFASODN复合物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VEGF、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测G4PAMAM/VEGFASODN的粒径,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观察G4PAMAM/VEGFASODN的稳定性;将G4PAMAM/VEGFA... 目的:探讨G4PAMAM/VEGFASODN复合物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VEGF、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测G4PAMAM/VEGFASODN的粒径,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观察G4PAMAM/VEGFASODN的稳定性;将G4PAMAM/VEGFASODN进行体外转染,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转染率,激光共聚焦检测转染阳性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存活率;免疫组化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MTT法测定此复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G4PAMAM/VEGFASODN的直径约10nm,呈较均匀的网状排列;酸碱度在5到10的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同电荷比的G4PAMAM/VEGFASODN均没有出现被解离的现象;48h时G4PAMAM/VEGFASODN组在1∶40的条件下转染率明显高于脂质体组;各组转染物均对细胞无明显毒性;VEGF蛋白在G4PAMAM/VEGFASODN转染后的MDA-MB-231细胞胞浆中的染色强度明显减弱,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VEGF mRNA的表达也受到有效的抑制。结论:G4PAMAM/VEGFASODN复合物稳定性好、转染率高,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纳米载体基因转移系统;G4PAMAM/VEGFASODN复合物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目的基因VEGF的表达,为进一步进行体内动物实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基因疗法 G4PAMAM G4PAMAM/vegfASODN 乳腺癌 vegf vegf mRNA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家族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路春 施彩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400-1402,共3页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DR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DR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VEGF成为当今DR治疗干预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VEGF家族及其受体在DR中的表达与DR病变发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egf家族 vegf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菊地黄丸联合抗VEGF通过调控cAMP/PKA信号通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王雨晴 张招德 +2 位作者 李晓清 林淑华 林凌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杞菊地黄丸联合抗VEGF通过调控cAMP/PKA信号通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3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眼科收治的204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杞菊地黄丸联合抗VEGF通过调控cAMP/PKA信号通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3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眼科收治的204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抗VEGF治疗)和试验组(给予杞菊地黄丸联合抗VEGF治疗)各102例,对比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视力相关指标、VEGF、Ang-1水平及cAMP/PKA信号通路。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眼部相关指标(视力、眼压、视野灰度值、黄斑中心凹厚度)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眼部相关指标(视力、眼压、视野灰度值、黄斑中心凹厚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EGF、Ang-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VEGF、Ang-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MP水平高于治疗前,PK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cAMP水平高于治疗前,PK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杞菊地黄丸联合抗VEGF能够通过调控cAMP/PKA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菊地黄丸 veg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AMP/PK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促排卵大鼠子宫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茜 龚美蓉 +4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罗玺 华启新 夏有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8-61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激素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20U,48h后注射同等...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激素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20U,48h后注射同等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种鼠合笼,次晨分笼造模,治疗组在与种鼠合笼前1周连续电针治疗7d(刺激强度1mA,疏密波2/15Hz,持续刺激15min)。合笼后第3.5天处死实验动物,留取子宫组织,观察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采用qPCR技术测定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mRNA的表达,采用2^(-△△Ct)方法计算。结果肉眼观察对照组子宫形态规整,表面红润光滑;模型组子宫形态肿大扭曲,表面色泽暗红充血;治疗组子宫形态略微肿胀,表面红润,无充血现象。免疫组化可见VEGF、VEGFR2蛋白在3组子宫内膜上均有表达,平均光密度没有明显差异,但表达分布部位有差异。模型组相比于对照组,在基质细胞和腺体上的表达分布较为广泛。VEGFR2在子宫的肌层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几乎没有表达,模型组表达则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比模型组表达有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VEGF 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0.68倍,下降趋势明显;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88倍,有上升趋势。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VEGFR2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0.46倍,下降趋势明显;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82倍,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电针可以调整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从而调整激素促排卵导致的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vegf vegf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TC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COX-2、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丽华 樊再雯 刘剑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vegf表达 肺腺癌A549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环氧化酶-2(COX-2) PDTC 肿瘤血管生成 核转录因子 NF-κB 真核细胞 核因子- 细胞因子 黏附因子 恶性肿瘤 侵袭转移 研究发现 多功能 多种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宫颈癌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邹科 朱庆博 刘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57-659,共3页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2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IP组(伊立替康+顺铂治疗,60例)和TP组(紫杉醇+顺铂治疗,62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以及毒副反应.结果:IP组与TP组总疗效率分别为56.67%、79.03%,TP组总疗效率显著高于IP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TP组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均显著低于IP组(P<0.05).TP组0度、Ⅰ度例数占比显著高于IP组,Ⅲ度例数占比显著低于IP组(P<0.05).结论: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比较,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可有效降低CYFRA21-1、VEGF-C及LC3-Ⅱ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紫杉醇 顺铂 宫颈癌 CYFRA21-1 vegf-C LC3-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TEN和VEGF-C及VEGFR-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琳 张丹丹 王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目的:研究PTEN、VEGF-C、VEGFR-3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蜡块标本54例,另取正常胃黏膜标本15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VEGF-C... 目的:研究PTEN、VEGF-C、VEGFR-3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蜡块标本54例,另取正常胃黏膜标本15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VEGF-C、VEGFR-3在其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和相关分析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TEN呈低表达,且肿瘤浸润深、有淋巴转移、临床分期高、病理分化低时降低;VEGF-C呈高表达,且肿瘤直径大、肿瘤浸润深、有淋巴转移、临床分期高、病理分化低时增高;VEGFR-3呈高表达,且肿瘤直径大、肿瘤浸润深、有淋巴转移、临床分期高时降低。胃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TEN与VEGF-C及PTEN与VEGFR-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PTEN、VEGF-C、VEGFR-3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TEN vegf-C vegfR-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